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497章 兴义兵,讨北虏,出潼关,救天下。

第497章 兴义兵,讨北虏,出潼关,救天下。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49:47

孟昶以为张昭求粮食是要囤积军需,但实际上,张昭为进关中,已经足足准备了十年。

在秦州、原州和夏州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足以供给数万凉军征战一年半。

不过,对于关中将来到来的大饥荒,还有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初步的统计出来了,完成耕种的田亩数不是七成,而是五成出头。

这还是泾州、源州、邠州、和宁州等基本稳住的情况下,最惨的耀州,完成耕种的只有不到一成。

而好消息是,经过天灾**,去年关中一年,就因饥饿、战乱、疾病,减少了足足二十万人。

现在的关中人口粗略统计,只有一百一十万左右了,少了二十万张吃饭的嘴。

真是个‘好消息!’

其实张昭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这场大天灾对关中的袭击,远比现在严重,随后又经历了王景崇、赵思绾叛乱与何重建投蜀。

特别是赵思绾在长安的叛乱,他叛乱前,长安城有十几万人,等到赵思绾投降,惟余万人而已。

要到宋太宗时期,关中人口才恢复到一百七十万左右。

“大王,蜀国使臣已经到了秦州,蜀主孟昶果然答应借粮,然后要求拓宽古栈道以及疏通斜谷水。”

张昭冷笑一声,富二代没经过毒打,总是会低估战争的残酷。

在张昭看来,蜀国要能一统天下,只有两种条件都达到了才行。

首先要中原的统治者,是秦二世和隋炀帝那样的作死小能手。

晋惠帝那样的傻子都不行,因为大臣会拦着他。

二是蜀地的统治者,至少得有刘备这种一世之雄的水准。

不然压根就不可能有戏,因为蜀中缺少战马比江南还夸张,精锐的山地兵,在关中完全没用武之地。

有水军,但完全利用不上,汉水改道后,粮草转运成本能吓死人。

“去通知和凝,让他在秦州接见蜀国使臣,就说契丹人有入关中的迹象,某已经亲自去潼关一带了。

还有别让蜀国使臣过秦州,任何从蜀中来的商人,都要仔细甄别,凡是跟蜀国有牵连的,也要找理由,延缓他们入关中的速度。”

郭天策下去之后,齐民院的山长韩鄂应召来到了宫中。

张昭看着这个有些胖大的老汉,脸上就情不自禁露出了笑容。

因为这是真有本事的,自从韩鄂到了凉州以后,凉国农科中试者的水平大为提升。

有了他的嫁接技术,凉国瓜果产量是过去的三倍以上。

韩鄂还开发出了因地制宜的套种技术,使凉、兰二州的土地亩产,增长了两成多。

张昭正准备大规模推广呢,结果关中的农业生产糟糕状况,使得张昭不得不把韩鄂召回关中。

“韩翁旅途劳顿,本来不应该这么着急让你来的,不过关中情况,韩翁应该知道一些。”

说着张昭叹了口气,“若是在河西,还可以假装看不见,但既然入了关中,就无法置之不理,这可是几十万条活生生的人命啊!”

韩鄂年纪已经六十多了,从凉州一路急行到长安,确实有些顶不住了,对于这么晚了还要来参见,更是难受的不行。

但一听了张昭的话,老头子不由得肃然起敬。

“臣今年六十有四了,昔年大朝诸位先帝都在世的时候,也未见如此爱民之心,今虽然疲惫,但为关中百姓,又是职责所在,敢不尽力乎?”

“好!那吾就任命韩翁为工部左侍郎,掌屯田、水部二司,齐民院的学子,都由韩翁调动。

需要农学博士的,报与张相,他会协调河西、陇右各州抽调。关中今年大饥已成定局,但能救一个,就是一个。”

虽然现在已经四月了,不过若是要抢种一些作物,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韩鄂领命下去之后,张希崇和曹元忠走了进来。

“关中抢种、赈灾、服役、迁移灾民与蜀国交接等事,就拜托张翁了,大军所食,某早已齐备,但关中之民,确实救不了所有。”

若说要此时有没有救下关中之民办法?确实有。

那就是只留一万精锐,把大军遣散回河西陇右和夏绥,然后用军粮来救济灾民。

但张昭不会这么干,因为那相当于把中原拱手让给了刘知远。

今日多救下了十几万关中之民,日后恐怕要拿几万将士的性命去填。

这关中的大灾,不是他张昭造成的,要是他真这么干了,如何对得起为他血战的勇士?

