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四百一十一章 黑云压城

第四百一十一章 黑云压城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22 09:04:25

荆州刺史刘道规病重请求回京休养的奏疏获准,太尉刘裕奏请以卫将军、江豫刺史刘毅接任荆州刺史,督荆、宁、益州军事。

一直以来,刘毅深恨位居刘裕之下,认为当初京口起兵不过是暂推刘裕为盟主,后来他攻克江陵迎回天子和琅琊王,天子曾下旨“天下大事悉决于刘毅”。

与卢循一战,刘毅损兵折将,朝堂诸人对其不再看重,刘毅自知再难与刘裕相争,常感闷闷不乐,越发恼怒激愤。

得知朝廷转任自己荆州刺史,刘毅上表称荆州屡遭战乱,编户不过十万,器械荡然无存,百业凋残衰败,无以维持,请加督交、广二州。

西州城,太尉府。刘裕愤声道:“刘希乐得陇望蜀,太过贪心了。”

刘穆之问道:“主公以为刘南平会甘心居于你之下吗?”

刘裕沉默片刻,反问道:“道和你认为该如何处置刘希乐?”

刘穆之轻摇羽扇,慢条斯理地道:“南平公对主公不满久矣。他自诩文武全才,能沙场杀敌又能吟诗作赋。愚记得其曾赋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认为武功虽不如主公,但文雅风流远胜主公。”

“南平公在历阳时常办文聚雅会,拉拢士族文人,而这些人亦纷纷依附。桑落洲兵败之后,南平公名望陡跌,主公怀之以柔,示之以恩,但收效甚微。”刘穆之手中羽扇停住,遥遥前指道:“南平公骄纵跋扈之性不改,主公何不早除祸害?”

刘裕目光变得阴冷,沉吟道:“愚与刘希乐同时在京口举兵,其过未彰,贸然残杀,授人口舌。就答应其所请,让他督广、交二州,看看他能翻起什么风浪。”

得知刘裕答应了他的要求,刘毅感觉意满志得,故意对左卫将军、散骑常侍刘敬宣说要请他任荆州长史、南蛮校尉。

刘敬宣吃惊非小,刘毅心胸狭隘,因自己当年评点过他“性外宽而内忌,自伐而尚人,易陵上取祸”而记恨在心,伐桓玄时谏言免去自己的江州刺史之职,原江州刺史庾悦因为小隙生生被刘毅逼死,自己若去了江陵,估计命不久矣。

刘敬宣连忙来到太尉府向刘裕求恳,刘裕得知后笑道:“万寿且安心,愚不会让你前去江陵。”

刘毅得知刘裕不准刘敬宣转任南蛮校尉,便奏请丹阳尹郗僧施为南蛮校尉。

丹阳尹是京畿地方长官,地位关键,职掌军权、民政、可荐举任用人才,掌刑政诉讼,并参与朝政,这个位置一般都是天子“亲信”任之,以上品门阀以及宗室子弟为主。

刘毅要任用郗僧施,便把丹阳尹的位置空了出来,刘裕当即满口答应,奏请以太尉司马刘穆之接任丹阳尹。

从豫章搬去江陵,刘毅兴师动众,先将豫州、江州的军资全部打包装船,先行运往江陵。他在历阳开府,称西府,管辖着江、豫两州的文武,此次前往荆州赴任,刘毅生恐人手不足,下令将两州文武将佐一万多人全部强行留用带往荆州。

刘裕得知消息后,冷笑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且看他如何收场。”

到达江陵之后,刘毅开始大量地撤换郡县官员,安置自己的亲信,以羊邃为咨议参军,宁武将军赵恢守巴陵,振威将军朱显之驻军豫章口。

江陵有小吏向刘毅献媚,称桓玄有处屋舍的斋房内四壁画有盘龙,号盘龙斋。刘毅的小名便叫盘龙,当即兴致勃勃地前往观看,果然见四壁皆绘盘龙,于是便把盘龙斋当成住处。

等郡县都换上自己的人手后,刘毅派人前往襄阳给杨安玄送信,称当阳、编县、鄀县属于荆州南郡,要雍州兵马退出南郡范围。

杨安玄接到刘毅的公函后哈哈笑道:“南平公死在眼前,还在贪婪眼前这滴蜜糖吗?也罢,命严壮让出当阳城,回那口城镇守,至于编县、鄀县就让他别想了。”

