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二百九十七章开源之法

第二百九十七章开源之法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5 16:13:21

正如孔懿所料,杨安玄面临着钱粮不足的窘境。

雍州的摊子一下子铺得太大,粗算一下帐,杨安玄看着天文数字感到头脑发胀。

首先杨安玄打算募军到七万,其中三万人是战斗主力,其余四万人边屯田边训练。

七万人,每月食用均需三石粟米,杨安玄厚待军士,隔天有荤腥,顿顿有咸菜,加上饷米平均三石,再加上四千战马所耗,折算粟米在二千万石以上;预留半年以上的存粮一千万石,养兵所需钱粮要三千万石。

雍州十一郡八十七县,平均每县官吏在百人左右,加上推广儒学招募先生五人,兴建驿馆新增驿卒十五人,计一百二十人,按人均一百五十石的俸禄支出计算,需粮一百六十万石;郡中官员约一百五十人,人均俸禄四百石,需粮七十万石;雍州官员约二百人,人均俸禄六百石,需十二万石;则供养官吏所需约在二百五十万石左右。

募工平整官道、修建水渠、建学庠驿馆等工程,需要耗用粟米三百万石;暗卫运行经费折算百万石;水师新建船只、加大军械生产等费用至少二百万石;预留应急、赈灾等费用二百万石,大大小小的支出耗用钱粮折算成粟米会超过四千万石。

四千万石,杨安玄苦笑不已,当年父亲在新野时筹到二千石粟米便让新野百姓免受冻饿,自家要筹集的数目激增了两万余倍。

雍州有三十六万五千余户,丁口人数在一百万出头,男女各半。杨安玄在八月下令将朝庭每丁七石的税赋减为五石,女丁二石半,则收取税赋从六百石降至四百万石,加上绢、布等折算粟米也不会超过五百万石。

去年吸纳流民屯田的效果不错,八处屯田得粮一百四十万石,准备新募屯军四万,屯田的面积更要增加五倍以上,加上杨家犁的普遍使用会让田亩数和亩产量增加。

民屯四成归公,估计能获粟米六百万石以上,至于军屯除了必要的开支外,至少能收获支应四至五万兵马所需,也就是能获粮千万石以上。

商税所占的比重不大,估计只有百万石左右,加上去年节存的余粮约在三百万石左右,共计二千五百万石,尚有缺口一千五百万石左右。

若按市价每石粟米一百八十钱计算,一千五百万石折算金二十七万两,估计国库中也没有这么多存金。

杨安玄紧皱着眉头,收支两条线,无非是开源和节流。要尽快壮大雍州实力,该有的开支不能省,节流是节不了的,顶多根据缓急调整支出的先后顺序。

以前在汝南缺钱还能从自己私囊中拿点钱来补贴,彩瓷生意一年能有五千两金的利润,分到他手中约有千金,至于面馆和淑兰院的收入微不足道,就算全部补贴进去也是杯水车薪。

要保证彩瓷生意的高额利润,便要控制彩瓷的数量,否则数量多了,价格下降了,反而得不偿失。

杨安玄有意把彩瓷生意打造成雍州吸引商贾的拳头产品,当然不会做出竭泽而渔的事。

把王镇恶找来,两人苦思良久。王镇恶道:「当年桓大司马通过土断清籍,富国强兵,积累了三次北伐的财富,主公何不效其在雍州土断。」

土断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将隐匿在士族门下的流民编入正式户籍,缴纳税赋。

雍州作为安置流民的侨州,流民隐匿的情况十分严重,通过土断至少能多增丁口十万以上,加上士族兼并的田地纳赋,至少能多增加二百万石粮。

杨安玄沉吟半晌,想起在汝阳清籍无疾而终。雍州十倍于汝南,士族门阀的反对将百倍,叹道:「愚初据雍州,根基未稳,需要士族门阀的支撑。若是强行推行土断,必然遭到士族反对,届时境内动荡不安,得不偿失。」

