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698章 真正的大理国王

第698章 真正的大理国王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7 19:39:21

一副巨大的大理国地图,挂在了张鉊的书房之中,他身边站着的,除了张贤存外,还有郭荣、章飞等人。

这是张周一朝的惯例,说事之前把地图挂上。也可以说是张周一朝的优势所在,因为这个时代肯定没有谁比张鉊更懂地图了。

要知道我张圣人上学的时候,历史地理可是双绝,初中时地图开疆画满了三个作业本。后来成了和善的p社玩家后,对于这些就更熟悉了。

因此只要这个时代的地图拿来让他一看,张圣人分分钟就能改成一副在此时看来极为详细的山川地理图。

郭荣摸着下巴,正在仔细的看着这副御赐大理国山川地理图,他虽然被任命为了剑南四川行省东川道安抚使兼南溪府知府以及府兵马督监等职位,但实际上他人一直在河东、河南和关中来回奔波。

因为他知道张鉊将他任命为东川道安抚使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给身边的大皇子张贤存进入大理国做准备嘛。

甚至就是现在集中在南溪府的亲军左豹韬卫,禁军平南镇中很大一部分,最后都会留在大理国,成为张贤存的基本班底。

但这活并不好干,因为左豹韬卫和平南镇七千人中成分复杂,各有各的想法。

有些觉得是个机会,愿意跟着大皇子进大理国,以后在山沟沟中当土皇帝。

有些还是觉得打胜仗得了大皇子赏赐后,就回中原逍遥。

当然更多的则是在等着看张贤存能出多少赏格,以及平定大理的战役打的顺不顺利再做决定。

不过有个好处是,禁军的平南镇还刚开始组建,郭荣可以从容在招募各方勇士进入平南镇的时候,就提前归拢愿意留在大理的人选。

至于左豹韬卫,那基本就是河东兵溃散之后,郭威、郭从义、郭崇威、白文珂四人帮助皇帝招募起来的。

虽然他们成了新朝的亲军,自然知道要效忠谁,但毕竟是郭荣一直带着的,思想工作要好做的多。

所以这些日子,郭荣没去南溪府,也没去管左豹韬卫,而是在中书省鸾台符勘、兵籍等几位舍人的协助下,一起东奔西走,到处挑选、拉拢勇士。

就是为了尽可能让入选禁军平南镇中的兵将,都是愿意留在大理国的。

这张圣人为皇长子张贤存定下的标准,就是左豹韬卫与平南镇,加上打下来大理国后再于当地挑选勇士组成一支禁军,以此一卫两镇一万大军,作为张贤存的心腹班底。

至于南溪府的政务其他事物,现在全部是由东川道观察使张永德在负责。

张永德也去了南溪府,是郭威的意思,郭家这个小小圈子中,郭威女婿张永德将要作为主要将领,跟随张贤存一起进入大理国。

本来郭威是想让郭荣去的,他还想郭荣去给张贤存做国相,但张鉊就考虑一翻后就拒绝了。

把郭荣扔到大理国去,还是有点大材小用,张鉊还准备以后自己用呐。

于是就剩下了张永德和李重进两个选项,张鉊最终选择了张永德。

因为从历史上来看,张永德能在赵大篡位后,还能坐到高位享尽荣华富贵而死,不管是军事上的才能还是政治上的敏锐度,都要超过搞个起兵淮南都拖拖拉拉的李重进。

不过这也能从侧面说明,能在赵大篡位后,选择刚烈的举家**,死前高呼‘有愧太祖恩遇也!’的李重进,为人更加刚直和知恩。

所以张鉊选择将李重进留在身边,日后可以培养成亲卫中郎将或者禁军总兵,张永德这样很识趣的,正好放出去让他帮张贤存治理大理国。

张贤存的心结,算是解开绝大部分了,就如同董少监说的那样,越是聪明人,只要他不钻牛角尖,还是很容易想明白问题的。

这在以前,张贤存单纯的认为就是他母亲不是皇后,才使他注定无缘太子之位。

加上他自觉外祖家出身千年王室尉迟家,身上又有大朝帝皇血脉,比起张贤景的外祖曹家这种才崛起的小地方土豪,要高贵不少。

因此心中一直还是有些意难平,但等到张鉊把道理跟他说清楚之后,他才反应过来。

他不能当太子,与出身与嫡庶亦或是能力关系都不大。

唯一决定他不能当太子的,就是父亲张鉊,是个前汉世宗孝武皇帝和大朝太宗文皇帝那样的君王。

因此,张贤存这是第一次,全心全意的开始把自己当做未来的大理国王了。

张大皇子对着这副皇帝老子让他仔细观察的地图看了又看,突然发现了不对劲。

他和也正在观察这地图的郭荣、章飞对望一眼后,同时吃惊的看着后面老神在在的张大圣人。

张贤存最先沉不住气,他指着地图对张鉊问道:“大家,儿臣的大理国,竟然距离天竺这么近的吗?好像比到京兆府还近一些。”

