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四百五十八章 衣食之忧

第四百五十八章 衣食之忧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8-28 07:11:14

义熙十年(414年)到来,建康城悬灯结彩,欢度新年。

过去的一年雍公平灭秦国,宋公收复益州,仇池、西秦、林邑等国纷纷称藩;朝廷颁布了一系列诏令,大赦天下,推行土断、选用寒士,轻徭薄役、与民生息,呈现中兴之象。

襄阳城越发热闹,西市更是人满为患,勾栏市内摩肩接踵,沸反盈天。

杨安玄前两日带着妻儿逛了逛集市,大冷的天居然挤出一身汗来,再往后以处理公务的借口躲到了大堂。

本想着躲清闲,谁知那些官吏得知主公来大堂办公,一个个打着公事的理由前来拜见,说着吉祥话拜年讨近乎。

让杨安玄暗自苦笑,过年啊,不知该夸赞他们勤勉还是抱怨他们不让自己安闲一会。

眼看到了申时,杨安玄与阴慧珍说好今天和杨湫一家同去百丈村,杨安玄看见丁全已经在堂外探头探脑地张望了。

加快处理完公务,杨安玄正要起身,堂外传来黄富与丁全的寒喧声,杨安玄示意俞飞把两人都叫进来。

商情司的左右使满面笑容,杨安玄暗自好笑,这两位怕是皮笑肉不笑,打着腹中官司。

年前黄富从长安城回来,带回长安最新的状况,王镇恶在北雍州施粥赈灾,便连部落的百姓也可前去领取。虽然天寒地冻,但官府还是安排了不少活计,勤快人应该饿不着。

治下这几年鼓励垦荒,全面铺开杨家犁,此次平灭秦国,得了数十万头牛马,耕地的畜牧应该不再是制约。从秦国抓了数万俘兵充实到屯军中,明年屯田可以翻个倍。

眼下要支应北雍州、梁州和北益州等地,粮食没有多少节余,但等到来年粮食入库,怕是粮食的价格会下落不少,改日要跟辛何提一声,防着谷贱伤农,官府要定个最低价收购。

“黄富,有什么事快说,愚还有事。”杨安玄笑道。

丁全看了一眼黄富,默不作声地站在一旁,用实际行动表示主公一会与仆有事,没你的份。

荣升为吴房县子的黄富自觉压了丁全一头,与丁全的交谈中时不时表现出他的大度,噎得丁全一肚子气。从袖中取出一封谍报,黄富道:“主公,这是北边的谍报。”

谍报是关于夏国的,诸敌之中杨安玄最讨厌夏国,若是要先挑个对手平灭,夏国远超北魏和刘裕,而安定郡是夏国插在杨安玄背上的一根刺,势必要拔除。

年前鲁轨已经奉命率八千兵马到达陈仓,等到天气转暖杨安玄准备派孟龙符为帅,领蒯恩、鲁轨夺取安定郡,将大夏军赶回无定河北,然后回师夺取仇池之地,彻底控制住西域、诸凉通往魏国、晋国的道路,禁止硝石从西域输出。

“……已将魏军明着攻打蒲坂城,暗中要袭大夏的消息散播出去,大夏王帐所在正在召集部众。”

杨安玄点点头,道:“如此甚好,西秦王答应届时一同出兵,就算赫连勃勃派兵来援安定,也不惧他。”

黄富笑道:“主公这招移花接木用得妙。”

杨安玄心中暗笑,黄富毕竟出身渔夫,这移花接木四个字能出自他口就算不错了,用得准确与否不用苛求。

丁全听主公准备对安定郡用兵,心中暗急,当初自己主内、黄富主外,主公屡屡对外用兵,这黄富立功的机会远多过于己,将来还不远远把自己抛下,商情司由他为主了。

“主公,北境天寒,滴水成冰,将士们衣着难以御寒,要动兵最好等到六七月份。”黄富道。想起当年在江上打鱼,每到冬季都觉得冰寒入骨,待到过长安,才知道这冷不光会入骨,还会冻断肝肠。

丁全没有反驳黄富,也道:“主公,仆听孟大哥说,北地比襄阳冷多了,将士们守城都直打哆嗦,此时用兵怕是将士们多有冻伤。”

杨安玄心中一沉,以后他与大夏、北魏、诸凉作战的时间肯定不少,这御寒的事是要尽快解决,口中笑骂道:“愚是那种不顾将士死活的人吗。”

普通百姓身上衣着多是麻与葛所制的布衣,有钱人穿绸缎。冬装穷人将芦絮、稻草絮在衣中保暖,讲究一点的用南方所产的木棉(1),当然也有皮裘。

东晋时已有制革的手艺,除灰法、烟熏法、油鞣法、皮硝法制出来的裘衣稍嫌硬,但保暖效果还不错。穷人多穿狗皮、猪皮、麂皮、兔皮制成的皮裘,大秦归于晋国,西市多了许多羊皮裘,倒让雍州百姓这个冬天多了几分暖意。

