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深计远虑

第三百六十四章 深计远虑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8 06:48:13

四月三日,杨安玄回归襄阳城。

近三个月没见妻儿,孔苗见到他忍不住眼泪汪汪,对着杨安玄又掐又拧地发泄了一通。这让杨安玄心生愧疚,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陪伴在妻儿身边的时间都不多。

小别胜新婚,夫妻亲热之后,杨安玄谈起这段时间在京中的经历。得知杨安玄在返还襄阳的途中遇到刺客,孔苗紧紧地抱着杨安玄胳膊,默默流泪不语。

杨安玄怜惜地替孔苗拭去眼泪,道:“娘子放心,愚尽量不再离开你们母子了。”

孔苗将头埋在杨安玄的肩膀上,想起婆婆曾说过,杨家满门征战沙场,夫妻之间聚少离多,每次出战她都提心吊胆,为出战的丈夫、儿子以及亲人们担心。自己选择了玄郎,就不可能让他像父兄那样埋首经传、教书育人。

前段时日孔苗与杨湫到慈幼院送些衣食,看到因战乱失去家人的孤寡儿童,那凄惨的景象让她心中说不出的酸楚,这些人有玄郎照看,至少不至于冻饿而死,而普天下有多少这样的百姓。

玄郎曾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过,要让天下百姓都衣食无忧、安居乐业,有意创建先祖所描绘的大同世界。

孔苗知道杨安玄并没有说假话,雍州境内与民生息、推行儒教,百姓安居,更是用大量的钱从秦、魏、燕等地买回汉奴,授田给他们耕种。

想到这些孔苗心中充满了骄傲,父亲赞过玄郎心有大爱,是少有的仁德君子,自己能嫁与玄郎何其幸福。

脑中难免想到远在新野的那个女人,孔苗忍不住撅起嘴哼了一声,杨安玄不知妻子的心思,搂着孔苗在耳边说着情话,惹得孔苗意乱情迷,免不了梅开二度。

身旁孔苗已经沉沉睡去,杨安玄小心地抽出胳膊,这个时候来根烟便再惬意不过了。穿越到东晋已经是第十四年头,杨安玄已经习惯了现在的一切,只是偶尔一些不经意的回忆会勾起他浓浓的思念。

轻叹一声,杨安玄披衣起身喝了口水,睡意全无,索性拉开门来到屋外。他住在刺史府后宅的口字形单独院落,除了正对院门的正屋三间外,东西两厢各有五间房屋,住着伺候孔苗母子的仆从。

院子足够大,东墙是块三丈方圆的练武场,其他地方孔苗便种上了花草,暮春时节,花开正艳,院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

杨安玄在廊栏下坐下,回到家中心情放松下来,灯光从屋门处漏出,将身影映在院中阶上,恍惚如梦。

大江之上的喋血搏杀让杨安玄深为震惊,他从未想过有人会刺杀自己,事后杨安玄与张锋在一起分析,刺杀之人出动四艘战舰,二百余人,这样的手笔绝不可能是江上的水贼。

自己在京城与门阀世家相处还算融洽,司马氏将自己视为倚柱,也不可能派人下手;排除他们之外最有可能的便是刘裕和刘毅了,若是何无忌也要算在刘裕名下,杨安玄揣摩刘裕出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实杨安玄一直以来对这位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人物怀着敬仰之意。英雄相惜,杨安玄渴望着有一天在沙场上与刘裕堂堂正正地争锋。

然而,江上的刺杀将杨安玄的美梦打破,相斗不光是沙场上的争雄,还有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和背地里的刺杀,若不是有人先行射箭示警,加上所乘战舰经过改装,恐怕自己真要折在蔪春了。

这场刺杀将争斗摆到了台面之上,原本杨安玄打算夺取谯蜀和南燕之后再与刘裕交锋,看来现实并不如自己设想的那样,刘裕恐怕不会坐看自己强壮起来。

天下英雄谁敌手,杨安玄重重地拍了一下廊柱,不管刘裕使什么计谋,取南燕谯蜀、收复长安的布局绝不能乱,都说攘外必先安内,自己绝不能为了争夺天下而弃雍兖之地的百姓不顾。

要凭雍、兖、司、梁之地与刘裕争雄,自己最大的倚仗是科技,伟人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经过实践检验后的真理。

科技不能脱离时代而孤独存在,杨安玄作弊的几项科技都是在当前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杨家犁、宿铁刀还有水密舱和车船技术,这几项技术让杨安玄脱颖而出走到了时代前列,也改变了整个时代。

杨家犁的技术已经逐渐推广,让普天下的百姓为之受益;宿铁刀的技法已被刘裕所得,即便一时间还不清楚淬火所用的液体,但相信不用多久也会破解;车船技术已经暴露,很快就会被朝廷水师所用,刘裕与自己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短。

