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853章 张圣人的天团

第853章 张圣人的天团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3:34:20

张昭骏(马杀才)满脚是泥的从水渠里爬了上来,在他眼前的,是极为开阔,波光粼粼的河段。

而随着张昭骏的上岸,震天欢呼声就在两岸响起。

如果此时能有一架无人机从天上拍摄的话,就会发现这一段河道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

有桂林左中右三卫的卫所兵,有桂林府九县的巡检司巡捕兵,有从桂林府九县以及从北面的湖南行省全州府,西面的融州征调而来的民夫。

他们不论作何装扮,无论官民,都在尽情的欢呼。

而能让他们这么开心的事情,就是灵渠中最重要的大天平和小天平修复工程终于完工。

这使得灵渠的北渠和南渠终于可以通航,标志着灵渠可以再次发挥它的作用了。

灵渠始建于秦朝,这是一条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运河工程,虽然全程只有不到四十公里,但却承担起了沟通岭南与中原的重任。

因为灵渠沟通的,是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

有了它的存在,理论上一艘在长江中航行的船只,只需要通过内陆水系,就一直能航行到广州湾。

这在水运具有便捷、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等优点的古代,怎么夸都不为过。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灵渠,大秦不可能那么快就征服百越,汉武帝也可能因为岭南毫无价值,而不去攻灭南越国。

交趾就是因为没有一条灵渠这样的河流可以和中原沟通,而极容易滋生割据风气。

任何一个朝廷,想要平定岭南,灵渠就是必须要修缮的水利工程,没有灵渠,就谈不上安定岭南。

欢呼声中,兵将官员百姓们簇拥着张昭骏往四贤祠走去。

所谓的四贤祠,供奉的是对灵渠有绝大贡献的四个人。

其一是秦国监御史禄,此人据说是百越人,没有姓,官至监御史,所以后世大多称呼他为史禄。

就是他设计并施工建设了灵渠,开创性设计了船闸式运河,使得落差高达几十米的漓江和湘江水系能够自由通船。

其二为汉伏波将军马援,其三为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其四为唐桂州刺史鱼孟威。

这四人中,禄负责修建了灵渠,其余三人都是在维护、扩建、完善灵渠这一项事情上,做出了极大贡献。

而原本这四贤祠只是灵渠周边的百姓得了灵渠的好处,而自发的祭拜,从祠这个性质就看得出来,这不是官方的祭奠,而是一个县或者几个县的百姓所建。

在此时来说,没有经过官方的认证,叫淫祀。

但好在百姓祭奠的这四人,都是官面上的人物,也是对本地有恩之人,特别还有伏波将军马援在其中,从而勉强算是摆脱了淫祀的范畴,但仍然无法摆到台面上来。

张昭骏在到任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解决四贤祠的地位问题,就是最好的收揽桂林府九县百姓人心之手段。

于是,他刚到任,就专门赶到差不多只是个茅草屋的四贤祠祭拜,并向周围百姓承诺,若是他们能协助疏通灵渠,就会上报朝廷将四贤祠‘转正’。

在张昭骏到之前,灵渠已经失去作用快三十年了。

距离最近一次的修缮,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桂州刺史鱼孟威疏通、扩建的。

此人不但是一个水利专家,还不知道通过什么办法,说动了财政本来就非常不宽裕的唐廷和周围节度使来集资修复灵渠。

这一次的修复,声势十分浩大,鱼孟威征发了超过五万百姓,历时一年多,耗费了五百三十余万贯的天文数字银钱,对灵渠进行了秦朝之后最大规模的修复和扩宽。

史载鱼孟威修复、拓宽灵渠之后,不但能通航几十吨的巨舟,还渠遂汹涌,虽百斛大舸,一夫可涉。

也就是说,载重六七吨的大船,只需要一个水手就能从容驾驶,可见水流之充沛。

而张昭骏到了桂林之后,差不多五年的时间里,就只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建立桂林三卫,恢复桂林府因为马楚和南汉不断交兵,已经十室六七空的民生。

第二件事则是把随着他南下到达桂林府的亲军左神威卫,改造成为一支不但可以陆战,还能适应岭南河流的内河水师。

左神威卫的骨干,是一小部分河陇甲士加上原后晋禁军组成。

在南下的时候,张鉊又将马楚降军数千塞给了张昭骏,再加上原本就在桂林府的马楚静江节度使牙兵数千,心腹少,外人多,情况非常复杂。

但张昭骏不负众望,五年时间内,仅仅靠着两千多心腹,就凭借个人能力和威望,收服了其余多达万余成分复杂的兵将。

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亲卫左神威卫,禁军静江镇、武略镇这一卫两镇为主,加上卫所军三卫以及巡检司巡捕兵,枪棒、弓箭手的强盛武力。

