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469章 父与子,去与留

第469章 父与子,去与留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49:47

东京开封府城外,一处还算不错的庄园中,准备开始上任徐州泰宁军节度使的虎刺勒,正在房中让人备了几个小菜,温了一壶好酒,他要小酌几杯。

在五代,能外放节度,那可是天大的好事。

对虎刺勒来说,当然也是一样,他从一个西域之地的小人物,十年间就做到了中原朝廷的大镇节度,可谓是走上人生巅峰了。

不过,没等虎刺勒一个人好好享受下这份志得意满,儿子虎广就骂骂咧咧的走了进来。

虎广包着头,神情显得有些萎靡,契丹铁鹞军那一马槊,可把他打的不轻。

若不是有凉国特制的复合头盔在,极大的削减了这一槊的威力,虎广应该是立毙当场,而不是只被砸破了头。

当然,这伤其实不轻,虎广足足在马车上躺了一个多月,到现在头上的伤,还没好完全,一到刮风下雨,脑袋都隐隐作痛。

“七郎他们怎么说?还是闹着回河西去吗?”

虎刺勒轻轻问道,他口中的七郎,也是属于虎刺勒部落中的一员,只是现在他把原本的部落改成了家族,原本部落中的人,都姓了虎。

他们这个部落,最开始是臣服于归义军的草原达旦人,后来作为曹元猩的陪嫁,跟着去了于阗,再接着,被曹元猩送给了张昭作为护卫。

回到中原后,儿子虎广跟随慕容信长到了东京,那时候天王还是中原天子的臣子,这数百凉州骁骑,也是天王跟朝廷交易的一部分。

再之后就是慕容信长一心要回河西,天王于是把他虎刺勒派到东京,来统领这几百凉国铁骑。

他们原本有八百人,六年间,战死、病死了几十人,伤退了几十人,现在还有六百多。

其中一半是他们虎氏的族人,一半是凉州以南六谷部的骁骑。

说实话,石家两代天子,还是挺看重他们的。

毕竟这些凉州骁骑在中原没有根基,可以笼络作为亲卫。

更兼他们装备精良,骑术精湛,是中原少有的轻甲弓骑兵,对晋**队有极大的补充作用。

而中原再是混乱,但也比河西要繁华多的,加上一待就是六年,很多人开始习惯了在东京生活,也在东京安了家。

对于凉国,虽然还有特殊的情感,但并没有那么的怀念了。

虎刺勒就是这样,当年他跟着张昭东归,就是想到中原的花花世界建功立业。

而现在,他的梦想,基本已经达成,心里对于张昭的归属感,似乎就不是那么强了。

他的态度是,天王能入中原,他肯定要想法帮助,但天王要是不入中原的话,他虎刺勒,也不准备回去了。

倒是次子虎广和一批年轻一辈的,比如虎七郎,他们就不这么想。

这些年轻人是看着张昭一步步神奇崛起的,是跟着张昭一路东征西讨打遍西域的。

因此对张昭的情感,非常炽烈,到现在还以凉国人自居,一直在相信,天王肯定会入主中原。

虎广愤愤不平的走到虎刺勒面前座下,他知道虎刺勒的打算,因此父子之间,多有龌龉,争吵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且做为张天王最大的几个迷弟之一,别说父亲虎刺勒,当年如日中天,娶了前唐永乐公主,身为张天王好大儿的慕容信长,有些迷醉于东京繁华的时候,虎广都敢当面喷。

“别说七郎,我都想回大凉去了,我入冯玉他八辈祖宗!

我曹冒白刃,催筋折骨,抵御胡寇,重伤者只给帛三端。

宫中伶人一言一笑就能称旨,赐下锦袍、银带、百千钱,此等社稷,何堪护卫?”

端,是布帛的单位,确切的说,是布币的单位。

此时银铜不足,多以布充货币,一端就是把一匹布对折起来然后裁成两半,这一半就是一端,也就是半匹布。

此时一匹帛布大约价值为两千钱,也就是两贯,三端帛也就是一匹半,价值三贯整。

看着不少吧?可代价是重伤啊!

什么伤能称得上是重伤呢?那就是断手断脚以后生存都很困难,那就叫重伤。

虎广这样差点被打出脑浆子的,都不能算重伤。

这样的伤势,得到的抚恤,就是三贯钱。

虎七郎右手被契丹人齐腕砍断,一只眼睛受了重创,等到的抚恤就是这价值三贯钱的三端帛布。

虎刺勒闻言,也禁不住吸了口冷气,这石重贵,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将士们功劳绝大,杀的契丹人尸横遍野,他竟然只出几万贯就打发了。

而同时在宫中大肆庆祝,赏赐伶人近侍往往一出手就是一人数百贯,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要是在河西,天王一餐只吃两个菜,穿粗麻布衣,也要保障好将士们抚恤的。

“你再去劝劝七郎,也给下面的儿郎们说说,天子虽然没赐下多少金银锦帛,但是给了我虎刺勒徐州泰宁军的节度使之位。

等到了徐州,我十倍,不!百倍补偿,财货、女子都会有的,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儿郎有饥馑之忧。”

“大人是准备用天王所赐金银,补贴七郎等人吗?”

