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836章 卷,都给我卷

第836章 卷,都给我卷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3:34:20

慕容信长还不知道皇甫氏又让他小姨和母亲给弄回来了,他现在正忙着清点高丽二十四豪族的家产呢。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和观察之后,慕容信长留下了黄州皇甫氏、平州庾氏以及姜弓珍的姜氏家族三家,其余二十四家豪族,全部将被清除出高丽。

七月十七,二十四家豪族的残余人员三万四千多人全部被装上船,他们将在朝廷命令到达之后,由千余水师官兵押解下,乘船到达登州。

这些豪族出发时,只被允许携带了每人不超过五百钱的财物。

到了登州之后,其中有姿色的女子,将被张圣人留下用作赏赐功臣的新罗婢。

其余男子则会被分散到各地充做劳役,要是运气好的话,或许在几十年后能融入当地。

他们留下的家产,一部分直接被封到各地的封臣直接占据,一部分上缴到慕容信长这个大王那里储备起来,用到明年进行的倭国征讨战当中。

不过,当慕容信长命人清点完这些高丽所谓豪族的家产后,不免叹了口气。

足足二十四家,人口三万多,留下的布匹、粮食、房舍、牲畜、金银器等加起来,价值还不足二十万贯。

平均一人连一贯都不到的家产,这特么的算什么豪族啊!

但好在高丽王室还有点结余,这是昔日开国大王王建积存下来,准备用在国力恢复后北上完全占据鸭渌江之南所用的宝库。

大约价值三十七八万贯,其中有十七万石粮食,算是解了慕容信长的燃眉之急。

战死的统计报告也报上来了,经过平壤之站、海翎岛海战、开京围城以及此后的剿灭各地反叛之战,起码有超过四万高丽士兵战死,民夫最少损失了三万。

如果算是镇压时,各地被乱兵所杀的人口,举国只有一百二十余万人的王氏高丽,至少失去了十五万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十二点五,且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精壮男丁。

收到了这个报告,慕容信长就知道高丽人打不下去了。

因为按总共一百二十万人算,整个王氏高丽的成年男子,也就是三十四五万左右。

现在一下起码战死了十一二万,占了总共男丁的三成还多,基本上能打的,敢打的,都已经被杀,剩下的人,自然就打不下去了。

同时,作为征服者的慕容信长也明白,不能再打了。

再打下去就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为他耕种,要知道农活可是一项重劳力活动,靠老弱妇孺是没法完成的。

这也正是慕容信长命各地观察处置使,将各大小封臣都召集起来应卯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也算是从基层起来的大王,慕容信长自然知道下边人层层加码的惯例,他这个大王定了大约一成八的税率,有些人就敢收到三成五六。

特别是他手下的这些封臣,大部分都是穷苦人家出身,骤然登上了高位,大捞特捞恐怕会是常态,必须要给他们敲一下警钟,才能让他们收敛一点。

正要把王朴召过来,讨论一下是不是该严加管理一下封臣,就听得外面锣鼓喧天,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不一会王朴、王景等都兴奋的跑了进来,口中连连道喜,原来是朝廷的封赏下来了。

绍明六年,公元951年,九月初一,黄道吉日。

身在开京的慕容信长在朝廷特使,也是他外祖谯国公曹元忠的见证下。

好大儿身穿只比皇太子形制低一点点,由张周礼部新弄出来国王冕服,在开京满月台举行登位仪式。

张鉊还特赐慕容信长用十二琉冕冠,以彰显他的地位和功绩。

张圣人晋封辽阳郡王慕容信长为燕国大王,将平壤以南封给了他,称燕国,以开京为都城。

改开京为汉城,皇宫满月台为广月宫。

彻底废除高丽这个称呼,赐燕国之地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意,鸭渌水以南到平壤改回古称,称为乐浪郡。