目前不用朝廷派兵,张昭骏(马杀才)在极其有限的资源中螺蛳壳里做道场,已经发展出了精兵一万,地方武力一万七千,共计两万七千的水陆步骑大军。

且截至现在,张昭骏已经攻下了属于南汉的融州(融水)、平乐等州县,分两路兵锋直指南汉重要的大城市柳州和梧州。

这已经在事实上对南汉政权形成了巨大威胁,逼得南汉刘晟不得不在这两地驻防大军,每年消耗的钱粮都是天文数字。

而第三件事,就是修缮灵渠了。

此时距离上次鱼孟威修缮、扩宽灵渠虽然才**十年,但这**十年间时局异常混乱,导致灵渠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

特别是朱温篡唐之后,情况就更严重了,马楚和南汉两国多次在桂林府一带大打出手,这个岭南重镇多次遭遇双方激烈的拉锯战。

到了马希范时期,这位重量级为了避免桂林府再被南汉夺取,进而通过湘江威胁马楚的腹心湖南,他竟然下令破坏灵渠,直接使得原本就维护不力的灵渠,失去了大部分的通航能力。

张昭骏到了之后,面临就是这样一幅场景,灵渠残破不能用,桂林府也残破不堪,一府九县之地竟然只有百姓二十余万。

而整个湖南行省的财力,三分之一要被郭威用来恢复长沙、常德等地的民生和收服洞庭湖以西的溪洞蛮。

另外三分之一还多,要用来建设长江水师,彼时南唐还没被拿下,组建、训练水师是重中之重,必须要花大钱来办。

其余剩下的不到三分之一,还要负担各地文武官员的俸禄。

这种情况下,哪怕就算上朝廷每年从湖北调拨的钱粮,到张昭骏手里的,也就剩下了三瓜两枣。

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昭骏(马杀才)在桂林府均田减粮,吸引逃亡到山上的百姓下山,惩治地方豪族,打击山贼土匪,利用关系求来耕牛、铁制农具等恢复生产。

他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建立起了禁军两镇,卫所军三卫,完善了地方巡检系统,建立了数十个枪棒社和弓箭社,稳定了社会治安。

还恢复了停办几十年的州学、县学,给本地穷苦儒士提供救济,奖励民间纯孝仁义、悌让兄弟之民,使得桂林府民风变淳,境内教化大为恢复。

同时他还向南打的南汉边军狼奔豕突,用几千、万把军队,就把南汉给压制住了。

最可怕的是,马杀才一个河西山贼出身,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西北糙汉子到了岭南,竟然很快成为了水利专家,只用了张鉊特批的二十一万贯,就完成了对灵渠的修复。

他征发左近十六个州县的百姓十三万来服徭役,不但没有引起大的动乱,五年内折损的百姓还被控制在了五百人以下。

要知道在这时代百姓服这种徭役,那就是跟去鬼门关走一遭是差不多的。

就以鱼孟威为例,他算是爱民的了,征发五万余人来修复灵渠,最后死难者给出的数目是不可计数。

猜测最少没了好几千人,死亡很可能接近百分之十,而张昭骏这,还不到百分之零点四。

因此虽然张昭骏征发了大规模的徭役,但没有被视为残暴不说,还被百姓们视为活菩萨。

你不服不行,但凡能在历史上以起自微末这种方式起家的大帝身边,往往都有一个天团。

比如汉高祖的沛县兄弟,朱洪武的淮西老兄弟。

张鉊身边也有,他当年带着往西的一百零八元从中,就出了十好几位像阎晋、马鹞子、马杀才、泛全、阴鹞子这种全才,至于名将、勇将更是多不胜数。

哪怕就是张鉊派张昭骏(马杀才)来镇守桂林府的时候,都没想到他能干的这么好。

谁能想得到,原本大字不识一个的西北土匪,到了岭南上马治军,下马牧民都做的极好不说,还能在短时间就成为了水利专家,更夸张的是,他还擅长用小钱办大事。

这也是张鉊不会接受南汉献土的原因,张昭骏在桂林府牺牲这么大,以开国名将,天子义弟的身份在这里一呆就是五年。

连下一辈的慕容信长、李存惠,甚至更下一辈的赵匡胤等都开始立下灭国的大功之后,张昭骏仍然没有任何怨言,完美的完成了他的任务。

这样都不给一个灭国之功,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四贤祠前,张昭骏甫一到场,祠前就群狮舞动,江上龙舟飞驰,锣鼓震天响起,清脆粗大的爆竹在火中烧的砰啪作响。