王镇恶叹了口气,

杨安玄的威望远不及当年的桓温,手中实力亦远远不如,确实不宜操之过急。

「主公轻徭薄役,期以时日能让流民感觉入籍官府比隐匿士族门下更为有利,逐渐改变流民隐匿的情形。」

杨安玄冷笑一声,自己现在不敢动士族门阀,但几百万石粮总要从他们手中想办法拿出来,征募入仕便是个好办法。

反正这些士族子弟只想要个官身,何妨多增加些养闲的官职,十年俸禄换一个相应的官职,相信有不少人趋之若骛,等到时机成熟,自己再来处置他们。

杨安玄道:「雍州现有兵马超过三万,多数经历过征战,养兵数万不能光耗钱粮,愚有意边练兵边筹粮,至少挣回养军的钱粮来。」

王镇恶笑道:「主公可是想纵兵掳掠,愚也有此意,只是此举有伤仁德,不好向主公建议。」

「掳掠亦看向谁用兵,如何用兵。」杨安玄似笑非笑地看向王镇恶。

王镇恶知道杨安玄在考校自己,思索片刻道:「去年秦国派杨佛嵩侵犯南乡郡,掳走百姓四千余人,财物无数,来而不往非礼也,主公可是想对上洛出兵?」

杨安玄点点头,道:「去年秦国败于魏国之手,损兵数万,实力大减。丁全禀报,秦国西面的凉国趁秦国初败有所动作,秦王派镇远将军赵曜率军两万镇守西疆金城。」

王镇恶缓缓语道:「秦国势大,主公若要向秦国用兵,还需熟思后行。与其出兵上洛,不如攻打梁州。」

梁州与雍州接壤,位于雍州西南,在宁州上方。梁州仅有四郡,地域较小。306年李雄据梁州称帝,史称成汉。347年桓温攻打成汉,349年成汉重归东晋梁州。

去年梁州刺史苻宏奉桓玄之命配合冯该大军出兵攻打雍州,结果兵败于王镇恶之手。梁州兵马远不如荆、江,所以王镇恶建议杨安玄取梁州。

杨安玄道:「取梁州不难,但后果却难以承受。」

名义上杨安玄是大晋的臣子,虽然雍州刺史的身份不被桓玄所认可,但多数人还是认可杨安玄的身份,就连桓玄也不能宣布杨安玄为叛逆,因为雍州刺史的任命是天子诏书。

桓玄只能征召杨安玄回京另行任用,而杨安玄不受命桓玄只能派冯该率军前去夺取襄阳,要知道朝庭当年任命桓玄广东刺史他同样不奉诏。

如果杨安玄率兵攻打梁州那性质便变了,给了桓玄宣布他为叛逆的借口,那便可以以朝庭的名义让各郡、雍州世家反抗杨安玄。杨安玄知道桓玄篡位在即,不想在此前落人口舌。

王镇恶有些不解,道:「那主公兵锋指向何处?」

杨安玄笑道:「镇恶为一叶障目,居然忘记了那些坞堡。」

王镇恶拍手惊叹道:「对啊,愚怎么把坞堡忘记了。」

自东汉以来,北地战乱不断,豪强纷纷筑坞自守,少则数百人,多则上万人。

五胡乱华,逼得北方汉人以宗族、士族为中心建设坞堡,这些士族或豪强成为坞主、壁帅,拥有众多的宗族、部曲,建有甲兵。

依附的百姓往往有数百家、上千家,乃至上万家,这些人是坞帅的私家人口,与宗主是佃客与主人关系,不再入籍官府,同样不承担缴纳赋税和服役的义务。

就拿平柏谷来说,以裴、严两家为首的坞堡有十余家,依附百姓近十万,积粮近百万石。

这些坞堡多数地处偏远而势力强大,能与官府抗衡,以县城的实力根本无法前去征赋,甚至郡军也不见得能抵敌。

雍州是流民侨居之地,杨安玄估计整个雍州境内至少有百余家坞堡。郗恢任雍州刺史时因为其祖郗鉴便是出身流民帅,对这些坞堡颇为厚待,视若不见。

杨佺期夺取雍州时日太短,忙着募兵与桓玄交战,便连秦军攻打洛阳都无力援救,更不可能出兵对付坞堡。

桓玄得雍州后派刁畅为坐镇襄阳,刁畅只是司马并非刺史,名不正言不顺,也不想吃力不讨好。

现在杨安玄成为雍州刺史,拥兵三万,急需解决钱粮不足的问题,自然把目光落到这些坞堡上了。

王镇恶笑道:「若能将这些坞堡纳归官府管理,至少能增加丁口十余万,补缴税粮五百石以上,屯军可以不用另行招募了。」

「先礼后兵」,杨安玄交待道:「你与龙符、蒯恩、俞飞等人各率一千轻骑、两千步卒搜寻坞堡,好言劝那些堡主将依附的百姓编入户籍,若肯投军根据部曲多少授校尉以下军职,若要入仕先报愚知,六品以下官身皆可商量。」

王镇恶建议道:「还可直接将坞堡所在转为军屯,这些坞丁比起新募的流民要强些,授坞主相应军职,让其统领部曲为朝庭效力。」

杨安玄点头答应,道:「镇恶可酌情处断,若有坞堡自恃强力,对抗招募,按攻城破敌处置。」

攻城破敌,斩其主将,坞堡部众成为俘兵,物资归为战利品。

王镇恶两眼放光,笑道:「主公放心,至多半年,愚便能把这些坞堡便都能归于主公治下。」

杨安玄想起史书对王镇恶的评价「贪财抄掠」,语重心长地道:「镇恶,你的雄才不在令祖之下,愚希望你能莫贪图眼前蝇头小利,将来万户侯可期。」

王镇恶心中一凛,拱手揖道:「谨受教。」

送走王镇恶,杨安玄把张锋叫进屋,交待他前往盘龙山探宝。

当年从孙滔嘴中得知「白鹿身下藏重宝」秘语,交待胡彰勘探盘龙山地形。胡彰死后其子胡朝继续按照杨安玄的吩咐勘探地形,去年将盘龙山方圆数百里的地舆图送来,是时候按图索骥,将孙坚这批藏宝挖出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