同时,张鉊还下令慕容信长捣毁王建、王武、王尧以及王建父母、祖父母的山陵,褫夺他们的王位以及追赠称号,通通贬为庶民。

将当日劝王建以高丽为国号的朴述熙、王规两人的尸体挖出来挫骨扬灰,子孙以及族人男丁一体斩绝,妇孺贬为奴隶。

内婚制中,王氏家族所有近亲所生的子孙及其后人,不分男女,也一体斩绝。

而高丽大王王昭,连去紫微宫蹈舞的机会都没弄到,因为随着张鉊册封慕容信长制书而来的,还有张周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礼部四堂会审的判令。

四堂部一致判定王昭身为乐浪王氏后人,认贼作父、背弃祖宗,又在家族实行内婚制,罔顾人伦,当处以斩立决之刑。

而慕容信长为了震慑剩余的高丽人,选择当着文武官员,三百多位大小封臣,数万开京,阿不,汉城百姓的面。

就在临津江边,将王昭装进麻袋中用大棓锤死,随后命三百白袍银鞍昭义郎纵马来回践踏,直到踏成肉泥为止。

惩罚完毕之后,就是欢宴了。

慕容信长此次在燕国封了一个侯爵,向训被封为元山侯,治下八千户,具体位置就是后世北棒的元山市,在朝鲜半岛的东面,正临东朝鲜湾。

这地方远离作为半岛政治、经济中心的半岛西面,迫切需要一个有手段的狠人前去镇压,向训正合适。

伯爵则有两个,慕容彦超被封到了向训以南的金城郡,封号金城伯,治下四千户。

族弟慕容信真被封到了春州,封号春州伯,治下四千五百户,具体位置也就是后世北棒的春川市附近。

这一侯两伯,除了元山稍好一点外,其余都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因此需要能人去统筹占领并镇压。

且这些地方除了他们一侯二伯,还有四个子爵,九个男爵,二十九个巡检使,按照远近,慕容信长特批可以由他们分别统领。

而其余相对人口稠密区域则不一样,基本子爵也很少见,大部分是七八百户的男爵以及大量一百户到五百户之间的巡检使。

人口更稠密的地区,巡检使都少了,大部分是大号府兵,这些地方属于是慕容大王的直系力量。

海大鱼现在已经彻底抖起来了,他穿着上等江南绸缎做成的襕袍,连头顶的幞头,这么一小块布,都是用上好的于阗细緤布和纱巾制作的。

当然,全身上下最显眼的,要数他腰间挂着的一块金镶玉,玉上面刻着昆明之宝四个字。

这是种形制的金镶玉,是此时燕国子爵才能有的,只要有了这块玉,别人远远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个尊贵的咔咔。

二弟海二蟹看到兄长腰间的金镶玉,羡慕的眼睛都发红了,兄弟两交谈了几句,海二蟹就只能看着兄长进去宴饮。

因为海二蟹连个巡检使都不是,只是从水手被提拔为了横海镇的水手长,手下管理着五个水手而已。

若是别人发达了,可能还不是很刺激海二蟹,但是看到常年在一起的亲兄长,如今已经是数千人的君,还带着一个管家两个护卫来参加大王的宴会,怎么能不让海二蟹大受刺激。

微微细雨中,海二蟹连假期也不休了,他呜咽着策马就往军营跑去,心里暗暗发誓。

他从今天起,一定能要每天练枪两百次,潜泳一个时辰,一定要在下一次征讨倭国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他要在倭国当子爵,不,当伯爵!

踏踏!踏踏!快到军营了,到处都有马蹄声响起,海二蟹诧异的四处一看

好家伙!这个傍晚,军营门口的道路上人山人海的,都是受了刺激赶回来内卷的。

海二蟹甚至看见他的顶头上司,横海镇队正王阿水的身影,这圣人刚同意横海镇的一部分官兵可以加入燕**队,他们就开始了拼命。

“这也太卷了吧!”海二蟹不由得惨叫一声。

而且海二蟹不知道的是,不光是没有爵位的他们要开始卷,连一些有爵位的都开始卷了。

宴会中,海大鱼找到了兄弟海三虾,但是海三虾跟海大鱼说了一件让他目瞪口呆的事,海三虾要放弃得到的巡检使爵位,继续追随大王征讨倭国。

“虾仔你是不是疯了?你忘了咱们在老家当白水郎,耶娘死了都不准上岸埋葬的事了?你现在是堂堂巡检使,是勋贵呀!”

