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九十六章一曲难求

第九十六章一曲难求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十一月七日,国子学外来了访客,表兄袁涛。

那日在会稽王府杨安玄得知魏郡(1)太守赵牙会召袁涛为属吏,让他帮着编写《梁祝》之曲词。

回去后杨安玄给袁涛寄去了一信,告诉他这个喜讯。算算时日已有三月,按说袁涛十月就该来京城了。

“愚兄八月初收到安玄你的来信,简直不敢相信《梁祝》居然传至了京城,还会惊动会稽王,说来真真要谢过安玄你了。”

袁涛满面笑容地跟在杨安玄身后走进国子学,满是兴奋地打量着国子学内的风景,一边解说着。

年初时,袁涛带着《梁祝》的某个章回参加了几次聚会,词文雅丽,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按照杨安玄所说,袁涛没有将整书拿出,而是挑了其中的卜卦求学、十八相送、梁祝化蝶三个章回说与人听。

在汝阳一带,梁祝故事是家喻户晓,袁涛所写的《梁祝》与口口相传的故事不太一样,神异之说更为吸引人,特别是梁祝化蝶这段不知赚了多少人的眼泪。

文名在汝阳一带迅速传开,有书肆闻讯寻上门来,以五两金的价格将书购去。

让人抄录后以每本百文的价格售卖,据称已售出数千本之多,书肆仍在雇佣人手加紧抄录。

去年祭祖时袁竹被贼人掳去,差点没死在赵应手中。被杨安玄救回家中,袁竹得知族人短视,居然把过错推到袁氏身上,勃然大怒。

要知道袁家已经衰败,杨家念着当年的香火情对袁家有所照应,侄女袁灵是杨佺期的夫人,有这层关系将来求到杨家总会顾及情面。

他本视袁宏为家族中兴的希望所在,但在出事之后袁宏居然将矛头对准杨家,族人更是讥讽仗义直言的袁涛,让袁竹对袁宏大失所望。

送走袁氏后,袁竹教训了袁宏一通,哪料袁宏拒不认错,傲意十足地称袁家祖上也是四世三公,焉用讨好杨家。

看着这个满身傲气的侄儿,袁竹无声地叹了口气,袁家衰败已有百年,不少族人至今仍不肯认清现实,自恃出身显贵、高人一等,可悲可叹。

随着袁涛在汝阳声名雀起,袁竹把关注的目光转在这个侄孙身上。

袁灵因表兄的原因对袁涛颇为看顾,袁涛又与杨安玄关系亲密,说不定通过袁涛能拉近与杨家的关系。

《梁祝》在汝阳一带流传后,世人皆知袁家有个才子袁涛,这让袁宏对袁涛充满了妒意,要知道自己可是定在八品,比袁涛高一阶。

当袁涛喜孜孜地拿了杨安玄的信来见袁竹,透露会稽王喜欢《梁祝》一书,吩咐魏郡太守赵牙召他为属吏,前往京城为《梁祝》编曲词。

袁竹大喜,要知道袁家近十年没有人仕官了,袁涛能被会稽王看中,是踏上一条青云捷径。

忐忑不安地等到八月末,来自魏郡的征辟文书终于到来,魏郡太守征辟袁涛为郡记室书佐。

记室书佐虽然是九品,但袁涛能以下下品阶直接成为九品官,让袁宏羡慕得两眼通红。

要知道正常情况要中中五品的定阶才有资格成为九品官,而州刺史或郡太守有权直接征辟贤才,回避这个规定。

这样的机会多半只会给那些世家子弟或有大声名的名士,没想到袁涛凭一本《梁祝》居然能得九品官,真是苍天无眼。

袁宏知道袁涛所写的《梁祝》改编自杨安玄所讲的故事,早知道自己当初也应放下身架交好才是,现在悔之晚矣。

不管族人心思,袁竹从族中挤出十万钱,并安排了两名族人陪同袁涛进京。

魏郡侨置在襄阳,可是赵太守一年之中倒有大半时间在京中,府衙事物由主簿处置,他只管一心讨好好会稽王即可。

从会稽王口中得知,袁涛与杨安玄是表兄弟,而这本《梁祝》是杨安玄陪母亲前去汝阳祭祖后才出现的,赵牙让袁涛直接来建康找他,准备边改边演,顺便让杨安玄抽空指点。

袁涛专门到堂邑拜见姑父姑母,被袁氏留在家中住了半个月,所以来京城迟了些。

“愚兄已经见过赵太守了。”袁涛在居舍的席上坐下,道:“赵太守让愚兄尽快将《梁祝》改编过,争取年前能够在王府排演。”

看了一眼杨安玄,袁涛有些不安地道:“安玄,愚兄自知能力有限,此次改编《梁祝》还望安玄多多指点。”

说着,站起身,袁涛对着杨安玄一躬到地。

杨安玄笑道:“自家兄弟,不用客气,表兄住在何处,不如住进愚所购的宅中如何?得空愚也好与表兄研讨一番。”

袁涛大喜,这几日住在客栈之中。京中柴米贵,每日的花费数百钱,带来的十万钱不知能支撑多久,杨安玄的话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此甚好,多谢安玄了。”袁涛感激地道。

时辰近午,杨安玄笑道:“表兄来建康,愚略尽地主之谊,叫上几个朋友为表兄接风。”

