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三百五十四章 杏溪争强

第三百五十四章 杏溪争强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8 06:48:13

建康城十二门,大夏门位于北墙最西。杨安玄站在大夏门前,望着巍峨的城楼飞檐如翼,一如十年之前,只是这一次不用再站在城门前等候,城门处的内侍看到他从车中出来,忙迎了过来。

大夏门内便是华林园,这里本是三国吴时的皇宫花园,简元帝定都于此后,仿照洛阳华林园修整,也名之华林。

为防玄武湖水患,简元帝筑长堤引湖水入华林园、天渊池及宫中沟渠,汇入南城护城河中。

暮春时节,华林园中花生草长、天清气朗,亭阁楼台俏立在葱郁的林竹之间,微风送暖,花香盈鼻。

桓玄篡位之后,将收罗的奇石佳木移栽到园中,修建亭台,华林园越发华美,让跟在杨安玄身侧的张锋和曾安目不暇给。

内侍侧着身子在前面引路,弯下腰来笑道:“两位王爷在延贤堂品茗,先请弘农公前去相聚。”

延贤堂内欢声笑语,近百人坐在堂内仍显空旷,看到杨安玄迈步入堂,琅琊王举手相招,道:“杨卿,到孤身旁来坐。”

杨安玄快步上前,先对两位王爷施了一礼,又转向对两侧诸人做了个罗圈揖,这才在刘毅下侧席中落坐,曾安和张锋坐在杨安玄身后。

刘毅见杨安玄坐于自己之下,暗自满意,笑道:“安玄来迟了。”

杨安玄道:“愚住在小长干,距华林园较远。一路之上出城踏青之人不断,故而耽误了些时间。”

刘毅看了看武陵王身旁空着的席位,道:“比起德舆来,安玄来得还算早。”

杨安玄假作不闻,端起茶来品茗。如今饮茶皆以泡散茶为风尚,煮茶扬沫渐少有人为。

脚步声响起,刘裕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出现在堂前,堂中不少人起身施礼,司马德文和司马遵也起身相迎。

杨安玄见两位王爷起身,不好再安坐,放入下茶杯站起身来。刘毅脸上闪过愠色,茶杯放得有些重,茶水泼洒了些出来,这才不紧不慢地起身。

刘裕趋行上前,对着两位王爷深躬到地,又对刘毅和杨安玄抱拳为礼,冲着堂中诸人做了个罗圈揖,歉声道:“临行之前京口发出急信,说有乱民暴动,故而来得晚了些。”

武陵王关切地问道:“可要紧?”看书溂

刘裕应道:“有百余人抢粮,已被平定,正在追缉逃走之人。”

琅琊王松了口气,举手示意道:“今日上巳节,不说这些烦心事。刘卿已至,诸卿前往杏溪,曲水流觞共庆佳节。”

华林园中凿渠为溪,蜿蜒崎岖,溪旁植杏,名之杏溪。杏溪与杨安玄推王纯之入水的池塘相通,最后流入护城河中。

天子和后宫不可能像常人一样出外沐浴,祓灾祈福,只能在杏溪旁饮酒濯足。司马德宗是个痴儿,不可能来杏溪与王公大臣共饮,所以武陵王借用华林园招待杨安玄等人。

杏溪长约半里,宽三尺,百余人坐在溪两旁,有内侍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曲水流觞”。

觞,盛酒器,有木、玉、陶所制,因两杯有耳,故称“羽觞”(2)。羽觞小而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若是玉杯则放在荷叶之上,载杯而行。

刘毅向来以文雅自许,兴冲冲地对琅琊王道:“今日上巳佳节,何不联句成诗,以记盛况,请王爷起句。”

琅琊王微笑点头,略思片刻道:“华林修春禊。”

一旁的武陵王举杯高诵道:“王公喜豫游。”

接下来便是刘裕,刘裕不通文辞,面现难色。身后徐羡之轻声道:“长乐杏溪畔。”

刘毅呵呵一笑,接口道:“宜春林苑中。”接着,得意地横了一眼刘裕。

杨安玄自是不怯,看了一眼四周景色,笑道:“年光三月里。”

……

从琅琊王起句,到殷仲文结句,共得二十六句。随侍的黄门侍郎将诗句抄录,司马德文召来歌伎吟唱。清歌宛转,众人举杯相邀,谈笑风生,杏花如雪,香气迷人,让人醉在春风里。

徐羡之看了一眼杨安玄身后的曾安,笑道:“曾参事,你先祖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志高雅宁静,愚仰慕至极。此次曾参事应募大司马府,定然光大门楣重现先祖荣光。”

曾安眉头一皱,徐羡之的话看似夸赞,其实暗藏讥讽。先祖说浴乎沂表露出怡然处事、洁身高雅的志向,而自己在大司马府任官,为主公在京中奔走,徐羡之故意说自己重现先祖荣光,分明讥讽自己不肖祖先。

“徐部郎,先祖身处乱世,其志难伸,故而宁静自处。”曾安不亢不卑地应道:“愚欣逢盛世,自当为国效力,为民奔走。”

刘穆之微微一笑,道:“曾郎赤胆忠心,吾辈楷模。”

杨安玄见刘裕佐臣针对曾安,心中不快,恰巧流觞停至面前,侍女从水中捞起酒杯奉到杨安玄面前。

杨安玄接觞在手,笑道:“徐部郎,你家学渊源、熟读经史,愚有一问请教。”

徐羡之一惊,他敢在曾安面前发难却绝不敢在杨安玄面前放肆,单就文名而言,杨安玄便远胜于己。

他知刚才讥讽曾安惹恼杨安玄,忙谦声道:“愚不过熟读《论语》,比不上弘农博学多才。”

杨安玄微笑道:“巧了,愚想问的正是《论语》中不解之处。”

刘毅笑容满面,煽风点火道:“今日佳节,正宜坐而论道。座中大儒甚多,安玄有问不妨道来,吾等正好集思广议,辩论一番。”

“夫子门下七十二贤,不知拜师之时,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之?”