海大鱼还是很看重他血战得到的这个身份的,从来都是把勋贵两个字挂在嘴边,所以他根本理解不了弟弟海三虾的决定。

海三虾则苦笑一声,“阿大伱是子爵,是君,下面有一千多户,当然满意了。

可是我呢,只有一百三十户,地也不好,每年就能收接近一千石粮食和一点肉,其余油盐酱醋都要从外面买,娶个婆姨过日子是够了,但也就那样。”

海大鱼想了想,确实是有些少了。

呃,人的**,都是随着眼界和能力不断攀升的。

这要是在他们老家闽南,至少也要是三四百亩的小地主每年才能有这些收入,还要不是他们这种白水郎才行,因为白水郎根本没资格上岸。

更重要的是,这一千石多石的粮食是不需要自己去耕种,完全就是坐在家里就能得到的,这要在闽南,起码要两三千亩的大地主才能有。

所以要是在以前,别说一年可以无劳动得一千石粮食,就是能得到三十石粮食,他们兄弟都要把嘴给笑烂了。

但是现在,对于眼界和能力已经起来的两兄弟来说,穷乡僻壤的一千石,太少太少了。

“那你的封地和爵位怎么办?就这么白白扔掉了?”

海大鱼想了半天,他现在是子爵,算是有家有业了,要是还拦着弟弟不让他去立功,这话实在有些说不出口,当即也就不反对了。

海三虾见兄长不反对,顿时就坚定很多,他看着远处不断去跟大王敬酒的侯伯子等大封爵,下定决心一般的回答道

“每个府都有一定放弃封地的名额,放弃后会被收回去,但能得到一领甲作为补偿。

礼安君曾经陪陈国公长子在龙韬院学习过,他说倭国比咱们封的这些地方富的多,地方也大得多。

去了倭国,一个男爵能统治的户口比在朝鲜当子爵还多,某准备跟礼安君凑到一起,抱团去闯一闯。”

海大鱼想了想,礼安君应该是指尚州府的礼安县男,此人姓马,使得一手好枪棒,射术也很精湛。

好像听说确实是陈国公马昭远的亲随出身,弟弟跟着他应该没什么大问题。

“这几日你就在汉城别走,某卖五百石粮食和二十斤精盐凑点钱,给你和阿蟹买张好弓和一口好刀。”

海大鱼现在能为兄弟做的,也就是这些,说完不知道怎么的,他有点伤感,两个弟弟这么一走,肯定就很少再能见面了。

运气好去倭国做了大封臣,轻易不能离开封地。运气不好,那就得葬身鱼腹或者埋身他乡。

不过马上,一群同样腰间挂着金镶玉的子爵、男爵走了过来,约着让海大鱼一起去向大王敬酒。

海大鱼马上就想起自己大小也算是个贵族了,治下六千百姓,娇妻美若天仙,立刻又开心了起来,准备去给大王好好磕一个头。

清晨,慕容信长从剧烈的头痛中醒了过来,昨天差点没被下面的文官武将和勋贵们,给活活喝死。

听到了大王起床的声音,门外的宫人就鱼贯而入,身边的掌书记也带来了今天慕容信长需要批准的奏章明细。

在确立了他燕国大王的国大王爵位以后,原本慕容信长的辽阳郡王霸府就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完整的国体。

政事上以左右国相为首,下面同样设立六部,只不过六部官长只能是侍郎而不是尚书,同样也有大理寺和御史台。

军事方面则在全国设统管常备军、大府兵、封臣军的中尉各一人校尉各两人,中尉和校尉,则直接归国王管辖。

今天最重要的事,就是有一个男爵,七十六个巡检使请求更易爵位。

所谓的更易爵位只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实际上是嫌弃现在的爵位小了,想要跟着他去倭国。