确实,从地图上看,大理到天竺,中间的距离看着并不远。

但在张贤存印象中,天竺应该是要走完整个河西,再穿越安西,最后还要七弯八绕,加起来起码有一万多两万里远的地方。

可以说是在天边了。

但现在这么一看,大理国都城阳苴咩城到天竺那个什么罗湿陀罗拘陀国的距离,好像比到京兆长安府的距离还短一些。

罗湿陀罗拘陀国,大约就是后世阿萨姆邦和孟加拉国北部一代,原本是波罗王朝的领地。

但在张鉊上次进入天竺之前的时候,罗湿陀罗拘陀就已经脱离了波罗王朝的控制而独立。

“不是要近一些,而是要近的多。从阳苴咩城到罗湿陀罗拘陀大约只有一千六百里,但从阳苴咩城到京兆长安府,足足有三千里。”

张贤存只觉得世界都有些不真实起来了,他想象中远在天边,相隔几万里的天竺,竟然比阳苴咩城到长安还近,甚至比阳苴咩城到成都府还近,这完全击破了张大皇子刚刚形成的世界地理观。

此言一出,张鉊身后的大小黑熊和章飞,也瞪大了眼睛。

蛮熊更是走到地图上左左右右的观察了起来,“合着上次去天竺,路上走路就走了一年多,其实是因为咱不识路啊!”

张贤存和章飞则是想到,现在河西陇右逐渐繁荣,就在于大商路的支撑。

要是天竺到大理国这么近,是不是可以直接开辟一条从大理到天竺的商路,那大理国不久成了下一个河西了?

张贤存甚至都差点笑出声来了,原来父皇终于还是最爱自己的,给他选了这么个宝地。

张鉊看到张贤存的那个小表情,就知道这小子在想什么,不过他还没出言打断这位十五岁小伙汁的美梦,郭荣就先开口了。

不愧是历史上着名的有为之君,郭荣指着地图上的横断山脉以及更西面的纳加丘陵与若开山脉说道。

“大理国之前有南诏等国,天竺更是先汉时期就有强国存在。

但臣从未听闻天竺与大理国有多少交往,是否因为这两处山脉阻隔,想来此两处群山延绵,一定很难通过吧!”

张鉊赞许的看了郭荣一眼,重重的点了点头,“不是很难通过,而应该说难如登天!此两处山脉,特别是这里。”

张鉊指着后世江心坡和野人山一带的横断山脉说道:“此山茫茫,基本未有人烟,穿行难度要高于先秦时的入蜀路,大队人马基本不可能通过。”

说着张鉊笑了笑,随后看着张贤存若有所思的说道:“除非日后能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能像古蜀王开金牛道,唐蒙经略西南夷那样开通此道。

届时天竺就是我中原天朝之天府蜀中矣!”

张贤存本来还很失落,但是听到张鉊这话,脸上骤然间又绽放出了惊喜的光芒。

其实就他这样的出身,根本不在乎荣华富贵。

因为这些玩意在他投胎到李若柳肚子里的时候,就注定了荣华富贵,对他来说就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的平常。

张贤存真正在乎的,是能不能干一番大事业,能不能青史留名,千百年后,还能不能有后人读到他的传记时,忍不住拍桉大呼一句‘大丈夫当如是也!’

“来!来!你们来看!”张鉊说完之后,就把众人召集到了离山川地理图更近的地方。

他的手指,顺着大理国一直往下,众人都看得出来,这里还是一大片起伏中有平坦的丘陵谷地。

“大约在大朝贞观末永徽初的时候,先汉以前就存在于青塘高原的白狼羌,因为不堪忍受吐蕃的压迫,举族迁徙至南诏国境内。

其后在大唐僖宗乾符二年前后(875),检校司徒、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大破南诏于大渡水畔。

当时被南诏王世隆征发来为骑兵的白狼羌死伤惨重,又畏惧南诏王战后清算,遂全族再次南迁,现在大约就在此地,正在征服当地土着。”

张鉊手指的地方,就是后世缅甸尹洛瓦底江流域谷地。

他所说的事情也全部是真的,后世缅甸的缅族,实际上就是青塘高原上的白狼羌南下征服孟人、骠人融合而成的民族。

从民族亲缘关系来说,缅人与汉人和藏人是最亲近的,当年古羌人分三支。

留在高原的就是藏人。

东去中原大地与中原其他部落融合的羌人,就成了汉人的一部分,至少周人和老秦人血统中,有古羌人血脉者非常多。

剩下的就是这个时代南下去往了东南亚,成为了后世的缅族。

张贤存听完恍然大悟,“难怪父亲对西山八部如此看中,原来他们当中有一支已经到了大理以南。

大人是想孩儿平定大理后,以西山八部羌人为先锋收服白狼羌,将其纳入麾下后,再征发当地蛮族凿通前往天竺的道路,再为我族再建一关中和蜀中吗?”