所以张昭是不可能会用军粮来赈济灾民的,于是在安排了张希崇之后,张昭特意将岳父曹元忠召了过来。

“大军供给,丝毫不能大意,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任何情况都不能动员用军粮做其他用途,谁敢打军粮的注意,按军法从事。”

这就是在上紧箍咒,因为张昭这些年爱民举措,他害怕有下面的官员会错了意,搞出强征军粮救济灾民的事。

别以为在五代就不会有这么事情,官员们的性格和操守,很大程度上是跟着皇帝性格走的,说不好就会出现几个愣头青,所以才让曹元忠不回夏州留在长安。

他两个女儿全部嫁给了张昭,一个是王后,一个是有患难之情的郡夫人,张昭走了之后,也就曹元忠才能压得住场面。

四月底,张昭安排完一切后,以天策上将府的名义,在关中发布征召令,号召关中豪杰,从军征讨契丹。

天策府这个名字,简直不要太戳中关中人的心。

一时间,稍有勇力的关中汉子无不奔走相告,完全不像昔年抓壮丁时,那种避之不及的样子。

特别是上一次张昭入关中时期,受过他恩惠的武功、兴平、乾县和咸阳民众异常踊跃,因为他们信任张昭。

昔年诗圣杜甫描述的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地方,今日却是另一番场景。

关中十六州七千丁壮聚集在此,他们虽然拿着劣质的武器,背着软软的猎弓,但是人人奋发,个个踊跃。

这里除了这些丁壮以外,还有下山的积年恶贼四百余人。

张昭没有把他们一刀砍了,而是全部编入了撞令郎,能活下来立功的罪责全消,活不下来的,自然也就不用追责了。

咸阳桥上,兵部的人正在对关中丁壮进行考核,按照武力值,赐予少量甲胃和兵器。

虽然赐下的大多数都是些皮甲和铁刀,但这也是极为珍贵的了。

俄尔一阵欢呼声传来,那定然是出了,了不得的勇士,得赐铁甲良马。

果然,欢呼声中,一个双壁猿长的壮汉走了出来,身后得赐一匹高大的河西折耳马,马背上赫然有一套布面铁甲。

当然,现在只是给壮汉用,战争结束是要交还的。

除非他能立下大功,得到四十八阶正酒九品忠翊郎以上的阶官,才有可能赐给他。

“嚯!原来是岐山赵四郎,听闻他一身马上功夫,纵横来去,昔年安审琦安太尉发二百大兵都抓不住他,没想到竟然下山投靠了大********赵四郎,是关中有数的悍匪马贼,很多人哪怕没见过其人,那也听过名声。

顿时一群丁壮,就好奇的围了过去,想要看看这传奇马贼的相貌。

赵四郎一点也不藏着掖着,反而有些得意洋洋。

“都看清楚了,老子就是赛秦琼赵四郎,日后跟着大王南征北战,也要封个公啊王的,以后你们这群憨屡生见了某家,就要跪地磕头了。”

众人听完,顿时一片骂声,刚才的敬佩,顿时不翼而飞。

很多外号也叫赛秦琼、小秦琼的,顿时跃跃欲试,就要上去讨教。

要说大唐英雄全传在哪最流行?为什么这么多积年马贼都出来参军?

只看周围的这些丁壮就知道了,这里的赛秦琼,黑罗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他们一半冲着张昭仁义的名声来,一般是被大唐英雄全传给吸引过来的。

五月初一,张昭留阴鹞子率瀚海镇一个营,雄武镇两个营三千人守秦州。

刘再升率鹰扬镇一个营,丰安镇两个营三千人守岐州后。

亲自率领憾山都、左右羽林卫、瀚海、玉成、武威等主力精锐。

并按照传统,征召了团结弓手四千人,义从骁骑六千人为辅兵。

加上七千自备武器的关中汉子,共计大军六万五千。

其中骑兵三万,步兵三万五千,骡马八万余匹,舟船千艘,沿河水陆并进向东。

从关中出发的时候,张昭于长安城发布了讨贼檄文。

这可不是上次的传檄那种檄文,而是真正讨伐契丹人的檄文。

张昭在檄文中,参考了后世朱洪武北伐蒙元的豪言壮语,云: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

契丹胡虏,本大朝藩臣,降而复叛,无有忠义....

及至大朝衰微,仆役居于家主之上,胡虏窃中国神器。

啜里只妄称皇帝,其子尧骨狂悖更甚,以狄夷册立华夏天子,人神共愤.....

当此之时,气运循环,圣人降生,敦煌之城,大朝太宗首封,河西之地,承霍骠姚节勇......

大朝忠义之后昭,秉曾祖义潮公忠忱,于文华危亡之际,聚各族豪勇之士,使汉风再临祖先之土。

抚黎庶、奖耕织、通商路、恢复关西万里疆....

本欲休养生息,以待中原圣主,归国以全忠义。

奈何胡虏南侵,残虐我民,妖氛满河洛之间,流毒于九州疆域....

今兴义兵,除暴乱,吊民伐罪,传檄四方,共击契丹.....

仁义之师秋毫无犯,赏忠义之士而罚篡逆之辈。各镇骁锐,尽数来归,勿忘祖宗。

曰:‘驱逐北虏,兴复大朝,试看胡虏,岂有百年之运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