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二百七十三章招纳英才

第二百七十三章招纳英才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得知找到了王镇恶,杨安玄迎出驿站外,看到张锋正引着名青年过来。

王镇恶三旬年纪,四方白面,唇边微须,身材算不上魁梧,眼神犀利,透出精明。

与杨安玄对揖后,王镇恶率先开口道:「杨太守重金寻访王某,不知访得是王镇恶还是王某的祖父?」

杨安玄一愣,王镇恶声名不显,正常理解确实是容易让人误会是冲着王猛的声名而来。

「将门有将,愚听闻你的名姓是令祖所取,令祖称你非常人也,以王武公(1)的眼光,岂会看错人。」杨安玄笑道。

一句话赞了祖孙两人,王镇恶脸上浮现出笑容,道:「多谢杨太守谬赞,愚愧不敢当。」

入到屋内,张建上前施礼道:「杨太守,王郎君是仆寻得,不请杨太守将十万赏钱赐下。」

张锋当前在杨安玄耳边低语几句,杨安玄道:「十万钱乃小事,倒是你在何处寻得王郎君?」

王镇恶见几名军士护住自己,笑着把张锋访得自己的经过说了一遍,道:「还有一船人命系于愚手,还望杨太守将钱给了张建,让他放返人质。」

杨安玄发觉王镇恶眼中流露出考究之意,知其借此事观察自己处事能力。

东晋并未铸币,市面流通的钱币多沿用汉代五铢钱。杨安玄早有准备,从阳城县衙借取了十万钱。阳城虽属河南郡管辖,但阳城县令知道杨安玄两度救过洛阳,与辛太守交情深厚,自然从命。

五铢钱,一枚重三点五克左右,十万钱便是一百四十斤。二千枚用牛皮绳串成一串,十串便是十万钱,堆在地上有如一座钱山相仿。

张建跪地磕了个头,将钱串斜背在肩头,一肩五串,起身朝外走去。

杨安玄见他神情还算从容,背着一百四十斤的钱串步履稳健,倒也是条好汉子。

「大好男儿,当执刀搏取功名富贵,奈何在江上为贼。」杨安玄扬声叹道。

张建识机,转身回到杨安玄面前跪倒,道:「仆是上洛人氏,秦军入侵家破人亡,无奈之下方才纠结同乡在江上谋食,请杨太守指条明路。」

杨安玄方才听张建劫船并没有杀伤无辜,想起当年遇到浪中蛟俞飞等人之事。

自己命俞飞在鄢陵初立水师,正是用人之际,这个张建麾下有六七十人,正好让他率人前去投奔。

进得军营,自有军纪约束,如果张建听命行事,自己能收留俞飞等人自然也能容得下他,若是别有用心,俞飞自会处治。

张建听到杨安玄的安排,连连磕头道:「仆愿率众投军,谢太守大恩。」

杨安玄对张锋道:「张锋,你引张建前去俞飞处,且让张建在水师营中任个屯长吧。」

张建大喜,真应了王镇恶的那句「富贵险中求」,自己冒死前来领赏钱,才得了这份机缘。

再磕了个头,丢了肩头铜钱,起身跟着张锋往外走。

杨安玄笑道:「愚说过找到王郎君赏钱十万,这些钱是你该得的,拿回去也好安置那些不愿从军之人。」

王镇恶叹服道:「杨太守处事滴水不漏,王某深为佩服。」

杨安玄摆宴招待王镇恶,两人相谈甚欢,王镇恶详细询问杨安玄与秦军、魏军交战的经过,不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杨安玄有个习惯,战后必然要召集众将讨论得失,与秦、魏交战的情形众人讨论过多次,王镇恶从杨安玄的述说中就敏锐地提出不少见解。

王镇恶对杨安玄在偃师城外何家村布下却月阵,以不足千人破秦军六千轻骑还有二千重骑之事十分感兴趣,借着几分酒意拉着杨安玄讲解。

杨安玄有意折服王镇恶,但沾了杯中

酒水,在酒案之上画出地形,详细地述说了一遍破敌经过。

王镇恶听罢叹道:「要想摆下却月阵,要有地利、兵器以及战车和水师的配合,否则难收奇效。」

杨安玄道:「不错,河水保障了却月阵后方以及侧翼安全,秦军仅有骑军,只能正面冲击战车,我军箭只精良充足,破甲箭能射透重骑铁甲,故而此战险胜。」

第二天,杨安玄陪着王镇恶登嵩山,此举让王镇恶甚为感动,要知道杨安玄身为两郡太守,时近年底,有多少事务在身,能够放在一边陪自己游山玩水,足见对自己的重视。

晚间,杨安玄出言招纳,王镇恶顺势应允,准备先回荆州夷陵向叔父禀明,过年后便来许昌投奔。……

十二月二日,杨安玄回到许昌城,一大堆的事物积在案头。

主簿钟荣与杨安玄接触不多,听闻杨安玄行事霸道,故而行事谨小慎微,稍大点的事务都留待杨安玄做主。

杨安玄看着堂上大群抱着公文案牍等他批复的官吏,苦笑道:「官府有制各司其职,诸公不必事事请示,只要一心为公自可放手施为,但有无心之错愚也自会包容。」

看到众人面露喜色,杨安玄又敲了敲警钟,道:「魏循行,督察属吏,核检不法是你之职,若是有人作女干犯科,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愚定当严惩不怠。」

