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419章 让人无语的宿命

第419章 让人无语的宿命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49:47

永训宫中,慕容信长刚离开,黄羊儿黄飞就走了进来。

现在锦衣使者的人数不多,基本上是以张烈成为首,黄飞和李孝节为辅。

“大王,东京开封府可以转明的名单出来了,请大王审阅。”

自古以来,情报部门都是要分明暗两手的,而且在情报的收集中,明的一方面实际上更能反馈大量的情报。

情报这玩意,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现实世界中,任何情报,都有他的价值。

不管是用钱买,还是用双方各取所需互相交换,甚至是用大义感召,这都比暗戳戳的自己去弄,要方便快捷的多。

暗处的谍报系统,更大方面是长期处于潜伏,然后在某些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也注重于底层的风土民情,人心向背的调查分析。

所以,让慕容信长去建立河西凉国在中原的情报集散站,很有必要。

而且目前也没有比慕容信长更好的人选,在东京有关系网,在河西凉国身份特殊,本身能力也不俗。

不过,黄飞上前一步,有些担忧的对张昭说道:“左羽林本身掌管着陛下近卫左羽林卫,现在又要去东京插手锦衣使者,还要去联络代北吐谷浑人。

管得实在太宽了,臣请也暗中调查一下左羽林的行程。”

张昭点了点头,慕容信长随着年纪增大,人愈发成熟干练之后,确实管得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要了。

张昭也终于能够理解,历史上明明某些臣子不能再用,但君主却又不得不用的那种复杂心态。

实在是因为没有别的选项,派别人去,这事就干不成,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

对于张昭来说,慕容信长能干又亲近,是非常好用的臣子兼儿子。

而且他并不担心慕容信长如何,因为这河西凉国都是他一手建立的,在军事上,慕容信长也并不是张昭最倚重的。

最主要的是,他与慕容信长虽说是父子,但实际上就相差了七岁。

况且跟着他回来的安西功臣,以及最开始跟着他去安西的元勋派,并不怎么亲近慕容信长。

所以张昭完全不担心,但有一个忧虑,那就是他不能死得太早。

要是张昭就活个郭荣那个岁数,慕容信长就要成为真正的腹心大患了。

所以,有些事情,还是不得不早一点提上日程,但张昭也不想这么早就表现出来。

于是张大王摇了摇头,“左羽林统军,某还是信得过的,暂时不必,你先下去,注意勾连高昌回鹘尹州守将陈家。”

等黄飞施礼出去之后,张昭也离开的书房,他来到了原喀喇汗王后曹延绵的寝宫,随后秘密召见了黑狗儿张烈嗣。

当年在攻破疏勒城的时候,花布、黄羊、黑狗儿三人,在爆破西城时差点被炸死,立下了大功。

三人中,花布最后嫁给了张忠,目前正在跟张忠一起,为张昭管理宁远的几十万亩私人庄园。

黄羊入了义儿军,现在是张昭锦衣使者的首领之一。

而黑狗儿,则成了张昭手中最后的暗线。

因为黑狗儿比起花布和黄羊有个优势,那就是他的长相是汉人式的,不像张烈成和黄飞那样明显。

而且他过继给了张昭第一个战死的憾山都勇士火生儿张照,张照则是张昭亲批入了沙州龙舌张氏族谱的,连名字照,都是张昭的昭这种类似的。

所以,改名叫张烈嗣的黑狗儿,虽然不是张昭的义子,但身上有一份宗室的光环,还被张昭一直带在身边,比起其他人,要可靠的多,也没有需要担心的背景盘。

“从张忠自宁远派回来的人中挑选几个,其中一个去东京,记录一下左羽林的动向,记住,首要任务是不被发现,而不是执行任务。

再挑选两个,去调查一下黄飞,这小子最近插手的东西有点多,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人在后面鼓动他。”

特务组织这玩意,一旦用上,就很容易形成套娃,要知道上一个人的忠诚与否,就要用下一个人去探查。

张昭现在真的有些羡慕宋明两朝了,因为这两朝的文官势力虽然强大,但文官本身,也是在解释儒学中,不断的自我束缚和捆绑。

用他们治国,在内政、外交的问题上的隐患,都很有一些。

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基本不会造反,也没有造反的法理依据。

所以宋明两朝,特别是明朝的皇帝,可以大肆任用宦官和特务机构。

因为在面对异常强大的文官团体时,宦官和特务组织根本无法噬主。

反而要不断依靠皇权的支撑,获得发展壮大和富贵的就会,本质上就是皇权延伸出去的白手套而已。

想到这,张昭悚然一惊,当真正站到帝王这个位置后,他才发现,宋明两朝某些脑残的举动,似乎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释了。

因为站在开国皇帝的角度来看,从历史上看,开国之主一般都是最为英明的。

他们在建立国家之后,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份家天下传续下去。

如果不考虑外族入侵这个因素的话,站在历代皇帝的角度来说,文官集团的坐大,实际上已经是最优的选择了。

就算后代里面,出个明孝宗那样的老好人,那大不了就子孙过的憋屈点。

出个绰罗斯.祁镇那样的留学生,也不至于倾覆。

出个大扑棱蛾子那样的老阴贼,还能挑拨文官狗咬狗。

不管怎么说,都比汉唐末期诸帝的那份凄惨,要好的多。

张昭也突然理解了,宋明以来风气保守,文官上位,根本不是简单儒家理学就可以推动的。

这是经过唐末五代惨事之后,全民族一致推动的结果。

帝王希望借此获得稳定的传承,文官希望由此获得稳定的权力分享。

就是最底层的农户,也喜欢掌握权力的是还算讲理的读书人,而不是说抽刀子就抽刀子的武夫。

同时造纸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也开始大发展,以往那样连寒门都算不上的黔首,也有了获取知识的途径。

他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思想,更迫切的需要分享权力。

所以,一个适合内部运转,能稳定于让一部分读书人分享权力,大部分觉得有资格分享权力。

政治上趋于稳定,各自能保证自己基本盘不被蚕食,保守过小日子体系,就这么完成了。

儒家?