杨安玄的发问让众人一愣,武陵王捋须笑道:“孤读典籍,未尝见有记此者,诸卿可曾读过?”

孔安国摇头道:“经传中无此记录,此弘农公首问也。”

徐羡之心中一宽,连孔安国都不知道,说明是杨安玄在有意刁难自己。以杨安玄的身份和地位,无理打压自己,只会自贬身份。

“弘农公,愚孤陋寡闻、读书不精,还望赐教。”徐羡之起身,恭恭敬敬地朝杨安玄施了一礼。

杨安玄将觞中酒饮尽,道:“冠者三十人,未着冠者四十二人。(3)”

孔安玄肃容道:“弘农公,不知此说据何文?出自何处?”

杨安玄笑道:“齐由的先祖不是说冠者五人,童子六七人吗,五六三十,六七四十二,岂不是七十二人。”

孔安国用手点指着杨安玄,哈哈大笑起来。座中众人无不大笑,徐羡之愣立半晌,干笑两声,道了声“受教”,回席坐下。

刘毅有意笑道:“徐部郎,看来你还要细读一回《论语》。”

刘裕见徐羡之脸色胀红,举杯笑道:“愚少时年贫,没读过两天书,《论语》也是不知,见诸公论道,着实羡慕。此杯酒,敬诸公。”

武陵王听刘裕话中流露出不满之意,举杯道:“德舆虽出身寒微,但威武明断,匡复社稷,兴复皇室,王司徒说你‘风骨不桓,盖人杰也’,慧眼识人也。若无德舆沙场征战,焉有我等安坐论道,此杯酒,我等敬豫章公。”

琅琊王笑道:“南平公攻占江陵,救天子与孤返朝,居功甚伟;弘农公坐镇淮北,屡败秦魏,国之藩屏,三公皆是我朝栋梁,孤提议敬三公一杯。”

说罢,琅琊王和武陵王率众人起身,举杯对杨安玄等三人齐声道:“敬豫章公、敬南平公、敬弘农公。”

众人立饮。刘毅笑问道:“愚闻殷尚书请安玄过府饮宴,顾公前去见安玄,安玄以佛偈换得顾公《怡园雅聚图》,不知可否借愚看上几天。”

殷府饮宴是在二月九日,顾恺之已将《怡园雅聚图》绘成,画中人物栩栩如生,主人殷促文居中而坐,杨安玄面朝池水吟诗,顾恺之自己微笑端坐,两旁袁豹、谢灵运等人或饮酒或谈笑,形态不一。除了人物之外,水榭草石历历在目,线条明快迂回荡漾,画面隽逸,即使在顾恺之的画作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杨安玄得到《怡园雅聚图》后爱若珍宝,与王珣的字帖收藏在一起,亲自前往顾府道谢,送给顾恺之一套彩瓷碗。

顾恺之年过花甲,画功已至炉火纯青之境,刘毅曾派人向顾恺之求画,可惜被顾恺之以年老眼花所拒,得知杨安玄用一首佛偈换得《怡园雅聚图》,刘毅是又羡又妒,恨不能据为己有。

杨安玄当然不会将这幅《怡园雅聚图》拱手相让,笑道:“希乐兄想看画作,随时可以到愚府中来,愚当盛情款待。”

刘毅脸色微沉,道:“就怕历阳有事,愚在京中不能久留。”

刘裕笑道:“十年前在京口较技,北府军惜败在巡江营手中。愚闻你进京时带了五十名亲卫,想来皆是雍州精锐,愚想率北府精锐与你再比上一场,看看屡败秦、魏的雄师与北府军孰高孰低。”

看来当年之败刘裕一直记在心上,杨安玄亦想了解北府军在刘裕的掌管下有何战力,笑应道:“正要领教。”

刘毅道:“既是比武,不妨愚也从历阳选调五十人前来相斗,不知可否?”

琅琊王司马德文是大司马,名义上掌管天下兵马,道:“既然三位卿家有意比武,那便五日后在西校场比试。”

想了想,司马德文继续道:“让京中六军挑选精锐,亦参加这场比斗,孤与武陵王会亲临校场为儿郎们助威。”

武陵王接口笑道:“三月五日孤休沐,在府中设宴,请三位卿家前来。孤从勾栏请戏班,咱们饮酒听戏,比武之前先享乐一天。”

杨安玄、刘裕、刘毅皆起身施礼道:“遵命。”

「注(1):建康十二城门分别为南四门:广阳门、宣阳门、津阳门、清明门;北四门:大夏门、玄武门、广莫门、延熹门;西两门:阊阖门、西明门;东两门:东阳门、建春门。

(2):羽觞,亦有称可在上面插羽毛而得名。

(3):出自隋朝侯白《启颜录》。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着之?”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着冠者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