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603章 给节度使职位的最重一击

第603章 给节度使职位的最重一击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49:47

绍明二年,二月二十五,经过广泛的讨论,甚至连神都洛阳和东京开封府周围乡野的坞堡大族,都征求过意见以后,张周的政治制度改革全面出炉。

中央层面,现有的三省中,中书省的中书令不再常设,也不再是中书省的官长,而是一个名义上的职位,相当于后世的荣誉主席。

中书省放弃了左右散骑常侍、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监察官职以及相对应的职能,把这部分监察和谏议的权力,全部交给了门下省。

自此门下省的监察权得到了扩大,但是门下省的城门郎这种掌管都城、皇城和掌管宝印、颁布敕命、赏赐旌节权力的符宝郎,则给了中书省。

中书省以中书侍郎为首,事实上变成了皇帝的私人幕僚机构,中书侍郎以下,职责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称为章台,是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以中书知制诰为首,下设中书舍人六人对应朝政,又设若干主事、令史。

另一部分为称为鸾台,主管皇帝的私人财产和亲军,下设锦衣亲卫指挥使司、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以及内使府。

锦衣亲卫分南北两军,北军负责国内调查、探奸、以及充做皇帝的仪仗队。

南军负责对外的情报工作和信息收集,设一正三副指挥使。

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司,统辖皇帝剩余的亲军七卫和憾山都。

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不常设,由亲军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龙骧卫和左千牛卫的指挥使以及憾山都指挥使轮流担任。

轮到谁宿卫番上,谁就是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

内使府则是皇帝的私人资产管家,首领为内使令,主管皇帝的白糖、冰糖、棉花、河西商路、兰若钱庄以及各地的皇产皇庄。

看出来了吧,中书省下的章台与鸾台,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司礼监和东辑事厂。

而且看起来位高权重的门下侍郎没有皇帝授权,不持节的话,是不能管理鸾台事务的,这就避免了中书侍郎成为东汉那样的开府大将军。

而通过这样的政军两只抓手,张鉊将最核心的权力,牢牢抓在了自己手中。

并可以用内廷对外廷的人才形成虹吸,连科举之路以后都是单独的,有什么大才,先到中书省听用,再放到外廷去,以此笼络人才。

而在门下省独自掌握了监察、谏议之权后,为避免监察权全部落到门下侍中手中,张鉊并没有废除御史台。

而是让御史台主管监察高级京官以及派出御史巡访地方,让门下省负责向皇帝谏议、封驳、承旨,并监察在京中低层官员。

当然门下省也有监察高级京官的权力,这是张鉊特意让双方的职权稍有重叠,免得他们各自独霸一方。

而尚书省,恰恰是此次改革收益最大的一方,张鉊将自己兼任的尚书令让了出来,因为他实际上已经是中书令了,张希崇就得以出任尚书令。

尚书省由尚书令主管全部政务,成为了事实上的丞相,呃..或者说应该是明代的首辅大学士。

因为对于监察这一块,还有门下侍中和御史台在分他的权。

张鉊为了加强尚书令的权力,还决定给尚书令加同门下事,使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管一管门下省和御史台的事情。

不然堂堂政务之首的尚书令完全没有监察权,干起事来必然处处受到掣肘,那也太难看了。

同时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官职被废除,六部长官左侍郎直接升级为尚书,下面再设立左右侍郎以及其他佐官。

而大理寺这个在五代基本瘫痪的机构,张鉊也给搬了出来,主要负责地方各州县重要案件以及京畿案件的最终裁定。

以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为三法司,这是来分尚书省刑部之权的,免得刑部过于强势。

此外张鉊又设盐铁司这个专业捞钱的职位。以盐铁使、户部和中书省负责度支的度支舍人,共掌国家财政。

最后的重中之重,那就是枢密院了,枢密院除了不管亲军七卫一都以外,全天下的禁军、镇军、州县兵等,都归枢密院管辖。

枢密院官长为枢密使,设枢密副使若干,但管事的只设立枢密左使和枢密右使,其余为加官。

另设立枢密直学士三人,轮流侍奉在皇帝身边,以便皇帝沟通枢密院。

至此,这个结合大量宋明特征,又还算符合目前形势,互相独立又交叉的政府系统就形成了。

这其实是一场皇帝大搞中央集权的改革,张鉊通过中书省,将朝廷变成了内廷与外廷。

内廷直属皇帝,几乎什么事都能插上一手,外廷负责具体的政务,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

国家的群相则以尚书令、门下侍中,枢密使以及两到四个加了参知政事衔的官员组成。

加参知政事衔的,可以是六部尚书,也可以是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大理寺的大理寺卿、枢密院的枢密左右使,盐铁司的盐铁使,就看谁能得到皇帝的青睐了。

