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856章 蜀身毒道

第856章 蜀身毒道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3:34:20

崇圣寺中,琼热多金身穿一袭简单的缁衣,身边连一个侍卫都没有带,就那么如同一根青松一样站立在寺院大殿门口。

不少崇圣寺的武僧都在门外偷看这位来自中原的勇将,据说他可是佛祖指派下凡护卫无上天的伽蓝。

阿吒力派虽然教义与六法宗差别巨大,但大家都是信佛陀的,某些地方也可以相同,琼热多金这样身份的,自然会引起围观。

现任的崇圣寺首座姓董,敕封五密栋梁大神通师,正是董三廓的五叔祖。

阿吒力教的僧侣是能结婚生子的,所以也没有什么遁入空门之说,这位董三廓的五叔祖,法号觉容的首座膝下不但儿女成群,重孙子和重孙女婚配都的都不少了。

琼热多金淡淡的看着朝他走来的觉容和尚,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随后便把视线投向了觉容和尚身后的白面番僧。

觉容和尚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须发皆白,这阿吒力派是不讲究剃度的,但也不能留长发,而是留一种类似后世的板寸,当然你要剃度,也是可以的。

与须发皆白的觉容和尚比起来,这个高鼻深目的白面番僧最多三十来岁,看着就跟觉容和尚的孙子差不多。

琼热多金仔仔细细的盯着这白面番僧,越看越是觉得有点熟悉,好像是在哪见过一样,只是有点想不起来了。

琼热多金还在努力回想,白面番僧却把手一合十,十分虔诚的对他一礼,用略带生涩的唐音说道:

“果然是伽蓝当面,想来在中土做出好大事业的,确系法王本尊了。”

法王这个称号一出,琼热多金终于想起来了,这个白面番僧,好像是那烂陀寺首座宝通子和尚的弟子之一。

当初张鉊带着他们搬走那烂陀寺宝藏的时候,因为人手不够,还让这些和尚帮着运输来着,所以琼热多金还有些印象。

而看到这个番僧,琼热多金也知道这个觉容老和尚,一直向锦衣亲卫假扮的六法宗传法僧要求圣人派一个去过天竺的人到这里来,是什么意思了。

“神通师看来不愿意做无上天的赤子,而是想回到天竺佛祖之地去?”

琼热多金有点想笑,他是吐蕃奴兵出身,本身就有点信教,在跟着张鉊这么久之后,眼光还是有的。

这些和尚真是异想天开啊!就天竺佛门的现状,根本不可能玩得过那些婆罗门,所有通路都已经被婆罗门给堵死了。

阿吒力派还想去天竺,是要去亲眼看看天竺佛门有多惨吗?

当年圣人就亲口对他们说过,这天竺佛门注定会消亡,不会再有一点的机会,琼热多金是深信不疑的。

当然,琼热多金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无论多好笑,他都不会笑,但他的话语气可不怎么善,顿时将觉容和尚说的有点不自然了。

半晌,这个老和尚才苦笑着说道:“伽蓝勿怪,有些事到了老僧这个年纪,就已经看的很明白了。

自高僧赞陀崛多入天南传法以来,摩诃迦罗在此地已经流传数百年了,但现在既然无上天将至,摩诃迦罗又怎能续存,不如回到天竺去吧。”

琼热多金脸上不动神色,但心里还是点了点头,因为不管圣人让不让六法宗入大理,阿吒力派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皈依六法宗,要么被消灭。

因为阿吒力派和六法宗在某种情况下是差不多的,两派都是把佛祖高高供起当个吉祥物。

区别只在于六法宗是以无上天做佛陀的关门弟子,承佛陀旨意为世间最后之佛。

而阿吒力派呢,搞的是双神崇拜,祈福免灾去病拜的是细腰观音,社稷、征战、天灾等拜的是大黑天生摩诃迦罗。

说笼统点,阿吒力派就是把六法宗的无上天拆成了细腰观音和大黑天神摩诃迦罗。

在这种叙事体系下,六法宗与禅宗等宗派还可以互相辩经以求和睦共处,但是对于阿吒力派,那就只有用战争来达到**和思想一起消灭,这一个选项了。

白面番僧看着开始沉思的琼热多金,伸手递上一本写在贝叶,也就是贝多罗树叶上的书信。

“请伽蓝将此信上呈给法王,请法王大发慈悲,再救一救那烂陀寺。”