张昭骏与官员军民一起兴奋地不行,甚至还脱掉身上的袍服,**着上身亲自为江中龙舟健儿擂鼓助威。

众人一直玩耍到申正(下午四点),流水席预备的饭菜香味都开始传来,这时远处桂林府中卫的塘马才策马赶到。

朝廷太常寺的官员终于到了。

与太常寺官员一起到来的还有一位中官和一位礼部官员。

太常寺官员到场,带来的是管理天下宗教的太常寺准许在灵渠边设庙祭奠,将四贤祠升格为四贤庙的政令。

礼部官员是专门为了追封而来的,秦时主持修建灵渠的禄是有大功劳的,可是由于秦朝灭亡的太快,导致他的功劳并没有得到当时朝廷和后来朝廷的重视。

到了现在,对于禄的称呼大多是监禄或者史禄,连一个姓氏都没有。

所以张鉊特意下诏赐禄国姓张,称张禄,追封灵国公,追赠谥号惠,取泽及万世曰惠之意。

而中官带来的,是一尊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金(铜)像,这神像的样貌像谁,代指的是谁,所有人自然门清。

张鉊不愿六法宗在中原传播,同时也跟铁鞋老道马希振有过约定,在湖南、岭南等地,要多多褒扬道家。

这当然没问题,反正我张圣人已经卡住了二郎神这个大咖位,按道家的叙事来,张鉊也不亏。

得到了朝廷准许建立四贤庙的政令,又看见皇帝追封赐姓还给谥号,桂林府的百姓都异常的欢欣雀跃。

四贤祠中的四人,特别是极大可能就是桂林人的禄,得到了皇帝的如此嘉许,在一瞬间,就把他们和朝廷的关系给拉进了。

随后中官还宣布,皇帝知道桂林府九县以及融州和全州府的百姓辛苦了,因此决定免除此前从马楚开始时,这两府一州百姓的积欠。

并免除他们五年的徭役和劳役,今日的庆功酒席,也是皇帝发内帑宴请他们。

消息一出,万岁的欢呼声响彻天地,百姓们想着这是皇帝请他们吃酒,那是激动的都差当场打摆子了。

嗯,我张皇帝还是老样子,最擅长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酒宴之中,张烈成看了好几眼远处的中官,这个他是认识的,尚宝监的掌司,姓周。

原本他在东京的时候,这位掌司对他不说巴结,那也是毕恭毕敬的,隔老远就在称呼张公。

但是现在,明明看见了竟然也不上来哪怕打个招呼。

“看来大人还是在生我的气啊!”这几年颇受苦楚,已经变得又黑又瘦的张烈成叹息了一声,端着酒碗走到了张昭骏面前。

“五叔,现在民心归附,慕容二郎的东征基本结束,钱粮也不缺了,咱们是不是就要准备南下兴王府?”

张昭骏看了张烈成一眼,心里知道他急着想要立功表现求得张鉊的原谅,但很明显,他这位侄子还没有磨炼到位,心气还是很浮躁。

轻轻抿了一小口碗中之酒,张昭骏摇了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汉国虽然军力不强,但内部还算稳定,刘晟虽然残暴但驭下有方,杀兄杀敌却未滥杀百姓。

我军虽强,可刚刚疏通灵渠,上下疲惫,朝廷派军远来,一时间也不能适应此地湿热,所以还不是攻打他们的时候。”

张昭骏可不是在推脱,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历史上北宋伐南汉轻易无比,那是因为刘晟死后继位的刘鋹,这位爷哪怕就是放到几千年历史上的昏君中,仍然要算重量级,是一群王八蛋中也非常闪耀的那颗类人群猩。

此君最奇葩的政策就是他认为大臣有家小,因此就会产生私心,远不如无儿无女没有生育能力的宦官可靠。

于是下令,只要想到朝堂当官,就必须要净身为太监,着名的太监王朝就是在他手里形成的。

至于其他的残暴滥杀,喜欢装扮成海盗出海打劫,或者打劫商人不成功就亲率军队打劫自己臣民等事,在他组成太监王朝的牛皮脑洞面前,都只能算是小儿科。

正是在这位重量级的统治下,南汉上下离心离德,国内民不聊生。

此时尚有二十万户,一百三十余万百姓的南汉,到刘鋹末期,反而只剩下了十七万户,一百万人都不足了。

这种情况下,北宋伐南汉,几乎是南汉全国都抢着当带路党,潘美只用了一战,就轻松打垮了南汉的禁军六军十二卫。

而此时,刘晟虽然残暴,但手段并不差,在他治理下,南汉百姓也还过得下去。

甚至可以说因为海贸的兴盛,至少珠三角地区的百姓还过的很不错。

这样的国家,想靠两三万人就去攻灭,确实只能说在做梦,

张烈成失望的离开,张昭骏却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

张烈成还是没活明白,还是没看明白他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这并不是功劳大小的原因,而是在于他的心。

如果到了攻灭汉国,张烈成还想不明白的话,他一辈子就不会得到天子的原谅了。

最近出差,只能晚上下班了才有时间码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