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二百四十章鸡笼谈诗

第二百四十章鸡笼谈诗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第二百四十章鸡笼论诗

七日吊期已毕,杨安玄住进草庐为父亲和伯父守孝,一面等待朝庭的召见。

家宅一下子变得冷清下来,杨安玄身带重孝,不便出门,每日便在院中习武读书。

十余天一晃过去,杨安玄像是被遗忘了,只有阴敦和袁涛不时前来拜访。

二月七日,阴敦前来拜访,带来了琅琊王司马德文的一张帖子。

「王爷遍邀京中才俊,在玄武湖(此时应名蒋陵湖,玄武之名出自宋代,为方便用玄武)畔鸡笼山下雅聚,特意嘱愚邀安玄一起前去。」阴敦道。

服丧守孝并不用固守草庐寸步不离,只是不能出远门,在外过夜,饮酒作乐。

杨安玄有些迟疑,道:「愚身带重孝,怕是有些不妥吧。」

阴敦道:「无妨,京中带孝参加聚会的不在少数,只要在歌舞饮宴时避开即可。」

看到杨安玄仍犹豫不绝,阴敦劝道:「安玄,你来京中已近月,朝庭仍无召见你的迹象。愚听琅琊王提过,郗尚书曾在朝会上提及你,尚书令(司马元显)有意避而不谈。」

杨安玄一皱眉,不知自己因何逆了司马元显的心意,虽然自己决意丁忧去职,但仍离不开朝庭的支持。

「安玄,琅琊王在朝堂上渐被诸公信重,以他的身份将来肯定在会稽王之上。」阴敦兴奋地说道。

杨安玄觉得枯等在京中也不会办法,再有半月左右朝庭便要委官,届时朝庭若仍无说法,自己只能扶灵回新息了。

此次琅琊王发起的玄武湖雅聚或许是个机会,杨安玄神情一凝,既然决定去职,索性见机行事弄出点动静来,让人注目,即便留去也要在京城留下传说。

见杨安玄点头答应,阴敦笑道:「初十那日琅琊王让愚陪侍在身旁,愚不能亲来,不过愚会派人前来接安玄。对了,袁兄也在此次被邀之列,安玄不妨与袁兄一齐前往。」

《梁祝》、《孔雀东南飞》在京中唱响,袁涛成为戏曲大家,深得秦淮河畔妓家喜爱,文人雅士悠游雅聚都不会忘掉他。

患难见真情,这段时间表兄袁涛忙前忙后,不遗余力帮忙,杨安玄十分感激,道:「甚好,愚会与表兄一同前往。」

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太初宫之北,面积广达十余万亩。琅琊王召集文士相聚于鸡笼山下,孝武帝在山湖之间修建有凉亭、长廊,盛夏之时至此消暑。

昨夜下了场雨,牛车行进在青石板上发出「哒哒」的脆声,沿路车马不断,香风拂动,都是前去参加雅聚的文士。

袁涛有些兴奋,掀起窗帘向外张望,不时发出惊叹声,「刚才骑马过去的是禇仁」、「唉呀,王家子弟出来了,不知谢家人会不会来」、「范夫子居然也到了,安玄等下愚兄为你引见,范夫子数次跟愚提过你」……