要想保持领先的地位,必须要有新的技术出现,杨安玄挠挠头,肚中能够用得上的货色不多了,最实用的莫过于黑火药。黑火药的配方简单,取材容易,能够大量的生产。

可是黑火药的作用在现有的条件下是有限的,不可能朝热武器方向研发。杨安玄脸上泛起意淫的笑容,若能研制出枪支,那才是真正的所向披靡,统一天下要变成统一地球了。

黑火药反应会产生热量升温而产生爆炸,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作为爆竹、烟花使用。杨安玄与秦、魏交战时就曾考虑过,利用黑火药产生的爆炸和烟雾来对抗胡人的战马,战马未曾经训练,受到异响和浓烟的惊吓定然惊跑,创造出战机。

其次,黑火药易燃,可以作为纵火之用,制作出火箭、火球之类的火药武器应该不难,还可以用来开山、伐木、挖矿,甚至可以进一步制出装有铁片的火药包,用于克敌另有妙用。

不过,杨安玄除了记得黑火药的配比之外,对火药武器的制法并不知晓。杨安玄暗自唉叹,早知道能穿越就该把曾公亮所着的《武经总要》背熟,那里面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及多种火药武器,并配有插图,是最早的热兵器制作工艺流程记载。

天下能工巧匠不少,自己提出设想之后,具体的研发工作交给这些工匠即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有过应浩的教训,杨安玄绝不会把黑火药技术泄露出去,此事要有王镇恶等人妥善商议后再实施。

四大发明,纸、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杨安玄得意地一笑,云节纸让纸张的质量得到了提升,火药也将在不久的将来现世,印刷术自然也逃不过自己的“毒手”。

杨安玄在东林寺时因佛经想到雕版印刷术,这门技术的推广将大大地提高文化的传播速度,对儒学的推广意义重大,让普通百姓有机会接触到书籍从而改变命运,最终改变整个国家、时代的命运。

杨安玄能够想象出自家老丈人得知自己的想法后会怎样的欣喜若狂,这门必将留名青史的技术就交给大舅兄孔鲜去实施吧,孔鲜定然会竭尽全力。

士农工商,国之四民,杨安玄都十分重视,他深知要维系天下平稳发展,缺了谁都不行,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做出改变。

士代表着执政者,在这个知识被少数人掌握的年代,士人无疑掌握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在东晋门阀政治和九品中正选士制度,让普通人难有入仕的机会。

推行儒教,广建学庠,让普通人有机会识字,这是杨安玄的百年树人大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注定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入仕,但识字也能够改变他们的命运,也终将决定一个国家的长远。

通过推广儒教,杨安玄已经让不少寒士踏入仕途,成为下层的官吏,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士会形成阶层,从而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杨安玄不是没有想过以科举制替代九品中正制,但他现在只是雍兖刺史,影响力不出四州之地,真要改变取仕的途径定会遭受门阀的强烈反对。这种改变只能潜移默化,否则很容易自毁根基。

士农工商四民之中,农人所占的比重最大。民以食为天,农民保障了食物供给,成为国家的基础,这个规律便是千年以后也不会改变。

在现有的条件下,农人的生活太苦,一家辛勤劳作混不到衣食无忧,杨安玄致力于改变耕作的方式,提升耕作的质量,已初见成效。

让农人子弟进入学庠,是杨安玄的又一重要举措,只有改变人数最多的人命运才会真正改变国家的命运。

征战天下,离不开将士沙场搏杀,而军中健儿多来自田间农夫,要让这些将士为自己征战,自己绝不能亏待他们。

雍州军功制度不论出身,凡立功者皆授勋,勋不为官,但享有相应官俸;其次根据战功高低授田;三则可以根据勋功降阶入仕为官。

军功制度让雍州将士不惧于战,让普通百姓以入伍为荣,接下来杨安玄想进一步完善抚恤、退伍等制度,让农这个阶层亦有上升的渠道。

工为匠人,被视为贱业,杨安玄深知工能兴国的道理。在汝南时杨安玄资助陶胜开办医馆,让工匠合力打造杨家犁,在棠溪为锻铁的工匠安排好生活,在水师重用工匠造船,想借助提升工匠的地位。

然而世俗的观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杨安玄准备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这次雕版印刷或许是个机会。雕版印书是文事,但制造雕版等工艺却离不开匠人,若能通过士人参与其中,或许能改变世人对工匠的看法,此事等向孔家父子提过后再来细想。

商为四民之末,重农抑商是统治阶级惯常的手法。其实孔夫子并不轻商,子贡就是商人。当今门阀世家表面上对商人不屑一顾,其实自家便有商队为家族贩运赚取财物,有的商贾托庇在士族门下,各取所需。

杨安玄深知商能带来经济流通和财富,离开经济基础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在襄阳设立西市,广招天下客商,杨安玄向天下商人传达出他重商的理念,也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还有文化的输出,杨安玄脑中念头闪烁,却敌不过倦意上涌,打了个哈欠回屋睡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