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三百零九章德不配位

第三百零九章德不配位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7 09:41:07

南燕演武盛况被暗卫报来,紧接着北青州刺史刘该归顺的消息传至,得知南燕兵马数十万,众人皆有忧色,杨思平、孟龙符、阴绩等人纷纷上书杨安玄要求加大募军。

杨安玄在大堂召聚在襄阳的诸将,让沈庆之张挂好舆图。沈庆之随张锋在长坂之战中斩敌过十人,其中有一名校尉,立功晋为队率。

竹棒指着舆图,杨安玄对王镇恶、孟龙符等人道:「隆安三年(399年),慕容德从滑台败逃,率众向东趁虚夺取青兖之地,称帝广固,占据五州十四郡八十二县。」.z.br>

「诸君请看雍州」,竹棒扫向雍州之地,杨安玄道:「雍州十二郡七十八县,比起慕容德的燕国来,疆域相当,百姓人数犹多于燕国。」

众人不明杨安玄话中之意,莫非要学慕容德立国?

「雍州仅有精兵三万余,轻骑不过六千,屯军八万。」杨安玄清点着家底,道:「十万兵马所需便让雍州有捉襟见肘之难,燕国兵马四倍于雍州,看似兵强马壮,军威鼎盛,其实外强中干,不足为患。」

王镇恶笑道:「主公见微知著,点出燕国蔽病所在,仅凭八十二县养四十万之众,不用几年,内乱必生。」

刘衷皱着眉头道:「燕国有四十万之众,定然不安于状,此次兴军攻打彭城因慕容德生病而止,将来肯定还会再来。」

杨安玄笑道:「慕容德年近七旬,已无征战雄心。慕容德无子,其亡之后继位者为稳固皇位,多半会有一场清理。等到燕国内乱停歇,已然实力大减,若还敢穷兵黩武,只需数万之众便可收复失地。」

孟龙符拍着胸膛道:「仆祖居平昌郡安丘县(山东安丘),愿率军收复旧土。」

杨安玄道:「燕国事小,眼下桓玄篡逆在即,吾等宜早做安排。」

王镇恶道:「桓玄德不配位,若果敢行大逆之事,必将倾覆。主公率先举起义旗,天下有志之士定会影从,届时夺取荆、梁两州,雄据关中,沿江而下,匡扶社稷,立不世之功。」

孟龙符、蒯恩、刘衷等人都振奋地望着杨安玄,若果如王镇恶所言能战胜桓玄恢复晋室江山,杨安玄必能入朝主政,他们这些人自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杨安玄笑笑,乱世来临他可没有替东晋缝补破烂的打算,桓玄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只不过不能像桓玄那般猴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是经过证实的真理。……

十一月一日,桓玄矫诏行天子礼乐,「加其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儛八佾,设钟虡宫县,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其女及孙爵命之号皆如旧制」。

十一月十八日,卞范之作禅让诏书,逼迫临川王司马宝拿着让晋帝司马德宗盖上帝玺,然后顺便拿走了天子的传国玉玺。

十一月二十一日,司马德宗临朝。以司徒王谧、兼任太尉谢澹为首的文武官员,持传国玉玺前往姑孰,禅位于桓玄。

十一月二十三日,天子司马德宗诏告宗庙列祖列宗禅位之事,出皇城暂居于永安宫。

十一月二十四日,晋朝诸帝的神主牌位移往琅琊国庙,晋穆帝皇后何法淣随琅玡王司马德文徙居司徒府。

桓玄又玩起了推让的把戏,百官再度姑孰劝进,如是者三,桓玄终于答应承接帝位。

十二月一日,桓玄于姑孰城南七里立郊告地,在九井山北筑坛告天。典礼太过匆忙,礼仪都没有准备完善,告天之后众人忘记高呼「万岁」。

十二月三日,桓玄登位称帝,诏告天下,建国为楚,年号建始。尚书右仆射王纳之奏称,建始为赵王篡位所用年号,不吉,乃改为永始。诏书发出,众人发觉永始是王莽

篡位时所用年号,但诏书已明发天下,不好再更改,只得称永始元年。

桓玄登基,首要的事便是建立楚朝的政治体制。

第一件是对前朝司马氏的安排,封前帝司马德宗为平固县王,迁居浔阳,按照晋初陈留王居邺宫故事。陈留王即司马炎篡魏立晋对魏帝的处置,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邺宫。

琅琊王司马德文降为石阳县公,武陵王司马遵为彭泽县侯,司马氏诸王皆降为县侯。

然后是封赏宗室,追封桓温为宣武皇帝,南康公主为宣皇后,其长子桓昇为豫章郡王。三哥桓歆为临贺县王,四哥桓祎为富阳县王,追赠五哥桓伟为侍中、大将军、义兴郡王,以其子桓濬袭义兴郡王爵;桓濬弟桓邈为西昌县王。

桓温二弟桓云之孙桓放之为宁都县王;三弟桓豁之孙桓稚玉为临沅县王,次子桓石康为武陵郡王;四弟桓秘之子桓蔚为醴陵县王;五弟桓冲追封宣城郡王,以其长孙桓胤袭爵,桓谦加封新安郡王,桓修为安成郡王。

宗室封罢,轮到有功之臣,王谧为武昌县公,卞范之为临汝县公,殷仲文为东兴县公。这一次桓玄总算想起了麾下头号大将冯该,授冯该鱼复侯。

赏爵之后便是对前朝旧臣降爵,将前朝郡公降为县公,食邑三千户降为千户;县公、县侯爵位不变,但食邑从千户降至百户。

桓玄此番操作让门阀世家怀恨在心,对于门阀士族来说,他们不在意谁做天子,更在意家族的延续,所以对桓玄篡位反对并不激烈。

一般说来新帝登基会对旧朝臣子加以笼络,不说升官迁爵,也不至于降爵,桓玄此举触及门阀利益,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建康城内舆论纷纷,讥讽桓玄位不才授、爵以爱加,必不能长久。