野人山难通过吗?江心坡难通过吗?

确实难过!但后世这里之所以交通不便,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国际形势,即缅甸与印度两国都很害怕我们打通这一块。

因为要是这里交通如云南一般便捷之后,真当缅北诸‘土司’不知道跟谁混更好?

真当这里天堑变通途之后,印度还能守得住藏南?恐怕他们连东北部曼尼普尔和阿萨姆都守不住。

所以限制这一代发展的不是地理因素,而是国际因素。

但此时可没有这样的弊端,张鉊更不需要后世那样好的交通条件。

他只需要一条能随时调遣个三五千军队通过的小路,就能完全盘活整个大理国。

想想大理国如果去天竺比去关中还快的话,那么大理所在的地方就不是苦穷边区,而是又一个河西。

大理人民有福了啊!

张圣人得意的摸了摸胡子,天竺多好的地方,三千多万人呢,得需要多少人去当老爷啊!

至于缅族,干脆就别出现了,直接并了目前正在壮大的白狼羌。

这些人从西汉起就对朝廷降而复叛,叛而复降,干脆这次来个一次性解决,直接彻底同化得了。

张鉊一样样的解说着,说道最后他看着张贤存,“我儿你明白吗?这就是你我父子的使命啊!

自楚将庄蹻入滇,先汉唐蒙经略西南夷,季汉诸葛武宁王平定南中以来,此后几百年间反反复复,到了开元二十六年(738),皮逻阁自立,自此终于做大,以至于南诏崛起,兵围成都。

此时距离皮逻阁受封云南王正好二百一十年,我儿顺天应命,当是南中归于国家的大英雄!”

十五岁的少年,最喜欢听这样的话,张贤存激动的浑身颤抖,恨不得现在就跑到阳苴咩城,直接灭了段氏,然后打下天竺。

其实不单是他,就是郭荣、章飞这样的老江湖,都被张鉊的话扇动了起来。

对中国人来说,身前高官厚禄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什么,不就是身后青史上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郭荣仰天长叹,“楚将庄蹻本是无名之辈,自沅江入滇后,千年仍被人反复传颂。

唐蒙不过先汉一小臣,秩比堪堪五百石,一旦功成,今日就是圣人也以之为先贤。

臣不才,愿附此二贤者尾骥,恳请圣人任荣为将,以为鄯善侯前驱,定大理,拓边土,青史之上也得着墨二三字。”

郭荣肯去,那自然比张永德更好,但是张鉊是准备培养郭荣之后用的啊,用在大理这样的地方,还是有些可惜了。

再说此人历史上寿数不长,别死在大理,那就不划算了。

“大郎与朕相得,日后还有重用!”张鉊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不想郭荣突然出列拜伏在地,“今圣天子在位,朝廷人才济济,并不缺某这一介武夫。

且荣只需十年,定能稳定南中,到时候再回朝廷于圣人面前聆听教诲,也为时不晚。”

好吧!眼见郭荣态度,张鉊也就没有再坚持了,但愿你这个时空身体好点,能活得更长一点。

张贤存听到郭荣愿意亲自去,那更是乐得找不到北,当即过来对着郭荣一礼,“吾得信伯相助,如虎添翼也!”

随后又快步过去把住章飞的胳膊,两人年纪差的不是很大,在河西就认识,所以更为亲近一点,说话也没那么多顾忌。

“章三郎,可愿随某定南中?”

张鉊满脸堆笑的颔首肯定,他这长子就是这点好,虽然先前缺些社会经验和疾苦,但拉拢人心,建立班底,知人善用还是可以的。

至少他知道郭荣的能力,也不因为章飞是个瘸子,就觉得章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郭荣和章飞看到张鉊点头后,方才把手一拱,弯腰下地,异口同声的说道:“愿为鄯善侯效命,留名青史之上。”

“哈哈哈!”房内诸人开怀大笑,连外面伺候的董少监都笑了起来。

至于打通去天竺的路,要死多少尹洛瓦底江两岸和纳加丘陵的当地土着,直接就被残酷的无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