有钱人讲究,什么狐皮裘、貂皮裘,六七十张貂皮和缝制出一身裘衣,还要讲究毛色,岂是一般人所能买得起,甚至有“集腋成裘”的说法,那多半是天子王公才有的享受。

则那哥从北地得了一卷虎皮、两张豹皮,巴巴地来襄阳献与杨安玄。杨安玄将豹皮分别给了孔苗和阴慧珍,杨湫见了眼红的紧,磨着杨安玄以后也替她谋一张豹皮。

至于牛皮是军中制甲、制盾以及军械所用,杨安玄麾下将士众多,再多的牛皮出不够用,市面上没有牛皮出现。

要想解决将士们的穿暖问题,只能是棉花。杨安玄记得张骞出塞就曾带来过棉花,考古时他曾从出土文物和古籍发现,自东汉起至南北朝,西凉地区就种植了棉花(2),并有棉纺织手工业。

杨安玄在脑中回忆着,新疆民丰县出土的东汉墓中有土蜡染布及白布裤、手帕等棉织品,晋、唐时期的吐鲁番古墓中棉纺织物就更多了,看来要尽快将棉花引入雍司之地种植。

有了棉花后纺织工艺要跟上,秦汉便能纺织丝绸,汉时有了缫丝法,有了织锦的说法;蜀地的纺织业很发达,诸葛武侯就靠织锦养军;纺锤、织机、梭子均已出现,可惜自己不记得黄道婆织布之法,要不然必能加快解决穿衣的难题。

不光是棉花,还有植物油。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的油麻种,名“胡麻”;后赵王石勒讳“胡”,将“胡麻”改为“芝麻”。汉代开始便有了(胡)麻油,但却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用于制造纵火的军械或制绢布。

《三国志·魏志》记载满宠“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除此之外,因芝麻油散发香味,有人捐在佛前燃长明灯。普通人吃不起芝麻油,植物油普及用在食用要到宋时了。

芝麻油触动杨安玄的灵机,对丁全道:“你派人告诉张纲,让他在火药中加入芝麻油,试验纵火的最佳效果。”

前世常见植物油有菜籽油、花生油、豆油以及山茶油,花生油是不用想的,现在还未传入;《天工开物》中记载芸薹属结籽皆可榨油,即菜籽油,不过杨安玄对所谓的芸薹属不熟悉,依稀记得油菜是杂交种,估计菜籽油希望不大;豆油倒是可以有,等到百姓都能吃饱饭以豆榨油便可施行。

山茶油由油茶树籽晒后榨油,杨安玄还清楚地记得小时从油坊经过时闻到浓郁的油香,那榨油坊中所榨的便是山茶油。《山海经》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员木”,即为油茶树。

秦时称山茶油为甘醪膏汤,汉末称膏汤枳壳茶,唐时方称山茶油。杨安玄满口生津,巴不得立时将山茶油制出,先夺了命名权。

杨安玄当即叮嘱丁全查找“员木”,黄富派人前往西凉引进棉花。治下百姓能够吃饱饭,为防着谷贱伤农,除了官府收购外,是时候鼓励百姓耕种经济作物,棉花、大豆等物可以耕种了。

术业有专攻,《天工开物》仅记得一部分,杨安玄抚着胡须思忖,是不是该建个农情司,专门负责农事。百姓自发的生产要加以引导,形成产业才有规模,此事列为今年的头等大事,等来日与辛何等人细商。

大堂外,沈庆之探出半个脑袋往里面张望,守在门前的俞飞懒得理他,任由他探看。

沈庆之感觉有些不好意思,笑道:“俞兄,主公怎么还在议事?”

俞飞瞪了他一眼,道:“你以为主公跟你一样清闲,明日有没有事,咱们到校场比一比。”

沈庆之是个武痴,当即笑道:“没事,叫上张锋,咱们三个一起斗上一场。”

杨安玄听到说话声,想到妹子还在等自己前去百丈村,估计是等得不耐烦了让沈庆之来催自己,当即起身道:“好了,愚还有事,散了吧。”

匆匆来到府门外,数辆牛车等在那里,杨湫听三哥到来,掀起窗帘埋怨道:“三哥,怎么磨蹭了这么久,奴都等你快半个时辰了。”

沈笙从旁边探出头,脆生生地叫了声“舅舅”,立时让杨安玄满面笑容,道:“笙儿乖,等急了吧,这就走。”

俞飞、丁全带着数十骑护卫着牛车往百丈山而去,杨安玄想起阴绩出襄阳前曾向自己抱怨自己待翼儿过薄了,称阴家愿将碧春茶的一半收益给杨翼,算是还了当年杨安玄授技的情分。

对于阴绩的不满杨安玄无语以对,阴慧珍身份特殊,目前他确实给不了杨翼、杨锐名分,阴慧珍从不在自己面前提及,这让杨安玄越感愧疚。

想起方才所议的制裘、棉花、纺织、植物油来,这些东西可都是赚钱的买卖,自己至少能先给杨翼和杨锐数不尽的财富。

那些忠心自己的麾下和门阀士族,不妨让些好处给他们,凝聚的人越多,自己的基业才会夯得越牢固。这些产业铺展开来,自然少不了人手,正好用来安置退伍的老军或伤残的将士,给他们一场富贵算是回报,同时也凝聚了人心。

听到车内沈笙向妹子闹着要到外面骑马,杨安玄嘴角露出微笑,不妨算上外甥女一份,算是自己这个舅舅新年给的礼物。

「注(1):《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南州异物志》记载:“五色斑衣以丝布吉贝木所作……”,吉贝即是木棉的古称之一。

(2):《梁书·西北诸戎传》:“高昌国......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丝如细纑,名为白叠子,国人多取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