杨安玄嘴角挂着微笑,从表兄嘴中冒出的那些人物都是京城世家子弟,看来表兄在京城如鱼得水,前程大好。

牛车在山边空处停下,有仆从上前牵牛。杨安玄下了车,发现已经停了近百辆牛车,还有数十匹装饰华美的马匹,回望来处牛车还在连绵不断地前来。

不远处的长廊中、湖边的凉亭水榭里传来丝竹、说笑之声,袁涛发现亭中相熟之人,就要引杨安玄前去相会。

杨安玄指了指披在身上的麻衣,苦笑道:「表兄,愚就不去败兴了,你且自去,愚到山间走走。」

袁涛想陪杨安玄一起,杨安玄道:「表兄自去无妨,你若见到阴兄,告诉他一声愚的去向即可。琅琊王若是想见愚,自会派人找愚。」

鸡笼山,山势浑圆,形如鸡笼而得名。杨安玄前世到过鸡笼山,到鸡鸣寺烧香拜佛,只

是此时尚没有鸡鸣寺。

沿着石阶上山,鸟鸣清幽,林木繁茂,真不愧鸡笼云树美誉。

昨夜大雨,山间溪水顺着石阶潺潺而下,杨安玄一路上山未见行客,想来都在山下迎候琅琊王的到来。

山顶处有亭,杨安玄独立亭中,眺望远处的玄武湖有如烟笼纱罩,美不胜收。

谈笑声从身后传来,木屐踩地发出脆响,少年人欣喜的声音传来,「十六叔,愚性喜山水,在钱塘时到处寻幽访胜,这鸡笼山群峰环抱,古树参天,风光着实秀美。」

「客儿和愚一样喜欢山水,登顶之后可要做首诗,让为叔看看你有无长进。」

「十六叔工于诗,山水诗更是开前人未有之先河,侄儿今日要与叔父比上一比,看看谁的山水诗更佳。」

「哈哈哈哈,好,客儿灵慧过人,与山水相通,自能胜为叔一筹。」

十数人登上山顶,看到亭中背立的杨安玄,都是一愣。少年人笑道:「没想到还有人跟我们一样喜好山水,不知是哪家人物。咦!」

看清杨安玄身上的麻衣,少年人发出一声惊呼,随即惊呼道:「不会如此巧吧,你可是杨安玄?」

杨安玄听到身后无礼的呼声,转过身来,一眼便看到人群中玉立的谢混,两人在东宫任侍讲,做过一阵同僚。

谢混一袭裘袍,褐色翻毛衬得面如美玉,越显俊秀,杨安玄在心中暗赞,这小子真帅。

目光落在那个发声的少年身上,少年郎比谢混矮一头,看年岁尚未成年,一脸兴奋地看着自己。

与谢混叔侄相称,这少年郎应该是谢家人了,只不知见到自己略有失态,莫不是仰慕自己的声名。

谢混眉毛微微一皱,拱手道:「原来是杨太守,舍侄无礼,杨太守见谅。」

话语中透着疏离,杨安玄自不会讨好这棵空心玉树,淡然地拱手道:「原来是谢兄,一向少见。」

谢混身旁众人见杨安玄还礼散漫,一个个怒容于色。谢混身侧一个年纪更小的少年郎喝道:「杨安玄,你好生无礼,莫不对看不起谢家?」

杨安玄哑然失笑道:「何为礼?莫不要对谢家卑躬屈膝才叫有礼?愚年长于汝,与谢驸马份属同僚,你身为谢家子侄,对愚呼喝,难道这是礼?谢家清淡谦退的家风何在?」

一习话说得谢晦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谢混深深地看了一眼杨安玄,冷笑道:「杨太守好生威风,拿出对付秦人的手段恐吓我谢家子侄吗?别忘了,当年若没有我谢家力挫苻秦百万大军,焉有今日之歌舞升平。」

杨安玄笑笑,懒得与躺在先人功劳簿上的人计较。侧转身,杨安玄顾自打量山间景色。

谢灵运见杨安玄如此倨傲,勃然怒道:「杨太守,听闻你在洛阳破秦军,有人将你与家祖献武公相提并论,你扪心自问,可及得上家祖?」

杨安玄看了一眼谢灵运,此人是谢玄之孙,谢混称其为客儿,莫不是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

谢灵运见杨安玄不答话,而是一脸怪异地打量着自己,忍不住扫视了一眼衣着。华服锦袍,颜色是有些艳了,但也不至于让杨安玄如此惊讶吧。

「献武公旷世奇才,愚望尘莫及。」杨安玄淡然道。

听杨安玄对自己的祖父推崇备至,谢灵运的脸色好看了些,道:「某,谢氏灵运,献武公之孙也。」

果然是谢灵运,杨安玄笑着拱拱手,道:「失敬,失敬。」

谢灵运一脸傲然,道:「愚读过杨太守的《小窗幽句》,也拜读过你所做的几首诗,倒也有几分才气。」

看到谢灵运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杨安玄戏谑地拱手道:「区区薄

名,不足挂齿。」

谢灵运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一旁谢混冷声道:「杨太守,舍侄年方十五,论才学并不在你之下。客儿,你便作首诗,请这位杨太守指点一下。」

杨安玄微笑,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指点」谢灵运,这位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不知过了今日,世间还有没有才高八斗这个成语。

谢灵运两眼精亮,兴致勃勃地甩着袖子走了几步,站在杨安玄身前漫声吟道:「柏梁冠南山,桂宫耀北泉。晨风拂幨幌,朝日照闺轩。美人卧屏席,怀兰秀瑶璠。皎洁秋松气,淑德春景暄。」

不等杨安玄说话,谢家人先行轰然叫好。

谢混赞叹道:「此诗出自古题《陌上桑》,诗中山泉、晨风、朝日、松兰尽显高洁隐逸之气,正合我谢家谦淡之风,甚妙、甚妙。」

谢灵运挑了一眼杨安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杨安玄打定主意装大尾巴狼,干巴巴地道了声,「不错。」

听杨安玄不咸不淡地吐出两个字,谢灵运有如被浇了盆凉水,别提多郁闷了。

谢灵运气鼓鼓地道:「杨太守,还请你也做首「不错」出来。」

杨安玄摆摆手,淡淡地道:「罢了,今日没有诗兴。」

谢灵运气得七窍生烟,压住火道:「诗为心声,值此良景,怎会没有诗兴,杨太守莫不是不敢出声。」

对于谢灵运的激将法,杨安玄付之一笑,道:「诗乃小道,多是些饱食终日后的无病呻吟,不吟也罢。」

这句话不光谢灵运火了,连谢混也怒形于色,喝道:「杨安玄,你若胆怯不敢做诗也还罢了,为何出言不逊。今日你若不能做出诗来,便是辱我谢家,谢某岂能与你善罢干休。」

外侧有个文士冷声道:「这位杨太守久无新作,怕是才尽矣。」

另有一人接口嘲讽道:「愚听闻这位杨太守所做的诗是花钱买来的,不知真假?」

杨安玄见仇恨值接满,朗笑道:「既然诸位苦苦相逼,杨某便吟诗一首。」

略一沉吟,杨安玄道:「昨夜风雨,愚卧于草庐之中,感念身世,得诗一首,请诸公雅证。」

「冷栖草庐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声如金石,山风为之扬音,在山谷间激荡。

杨安玄拱手大步下山,山顶众人寂然无声。谢灵运望着杨安玄的背影,又羞又恼,踢折了脚上的木屐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