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七十二章为学之道

第七十二章为学之道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杨安玄也没有预料到《送别》曲传唱开来的速度,几天时间不说城外送别、妓楼咏唱,便连大街小巷玩耍的小孩也能哼唱两句“长亭外、古道边”。

前来拜访的妓楼络绎不绝,纷纷求取新词,条件一个比一个丰厚。

杨安玄婉言拒绝后,便开始从重金相求变成了威逼利诱,再到请吃请喝套取交情,要不就软磨硬泡,美人攻势。

杨安玄实在是不胜其扰,索性搬离了客栈,在城南五里小长干租了处宅院。

宅院有三进,房屋有二十余间,后院有山,山上有竹。不比城中奢华,不过门前碧溪流水、石墙砌小院,胜在清丽安静。

院子足够大,杨安玄十分喜欢,与宅主商量,花费一百二十六两金购下,算是在建康城安居下来。

连同宅院一起买下的还有田地百亩,还有桑林二十六亩。宅子够大,需要人打理,田地也需人手耕作,杨安玄吩咐胡原在人市买仆役和婢女。

东晋实行税契制,买卖田宅、奴婢、马牛、田地均需纳税,万钱交易纳税四百,卖家缴三百,买家交一百,这些琐事自由胡原带着杨怀打理。

转眼便到了二十六日,杨安玄在阴敦的引领下入国子学。阴敦老马识途,一路指点介绍。

先到崇文殿拜过先师孔圣及诸贤,阴敦领着杨安玄来到右侧的官廨,找当值的助教登录名簿。

“……祭酒殷茂,博士车胤;还有十名助教,分掌今天前来入学的人不少,官廨内有两名助教在。阴敦轻声道:“左面脸黄长须的是助教颜宁,授《公羊》,右边那个是教授《毛诗》的何秀。”

杨安玄见颜宁这边的人少些,便排在左面。有吏部的公文和州郡开具的过所,登录名簿很快。

等到杨安玄时,颜宁看到公文上的名字和评语,抬起头道:“你便是新野杨安玄,‘风神秀彻,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这评语了不得。”

何秀听到杨安玄三个字,立时转过头来看向杨安玄。

几日前盛花居斗曲他本有意为难,不料车胤、纪宝、赵牙等人对新曲大为赞赏,后来更是众人合唱,让他的目的落空。

事后陈志难免脸色难看,何秀自觉受人之托未能成事心中有愧,所以特意找助教甘祥换了值守,想着二十六日杨安玄前来入学定要寻机给他个难堪。

与其他士人相比,杨安玄行立之间凛然挺拔,少了文弱多股英气。

何秀暗赞了声,起身来到杨安玄近前,笑道:“你便是杨安玄,盛花居斗曲写下送别词,如今满京城都在传唱。”

不少人并不知道送别词是杨安玄所写,颜宁惊喜地道:“‘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是你所写,简直说到吾心里去了……”

何秀见颜宁一脸兴奋,忙截断他的话道:“本官教授的是《毛诗》(2),《诗经》乃诗歌源头,你所做的新词有些离经叛道了。”

颜宁不以为然地道:“此词虽然不合韵律,但是甚与歌合,直抒胸臆,朗朗上口,可开先河。”

何秀道:“杨安玄,你以诗才闻名。吾问你,《晨风》中‘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何解?”

这是《诗经*秦风》中的句子,共三段。从表面来看是妇人思念夫君,但其实《诗经》中的诗多有隐含的意义在其中。

杨安玄没有急着回答,拱手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何秀何尚行。”何秀个头较矮,努力地抬起头挺直身子让自己看起来高大些。

“何先生有礼”,杨安玄不慌不忙地道:“今日乃是新生登录名册,并非先生讲堂授课,此时问难似有不妥,莫耽误了其他人入学。”

何秀认定杨安玄不知晓《晨风》真意,笑道:“汝被中正评为‘风神秀彻,卓尔不群,才兼文武,堪称栋梁’,定为上品,定然才识过人。今日入学诸生中以汝的品阶最高,汝若答不上来,这上品有欺人之嫌。”

杨安玄最初以为何秀只是见猎心喜,有心考察自己的学问,此刻见其语出不逊,心中起了疑。自己与何秀素未谋面,他步步紧逼所为何来?

颜宁在旁边打圆场道:“何兄,杨安玄说的不错,你要考察他的学问留到讲堂之上,今日实有不宜。”

旁边有学子知晓此诗,见机笑道:“愚乃河东安邑卫序。何先生所问《晨风》,从字面看是妇人思念夫婿,其实是讥讽秦康公,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

卫序边说边得意洋洋地撇了杨安玄一眼。何秀点头赞道:“卫序说的不错,晨风本意确实在讥康公,郑公在《毛诗传箋》中有所提及。”

“此等浅显的含义都不知,真不知这上品因何而得?”有人不阴不阳地刺道。

何秀捋着胡须,满面笑意地看着杨安玄,心中暗自得意,就算你能写几首好诗,到了国子学还不一样被吾操纵。

四周多是不怀好意的笑脸,杨安玄知道如果不奋起反击,将来在国子学怕是抬不起头来。

“卫兄只说了其一,可知其二,其三?”杨安玄高深莫测地道。

卫序一愣,在脑中将所记过了一遍,并无遗漏。卫序勃然怒道:“休要大言欺人,哪有什么其二、其三,汝若能说出,吾便服汝。”

杨安玄看向何秀,道:“何先生,你以为晨风可另有其意?”