在地方上,张鉊改现在的道、州、县三级为行省、府(州)、县模式。

行省,全称持节巡抚某地行中书省同平章事。

比如在河东,就可以称为持节巡抚河东行中书省平章事,简称为河东行省或者河东省。

行省设平章一人统管全体事务,下设布政使、按察使、防御使三使以及不常设的盐铁专使。

一般由平章兼任布政使,处理政务。

按察使负责监察、巡访、刑律等事。

防御使则主管全省防务,各府(州)县的州县兵、义从与团结健儿,都归防御使管理。

在防御使以下,各州的州县兵官长为兵马督监、县团结健儿官长为县尉。

同时在各州县的紧要地点,设立巡检司,以组织骁勇义从探奸、捕盗、设卡守护紧要等,巡检司的巡检,也归属防御使管理。

设立巡检的最大目的,就是在于补足乡官变役职后,乡间军事动员力的不足。

巡检一般从退伍的功勋低级军官中选拔,有权组织弓箭社、枪棒社等准军事组织。

再从这些社中,挑选精锐为义从,国家给予一定的饷银,使之维护地方稳定。

同时巡检的设立还有个重要象征意义,那就是表示皇帝只是要削节度使的权,不是要削弱武人的权。

这个天下,还是属于武人滴!

而行省高层中,各省平章属于中书省的一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因为兼任的布政使一职,也要受到尚书省一定程度的管辖。