朝堂上的重职也被授于桓玄亲信,桓谦为扬州刺史、侍中、卫将军、开符、录尚书事;王谧为散骑常侍、中书监(1)、领司徒;会稽内史王愉调任尚书仆射;其子王绥为中书令;桓胤为吏部尚书;王嘏为领军将军。

王愉之妻是桓玄的姐姐,王绥是桓玄的外甥,王嘏是王导曾孙,与被贬岭南的司马元显王诞是堂兄弟,两人的祖父是王导之子王恬。琅琊王氏,无论谁为帝,都有人在朝堂为官,为家族

十二月七日,桓玄乘楼船从姑孰前往建康,西北风强劲,将船上的旌旗仪饰全部吹倒。

十二月八日,桓玄抵达建康,歇息在太极殿西堂,设龙角绛绫帐,镂黄金龙衔五色羽葆流苏,极尽华贵。

百官入内参拜,看到龙角绛绫帐,窃窃私语道:「此帐似轜车,与王莽的仙盖差不多,乃亢龙有悔(2)之兆。」

十二月九日,桓玄升坐太极殿,接受百官朝贺。此时的桓玄已重逾四百斤,坐在龙榻之上,将坐榻压塌。

众臣面面相覤,不敢做声。侍中、左卫将军殷仲文出班贺道:「恭贺万岁,陛下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桓玄大喜,下旨重赏殷仲文。

天下人皆知桓玄欲篡,等到桓玄代晋称帝,雍州刺史杨安玄再发檄文,号召天下有志之士共同讨桓。

正当雍州境内厉兵秣马,杨安玄准备亲率大军南下之时,秦国出兵了。

尹纬回到长安后,陈说在襄阳、建康见闻,力劝姚兴趁雍州羽翼未丰之际,先行扫除大患,齐王姚崇、镇东将军杨佛嵩大力赞同。

十二月十日,前秦兵马兵分两路,以中军将军、齐公姚崇,镇东将军杨佛嵩领轻骑两万,步卒三万出上洛攻打雍州南乡郡丹水城;以卫大将军、常山公姚显,尚书左仆射尹纬率轻骑一万,步卒四万夺取洛阳。

得知秦军攻雍的消息,杨安玄气恼至极,重重地拍打着案几,骂道:「混蛋,可恶至极。」

见杨安玄少有地失态,王镇恶不解地问道:「主公,兵来将挡,秦国虽以十万大军犯边,但雍州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上下同心,百姓皆愿为主公死战,何惧秦兵?」

杨安玄慨然叹道:「愚并非惧怕秦兵,只是秦军犯境,雍州必须全力应对,无力讨伐篡位逆贼,奈何。」

按照史书记载,明年二月刘裕便会在京口起军反桓,然后摧枯拉朽般地将桓玄所建的大楚王朝覆灭。

一想到刘裕起军时不足二千人,杨安玄心中便隐隐作痛,雍州兵马过十万,大军南向定能所向披靡,若是灭楚兴晋之功在己手,将来再北伐成功,便能像刘裕那样顺理成章地取晋而代之。

可恨秦国插上一脚,让自己错失良机,等刘裕建立功勋,平定南方之乱,自己将来免不了要与他交手争夺天下。

桓玄不过借助父辈声威,德才远不及其父,麾下可用之才更远不如,加上门阀士族与其离心,故而刘裕能与千余众驱逐桓玄。

杨安玄不在意桓玄,却深忌刘裕。刘裕雄才大略,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更兼麾下猛将谋士如云,一旦此人得遇风云,以重兴晋室之功号令天下,将来必定成为自己的劲敌。

阴友齐从京中送来信息,说桓玄要将晋帝迁往浔阳居住,杨安玄原打算率军接晋帝到襄阳,那样他便能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世事难料,杨安玄长叹而起,看来上天不肯让自己轻易夺取天下。

多思无益,杨安玄派将御敌。以孟龙符为将,率一万步卒,三千轻骑前往洛阳,听从河南太守杨安远指挥;命荥阳太守胡藩领荥阳、颍川、襄城三郡兵马五千驻于偃师,与平柏谷裴、严两家严防秦军东进;让杨安远召屯军一万防守洛阳城,并派遣洛阳、水师由水路袭拢长安。又以王镇恶为主将,蒯恩为副将,张锋、沈庆之等人随军出战,率步卒一万五千,轻骑三千,重骑四百,征屯军三万前往丹水城。

杨安玄对王镇恶道:「去年秦师犯境掳走数千百姓,此次再度来袭,镇恶当率军痛击之,趁机夺取上洛等地。」

王镇恶慨然应道:「主公放心,愚定不负主公所托。」

大军开拔,杨安玄让各地官府张贴檄文,历数胡人以汉人为「两脚羊」、任意奴役屠戮的罪状,让学庠教师告诉孩童,汉人「绝不为奴」。

一时间,前往官府要求应征入伍的青壮络绎不绝,那些被救回来的汉奴更是痛哭流涕,主动跟着北上的大军前进,帮着运送粮草物资,王镇恶等人深为赞服。

此次杨安玄并没有随军出征,他自问冲锋陷阵不弱于人,但要运筹帷幄、排兵布阵并不见得比王镇恶、孟龙符、胡藩等人强,而且身为主将坐镇襄阳,有安定人心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