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392章 来自裴远的上书

第392章 来自裴远的上书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49:47

夏州城外,五十捆木柴,整整齐齐的码在门外。

哪怕它上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对于夏州城的人来说,仍然无法掩盖那诱人的光芒。

此时正是除夕,本该是万家灯火,举家欢聚的时刻。

夏州西城外和东城中倒是热闹的很,围困夏州三个月多的归义军正在大吃大喝庆祝元旦。

而夏州西城的平夏部李家,别说灯火辉煌了,大部分人连一口热饭食都吃不上。

一把嚼起来跟沙子一样的生黍米,就是很多人的一餐饭。

若是能有一个杂粮饼子或者一碗杂粮饭,哪怕是冷的都快冻上,都快发馊,那依然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美食。

归义军的欢闹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方止,他们甚至用投石机投了一些胡饼进西城。

每当一包胡饼落下后,西城的平夏部军民就会如同疯狗一样互相厮打,有时候为了一张巴掌大的饼,就会付出数人死伤的代价。

二更天,今夜的月色还算明亮,夏州西城,十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从西城缒城而下,他们的目标,正是归义军故意堆放在那里的木柴。

谁都知道城外的归义军是故意这么干的,但熟食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所有人都怀着侥幸的心里,这都是二更天了,万一归义军的士兵们扛不住睡着了呢。

拓跋崇敏是这伙人的头领,他本来是拓跋氏一个小部族的族长之子,平日里不能算大富大贵,但跟着兄长一起去白盐池煮点盐,日子还是很逍遥的。

可自从归义军打过来,一切都变了,兄长战死,族中丁壮战死了好几十,白盐池没了,还被人围在了夏州城中。

他已经半个月没有吃过一口熟食了,做梦都想吃一口热乎的。

十几个人,身上裹着白棉布,在雪白的地上匍匐前进,惨白色月光的照射下,如果不是仔细分辨,还真不太看得清楚。

拓跋崇敏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自己有很大可能,可以拿到那些原本三钱不值两钱,但是现在极度珍贵的木柴。

可惜,这一切都不过是他们的自我安慰,按照归义军的军律,夜间值守,特别是守木柴者,若是敢有丝毫疏忽。

第一次就要剥夺职份田,取消军饷,追夺以前的赏赐,并通报给所在乡里。

还会按照吐蕃遗留的习俗,在家中门楣上挂一截狐狸尾巴。

这是降职降薪加社死套餐,很多人因此宁愿承受第二次就地处斩的处罚,也不愿意家中门楣上被挂狐狸尾巴。

这于等于告诉所有人,你不是个男人,你全家就没一个男人,挂上了这个,兄弟们别想再娶到婆姨,姐妹别想再嫁个好人家。

所以,拓跋崇敏带着十几人刚刚爬到木柴边,在激动的心情下,准备把这些珍贵的木柴搬回去的时候,弓弦的震动声响起。

好几人还没来得及起身,就被钉在了地上,几个被吓坏了的,起身就跑,但也毫无意外的被射杀。

平日里异常凶悍的黑毛羊想要反抗,但一个照面就被砍飞了脑袋。

归义军的士兵们穿着厚厚的棉衣,拿着锋利的横刀,赤手空拳的黑毛羊,哪是人家的对手。

“入你娘的,就不能痛快点投降,害的耶耶元日都不能回家,要在冰天雪地中守你们这群没卵子。”

拓跋崇德看着一个手持横刀的归义军士兵越走越近,禁不住呜呜的哭了起来。

你问他恨不恨归义军?那一定是恨的,他恨不得咬死张昭。

但这恨,却敌不过他想重新过回正常日子的渴望。

他想象以前那样,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就足够了,如果要他在报仇和过日子中选择一个的话,那一定是过日子。

这其实是大部分普通人的选择,真正失志不移,一定要报仇的人,反倒是少数,也正因为少,所以每出现一个,都会被记录传唱。

出乎拓跋崇敏意料的,没有冰冷的横刀刺进他的身体,也没有被一骨朵敲碎了脑袋,反而是一个还在带着丝丝热气的蒸饼,递到了他的嘴边。

‘嗷呜’一声,拓跋崇敏嘴里发出了野兽护食一般的低鸣,几乎是本能般,拓跋崇敏抢过蒸饼开始大口大口的撕咬。

不过大吃几口后,他的动作就慢了下来,只有经历过数月没有柴火的人才知道,熟食是多么的珍贵。

拓跋崇敏的大口吞咽,变成了小口小口的细细品尝。

王通信嘿嘿一笑,能吃一个蒸饼,吃的眼泪四流的人,就是他们最好的人选。

周围的归义军士兵很有耐心,他们把一个一个应激般大吼大叫,拼命抵抗的党项人,全部杀死之后,甚至还有闲心围观拓跋崇敏把最后一点蒸饼吃完。

“知道,耶耶们想要你干什么吗?”