虎广心里泛起了最后一丝希望,自他们到东京起,六年中,天王从来没有忘记给他们发军饷,父亲虎刺勒更是每月有三十贯的特殊补贴。

虽然他们在东京开封府置办了田产,还经常用这笔前结交、拉拢禁军将校,但仍然还有很大一部分留存。

如果用这钱来给虎七郎等发放补贴,意义就不一样了。

不过,在虎广希冀的眼神中,虎刺勒缓缓摇了摇头。

“咱们最近置办田产用的有些多了,不足以酬功了,还是到了徐州再说吧,泰宁军富庶,总要给儿郎们弄来三五万贯养家。”

虎广呆了一呆,看着正模彷昔年天王模样,开始封官许愿的父亲,他突然什么也不想说了,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就起身离开。

虎刺勒看见儿子第一次没因为此事跟他争吵,还以为是虎广终于开窍,喜的脸上皱纹都舒展开了。

也是,以后他也是一镇衙内了,自然心态会有所转变,虎刺勒如是想到。

黄河北岸,一处无名渡口,说是渡口可能都夸大了,实际上就是个有几条渔船停泊的小河湾。

河湾北边的土包上,二十余骑彪悍骑士正在静静等待。

为首的是一个断腕壮汉,他有些心神不宁的看着远处,直到看见了一人匹马朝这边过来后,长长松了口气的同时,彷佛又有些难受。

“三伯给我许了什么样的赏赐?总得有三百贯吧!”虎七郎看着虎广,带着些调侃意味的问道。

虎广长叹一声,不知道是该摇头还是点头。

“外放藩镇的前程,已经把大人给迷住了,他现在已经把自己当成泰宁军之主,当成割据一方的节帅了。

远不止三百贯呢,只要你愿意,三千贯都可以。”

两句话看似没有关联,但实际上又有关联,虎七郎看着虎广的脸色,也不忍再调侃。

“我虎七郎,是顶天立地的男儿,石重贵用三端帛布,辱我报效国家之心,这晋国我是不会再呆下去了。

伯父虽然略有积蓄,但远不可能拿的出拉来三千贯,只能是去泰宁军的地盘上搜刮。

那种钱,我怕用了会给子孙带来灾祸。二郎君,你跟我们一起走吗?”

“你们从此向西,到了陕州就会有人接应你们。”说着虎广拍了拍虎七郎那只没了手腕的右胳膊。

“回去了一定要告诉天王,某虎广之心,天日可鉴,更没有忘了当年我们在西域时发下重建大唐的誓言,某会去泰宁军,在那里,比回河西更有用。”

几乎同时,妫州州城,一对父子也在做着极其重要的交谈。

赵匡赞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比起当初跟张昭的第一次会面,他成熟了很多。

这些年,赵匡赞其实是在煎熬中渡过的。

这是个骄傲的少年,他一直以身上大唐皇族的血脉而骄傲,虽然这个大唐皇族在实际上并不那么真。

自从跟随母亲到了契丹以后,赵匡赞很快就失去了母爱,因为母亲燕国长公主不适应契丹气候,没多久就病逝。

而那些契丹权贵眼中,对于汉人的些许鄙薄,更让心高气傲的赵匡赞难受。

对于让他经受这一切的父亲赵延寿,赵匡赞已经很久没跟他说过话了,甚至已经很久没见过面。

所以此时,看见父亲赵延寿已经将头顶的汉人发髻,换成了契丹式髡发之后,他还是震惊了良久。

“看来大人已经做出选择,您果然还是不相信孩儿的判断,是孩儿太年轻了是吗?”

震惊过后,赵匡赞竟然出奇的好说话了,好像是下了某种决定。

他为父亲分析过张昭更能成事的原因,但看起来,根本没起到什么作用。

赵延寿也没想到赵匡赞是这么一副澹定的神态,随即也想到了他这个倔强儿子,定然是做出某种决定了。

“有些东西,张天王给不了,只有陛下能给,陛下昨日就已经允许某髡发了。”

赵延寿指着头上的契丹式髡发说道,他好像还有点自得,因为在辽国,明面上,汉人是不准留髡发的。

赵匡赞摇了摇头,“大人所想的,陛下以前不会给你,让您髡发后,就更加不会给,自此刻起,大人也不必跟孩儿说这些了。”

赵延寿脸颊一抽,看起来就好像是要发怒,但还是生生忍住了。

“某跟随陛下六年之久,他怎么想的,某一清二楚。

倒是你,这么快就下决定了吗?阿郎就一定胜过兄长这么多?”

阿郎是指弟弟,这父子两口中的阿郎和兄长是谁?答桉显而易见。

赵匡赞点了点头,他缓慢而清楚的回答道:“兄长确系明君,但阿郎却是天纵英主!下注,当然要下那个最有前途的。”

说着,赵匡赞一拱手,“有些人想跟随孩儿,还请父亲给个方便。”

赵延寿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他突然感受到了一种陌生和背叛。

“父子之间,一定要如此吗?”

“赵家人,绝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父亲,哦不!祖父在世时,就经常这么说。”

赵匡赞脸上堆起了极其公式化的笑容,“请父亲给个方便。”

“逆子!尔日后一定会后悔的,今日失掉的,可是太子之位。”赵延寿彻底火了。

“大人日后一定会欣慰,因为孩儿延续了赵家的香火和富贵。”

赵匡赞直视赵延寿眼睛,在平常来说,直视父亲,可是非常不敬的。

好一副父慈子孝的画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