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689章 这是出奸臣了啊!

第689章 这是出奸臣了啊!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49:47

张周绍明三年,公元948年,八月初七,东京开封府中,尚书令张希崇的葬礼正在进行。

除了皇帝远在长安没有来以外,皇后曹延禧,皇四子也是皇后之子张贤景等尽数到场。

张周的文武大臣,哪怕是外地镇帅,也多遣人千里前来。

其中桂林府府尹兼桂林府兵马督监马昭远,更是遣麾下亲将,以日行百五十里的速度,专程从岭南赶回来。

张希崇虽然不是元从派也不是东归派,但老爷子以他的品行与才干,赢得了几乎所有人的尊重。

在某些程度上说,张鉊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封建帝王。

因为他完全没有受过这类的教育,所崛起的地方也是安西、北庭、河西这样的边荒之所,给不了他统治中原王朝的经验。

他的水平,完全就是一个后世历史爱好者,在接受了海量知识后,加上网络上、电视电影中,一大票自己也没当过帝王的专家作者,总结出来的帝王得失而已。

说俗一点,他就是个有点头脑的键盘侠。

见识有,但可能不怎么多。

所以明面上,张鉊是很能听进去臣下意见的,唾面自干的本事应该要强过曹孟德,也有可能比唐太宗还要强。

在目前张周朝中,你甚至可以当着张鉊的面骂他是昏君,只要能说出个一二三,基本都不会被治罪,有水平的建议,也还会被采纳。

当然,说不出来的,那问题就很严重了。

总的来说,张周的朝堂风气,是很积极向上的,皇帝也能虚心纳谏。

但是张鉊也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来自后世的他,受那个资讯发达时代的影响,导致对于君王这一位置的理解,往往来的很空很大。

虚心纳谏,奖励忠义,大政方针这方面,张鉊没什么问题。

但是具体到每一条的国政,总是会带有一些来自后世的异想天开和太过超前。

这种矛盾的综合体,很多人都在张鉊身上感受到过。

这也是哪怕就是在朝中,也有很多人相信张鉊真的是神佛下界的原因。

因为一个正常的人,是很难在身上同时出现高瞻远瞩和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这种极端反差的。

而在张鉊朝中,文官们还没从被一二百年的打压中回过神来,大部分文官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进一言不如摸会鱼的状态。

唯有张希崇,他能对张鉊做出的明显错误决定一一纠核,对过于超前的纲领和计划予以修改,哪怕张鉊发怒也不在乎。

而且往往还能使张鉊认识到这些错误,而加以更正。

在为官员做表率方面,正是他这个尚书令,不管是面对皇帝、勋戚还是外镇武帅都据理力争,绝不姑息任何的作奸犯科,连皇帝都敢怼,从而确立了文官的自信和被尊重的底气。

可以说,张希崇就像是一杆旗帜一样,天下文官只要看见张希崇还在,没有被皇帝杀或逐,就知道自己还是安全的,也敢于做一点事。

张希崇敢不畏武官节帅一级的人,一般的官员就敢管一城一县的镇将,州县的捕快就敢制止寻常牙兵的滋事。

可以说,张周区别于梁唐晋三朝的风气,一半是张鉊在维护,一半就是张希崇立起来的。

葬礼上,已经快五岁的张贤景勉强能明白一些事了。

生在这种帝王家,排行到了第四,上面几个兄长还各有出彩的地方,张贤景这一辈子,注定是要被母亲曹延禧狠狠鸡娃的。

张贤景的出现,甚至让皇后曹延禧都性情大变,从原本那个喜欢缠着张鉊的狡猾女孩,变成了一个全部身心都放在儿子身上的‘慈母’。

面对这种情况,张鉊也不好说什么,生怕十九娘多想,只能经常让曹三娘子去照顾一下张贤景,把他从母亲的高压下‘解放’出来一会。

不过鸡娃坏处不少,但若是孩子抗压能力强或者早熟的话,确实有可能鸡出一个天才,只是概率很低而已。

但张贤景好像就是这个低概率,五岁多读书写字就跟一个小大人一样,而且对于朝政,他还有了一点早慧的表现。

比如就在张希崇诸子迎接他的时候,张贤景就拿出了一张白帛布,帛布上写着‘国失干城,君失明镜’八个大字。

张贤景挺起胸脯,奶声奶气的把白帛布递给张希崇长子张延顺,“这话是大家说的,字是吾写的。愿我张家,再有干城。”

张延顺闻言带着家人就拜伏了下去,激动的浑身颤抖。

眼前这位,可是极有可能是下一任皇帝的,这哪是八个字,这是他们家未来富贵的保障啊!