王通信蹲下,饶有兴趣的拿起拓跋崇敏腰间的玉佩问道。

这块成色并不怎么样的玉佩,证明了拓跋崇敏,曾经也是个小小的官人。

“我一个人,可献不了城!”拓跋崇敏自然知道眼前这个军官,想要他干什么,不过他无所谓,献就献,他又不会失去什么。

“你无需知道其他的,某有个勇士,要跟你回城,可敢带他进去?事成之后,保你全家无事,去凉州过好日子。”

拓跋崇敏木然的点了点头,随后又是一个蒸饼递过来,他眼中总算恢复了一点生气。

吃了半个后,他将剩下的半个,用麻布包了起来,准备带回去给他的儿子周哥儿吃。

周哥儿还小,吃不下生食,已经饿的奄奄一息了。

而在拓跋崇敏身边,一个归义军的党项士兵正在换上刚被斩杀的夏州人衣服。

像这样用木柴引诱夏州城人出来的办法,已经用了快一个月了。

一个月前,定难军的军官还管一管,但是现在已经管不过来了。

当初也曾有军官组织士兵下来抢,但死了几百人后,已经没人这么直接来抢了。

同样的,用这种办法往城内送人,归义军已经送进去快三十个,放回去如同拓跋崇敏这样的,也有上百人之多。

而今天进去的勇士,是一个憾山都的将头,他是去领导城内人的。

张昭拿着慕容信长写给他的战报在看,看到兴奋处,张大王大大的喝了一口咸香的酥油茶。

慕容信长他们四千人在浑河边,堵住三千皮室军,用不到三百人的代价,几乎吃掉了一半的皮室军。

而且损失的这三百人中,一多半都是折家的人,归义军的两千人,远比折家人强悍,护甲也好,是以伤亡要低得多。

说实话,张昭没想到慕容信长他们能打出这等战绩,这也证明了,契丹人并不如张昭想象中的那么强悍。

张昭与耶律德光的核心差距,也不过就是耶律德光有三万皮室军,再加一两万精锐。

而张昭能与之相比的精锐,也不过就是五千余不到六千而已。

所以张昭觉得,只要他入了中原,三两年时间,就足以与契丹人抗衡。

而且张昭还有种隐约的感觉,他觉得耶律德光在军事上,很可能还不如那位谥号睿智的承天太后萧绰。

这耶律德光,强在为他爹耶律阿保机创下的这份基业打上补丁,强在为契丹社会设立各种制度,学习汉人先进制度文化,为契丹国打下物质基础,真正在军事方面,并不是很能打。

当然,也有可能是耶律德光时期契丹刚吞并燕云十六州,还未能全部发挥出全部国力,而萧绰时期的契丹,已是国力最强盛的时候。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张昭来说,就是个机会。

他自认才华两倍于那位燕照门始祖、绝命毒师、斧头帮帮主、高粱河车神赵二哥。

当然,飙车张昭肯定是有所不如的,但军事才能的话,赵二哥应该看不见张大王的车尾灯。

自己以一个弱化版的唐太宗形态,去打一个尚未完全体的辽国,应该还是有极大概率大胜的。

思考间,郭天策进来了,他手中拿着一份书信,是远在灵州的裴远,写给张昭的条陈。

如今灵武节度使张希崇患了重病,灵武节度使的一切事宜,基本都是裴远在操持。

不过纵然政务如此繁重,裴远还是抽空,给张昭写了这封长长的条陈。

如同当日在敦煌与张昭的问对一样,裴远在条陈中提醒张昭,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他认为张昭吞并定难军银夏宥绥四州,已经是极限了。

以张昭手下核心军将二三十个,文官完全靠老归义军撑场面的班底。

虽有二十八州,三百万生民,但并不能做到如臂指使。

张昭这二十八州的地盘,光是要派人驻守,就能抽干张昭身边的干才。

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去占领地盘,而是广开言路,取材不问出身,大力提拔才学之士,尤其要注重对于中原人才的引进,为此裴远建议可以开一个简化版的科举。

其二,裴远认为张昭不应该去与契丹争夺云州,因为这样会把契丹人的视线,拉到西边来。

到时候石敬瑭在中原拱火并掐断通往河西的商路,契丹人开始与归义军反复争夺灵州、府州、夏州一带。

他们根本不需要攻破凉州,只需要反复拉扯,使河西陇右的生产得不到恢复和发展就行。

一旦造成这种情况,河西陇右年年征战,加上生活质量下降,民间怨恨一起。

不管是契丹还是朝廷,只需要分化收买,就至少可以让张昭疲于应对,甚至收缩战线自保,当年的初代归义军,就是被这么耗垮的。

最后裴远建议,张昭必须尽快和于阗合兵一处解决高昌回鹘。

一来高昌回鹘是两代归义军和安西唐儿后裔的大仇人,干掉了高昌回鹘可大大凝聚人心。

二来干掉了高昌回鹘,可以让契丹人在西边失去一个立足点。

有高昌回鹘在,契丹只需要抽调铁骑五千,游骑两三万相助,加上高昌回鹘提供向导和军需,就能让张昭无法彻底解决西部安全问题。

现在契丹尚未意识到高昌回鹘对于夹击张昭的价值,必须要尽快出大兵解决,等契丹人反应过来,就不好处理了。

看完这些,张昭长叹一声,这其中很多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不说,单是针对河西陇右的那个疲兵之计,就很是要命。

真要有个聪明人给张昭来上一套这种组合拳,他是顶不住的。

叹气过后,张昭真心实意的对身边的郭天策感叹道。

“裴玉英若不是我的左膀右臂,某现在就已经让顿珠带人过去,把他沉到黄河里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