那只不过是众人举在头顶的火把,是一个号召人心,稳定秩序的工具而已。

不管是气学与理学,都是后人根据不断变化和形势需要不断加工的,有传承,但着力点变了。

更关键的问题是,张昭只是这么小小的考虑了一下,他竟然觉得很有道理,很有诱惑力,因为他是活生生看到了好处的。

两宋三百一十九年,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突出的就是一个稳字。

没有北方草原渔猎民族南下的话,张昭怀疑他们至少还挺几百年。

只是很可惜,金国女真、蒙古、通古斯为女真人,西方列强,他们不会按照这些士大夫们安排好的路走。

想到这,张昭只觉得脑袋一阵阵的胀疼。

自己是闲的吗?为什么要来想这个问题?湖涂点不好吗?

现在想到了,就一定要找出一个改良方桉,哪怕就是表面上的改良,也必须要进行。

不然中国人,一定会继续滑到保守的大坑里面去的。

“大王是头疼吗?奴来给你按一按!”曹延绵瞟了张昭一眼,尽力掩饰着内心的季动。

自从生了两个女儿后,曹延绵越发的想要一个儿子,大王好不容易来一趟,竟然又脑袋疼,这不是耽误事嘛。

河东镇,晋阳,郭威回到家中,看着满屋的礼品长叹一声。

看见他回来,一旁神色有些憔悴的妻子柴氏轻轻一笑,亲自上来为郭威掸身上的尘土。

“大郎为何要叹气?如今河西白糖、冰糖能直接当钱使,河西折耳马更是天下闻名谁不想要。

凉王一送就是良马二十匹,白糖五十斤,冰糖二十斤,比你五年的俸禄都多,正该喜上眉梢啊!”

郭威一见柴氏来给他掸灰,当即就一把捉住柴氏的手,拉着她坐下。

“让你在屋内安歇,非要出来相迎,有什么好迎的,我自来看你就是,好生养病才是正理。”

“奴这不打紧,老毛病了!大郎如今也是身居高位,回家怎能没人迎候呢!”

柴氏自郭荣走后,就一直在生病,断断续续快一年,就没怎么好过,不过因为不是很严重,也就一直没怎么放在心上。

郭威听到柴氏说身居高位,实际上是很感慨的。

当年他家道衰落,只能当大头兵混饭吃,路过驿馆时,被柴氏一眼相中,说他日后必成大器。

对于彼时的郭威,被如此温柔美丽、贤良淑德还多金的柴氏看中他,简直是天降姻缘。

如今日他做到了河东衙内马步都指挥使,是节度使刘知远之下的第二人,回想起原本的日子,越发感动于柴氏的青睐。

“大郎你说,这荣哥儿真值得那凉州张大王,以此等厚礼相赠也要留在身边吗?再说荣哥儿,怎么就那么认定他了呢?”

就如同父母一般很难相信自己孩子有经天纬地之能一样,可以说把郭荣抚养长大的柴氏,也很难相信,郭荣优秀到远在河西的张大王只见了几面,就一定要留下的地步。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同时,柴氏对于郭荣,还是有点小小幽怨的。

当初她把郭荣过继过来,固然有气不过亲弟弟柴守礼将家产败光,还要时常打她这个姐姐秋风的冲动。

但更大程度上,郭荣是她自己地位的一个保障。

要知道,他做主为郭威纳的妾的儿子郭侗,已经快十五岁了,虽然按礼法,她才是郭侗的母亲。

但实际生活中,郭侗自己有母亲,万一郭威不在,能在多大程度上孝顺她这嫡母,还真是不一定。

郭威苦笑一声,把手里的书信递给了柴氏。

“何止,凉王还行书与太傅,愿以铁甲十副,换取荣哥儿到河西效命。”

说着,郭威又递过一封,“这是是荣哥儿的亲笔信,他想把儿媳刘氏和谊哥儿也接到凉州去。”

谊哥儿是郭荣的长子,刘氏则是他的原配,历史上是被后汉隐帝刘承佑所杀,但此时还活得好好的。

柴氏哪听的这个,顿时脸上泛起一阵潮红,脚步踉跄两下就要往地上摔去,郭威赶紧一把抱住了柴氏。

柴氏则眼泪都流了出来,说到底,她也不过是个妇道人家。

若说郭荣是他的依靠,那郭谊哥就是她的命,哪舍得放去凉州。

“大郎你且回信,就说我病重,命不久矣,让荣哥儿赶紧回来。”

只不过,哭倒在地的柴氏怎么也想不到,好的不灵坏的灵,她恐怕是要一语成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