曹延禧也极为满意的张贤景的表现,干脆就让他在代替中官天使宣读诏书。

诏书中,张鉊追封张希崇为太傅,清河郡王,赐安邦定国功臣号。

并从群臣拟定的文忠和文肃两个谥号中,选择了明显要好得多的文忠。

并由于张希崇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按律非军功爵,是要立刻代降的。

但张鉊特别准许清河郡公爵位三代后才开始代降,郡公爵位由长子张延顺继承。

并封张希崇次子张延定为范阳侯,荫张延顺、张延定兄弟诸子为锦衣亲卫指挥。

又专门赐食邑三百户给张希崇的老妻邹氏,作为邹氏养老所用。

未几,皇后曹延禧等都还没回宫,就有天使从长安府来了。

张鉊再次加封张希崇妻邹氏为燕国夫人,准许张希崇以亲王规格下葬,准建墓园、享堂、碑亭等,命工部就在邙山选址建墓园。

这是要陪葬帝陵啊!

张希崇长子张延顺,次子张延定再次跪伏在地叩谢圣恩,周围群臣也被震惊到了。

因为张周以洛阳为神都,张鉊假使驾崩后,基本确定是要葬在邙山的。

可是邙山在此之前,已经葬了自东周起共六代二十四位帝王了。

以山陵的规模来说,邙山现在已经比人口摩肩接踵的东京开封府还要拥挤。

张周估计也就最开始的两三代帝王能葬到这里,后续的君王都要另选它地才行。

这种情况下,硬是挤出地方来葬张希崇这个臣子,还是要建陵园的大规模墓葬。

对于重视身后事的汉人来说,这份恩德,甚至要比追封太傅和郡王还要大,也难怪张氏兄弟立刻就哭了出来,这确实是被感动的。

不过,接下来两封到达现场的圣旨,就让朝臣们感觉的不是感动而是惊讶,甚至是有点惊恐了。

原来张鉊以冯道、裴远二人跋涉千里,收复自大朝睿宗时期就丢失的松州,并使四夷宾服,大小酋首数十位前来朝贺为由。

晋封河东郡公裴远为赵国公。景城伯冯道为瀛州侯。

并任命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冯道为录尚书事,中书左仆射兼管中书省章台事务。

录尚书事比尚书令要低了一点,皇帝特意从故纸堆中翻了出来,显然是为了显示张希崇之地位尊崇,估计要等张希崇入葬后,冯道才会真正成为尚书令。

而且冯道为人也没有张希崇那么强势,所以这个任命中最有价值的,反而还是那个兼管中书省章台事务。

张周的中书省中,以鸾台分管皇帝禁军,以章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章台这就相当于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与明朝最初的大学士府相似。

这么重要的衙门,自然不可能就几个人,所以在皇帝带走一部分去承天凉州府后,留在朝廷的章台官员还有相当一部分。

冯道有了兼管章台事务的权力,这才是真正能撑起他作为宰相架子的真东西。

如果说冯道的这个是惊讶,那么裴远的任命就足以称惊恐了。

张鉊给予裴远假节钺的权力,任命他为中书右仆射兼鸾台侍郎、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督抚直隶诸府州县事。

假节钺,使裴远有了对普通官员的生杀大权。

鸾台侍郎可以管理在京禁军。

侍卫马步亲军都指挥使可以管在京亲军,甚至是外宫番上两亲军。

督抚直隶诸州府县事,则是将整个直隶的政务都一把抓了。

众臣都把视线投向了皇后曹延禧和贵妃曹延鼐,发现这二位都一脸的风轻云淡,众人也都明白过了,这是皇帝跟皇后通过消息的。

看来皇帝是要让裴远来干一些很棘手的事情了。因为裴远现在就差一步,就能掌握皇后和诸皇子的生死。

不是要干很危险的大事,皇帝应该不会给这样的权力。

张鉊军制中,一般会有三支亲军宿卫番上,内宫中惯例是憾山都宿卫,外宫则是诸亲军轮值。

现在憾山都分左内右前四厢都,每厢都三千人,分别由张昭忠、张昭就、章成、张昭节控制,是皇帝最后的保障。

此次皇帝西巡,带走了张昭忠的左厢都,章成的右厢都,张昭节的前厢都,宿卫内宫的只有张昭就的内厢都三千人。

侍卫马步亲军指挥使这一职位从不常设,由皇帝临时任命。

权责上,除了在内宫宿卫的,外宫不管是憾山都还是诸亲军,都要接受这个指挥使的统领。

可以说,裴远此刻掌握的军力,远在皇后之上。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中裴远如果下令攻打皇宫的话,很可能上一秒下令,下一秒就被人一刀捅死。

但这并不妨碍所有人看向裴远的眼神都不对了,内外军政大权一把抓,合着连冯道的录尚书事都只是在给裴远打掩护。

这朝廷的大权,怎么突然就落到这个在河西大权独揽的家伙手里去了!

