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423章 最后的准备

第423章 最后的准备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49:47

就在石重贵的使者快要抵达契丹的时候,张昭也在给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写信。

当然,他不用像石重贵那样,以一个孙子的姿态,将父亲的死讯报告给祖父,而是以弟弟向哥哥写信的名义。

事情其实很简单,此时契丹和张昭的两国之间,还隔着整整一个河套地区。

契丹人没有多余的能力来掌控丰州振武军和天德军一带,张昭也没有能力去进攻契丹。

所以双方还是相安无事,甚至说关系还是有点儿不错的。

而张照给耶律德光写信,主要是要说明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耶律德光的母亲,断腕太后速律平生辰虽然还有几个月,但作为他这侄子的第一次贺寿,还是要提前沟通一下。

那么,张昭就先要写信托使者带往契丹,让耶律德光确定贺寿的使者,到底是前往哪个地方?凉国贺寿使,是以什么身份和地位去?

因为契丹在有了燕云十六州之后,都城极多。

有的时候可能在上京临潢府,有的时候在东京辽阳府,有的时候也可能中京大定府,有时候也可能在南京幽州。

此时通讯不便,确定了举办生辰的地方,才可以避免张昭的贺寿使者瞎跑,而错过贺寿日期。

而且凉国也不是契丹的臣属,用什么礼仪,也要提前讨论。

第二个事情则是专关于高昌回鹘的,高昌回鹘与契丹的联络,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是有的。

当年耶律阿保机首创契丹国的时候,跟高昌回鹘的关系还不错,十七年中,高昌回鹘光是进贡就有二十四次之多。

不过,十六年前的后唐同光二年,既公元924年。

高昌回鹘的新任可汗,不愿意继续把万里之外的契丹当做宗主国,还与契丹人争夺阿尔泰山以北的黠戛斯各部。

于是耶律阿保机遣精骑两万,越过高昌回鹘北面的流沙,直奔高昌回鹘的夏都浮图城,也就是昔年大唐北庭都护府的北庭城。

契丹人一战破城,杀高昌回鹘数千人,将黠戛斯诸部,全部置于契丹的麾下。

而后,虽然因为无法长期占据,契丹人选择与高昌回鹘和解,让高昌回鹘用金帛女子赎回了浮图城,但双方的恩怨,已经结下了。

这些年,若不是张昭给高昌回鹘的压力太大,他们才不会去朝拜契丹人呢。

不过既然朝拜了,那就有一份香火情在。

张昭与耶律德光约为兄弟,他现在想要去吞并高昌回鹘(当然明面上不能说),那怎么也还是要给耶律德光打声招呼的。

所以这也是张昭要先派人去,让高昌回鹘的颉利毗加自去天王称号等等的原因。

他这就是挑衅,挑衅高昌回鹘的颉利毗加,然后利用此为借口发兵攻打,这样契丹人也不好多说什么。

所以给耶律德光的信,张朝分了三封,一封是写颉利毗加不肯去天王称号,第二封是说颉利毗加不肯改信佛陀,第三封是说颉利毗加不肯嫁妹妹给他。

到时候颉利毗加做出了何种选择,前去契丹的使者,就会把其中的一封信呈给耶律德光。

而张昭从原来的害怕契丹干涉,到现在敢主动写信明示,那是他弄清楚了一件事。

在耶律阿保机时期,契丹国的定位是原来的匈奴和突厥。

他们要做的,是一个草原强权,只不过政治和经济中心在辽东一带而已。

而到了耶律德光时期,特别是从石敬瑭手里拿到了燕云十六州的所有权后。

耶律德光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原,契丹人现在想做的,是昔年拓跋鲜卑的北朝。

其实这个趋势,在耶律阿保机晚年就出现了。

不然高昌回鹘也不敢跳出来和契丹人争夺黠戛斯诸部,就是因为契丹人收缩了在西边的武力存在。

这契丹人,比起匈奴和突厥,还是不一样的,前者是纯粹的草原民族,所以能控扼整个大漠。

但是契丹人以渔猎民族起家,草原民族的属性不足,没有掌控整个大漠的能力,于是就必须要侧重一个方向。

最终他们在耶律德光的带领下,选择了南下做个北朝,而且还也不错,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不过就在信要写完的时候。张昭想了一想,还是准备又加一条。

因为去年他和耶律德光约为兄弟的时候,只是约定了张昭称述律平为世母皇太后,耶律德光称奉天王太后为叔母王太后。

但张朝自己的生母宋氏,并没有得到耶律德光和契丹国的尊称。

当然相应的,宋氏的生成契丹也不会派使者来,这样张大王总觉得有点吃亏。

所以张昭又临时加了一个,想要与耶律德光约定一下,宋氏生辰的时候,契丹也必须派使者前来。

这样的话,契丹就要出两份贺礼,一下双方为贺生辰出的财货大致相当了。

不过,站在身边的郭天策有点不理解。

“大王要鲸吞高昌回鹘,正要契丹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怎么能在此刻还提此事呢?岂不是要惹恼契丹人?”