慕容信长很满意现在的这股子士气,而且他并不拒绝下面的封臣放弃爵位。

因为通过这些年的信息收集,慕容信长已经知道,现在的倭国地盘虽然比高丽大,人口比高利多,但也相对更加分散。

且倭**队的装备更差,还处在用竹甲,拿破铁刀的都是精兵的地步。

这种地方,不同于高丽全国大部分人口集中在靠西的几个平原上这种情况。

在高丽,只需要几场关键性的决战,消灭敌人占领他们的膏腴之地,就可以把一国打下来。

在倭国,由于人口更加分散和战斗力更低,需要的是少量精兵,比如一两百人重甲利刃小部队,不断在除了京都和奈良以外的地区反复清剿,彻底打服本地人。

所以慕容信长准备在倭国,把除了京都和奈良以外的地区都封出去,跟他去的个个都是大封臣,让他们团结起来镇压当地倭人的反抗。

那么这些不愿意在朝鲜当小封臣的野心家们,正是合适的人选。

批阅了一会奏报,新任右相韩匡图喜气洋洋的走了进来,“耶大王,律充容命人送来了礼单。

这些物资都是她在中原置办的,同时她愿意亲自出面,收揽最少两千战力不错的契丹人到燕国来,成为大王的忠臣勇将。”

耶律充容就是耶律阿不里,充容为九嫔之一,是耶律阿不里的封号。

而这位这么抢着巴结慕容信长的原因,就是平壤现在还是慕容信长在代管。

耶律阿不里儿子皇六子张贤炅,基本已经确定要被封到平壤来了。

所以现在平壤这片区域,才会被奇奇怪怪的称为乐浪郡,就是在为张贤炅长大之后被封为乐浪郡王做准备。

这也算是张鉊表示愿意让契丹人融入变成汉人的最重要表态。

慕容信长打开礼单一看,顿时满意的挑了挑眉毛。

耶律阿不里为他送上了粮食二十万石,铁十万斤,布六万匹,铁甲一百套,硬弓五百张,横刀五百口。

还承诺从现在起直到张贤炅成年,平壤的税收全部归慕容信长所有,并且以后,每年还会给慕容信长不少于三千贯的礼物。

唯一的要求,就是乐浪郡的治理官员,要用一些耶律阿不里从汉地招揽的人。

同时,耶律阿不里还透露了一个消息,慕容信长想要的三百户儒士,朝廷准备出两百户。

而剩下的这一百户,她会配合慕容信长的母亲曹贵妃,想法给慕容信长补齐。

慕容信长哈哈大笑,耶律阿不里跟张鉊跟得早,本身也还挺会理财,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富婆,手里还是有不少积蓄的。

本来好大儿心里还是有点不舒服,乐浪郡可是他牺牲儿郎性命打下来的,但现在耶律阿不里如此上道,他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充容一定派人过来了吧,请进来!”慕容信长决定当着耶律阿不里的信使面,承诺会把乐浪郡好好的留给六弟张贤炅。

万里之外,雪域高原,冈底斯山以南,马垂措(玛旁雍错)畔,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也刚刚结束。

李存惠亲率步骑一万三千,在各地已经皈依六法宗的两万余封臣贵族军队的协助下。

大破由阿里王系上衮三王,其他信奉苯教地方领主,镇远国,以及被他们雇佣而来,盘踞于克什米尔的乌特波罗王朝残余,共五万人组成的大军。

此役,李存惠以极大的优势,在自身伤亡不到六百人的情况下,阵斩敌军六千余人,俘虏数万,并一直追击到了后世尼泊尔西端一带。

沿途望风而降的各族头人达到数十家,上衮三王之一,原古格王朝赞普吉德尼玛衮的三子德祖衮,也袒露上身请降。

至此,整个巴塘高原九成的地方,都在朝廷的控制之中了,也即将全部皈依六法宗。

这一仗更大的意义,在于李存惠基本击溃了阿里地区的所有反抗力量,还重创了叛徒镇远国。

击败了他们以后,相对温暖、湿润,可以农耕和屯兵的藏南谷地,就已经在事实上向李存惠敞开了怀抱,只等明年夏季到来,就可以出兵拿下。

而有了藏南谷地,天竺就遥遥在望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