何秀被问住了,他所知的晨风之意也是出自郑玄的《毛诗传箋》,这本书中未注其他之意啊。

心中暗自懊恼,要是被杨安玄真说出其二、其三来,自己的脸面何存。

能入国子学的可都是豪门子弟,当然不会把助教放在眼中,有人讥道:“该不会何先生也不知吧。”

何秀脸胀得通红,厉声道:“晨风之意仅此一种,若你能说出其二、其三,诗经便算你通过。”

国子学设十经,通一经者称弟子,通二经则补文学掌故,通三经者擢为太子舍人;通四经者为郎中,通五经擢高第随才叙用。

正常情况要通二经需时二到三年,满三年才能试通三经,成为舍人后满两年才能要通四经,通四经授郎中再满两年方可通五经,这样算下来,即便顺利地通过也需十余年时间。

不过,国子学名存实亡,那些贵胄子弟哪会真花心思在学习经义上,多半混个几年靠族中运作为官了。

杨安玄见好就收,笑道:“《晨风》以女子口吻述被弃之情,与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相通,此卫兄所述康公忘穆公之业,不能任用贤臣也。”

颜宁道:“不错,此解明析,直指要害。”

“其二,愚以为《晨风》有秦穆公悔过之意。”

“荒谬”、“胡说八道”,何秀和卫序同时开口斥道。

身后传来笑声,道:“噫,还有此意,有趣得很,且说来听听。”

众人回头望去,却见一名高大的老者,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穿黄绫纹袍,笑吟吟地站在门前。

“车博士”、“车侯”,有认识的人惊呼道。

颜宁和何秀领着众学子上前施礼。车胤虚扶道:“免礼免礼,老夫今日得闲前来国子学看看新生,没想到听到如此有趣的辨难。”

车胤指着杨安玄问道:“汝是何人?”

“弘农杨安玄见过车公。”杨安玄深揖道。

“哦,你便是杨安玄。”车胤瞪大眼睛打量着杨安玄,道:“盛花楼作《送别》曲,惹出老夫不少眼泪,老夫的眼泪可金贵,一滴泪少说也要一壶酒。听说你在盛花居赢了不少金子,可不能少了老夫的酒钱。”

“只恐车公不肯赏光。”

何秀笑容僵硬,心中暗暗叫苦,若是车胤不来,他还能倚仗助教的身份强行压制杨安玄,现在只能见机行事了。

“杨安玄,老夫倒要听听你这穆公悔过之说。”车胤捋着胡须道:“你若答不上来,这酒就喝不上了。”

杨安玄从容言道:“此与《尚书*秦誓》相表里,秦穆公因殽之役为晋襄公所败,作《秦誓》而悔恨,《晨风》之中反复吟唱‘忧心’,便是此意。”

车胤沉吟片刻,点点头道:“倒也说得通,算是其二,老夫且听你说说其三。”

见车胤赞同杨安玄的其二论,何秀心情沮丧,自己当众说过杨安玄若能说出其二、其三,便算他《毛诗》通过,白白将为难他的机会放过。

“其三便是刺穆公弃三良说。”杨安玄提高声音,吟道:“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官廨内一片寂静,阴敦钦佩地看着杨安玄,安玄年纪比自己小三岁,这身学问却比自己强出不少。

车胤打破沉静道:“《晨风》三说,句句在理。杨安玄,你是从何学来?”

杨安玄暗自庆幸,幸亏前世读研的时候以《诗经》析义为毕业论文,研究过《晨风》,要不然非得露怯不可。

“车公,小子在洛阳时喜好游猎,与洛阳城外野观宋道士相识,时常在一起饮酒聊天,这些话便是从宋道士处听来。”杨安玄心想,反正《天工开物》推给了宋道士,债多不怕愁,让这位宋道士能者多劳吧。

车胤叹道:“贤士在野,宰相之过也。杨安玄,你能得此机缘,亦是福分,好自珍惜。”

面对官廨中众人,车胤语重心长地道:“《礼记*中庸》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乃为学之道。今日杨安玄讲《晨风》三意,便是博学、广思、明辨之故,汝等勉之。”

众人躬身应是。

车胤看着杨安玄,微笑道:“老夫闻汝在中正品评时曾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甚合老夫的心思,当笃行不懈,必将成汝之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