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二百七十五章厉兵秣马

第二百七十五章厉兵秣马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张法顺的京口之行并不顺利,刘牢之表现得顾虑重重,认为以目前的兵力难以讨伐桓玄,不如静观其变。

对于朝庭,对于会稽王父子,刘牢之其实满是愤懑,当初为了让自己反对王恭,司马道子父子许诺让自己接任王恭之职,统领北府军。

结果直到今天,自己仍只是镇北将军、会稽内史、都督五郡都军事,自己最希望得到的青、兖刺史之职仍可望而不可及。

经过征讨孙恩之战,刘牢之越发对司马道子父子失望,这父子俩是一样的货色,生恐自己坐大,用谢琰分北府兵权,结果将北府军损耗在孙恩乱军手中。

平定孙恩之战,让自己坐镇京口,有意不让自己立功,孙恩败逃,朝庭没有丝毫封赏,待自己何其薄也。

张法顺又以青兖刺史的名目来引诱自己,让自己领军与桓玄交战,北府军如今实力大不如前,反之桓玄麾下兵多将广,要想取胜实在艰难。

纵是胜了桓玄,朝庭加封自己为青兖刺史的可能性仍不大,若是败了,恐怕自己失去立身之本,只能任人宰割。

张法顺苦劝刘牢之,刘牢之只是长吁短叹,连声说难。无奈之下,张法顺只得悻悻返回建康。

见到司马元显后,张法顺禀道:「愚前往京口游说刘牢之,刘牢之神情淡漠,推三阻四,分明怀有二心。尚书令,不如下诏召刘牢之进京朝觐,趁机将其杀掉,派亲信掌握北府军。」

司马元显摇头道:「刘牢之在北府军中威望极高,其子、其婿掌握兵权,麾下多是亲信,冒然杀掉刘牢之,恐怕激得北府军反叛。若没有刘牢之,何人是桓玄的对手,强敌未至先杀大将,岂不是自断手足,徒令人心不安。」

十二月二十三日,杨安玄接到兵部密令,让其整顿四郡兵马,随时出兵雍州牵制桓玄。

杨安玄盘算了一下,四郡兵马合在一处约有一万五千兵马,但河南、荥阳与秦魏接壤,虽然秦魏正在交战无暇顾及晋国,但为防万一还是不能轻易调动兵马。

颍川有郡军三千,是跟随自己征战四方的雄师,至于汝南郡军现由阴绩统辖,听闻新野阴、邓、岑三家大力支持,阴绩在新息募兵近四千,其中近半是精壮。

桓玄进攻建康,会将荆、江、雍的大部分兵马带走,镇守襄阳的辅国将军刁畅手中至少六七千人,自己正好趁虚而入,夺取雍州。

杨安玄俯身看着舆图,决定以祭拜父亲的名义先行前往新息城,暗中阴敦商议后,便在新息城等候朝庭出兵的旨意。

他隐约记得史书上记载,朝庭在正月一日便下达了讨逆令,相信很快就有旨意给自己。

时间很紧迫,不过从朝庭下达讨逆令到正式出兵,应该还有段时间。自己记得仿佛过了数月,还是桓玄先行发兵至浔阳,朝庭才仓促应战。

杨安玄摇了摇头,兵贵神速,朝庭都没有准备妥当,便对外宣称讨伐恒玄,而且首鼠两端,焉能不败。

天下无英雄,方让桓玄篡位称帝。刘裕能以千余北府旧部击败称帝的桓玄,自己又何惧桓玄。

抬起头,杨安玄眼中充满自信,许昌可派遣轻骑二千汝南郡应该可以调动二千兵马,二哥杨安远会从荥阳率军千人,三叔杨思平届时也会从孟津关带回数百人手,加在一起便近六千。

有这六千精锐在手,应付兵力空虚的雍州,足以纵横驰骋。届时自己从新息城出兵,以轻骑为锋,西进义阳郡,顺势夺取新野郡,然后再视时机北上南阳郡和南乡郡或南下襄阳城。

西晋时期的雍州大部分被秦所夺,孝武帝时于襄阳侨立雍州,辖襄阳郡、南阳郡、新野郡、南乡郡(顺阳郡)、河南郡、义阳郡以及被秦所夺的上洛郡、弘农郡等郡。

杨安玄的手指在雍州的地图上缓缓划过,雄心如火般跃动,若能占据雍州,加上荥阳、颍川以及汝南、襄城等郡,自己便有了称雄天下的资本。

赵田去了鄢陵筹备驻军、军屯的事宜,此次出兵杨安玄不打算带他同行,许昌也需人坐镇,一旦秦、魏趁虚举兵,或者哪里有民变,有赵田在亦能保一时无忧。

俞飞组建水师也走不开,二哥要前往新息祭拜父亲,胡藩肯定要坐镇荥阳,留下裴强、齐恪辅助,这样能随自己出征的大将仅有孟龙符和蒯恩。

不过,届时三叔、二哥亦会到来,还有二哥身边的岑明虎,汝南的阴绩和徐孝重,统军的将领足够了。

夺取雍州虽胜算很大,但战无定式,沙场战况瞬息万变,杨安玄可不想损耗手中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资本。