按察使则直接对门下省负责,同时也要受到御史台和大理寺的一定管辖。

防御使则直接对枢密院负责。盐铁专使由盐铁司受皇帝命令,选择性的派出,也可以由布政使兼任。

而府这个单位,是专为节度使设立的。

从现在起,有节度使的州就会升级为府。

比如许州忠武军,就从许州改回许昌府。

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的宋州就改名为归德府。

邓州威胜军节度使的邓州,也改回了南阳府。

至于节度使,这个单位还是存在的,不过全称从节度使变成了持节镇抚某府兵马事兼某地府尹。

比如许州忠武军节度使,全称变成了持节镇抚许昌忠武军兵马指挥等事兼许昌府府尹。

这可是个极大的改动,这么一改,节度使虽然还存在,但权力被限制在了本州,更是大为分散。

这种分散不是指被别人分割走,而是指权力的来源变分散了,原本最重要的持节都督某地变成持节镇抚。

而光是一个持节镇抚,根本没意义,必须要加上后缀。

比如后缀了管兵马事,才能管当地的军队,而且军队中的州县兵和本地团结健儿,还被兵马督监和巡检给分走了。

对于所在府的政事,也只有后缀了本府府尹才可以管理,没有后缀的,朝廷就会派出知府分割政事。

在这种情况下,节度使一职,必然会飞速朝着宋代那样的荣誉职务发展,不给你后缀管兵事和府尹,那就是个空头官衔。

退一万步说,就算有管理兵事和政事的权力,但是范围也被缩小了。

以许州改成了许昌府为例,原本许州下辖鄢陵、阳翟、长葛、许昌四县,这四县总人口有二十余万。

因此许州忠武军极限状态可以抽调一两万军队,平日里也能养着两三千牙兵。

但是现在改为许昌府后,节度使要靠后缀的许昌府尹管事,那下面的四县县令,立刻从原本被忠武军节度使生杀予夺的属官,变成了同属于国家的下官。

许昌府尹虽然还是他们的上级,但少了原本节度使时,其中隐含的主公与臣子之意。

没了这个关系,那么就算依靠以往的威势,忠武军的节度使最多也就能掌握附廓县许昌县这一个县。

其余的县,政事在县令手里,州县兵在许昌兵马督监手里,团结健儿在各县县尉手中,各地要冲的义从,在颍川巡检这样的地方武官手里。

这样一来,节度使能掌握的,就只剩下了许昌府的忠武军牙兵。

没了地方势力的辅助,光是许昌县,虽然是府城大县,但也就六七万人口甚至更少,忠武军常规编制,最多能保持个一千人左右。

靠一千人的牙兵,那是打死也翻不出什么浪来咯。

当然,现在还没有到一步就把节度使直接整垮的地步。

要知道现在张周,还是十几个节度使呢,包括张圣人的亲信马昭远马鹞子、氾全等人都是节度使。

更别提河北的土豪和高行周、符彦卿他们。

一下搞的太狠,那就是伤了天下武人的心,个个明里暗里的反对,张鉊再厉害,也不可以一个人打遍全国。

于是张鉊决定,还是要给节度使们加权。

不过并不是以往的那个加法,比如安审琦现在是淄青平卢节度使,那么张鉊就会把预备成立的胶东行省之胶东平章兼胶东布政使等官职,一并授予安审琦。

这样一来,安审琦的权力看起来没小,但好像又小了。

没小是因为他手中权力并没有变小。

变小了则是因为确实小了,因为加给他的官职,已经不在节度使之中,是随时可以取消的。

各方沟通完毕,张鉊立刻就推出了改革方案。

以安西的于阗、龟兹、疏勒、宁远(费尔干纳盆地)为安西行省,省府为疏勒。

以李圣天为安西行省平章,同时继续保留安西四镇节度使,以李圣天为四镇节度使。

以北庭的庭州(乌鲁木齐一带)、西州(吐鲁番)、伊州(哈密)、宁州(伊宁)以及原属安西的焉耆为北庭行省,省府为庭州。

曹延禄为北庭行省平章兼布政使,以伊州陈家的陈辉耀为北庭防御使。

以河西之地的瓜、沙、伊、西、甘、肃、凉、鄯为河西行省,西京承天府凉州为省府。

裴远出任河西行省平章、西京留守、承天府府尹,同时裴远还兼任河西防御使。

可以说张鉊把河西除了监察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给了裴远。

以陇右的兰、河、渭、洮、宕、成、武、秦、成、岷、会为陇右行省,贾言昌出任陇右行省平章,兰州为省府。

但同时,张鉊为了协调河西、陇右的大后方战略,加封为裴远为持节总督河西、陇右两行省事,称为河西陇右大都督。

将贾言昌这个陇右平章调离兰州,到天水府(秦州)办公。

这实际上还是帮助裴远独揽河西陇右大权,显示了张鉊对于这位早早跟他一心,受尽磨炼心腹重臣的信任。

此外,关中也变成了关中行省,以曹元忠为关中行省平章、长安留守、京兆府尹。

再以陇右以东,关中以北的原、鄜、威、延、夏、银、绥、府等州为宁夏行省,夏州为省府,调折从远为宁夏平章。

大致相当于后世陕北、宁夏一部和甘肃东北一部分。

而在共和国的宁夏中,张鉊以灵州、盐州、庆州、丰州为朔方行省。

就是将共和国的宁夏大部分加上甘肃的庆阳,以及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到包头,再到乌拉特前中后旗所在整个河套地区,组成了朔方行省。

灵州为省府,以佘老太君的父亲折德扆为朔方行省平章。

以后世河南省的绝大部分,也就是从陕州(三门峡)到东京开封府以东的曹州、单州,包括许州、陈州、蔡州、宋州、郑州、孟州在内的广大河南地区,组成了直隶行省。

直隶平章位高权重,一般从尚书令、门下侍中、枢密使以及加参知政事衔的丞相中挑选人出任。

改襄州为襄阳府,以襄阳府、南阳府、唐、随、房、郢、等府州组成山南行省,刘再升为山南行省平章。

裁汰襄阳府的节度牙兵,再把南阳府的威胜军迁移到襄州,以尔朱景为威胜军节度使。

整个山东半岛,则变成了胶东行省,省府为青州(益都),安审琦出任山东行省平章兼任淄青平卢节度使。

以徐州为省府,加上宿州、楚州、海州、濠州、泗州、颍州组成淮南行省,马昭远(马鹞子)为淮南行省平章兼徐州府武宁军节度使。

还在刘知远手中的山西大部分为河东行省,由阎晋遥领北京留守、河东行省平章、太原节度使。

还处于对峙中的河北为河北行省,符彦卿为河北行省平章,改恒州(正定)为常山府,符彦卿出任河北行省平章兼常山府彰德军节度使。

以被契丹占据的燕云十六州为幽云行省,高行周为行省平章,改幽州为北平府并作为省府,高行周同时兼任北平范阳军节度使。

至此,张鉊进一步剥离了原本节度使身上的藩镇色彩,恢复了唐朝设立节度使的初衷。

使这个官职,逐渐成为了国家应对强敌,解决紧急边塞问题的派出重臣。

当然,这么大的改动,不可能没有人反对,张鉊估计,那些还怀念旧日威势的节度使以及牙将、牙兵们,就要开始向刘知远的麾下靠拢了。

张鉊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他们一次性的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三月,走了快一年的李圣天,终于从关中顺着漕渠出潼关,很快就要到达黄河,马上就能顺流而下到神都洛阳了。

正巧和的是,三月末就是张鉊嫡母,李圣天如母胞姐,慈佑皇太后李氏的生辰。

张鉊一边准备接待李圣天,一边准备嫡母的生辰寿宴。

同时还开始任命官吏,拆除整个直隶行省和胶东行省的民间坞堡,释放百姓后,立刻就开始整治土地,恢复屯垦,为进一步的均田做准备。

而关中义从们也得到了他们将被分到河西陇右,个个都能成为有地四五百亩,牛羊上百的大府兵主,更是人人感激涕零,士气如虹。

最关键的则在河北和河东,刘知远与耶律阮达成了最终合作,正在秣马厉兵,冰雪消融后。

大战即将到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