杨安玄扫视着堂下诸人,道:「愚邀请圣人后裔在鄢陵讲学,选用了一批才学之士,年后将会充实到府县各个衙门中,特别是循行职责重大,愚有意增加府、县的循行功曹史数量。」

众人一凛,杨太守有意用新人换旧人,若想保住官位,可千万不能落下把柄。

「钟主簿」,杨安玄问坐在左侧的钟荣,道:「年前赈灾筹备得如何了?愚有意仿效在汝南时以工代赈,收纳流民归籍。」

钟荣一皱眉,道:「魏军入侵,抢劫了府县粮仓,官府的存粮不多,怕是难以应付灾民所需。」

杨安玄在鄢陵时收到胡藩的信函,荥阳全境被魏军占据,虽然长孙肥下令不准侵扰百姓,但官府的库存被抢掠一空。

长孙肥纵军南下,发放粟米征召百姓为役,应征者数以万计,官府的存粮、物资消耗殆尽。

杨安玄心中发苦,他当太守这两年,年年为粮发愁,今年更是难过去年。

「愚会行文向河南辛太守和汝南阴太守求援,赊购些粮食先应对难关。」杨安玄道:「另外向郡中世家求助,钟主簿,此事便由你出面。」

钟家是颍川四长之首,虽然现在比不上东汉、曹魏时期权势滔天,但通过与各大世家联姻在颍川郡算得上树大根深。

钟荣知道杨安玄向颍川世家许诺出不少官位,现在是看他们回报的时候了,这件事自己出面确实更为妥当。

「太守放心,身为颖川世族,自当与百姓共渡难关。」钟荣捋须道:「钟某代表钟家捐粮万石,以表微薄心意。」

杨安玄站起身,对着钟荣躬身施礼,道:「钟家深明大义,郡中百姓感恩戴德,积善人家定然富泽绵长。」

颍川四长,分别是钟、荀、韩、陈,加上庾家,杨安玄估计能捐出三四万石粮,另外还有赖、郭、乌、繁、方、许、康等世家虽然比不上前面几家,千石粮应该也能轻松捐出,这样一来就有五万石粮在手,加上以工代赈鼓励商贾捐赠留名,颍川的赈灾粮应该不成问题。

至于荥阳,有洛阳城的辛恭靖和有平柏谷的裴、严两家相助,应该也能支撑,实在困难便从颍川调运些粮食前去支援。

交待完政务,杨安玄转向右边的赵田道:「赵司马,鄢陵驻军之事交由你操办,年后愚会安置新纳的流民前往鄢陵屯田。军中择优汰劣,

淘汰的军兵就近安排在鄢陵屯田。天下多事之秋,以后募兵会逐渐增多,屯田之事至关重要,你千万不可疏突。」

赵田起身抱拳,应了声「是」。

回到住处,张锋娘孙氏进屋禀道:「玄郎君,大娘子派人来问,今年可会回新息过年。」

杨安玄被朝庭授为颍川和萦阳太守,族中便派了一些人前来听他使用,孙氏随同赵田一家也来到许昌,杨安玄的内务便托于孙氏。

家中内务有孙氏安排族中仆众打理,张锋得以解脱,杨安玄对他日见倚重,这次派他前去曲阜迎接孔懿就是一次历练。

按说两郡事务繁杂,赈灾迫在眉睫,杨安玄真抽不出时间前往新息,不过前些日子齐家来信请他前去主持彩瓷生意的分红,还有年前祭拜父亲和伯父。

最重要的是杨安玄想把西平棠溪的铁矿冶练掌握在手中,加大兵器的生产,将来征战天下才有利器。

应家得了杨安玄的灌钢法,逐渐将其他铁业挤得没有活路,纷纷将铁业转让给应家,不过周家仍在苦苦支撑,这次回去要找周家商谈一下,哪怕让出些彩瓷股份,也要将棠溪铁业完整地操纵在自己手中。

还有,如今自己不再是汝南太守,虽然与阴敦是结义兄弟,情同手足,但于情于理都应该前去与他商量,争取阴敦的支持。

想到这里,杨安玄道:「你让人给愚娘亲捎信,年前愚会赶回家中拜祭父亲,回家过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