看着裴远那一看就不像是好人的妖异眼睛,众臣毛骨悚然,这是出了奸臣了啊!

大家伙一时间想到了很多人,什么河西太师董卓,三代谋反司马家,河北起兵安禄山,后唐的安重诲,伪晋时一手遮天的杨光远、景延广等人。

裴远看着众人的表情,心里不免长叹一声,他就知道这事不好干。

皇帝如此威势,他都要被人看成司马懿,要是皇帝弱势一点,恐怕现在就有人要谋划着清君侧了吧。

不过,这时候可不能怂,皇帝去河西最多也就一年肯定回来了,而他要在这一年中,彻底搞定中原改佛的事,必须要大权在握,搞一言堂才行。

于是他故意眯了眯眼,让自己看起来更加阴险一点,整的周围众臣心里发毛。

但实际上裴远也有点发毛,不知道皇帝跟元从派的各地镇帅通过气没有。

可别他一通大棒下来,真有哪个外地元从镇帅以为是皇帝出了问题,要进京来清君侧那就麻烦了。

这些元从多出自河西,家里基本都是虔诚的佛门信徒,虽然明面上都是信六法宗,但暗地里谁知道呢。

相比起裴远的心惊胆战,张鉊倒是安如泰山。

他去河西,带走了亲军和禁军总数的一半,又有在蜀中招募各处豪杰建了五六支亲军和禁军。

他张鉊自起兵以来,在军中威势无与伦比,根本不怕裴远在朝廷里做事操切,再大的乱子,他也能平了。

张鉊甚至还希望裴远手段更激烈一点,把那些暗藏的不安分家伙,都给提前刺激出来,然后一起给收拾了。

而在往凉州去之前,张鉊还特意召见了章小豹。

这小子原本伤腿之后有些自暴自弃,去蜀中就是想用性命搞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结果没想到一路行来和在蜀中的经历,让他心情反倒平和了许多,也渐渐开始接受自己是个瘸子这件事。

他从兄长章成那里听说张鉊有意讨伐大理国,并且日后也想把皇长子张贤存封到大理国去做大王之后,竟然很是意动,想要继续去蜀中为张鉊立功。

于是张鉊刻意将章小豹召到龙首原上的未央宫,还让他跟张贤存、张贤瑀、张烈朝三人一起陪着他用餐,享受了一把皇帝子侄才有的待遇。

章小豹也不甚拘谨,他家当初分地到凉州民勤县安置的时候,地契还是皇帝亲自用的印呢。

加上兄长章成一直在皇帝身边宿卫,因此对于皇帝,他一直没什么距离感。

“小豹子,你觉得飞这个字怎么样?”

章小豹正在啃大羊腿,听到皇帝的问话,他也不回答,而是楞了一下后,就直接点了点头,然后就继续啃了起来。

“好吧!那你以后就叫章飞了!”张鉊颇有恶趣味的大笑了起来。

章小豹这才明白皇帝在笑什么,他也放下羊腿,一脸严肃的对张鉊说。

“陛下以季汉桓侯之忠勇激励臣,臣也绝不负陛下期望。”

“是朕的好儿郎!”张鉊大声赞叹了一句,随后问道:“伱小子今年多大了?还没娶亲吧?”

章小豹,哦不,现在应该叫章飞了,他摇了摇头。

“臣今年二十有二了,圣人不是要给臣做媒吧?”

说着,章飞拍了拍他的瘸腿,“这腿,可配不上高门贵女。”

张鉊把眼睛一瞪,“老子的勇士,天仙也能配得上。”

“李从邺,你那剑南春温好了没?温好了就赶紧拿过来。”

远处,一个中年胖子听到张鉊喊话,立刻就颠颠跑了过来,边跑还在忙不迭的告罪。

此人赫然就是孟昶的兄长,李克用的外孙,现在改名为李从邺的孟贻邺。

“听闻你长女二八年华又知书达礼?”张鉊问道。

李从邺眼睛一亮,难道圣人看上他女儿了?

“不但知书达礼,娇娘擅长女工,他的刺绣,比蜀中最好的女工都好。”

“那就好!”张鉊哈哈一笑,指着李从邺对章飞说道:“身上有甚金贵点的物件没?拿出来拜见你老泰山吧。”

李从邺很是失望,眼光也随之看向了章飞的瘸腿。

不过眼神还没落实,他就觉得头顶一股无形的恐怖威压袭来,抬起头一看,原来正是张鉊在似笑非笑的瞪着他。

李从邺马上就是一抖,麻溜的从腰间取下一枚金镶玉。

“小女能嫁圣人的心腹勇士,是臣的荣幸。此玉你拿着,咱们就是翁婿了。”

说完就把金镶玉,塞到了章飞的手里。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