秦淮河上雇了条画舫,约了阴敦、刘衷、陶平、甘越等人作陪,泛舟河上,把酒临风,一行人说说笑笑,逍遥自在。

秦淮河上不缺河鲜(2),鱼、虾、蟹、鳝,鸭、鹅等水禽,再加上猪、羊肉,冬葵,菘菜,满满地摆满案几。

袁涛等人大快朵颐,杨安玄尝了尝觉得鱼腥味浓重,肉禽的膻味也没有除尽,特别是辣味不够。

穿越以后让杨安玄最不满意的莫过于吃食,食物贫乏,种类稀少,佐料不多,葱、姜、蒜、桂皮、花椒等物是有的,然后是豉、酢(醋)、酒,辣味三宝胡椒、芥子和食茱萸。调味的辣椒没有出现,这让曾经无辣不欢的杨安玄很不适应。

烹饪的手法倒是多种,有烘、煨、烧、煮、蒸、炙、渍、糟等十余种,但铁锅没有出现,大火炒制的手法还不常见。猪肉价格不菲,少有人熬制猪油炒菜,至于菜油还不知在多久年后才能出现。

杨安玄端起酒冲淡一下口中羊肉的膻味,酒是乌程箬下酒,每斤五十钱。

箬下酒以香味出名,酒水中以福桔、梅花、松节等浸泡,犹以十月所造为上佳,呼为“十月白”。

酒水清淡醇香,对杨安玄来说有些寡淡,少了醇厚绵长之意,让杨安玄兴起怀念之意。

酒菜上齐,船上有歌伎步入舱中,盈盈拜道:“奴家杏娘,新学得从京口淑兰院传出的《相思》曲,此曲在京中还没有几家会唱,保管几位爷听后要赞不绝口。”

刘衷持杯哈哈笑道:“杏娘子,你这可真是班门弄斧,可知制此曲的人就在船中。”

杏娘的眼睛瞪得如同杏大,目光在众人脸上一转,惊喜地道:“不知哪位是杨公子?”

新曲大家杨小窗,在风月场中已是名人。盛花居助婢女苗兰《送别》一唱成名,让苗兰成为众伎羡慕的幸运儿;集贤居为韦娘子仗义出手,半曲《问月》名动京城。

因此,杨安玄在妓楼之中声名极佳,楼中舞女歌伎无不以能结识为荣,可惜杨安玄在怡秋楼和盛花居露过一面,以后便再没有在妓楼中出现,这让那些伎娘们有些望穿秋水了。

淑兰院七月八日开张,至今日将近三个月,按照杨安玄事先的交待,让每二至三月方才放出一只新曲来,开张那日唱《问月》,算是新曲,现在从杏娘口中得知《相思》唱出,便是第二首了。

杨安玄问道;“杏娘子,不知淑兰院传出几首曲子了?”

杏娘的目光落在杨安玄脸上,来到席上肃拜,娇声道:“杏娘拜见杨公子。杨公子为韦娘子和苗兰小娘子仗义出手,奴等妓楼女子都深感敬佩。奴这一礼谢过杨公子的急公好义。”

这个礼有点大,杨安玄不好坐着,起身扶起杏娘,道:“举手之劳,不敢当杏娘子盛赞。杏娘子且唱起《相思》,让吾等体味这曲中相思之意。”

一席话说得袁涛等人笑起来,道:“正当如此。”

杏娘见杨安玄归席,拿起瑶琴盘坐在正中,清冷的琴声响起,开口唱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曲歌罢,袁涛叹道:“言辞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堪称绝唱。安玄大才,让人生叹。”

阴敦有些出神,不知安玄写此曲时想到何人,若是妹子得知此曲,肯定又要流泪了。

杏娘笑语道:“《相思》曲从京口传来,奴专程前去淑兰院偷师,到了淑兰院中才发现座中半数都是京中妓楼派去琴师。”

杏眼脉脉地看了一眼杨安玄,又道:“杏娘听苗兰小娘子说,她的曲艺得公子指点。今日有缘,杏娘能遇到公子,万望公子能指点杏娘一二。”

将琴放在身旁,杏娘深深地埋下臻首,拜伏不起。

杨安玄对杏娘的态度还算满意,若是杏娘开口求恳新曲他必然拒绝,倒不是因为新曲重金难求,而是因此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杏娘只是求他指点,又有先前的那席话,杨安玄欣然道:“相逢是缘,愚便说上两句。”

杏娘惊喜地直起身,她只是抱着一丝希冀,没想到杨公子真的肯指点她。

美梦成真,激动的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下,杏娘哽咽地再拜道:“多谢,多谢公子。”

阴敦知道,当初怡秋楼的月华娘子便是凭借杨安玄的那曲《送别》在妓楼中艳名高帜,可惜初见安玄便冒然开口求曲,恶了安玄,后来掌掴苗兰更是惹怒了杨安玄。

杨安玄借机与虞宣斗曲,捧红了苗兰小娘子,也创出了新曲大家的名头。自己因此事也看清月华的为人,再也没有去过怡秋楼。

杏娘能得他指点几句,将来在唱腔上定然与众不同,若是宣扬出去得安玄亲自指点,定然与旁人不同。

看杏娘身上的衣着陈旧,想来在秦淮河上并不如意,得安玄相帮后定能脱颖而出。

想到这里,阴敦欣然举杯,笑道:“杏娘子,机缘难得,好自珍惜。”

杨安玄听着杏娘的弹唱,随口指点着,这首《相思》的发音越发柔美缠绵。

等杏娘学过后再弹唱一遍,比起初唱婉转动听了许多,杏娘喜不自胜,再度拜谢。

杨安玄见杏娘恭顺异常,索性好人做到底,开口道:“此曲还有一词,索性赠与你,你记好了。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

袁涛笑道:“这《相思》,春秋不同啊。”

《相思》曲在建康妓楼间唱响,秦淮河一艘画坊上的伎娘却唱出另一番词曲,同样打动人心,惹得王孙公子纷纷专程登船,倾听两季相思。

杏娘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