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二百四十九章指点迷津

第二百四十九章指点迷津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第二百四十九章指点迷津

商队由河内郡过上党郡、开乡、太原郡、新兴郡、雁门郡,最后前往魏都平城。

这条路的前段杨安玄当年曾走过,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比起五年前平静了许多,官道之上商旅不断,不时能看到僧人和道士走过。

从齐晖嘴中得知魏国夺取中山城后,鼓励胡汉共处,并仿造汉制推选了一系列改革,鼓励农耕、建立官制、招收学员、广索书籍,治内相比燕国统治时更为安宁。

杨安玄想起当初过五龙口时带队的宗提向山上的贼人送礼,笑问道:「齐管事,再过两天就过五龙口了,山上的贼人可还在。」

齐晖诧异地看了一眼杨安玄,道:「郎君可是曾来过,怎么会知道五龙口有山贼?不过,这伙贼人已经被魏国官府剿灭了。」

杨安玄化名齐玄,带着张锋扮成商队护卫,跟随在齐晖身边。

想起入山前曾跟着氐汉索檀到苏家堡补给,杨安玄又问道:「愚记得五龙口前有个苏家堡可以补给,现在可还在?」

齐晖已能确定这位杨侯确实曾经到过魏国,苏家堡的位置较偏,只有常走这条商路的人才知晓它的存在。

「苏家堡还在,咱们经过时正要补给食物」,齐晖笑道:「郎君在苏家堡可有熟人?」

杨安玄摇摇头,当年他跟索檀前去苏家堡,见过少堡主苏致,两人并未交谈,这位苏少堡主估计不认识自己。

齐晖继续道:「不过如今补给不用再前往苏家堡了,自打五龙山的贼人被剿,山下便多了处集镇,苏家在那里开了几家客栈,只要跟客栈打声招呼,苏家自会派人送上门来。」

一路行来,杨安玄发现不少城池、关卡在魏燕交战中损毁,官道两侧出现了不少村镇,多是茅屋版筑的土墙屋,时常能看到穹庐毡帐立于草原之上,是放牧的牧民。

杨安玄将所见记于心中,到了晚间有空便在随身所带的纸图上添绘记录,说不定什么时候能用上。

在五龙口住进苏家开的客栈,齐晖是老客,店掌柜十分热情,杨安玄问了问粟米的价格,每石二百钱,不过咸肉比晋国便宜。

五龙口是南北沟通的要道,果然不见了贼人,看着山间熙熙攘攘的车队、人流,杨安玄暗暗心惊,难怪魏国最终能统一北方,往来商旅彰帝显着帝国勃勃的生机。

五月二十八日,商队终于来到魏都平城。

天兴元年(398年)七月,魏皇拓跋珪迁都平城,建造宫城。平城分为宫城、外城和郭城三部分,宫城在北,南面为外城和郭城。

拓跋珪仿照洛阳和长安的建设,以太极殿为中心,修建了西宫、北宫、天文殿、中天殿、紫极殿、昭阳殿、云母堂、金华堂、太庙、玄武楼、凉风观以及西武库等建筑。

为解决平城的饮水问题,拓跋珪发役五万凿渠引武川水注入苑中,又挖掘出三条沟,流经宫城内外。

商队从广阳门进入平城,这些天齐晖发现杨安玄对地势十分感兴趣,主动介绍道:「平城方圆四十余里,仿照洛阳设十二城门。不过也有不同之处,魏皇在城外设鹿苑,专供狩猎之用。」

进入城中,杨安玄发现外城筑墙为坊,坊中开巷,建制仿佛唐时的长安城。

齐晖熟练地领着商队穿坊过巷,杨安玄发现这些坊巷大的有五六百户人家,小的也近百户,住着人家,井然有序。

坊间无市,除了小商贩挑担、挎篮叫卖外,坊间并没有商铺。商铺集中在东西两市,齐家商铺位于东市内。

齐家的顺义铺在平城是大商铺,杨安玄见铺门前停着数辆马车,进出的人不断,看来生意不错。

商队拐进侧巷中,

早有伙计迎在那里,帮忙卸货。齐晖指着装彩瓷的几个木箱道:「这几箱东西放到仆的住处去,里面是瓷器,小心别磕了。」

前铺后宅,后宅有两进,二十多间房屋,齐晖将杨安玄安置到一明一暗的住处,便告辞前去打点货物了。

第二天,齐晖带了一套六件彩瓷碗前去给贺夫人(1)送礼,杨安玄带了张锋出来逛平城。

平城作为魏都,八方来客,各族混杂,衣着服饰各异,杨安玄身上的汉制长袍并不出奇。

郭城规划出里坊、寺观、市廛、园林等处,杨安玄对平城的建筑很感兴趣,记得看过一本古籍中记载平城的郭城内有「基架博敞,为天下第一」的永安寺,当即带着张锋前去游览。

拓跋珪既信佛又信道,与魏、秦征战对和尚、道士都秋毫无犯,定都平城时专门下诏营建佛寺,以便「令信向之徒,有所居止」。

同时,拓跋珪崇尚道术,经常诵咏《道德经》,在朝中设仙人博士,设仙坊为其煮炼百药,意图长生不死。

永安寺殿宇巍峨,古朴壮观,前来烧香的信众比起建康城中的瓦棺寺还要多,各族服饰的人都有。

看着那些虔诚叩拜的信众,杨安玄心中有个模糊的想法,善用宗教信仰应该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用。