得知杨安玄让出当阳城,刘毅喜出望外,他只是起意试探,没想到杨安玄居然真的让出了当阳城。

刘毅洋洋自得,其子刘肃民笑道:“世人皆说当世勇将刘裕、杨安玄并称,这两人同样忌惮大人的威猛,当世名将当有大人一席之地。”

龙骧将军毛修之归荆州统辖,此人与刘裕更为亲善,刘毅便让他率军驻守当阳,看守雍州军。

…………

六月,西秦王乞伏乾归率子侄出外打猎,振威将军乞伏公府发动暴乱,斩杀乞伏乾归和他随行的十几个儿子。

杀完叔父乞伏乾归后,乞伏公府便后悔了,堂弟乞伏炽磐勇略过人,手握重军驻于苑川,自己麾下这两千人如何抵敌?只好率军前往叠兰城投奔其弟乞伏阿柴。

乞伏炽磐并未随行打猎,得知父亲被杀立刻派其弟广武将军乞伏智达率轻骑追击乞伏公府。追至叠兰城,斩杀乞伏阿柴父子王人。乞伏公府在城破之时逃至嵻崀南山,被擒,车裂而死。

西秦内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姚弼建言趁西秦内乱,出兵平灭乞伏炽磐。

姚兴拒绝,道:“伐人丧,非礼也。”

大夏赫连勃勃同样得知西秦之乱,欲兴兵南下,军师中郎将王买德以西秦与大夏结盟,此时趁乱攻击非天子所为,赫连勃勃乃止。

姚弼之所以急着出兵攻打西秦是因为今年三月,尚书左仆射尹纬病逝,姚兴十分悲病,卧病半月。从内侍的口中探知,姚兴的身体越发虚弱、时常夜咳、迎风流泪,饮食也只有以前的一半。

在姚弼看来,父皇体弱多病,支撑不了太久,万一在易储之前有个三长两短,自己的心血岂不付诸东流。他想借攻打西秦立下战功,坚定父皇易储之心,可是姚兴不准,只能另想他策。

次日,大司农窦温奏称今年国内灾祸不断,粮食欠收,恐出现饥荒。姚兴知道这几年接连用兵失利,自己强征青壮入伍,仓中粮食将尽,再遇荒年只能派兵抢粮了。

姚兴心中涌出悲哀,这才几年强盛一时的大秦就虚弱到国库空虚、民不聊生了吗?国中兵马更从数十万之从减至十余万人,朕还有望重兴大秦吗?

感觉一阵头晕目眩,姚兴双手撑住案几,闭目喘息。

姚弼看出姚兴的异状,出班奏道:“父皇,儿臣派细作探知,晋国在上洛商县囤积粮食多达十余万石,儿臣愿率军前去征粮,为父皇解忧。”

姚兴睁开眼,看了一眼英姿勃发的三子,禁不住又扫了一眼阶下的太子姚泓,太子文弱,远不及姚弼英武。

姚兴饱读诗书,熟悉儒家经典,自然知晓易储的危害性,三子姚弼有心夺嫡也他心知肚明。暗中姚兴不止一次地思考过,太子体弱,为人仁厚宽宏,这样的性格若遇盛世不失为承平之君,可是大秦如今风雨飘摇,四面皆敌,需要像姚弼这样勇于开创的英武之君,方能延续秦祚不败。

朕尚未到天命之年,不妨再多看上几年,易储之事绝不可仓促决定。想到这里,姚兴下旨,命姚弼、杨佛嵩率军二万四千夺取晋国商县的军粮。

前往商县,要过上洛城。朱龄石与张锋驻守在上洛城,城中有兵马八千,阴绩则驻军在商县,同样是八千兵马。

得知秦军出蓝田关(峣关)奔上洛城而来,朱龄石笑道:“秦晋盟和,主公担心先行出兵被朝臣攻击启边衅,如今秦兵先至,正如主公所料。”

张锋笑问道:“朱将军打算据城而守还是迎头痛击?”

