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二百七十九章烽火连天

第二百七十九章烽火连天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11:05:18

浔阳,桓玄接到桓谦的密信,得知庾楷向朝庭暗通款曲,下令擒拿庾楷父子,大军开始北上。

桓玄没有与沿江的城镇纠缠,仅派遣少量军队牵制,大军一路北上,于二月二十八日,抵达姑孰。

姑孰原是丹阳郡的一处渡口小镇,太康二年(281年)置城戍守,积盐米于此,成为重镇。

姑孰西濒大江,南临姑孰溪,上有东、西梁山雄峙,犹如天门,扼守长江咽喉;下有牛渚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控大江南北,因地处险要而成为京城建康的西南门户。

楼船在姑孰停靠,桓玄心中感慨万千,他在此出生,五岁时父亲身逝,他在此守孝二年多,后来才跟随叔父桓冲离开。

父亲桓温在此经营八年,加固城墙,建造帅府、营建兵营和演武场,大造舰船,操练步、骑兵,加强军事布防,厉兵秣马,三次北伐,姑孰小镇因父亲驻镇而迅速崛起。

当年父亲坐镇姑孰,手握重兵,遥控京城,京城官员的仕途命运握于父亲之手。大司马府前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全是前来讨好献媚的官员。

一旁的卞范之察觉桓玄心情激荡,笑道:「主公当年出生,天降异相,如今灵宝归位,丞相当年未竟故愿要在主公手中实现,此天意也。」

据民间所传,当年历阳太守袁真献美女三人讨好桓温,一日夜坐月下,有流星坠于铜盆水中,有两寸火珠浮于水中,炯然明净。三女争相以瓢接取,桓玄生母马氏抢到吞入肚中,生感怀孕诞下桓玄。

桓玄出生之时,室内光亮突起,照得四壁通亮,桓温大异,请占卜之人卜算,卜算之人连连称奇,称此子异于常人,贵不可言,于是桓温为其取小名「灵宝」。

卞范之的话说中桓玄心事,父亲晚间废帝立威,逼迫朝庭加九锡之礼,可惜被谢安、王坦之有意拖延,天不假年,父亲怀憾病逝,叔父等人不思进取,致使自己在酒席前被司马道子所辱。

桓玄俯视着姑孰码头上前来迎接的官员和士绅,扬眉吐气地道:「先父之志,愚当秉承之。」

桓温坐镇姑孰时,规划修建街道平直,两旁酒楼、茶肆、商铺、客栈林立,得知故桓大司马之子来到,百姓夹道欢迎。

桓玄骑在马上,频频向两边的百姓挥手致意,一旁卞范之感慨地道:「这些百姓受桓丞相恩泽,至今感念。姑孰在丞相的治理之下,比起京城尤胜三分啊。」

「愚定要完成先父遗志,一雪当年之辱。」桓玄眼望建康方向,狰狞地快意着。

笔直的街道直通帅府,桓温在府门前下马,抬头看着大门上方的匾额。

桓家离开姑孰后,帅府便成了县衙,那块大司马的匾额也换成了。得知桓玄率军前来,县令许化连忙从库房中寻出那块满是灰尘的楠木匾额,洗涮干净,刷上新漆,涂上金粉,重新悬挂。

看到桓玄望着匾额有些出神,许化上前谄笑道:「南郡公,这位匾额就是当年那块。卑职命人将宅院按照当年布置整理了一下,请南郡公移步入内,看看哪里还需调整。」

踏入帅府,这里的一砖一柱都承载了桓玄满满的回忆。桓玄缓步走过甬道,迈步向帅堂行去,脑海中浮现着自己当年在堂前奔跑玩耍的情景。

父亲在处理公务的空暇,会抱着自己走出帅府,来到大街之上,与城中百姓寒喧……

感觉眼眶有些湿润,桓玄仰起头,大步流星进入帅堂,居中而坐。

身后随行待桓玄坐好,在卞范之的带领下跪拜于地,高呼「见过南郡公」。

示意众人起身,桓玄看着分立在两旁的文武,双手按在案几之上,下令道:「冯该,你与皇甫敷率一万兵马,夺取历阳城。」

冯该出列,抱拳领命。

「吴甫之,你领水师截断长江,切断历阳以及洞浦、横江之间的联系,寻机歼灭豫州水师。」

吴甫之高声应诺。

「苻宏」,桓玄看了一眼这位前秦太子,道:「驻守横江的杨秋是你的旧将,你看看能否劝说他归顺。如若杨秋执迷不悟,你早些夺取横江,打通北上水路。」

苻宏是苻坚嫡子,曾是皇太子,太元十年(385年)苻坚身死,苻宏率宗族、母族数千人投晋,全族受到东晋厚待,朝庭将苻宏安置在江州,授辅国将军、九江郡太守。

桓玄任江州刺史,苻宏成为其麾下,恒玄对这位前秦太子甚是厚待,苻宏甚是感激。

冯该从陆上攻打历阳城,历阳城中守兵不过三千,龙骧将军、襄城太守司马休之登城固守,激战正酣。

司马尚之陈兵于洞浦岸边,用投石车、巨弩阻挡西平登岸,刘衷接到西军进攻洞浦的消息,率水师前来救援。

虽然豫州水师数量仅有桓玄水师的三分之一,战舰的规模也不能及,但训练有素、灵活多变,以牵制为主,就像鱼儿在水中灵活游动,吴甫之一时无计可施。

横江,杨秋接到苻宏送来的劝降信,沉吟良久,吩咐请副将温详前来商议。温详原是后燕太子洗马,后归降东晋。

魏军南下之时,温详弃颍川逃回京城,送了份厚礼给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没有追究他的罪责,让他仍到豫州刺史司马尚之麾下任职。