杨安玄决定过完年后便派张锋去荆州夷陵请王镇恶前来新息相聚,有他参赞军事、判断军势,应该能少些伤亡。

十二月二十四日,杨思平、杨孜敬和杨安远、杨玠、杨珀、杨景等人结伴来到许昌城,准备与杨安玄一起返还新息城。

看过兵部寄来的密令之后,杨安远咬牙切齿地道:「桓玄贼子残害父亲和伯父,此仇不扫枉为人子。只等朝庭旨意颁下,愚便回荥阳将三千兵马全部召集,报父伯之仇夺取雍州。」

杨思平仰天叹道:「苍天有眼,大哥、二哥,小弟定斩桓玄的狗头在你们的坟前祭奠。」

等杨思平和杨安远发泄了片刻,杨安玄道:「三叔,二哥,朝庭讨伐桓玄,桓玄定不甘受死,会率军东进攻打建康。届时雍州兵力空虚,吾等再趁虚夺取雍州。」

杨思平道:「离大战应该还有段时日,回到新息后咱们一家人详加计议后再说。」

十二月二十九日,杨安玄等人风尘赴赴地回到新息城北的杨家庄。

杨安玄被朝庭授为荥阳、颍川太守后,杨才、杨良带着杨家族人陆续从各地赶到新息杨家庄依附。

一年多时间,杨家庄比以前扩展了数倍,庄中杨家族人近五百户。

杨明一枝在堂邑安家,没有再回杨家庄,此次杨明派次子杨林前来新息拜祭杨广和杨佺期,与主家保持联系。

杨安深带了杨尚保以及留在族中的杨绰、杨歆、杨洪等人前来迎接,杨湫与夫婿殷本之也从洛阳赶来过年。

拜祭过杨广、杨佺期后,众人来到族中祠堂,相互见礼寒喧,十分热闹。

看着济济一堂的族人,杨良老泪纵横,哽声道:「我弘农杨家自永嘉南渡后,历经磨难,家族中落,如今小儿辈长大,重振家声靠尔等了。」

杨安玄和杨安远入后宅拜见娘,袁氏和董氏看到儿子又是高兴又是伤心,杨湫和杨漓上前拜见兄长。

杨安远见妹子体态发胖,悄声问道:「妹子可是有了身孕?」

杨湫抚了一下肚子,微笑道:「有五个月了。哥,你要做舅舅了。」

漓儿已经十三岁了,行过礼后站在杨安玄身边默默地看着哥哥,眼中满是关切,那个拉着杨安玄的衣袖撒娇的小丫头已经长大了。

杨安玄下意识想拍漓儿头的手收了回来,讪讪地道:「一年多不见,漓儿现在是大姑娘了,想不想三哥?」

一句话触动杨漓的泪点,眼泪籁籁地落了下来。父亲死了、三哥不在身边,大哥见不上几面,说不上几句话,四姐远嫁去了洛阳,自己倍感冷清。

所幸三哥把面馆生意交给自己和四姐打理,自己拉着嫂子卢氏在新息、安阳、慎阳以及义阳、信阳等地新开了八家面馆,有事情可忙便不觉得时间难挨了。

看到妹子落泪,杨安玄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轻拍了一下漓儿的头,

道:「漓儿,三哥不在新息,烦照看娘亲,你受累了。愚从许昌带了些首饰给你,等会拿给你。」

杨漓抹了一下眼泪,白了杨安玄一眼,嗔道:「三哥,你都说我长大了,怎么还把我当小孩哄。」

见妹子脸色转霁,杨安玄松了口气,从信中得知漓儿新开了面馆,便挑她感兴趣的话题聊起来,不一会漓儿便兴高采烈地给哥哥讲起开面馆发生的趣事。.

晚间,祠堂内大排筵宴,族人们欢聚一堂。

两年前杨广、杨佺期身死的阴霾逐渐散去,杨安玄被朝庭封为都乡侯,授颍川、荥阳两郡太守,让杨家族人看到了振兴的希望。

看到众人纷纷向杨安玄敬酒,杨安深心中苦笑,自己名为族长,其实杨家真正的权势掌握在三弟手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杨安玄、杨安深、杨安远三兄弟站在院中,互相行礼致意,庆祝新年到来。

屋内,卢氏带了杨琳、何氏带了杨邵向祖母磕头,袁氏一手捧着一个娃儿,笑得满面春风。

…………

隆安六年,正月一日,大朝。

天子下诏罪状桓玄,以尚书令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黄钺,又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前将军谯王尚之为后部,讨伐桓玄。

大赦天下,改隆安六年为元兴元年,内外戒严。又下诏加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

朝庭兴师动众,摆出讨伐桓玄的姿态,长江上的商路被阻断,京城内外到处一片紧张气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