朱龄石知道张锋的身世,这些年张锋一直跟在杨安玄身边如同弟子一般,若论亲近自己尚不及他。

两人在一起没少议论过攻秦之事,朱龄石知晓张锋立功心切,巴不得能一下子攻进长安,立功封侯。

虽然他也有这种火热的心思,但身为主将考虑的更全,而且年少时行事轻佻,致使舅舅身死,朱龄石深为后悔,变得沉稳缜密起来。

“宗明(张锋字),秦军来势汹汹,兵力占优,急于求战,我等不妨以逸待劳,据城固守,待其粮尽退走时再行出击。”朱龄石道。

张锋笑道:“仆随主公在洛阳、丹水与秦军打过仗,杨佛嵩不过是手下败将,朱将军有些过于小心了。”

一旁侍立的校尉高林接口道:“当年在偃师城,主公以少胜多,大破秦军,秦军不足畏。”

朱龄石一皱眉,张锋言下之意是认为自己胆怯,不敢迎战,便连高林也不把秦军放在心上,看来数次战胜秦军,雍州兵将变得骄傲起来,这种心态可要不得,自己要写信提醒主公。

表面不动声色,朱龄石呵呵笑道:“宗明认为可战,不妨率五千兵马挫敌锋锐,若能取胜最好,若不能胜便合力守城。”

七月九日,秦军至上洛城西北十里丹水南岸安营扎寨,姚弼把杨佛嵩召入帐中,商议攻打上洛之事。

杨佛嵩一脸凝重,道:“雍州军战力不弱,而且装备精良,末将以及故齐公姚崇都曾败在雍州军的手中,大将军要小心应对。”

姚弼知道:“杨将军是百战骁将,曾与杨安玄父子争战过,如何对敌愚愿听从杨将军的建议。此战关系到大秦安危,你我当齐心合力夺取商县之粮。”

杨佛嵩知道姚弼想要谋夺太子之位,这次出战对他甚为重要。国君立谁为储杨佛嵩不想掺和,但姚弼愿意把军队交给他指挥,杨佛嵩自然开心。

自投后秦以来,杨佛嵩东征西讨立下不少战力,但国主姚兴认为他打起仗来虽然勇猛,却不能掌控全局,所以给他的兵马不会超过万人。这次姚弼将二万多兵马都交给他指挥,杨佛嵩打算夺取上洛,报顺阳兵败之仇。

扎营之后,杨佛嵩派兵马四处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准备三日后发兵上洛城。探马飞报,上洛城晋军出兵讨战,姚弼与杨佛嵩点率一万兵马出营迎战。

张锋领五千兵马在秦营四里外布成方阵,见秦军轻骑潮水般地从营中冲出,对身旁的高林道:“胡人就是马多,若是能夺上千匹当属大功。”

高林见秦军阵型整齐,轻骑列于两翼,声势浩大,人数比自家多出近倍。高林提醒道:“张将军,秦军势众,小心轻骑冲阵,应将战车布于两翼,命长槊兵坚守。”

张锋笑道:“仆带足利箭,正要诱秦骑前来送死。”

杨佛嵩在马上打量着对面的晋军,他曾在东晋任平远将军、护氐校尉,管理氐人,后来不满晋人对氐人的压迫,愤然率军投奔后秦,对晋军的排兵布阵方势十分清楚。

眼前这些晋军仍是盾墙立于前,长槊架其后,长槊之后是弓箭手,主将的位置应该在方阵的中间稍前位置。

杨佛嵩脸上现出一丝冷笑,今日便给晋军一个惨重地教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