杨秋屏退左右,把苻宏劝降信交给温详。温详看罢,道:「愚愿随杨将军共进退。」

温详从颍川弃城逃走,重归谯王麾下,司马尚之对他十分嫌恶,授了个闲职予他,温详颇为不愤。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杨秋来问自己之意,摆明就想归降桓玄,自己若是反对,说不定门外亲卫就会入内将自己斩杀。

何况现在桓玄兵强马壮,明眼人皆知朝庭不是对手,趁机归顺捞取岂不好,温详可没有做朝庭忠臣之意。

半个时辰后,苻坚陈兵横江之外,杨秋和温详率众投降。

洞浦,司马尚之得知杨秋投降桓玄的消息,军心大乱,吴甫之趁机发动攻势。

司马尚之看到麾下四处逃散,知道大势已去,好在事先得到杨安玄的提醒,司马尚之带着残兵逃往历阳。

冯该得知司马尚之兵败,率军前来阻截司马尚之,一场激战后司马尚之在亲卫的护佑下逃回历阳城,九千兵马只剩下二千不到。

击溃司马尚之后,吴甫之顺江而上,寻找刘衷所率的水师。刘衷得知战况,知道难以抵抗,下令水师后撤至冽洲,依附北府军。

吴甫之追至冽州,见北府军严阵以待,不敢犯险,收兵回洞浦。

桓玄得知司马尚之兵败,带着残兵退守历阳城,松了一口气,拦在他进京途中的两块石头已经踢开一块,剩下的就只有刘牢之所率的北府军了。……

驻军新野后,杨安玄并没有立即对南阳郡发动攻势,而是在等杨尚保从襄阳城中传递消息,再决定大军行止。

二月二十八日,桓玄攻打历阳时,杨安玄终于等到了杨尚保送来的密报。

「……刁畅得知新野丢失之后,从樊城退回守军,全力固守襄阳城。襄阳城内有守军五千人,刁畅强征青壮近万人协守……」

杨安玄眉头皱起,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刁畅摆明固守襄阳等待桓玄大军回援,自己兵马不多,襄阳又易守难攻,要想对付缩进乌龟壳中的刁畅着实困难。

杨尚保提及他联络习、张、刘等世家的情况并不理想,这些家族显然并不看好杨安玄,对于杨尚保提出的里应外合夺取襄阳不置可否。

阴绩首先开口道:「既然襄阳防备森严,恐怕一时难以夺取,还是北上攻打宛城,取南阳。」

王镇恶知晓杨安玄的心思,唯有占据襄阳,背倚新野、汝南诸郡,才有与桓玄抗衡的余地。

否则等桓玄入主建康,以天下名义派兵征讨,眼前取得的一切都将化为泡影,届时只能逃往秦、魏。

「要想立足,必取襄阳」,王镇恶道:「而且要赶在桓玄入京之前,将军才能向朝庭上疏,请授雍州刺史,占据大义。桓玄即使发兵来讨,亦要有所顾忌。」

杨安玄满意地点点头,王镇恶的话正中自己心思。

站起身,杨安玄扫视众人,道:「强攻襄阳几无可能,唯有智取。」

「襄阳四门紧闭,要让刁畅打开城门方有可趁之机。」杨安玄沉声道:「若驻军棘阳,愚估计刁畅是不敢开城门的。」

自出兵以来,杨安玄便在思索取襄阳的办法,襄阳闭城亦在意料之中。

「明日愚率两千轻骑、一千步军前往南阳,与杨思平配合夺取宛城。」

众人一愣,刚才杨安玄说要取襄阳,怎么率兵北上。

王镇恶微笑道:「将军是在有意宽刁畅的心。」

杨安玄点点头,道:「城中肯定有襄阳的细作,让细作将愚率军北上的消息告诉刁畅,刁畅放心才有可趁之机。」

「阴绩,剩下的兵马归你统领,你每日要按照操练。」杨安玄吩咐道。

阴绩已然明白杨安玄的用意,拱手道:「将军放心,愚一日操练两次,会让襄阳细作知道兵马人数。」

「蒯恩,你暗中挑选四百精锐,带利刃半途随愚潜往襄阳,寻机夺城。」杨安玄吩咐道。

王镇恶抚着短须道:「以数百之从夺取襄阳,太过冒险。刁畅喜殖财货,将军不妨做做文章。」

杨安玄朗声笑道:「英雄所见略同,愚已命人备下一箱彩瓷,正要前往襄阳「送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