齐晖忙着打点生意,杨安玄偷得浮生几日闲,带着张锋游览了郊天碑、灵岩石室、辟阳殿、灵泉池、鹿野佛图、白登台等记录古籍,后世已不见的建筑,好好地过了把「考古瘾」。

张锋显然对牛羊肉更感兴趣,炙、煮、烧、涮各种手法的烹调让他吃得大呼过瘾,杨安玄不得不让他每晚多练半个时辰功夫。

齐晖抽空向杨安玄禀报了贺夫人很喜欢彩瓷碗的消息,特意派人赏赐了他十头牛。

不光是贺夫人,齐晖还带彩瓷到卫王拓跋仪、毗陵王拓跋顺等府上送礼,都得了回礼。

杨安玄对生意不放在心上,问齐晖什么时候能同他一起前往龙城,联系宗提少不了他。

齐晖想了想道:「平城的生意打点得差不多了,三天后可以动身。」

还有三天时间,杨安玄决定找点正事干。路过嵩山的时候得知寇谦之应华阴公主之邀来了平城,自己不妨前去见见。

齐晖在宫中有关系,杨安玄托他打听寇谦之的下落,很快有了消息。

寇谦之三月便到了平城,住在纥奚嵇拔府中,华阴公主向拓跋珪推荐,拓跋珪只是留下他所献的《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并未接见,而是让其前往仙坊,煮炼仙药。

仙坊设在西山,杨安玄以故友之名见到了寇谦之。看到杨安玄,寇谦之大喜,领着杨安玄进仙坊来到自己的住处。

寇谦之在道门颇有声誉,仙人博士张曜亦不敢慢待,专门拨了一个院落供他和几名弟子使用,杨安玄见到那位三弟子华道宁也随侍在身边。

拓跋珪虽然推行汉化,但鲜卑习俗还是占了主流,屋内不是坐席,而是胡桌胡椅。

请杨安玄在胡椅坐下,两人寒喧几句,寇谦之迫不急待地问道:「杨居士,你曾说过道门兴在北,贫道依言来到平城,可是魏皇连见都不肯见贫道。」

杨安玄微笑道:「寇仙长,愚说这句话时还说过要北方有变,方才下山,仙长有些过急了。」

寇谦之不解地道:「燕被魏逐走,魏有一统北方之势,岂不是有变?」

杨安玄没有回答,而是问道:「仙长在仙坊中都做些什么?」

「贫道每日按典煮炼百药,熬制丹药。」寇谦之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杨安玄继续问道:「敢问仙长,这些丹药可能致长生否?」

寇谦之闭口不语,良久

方才轻叹一声,道:「贫道听闻以前炼制的那些丹药,被魏皇给死囚试服,那些死囚大多身死。」

「仙长即知服用丹药无法长生,魏皇又岂会信这些致人死地的仙丹。」

寇谦之愁眉紧锁,道:「贫道现在亦感进退两难,请杨居士指点迷津。」

他在嵩山经营名声二十载,在道门已具声望。此次应华阴公主所邀下山,原以为可以大展鸿图,成为帝师。

哪料魏皇拓跋珪并未见他,而是让他炼制丹药,寇谦之深知丹药不可能让魏皇长生,所以推说时机未至,迟迟不肯动手。

从仙人博士张曜最近对他的态度可知,拓跋珪对他兴趣已然大减,更不可能召见他,寇谦之准备了满腹的经文,无从说起了。

杨安玄知道寇谦之发迹尚早,要到二十余年后才会被拓跋珪的孙子拓跋焘请下山成为帝师。

不过到那时魏国已经平定北方,南方也成了刘宋的天下,自己当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不妨就先让寇谦之发力,看看能否改变魏国的国运。

寇谦之发迹靠得是北魏时任左光禄大夫崔浩大力相帮,现下崔浩年仅二十,在朝中任著作郎,因为工于书法,常随侍在拓跋珪身边。

此时的崔浩还没有打动拓跋珪的能力,但其父崔宏是吏部尚书,总裁律令、朝仪、官制,通制三十六曹,深得拓跋珪信任地,权倾朝廷。

清河崔氏是关东望族,冠冕相袭,若能提前得到崔家相助,或许寇谦之能将其成为天师的步伐加快。

想到这里,杨安玄道:「道长是仙长所传,受老君之命传道天下,当以改革道教、诵戒新法为重,而不是舍本求末熬炼丹药。」

寇谦之苦笑道:「贫道亦想如此,奈何君王不见。」

「华阴公主是魏皇爱女,但出嫁在即,恐怕无心替仙长说话,仙长为何不另寻举荐之人。」杨安玄提醒道。

寇谦之露出沉思之色,道:「另寻举荐之人?」

他来平城已有两个月,对朝堂大臣有所了解,脑中首先闪过的便是清河崔氏,只是崔宏虽然信奉道教,但为人俭朴,自律很强,恐怕不会替自己在魏皇面前说项。

杨安玄微笑道:「当年老子过函谷关紫气东来,天降异象。听闻寇仙长精通天文,若是老君显灵,不知世间会有何祥瑞。」

寇谦之神情一凝,看着杨安玄若有所思,认真地听杨安玄继续道:「若天有异兆,仙长趁时宣传道法,或可打动世人。若能打动权贵,荐于魏皇驾前,仙长定能达成所愿。」

见寇谦之有所领悟,杨安玄笑道:「道长精通销炼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应知五石散炼制,若能去芜存精,不失为仙丹也。」

寇谦之稽首拜道:「多谢杨居士指点迷津,贫道铭感五内,将来定有回报。」

免费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