张昭澹澹一笑,“某提个这个,契丹人一定大为不满,他们的争论的焦点,也一定会被吸引到这方面。

因为对于契丹人来说,他们现在正在收缩力量,力图吃掉中原更多的土地。

比起我们吞并高昌回鹘不过是吃点肉,他们想进入中原,才是真正的要紧大事,他们更怕我们此时插手。

所以我给了增加贺寿礼的提议,他们就会很默契的抓住这份议题吵闹,不去讨论高昌回鹘了。”

郭天策点了点头,比起张昭的笃定,他很有些心神不宁。

“大王,若是契丹人真的入了中原,那我们怎么办?

就是如今的契丹,就比我们要强,要是契丹国主得了中原,势必不是我大凉国能抗衡的。”

此时的人,都没有张昭这份能看透未来迷雾的能力,都认为契丹一旦南下,就很可能在中原站稳脚跟,历史上后晋兵将争先恐后的投靠,就是明证。

但张昭知道,契丹人身上背的包袱太重了!

落后的制度,庞大的契丹各部利益无法调和,耶律德光也不是个能调和契丹内部矛盾,又能收中原人心的天纵英主。

他不是李世民或者明成祖这样的巅峰太宗二代目,他是个仅仅在武力方面略胜赵二哥的太宗之耻。

不过这些话,张昭也没法跟人说,只能装作沉重的点了点头。

“这就要我们打垮高昌回鹘的速度一定要快,只要我们能迅速吞并高昌回鹘,就有足够的时候,拣选数万精兵。

要是契丹人真入了中原,我们就拿下关中三节度和河中节度使地盘,也入中原!”

郭天策一听到入中原,顿时就喜气洋洋的,正待在说几句话,郭荣泪流满面的来求见了。

对于郭荣来说,跟姑父郭威之间,感情不一定很深厚。

要是深厚的话,郭威也不会舍得让十三四岁的郭荣跟着同州的商人去南吴,钱越的地盘上贩茶了。

要知道此时,就算是成年男子出远门,都随时面临着水土不服一命呜呼的危险,就别说个半大小子了,还是‘出国’去南吴、钱越。

但是郭荣对柴氏的感情,一定是很深的。

历史上说郭荣出身邢州大族柴家,家里是大商贾,但实际上,这不过是在给郭荣脸上贴金。

他们家就是个普通人家,侥幸出了个美丽的长姐被选入宫中,服侍过庄宗李存勖。后被明帝李嗣源遣散,带着一大笔钱回乡。

随后看中了郭威,将一半财产送给父母养老,一半做了自己的嫁妆。

柴家由此,才进入了小富之家,但是郭荣的祖父祖母去世后,父亲柴守礼是个败家子,很快败光了家产,很可能老婆也跑了。

这从史书上就看得出来,柴守礼有三个夫人,分别是王氏、黄氏和刘氏,但没说是谁生了郭荣。

这从郭荣一代英主的身份来说,是很不正常的。

如果是这三位生了郭荣,肯定会大书特书,就算是郭荣生母早逝,那也会记载。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在柴守礼败光家产继续浪荡之后,原配就跟人跑了。

当时的郭荣应该很小,而且郭荣上面两个兄长也没有记载名字,从只有后面的老四柴华,老五柴贵才有姓名记载,可以看出。

很可能年纪幼小的郭荣,是被母亲抛弃的,而且母亲在抛弃他的时候,还带走了两个已经能干活,还算有价值的兄长。

所以对于郭荣来说,幼年被母亲抛弃,父亲是个浪荡子,不得已年幼的他去投靠姑姑,但是姑父并不是很喜欢他。

这种人生,没有彻底自暴自弃,真要算是内心强大了。

在这人生的黑暗中,唯有姑姑柴氏,给了他母亲般的温暖。

柴氏收他为养子,一部分是在为自己以后做打算,一部分是为了给年幼的郭荣一个身份。

做养子,总比做一个寄人篱下的侄子要好的多,而且还处于姑姑还不能生,姑父担心你是来夺家产的尴尬境地。

看着泪流满面的郭荣,张昭也是仰天长叹一声,好不容易把郭荣劝的愿意留下,没想到柴氏竟然病重,这不是天意吗?

本来他是有点怀疑这是不是郭威和柴氏出的主意,只是为了把郭荣叫回去。

但回头一想,好像柴氏历史上确实早在郭威掌握大权的时候就早已离世,说不好确实就在这一两年会去世了。

“既是母亲病重,某又怎能强留,你我君臣一场,不知道还有没有再见的日子!”张昭非常感慨的说道。

“天策,你去名人从某的内库中取金银锦帛五百贯,权做郭指挥路上的盘缠。”

无错

郭荣闻言,更加感动的跪伏地上泣不成声,不过他也没说一旦事了,即可来投的话。

因为此时天下动荡,河东和河西相隔数千里,加上他这一回去,柴氏如果真的逝去,还得守孝,还能不能回河西,那就真不一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