觉容也在旁边附和道:“老僧行将就木,愿做无上天的信徒,但就恐儿孙辈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者惹出祸端,若是无上天能成全,阿吒力的僧侣们感激不尽,愿留下一部分人襄助大皇子永镇天南。”

琼热多金思考了一下,虽然他来时,张鉊已经授予了他在极大的自主权,说一切事情只要和郭荣、章飞商议就可以决断。

现在琼热多金虽然没看着贝叶信中的内容,但自觉让他觉得不同寻常,于是果断选择派八百里加急,日夜不停的传往神都洛阳。

洛阳,金墉宫,张鉊捏着这一卷贝叶信,嘴角就忍不住翘了起来,信中的内容很简单,是来求援的。

原因就是在张鉊从天竺走后,虽然给天竺佛门和波罗王国,留下了极为有利的局面。

但这小二十年中,天竺佛门别说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甚至连被分成了三块的瞿折罗-波罗提诃罗王国都打不过。

现在曲女城早已丢掉,那烂陀寺也危在旦夕,支持佛门的波罗王朝连续在三场大战中都败北,已经几乎到了亡国的边缘。

当初张鉊在天竺时,这些人巴不得他走,但是到了这种境地,他们马上就想起了张鉊的好,于是赶紧派人准备来向张鉊求救。

可是镇远国的张秉忠背叛了张鉊,卡住了天竺-吐火罗-宁远-安西这条到中原的路,于是那烂陀寺就只能派僧人千辛万苦走蜀身毒道到中原来。

结果到了大理没多久,就遇到了张周进攻大理这件事,这些天竺和尚顿时又有点怕。

因为他们想起张鉊当初在天竺,是怎么给所有人一顿暴打的了。

于是,不敢进又不想退的呆了几个月后,这些天竺和尚就和崇圣寺的阿吒力派给接洽上了。

正好阿吒力派在老早之前就担心六法宗进入大理,也对此有些预案,算得上是瞌睡遇到枕头。

两方一合计,就准备将信仰阿吒力派的丽水节度使(密支那)、永昌节度使(保山、腾冲)、银生节度使(普洱、景洪)一带的各族人带走一部分去天竺。

同时,波罗王国也已经做好了退守到天竺东北的准备,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这次贝叶上书。

张鉊淡淡一笑,他知道这个计划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蜀身毒道虽然险峻,但不是不能通人。

而且此时的大理国,可不是单单统治着云南,还统治着后世的缅北大部和老挝,这些地区,就是蜀身毒道入印度的关键地区。

历史上傣族的阿洪王国就是通过这条路,缓慢迁徙到印度东北部的。

那些后世网络上看着跟中国人差不多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居民,大多就是阿洪王国的后裔。

而这些家伙提出的条件,就是张鉊同意他们带走一部分大理武士和上千套铁甲和皮甲,同时赏赐一些锦帛、盐糖茶等。

张鉊闭上眼睛思考了一下,蜀身毒道按照锦衣亲卫的了解,沿途的补给站和道路情况,最多能允许两个月内通过一千人的样子。

要像历史上傣族外迁建立阿洪王国那样一次性迁徙上万人的话,那就需要一路走,一路定居,最终花上好几年才能走到目的地。

这也是阿吒力派和天竺番僧会向他上书的原因,时间拉的太长了,很可能他们还没迁徙多少人,大理就已经亡国,所以必须要得到张鉊的允许。

也不是不能同意,思考了一会之后,张鉊得出了这个结论。

阿吒力派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但凡这种宗教冲突,除非用屠杀殆尽的手段,不然几十年都解决不了。

现在既然阿吒力派愿意将其中的骨干虔信徒送走,也算是一件好事。

他们走后的空缺,就填一批滇东黑爨二十一部的人过去,黑爨二十一部留下的空缺,就正好移一批汉人进来。

而南中地区原本就有的汉人大族,则可以迁移到阳苴咩城和善阐府去拱卫张贤存。

于是,基本思考完毕的张鉊,立刻召见了朝中宰辅以及各昭武学士,让他们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做成计划。

盐在古代来说,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贵重物品,用量少,价格高。

且在这个时代,不管是大户还是小门,一般都不会囤积大量的盐,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玩意他不是很好储存。

一般家庭储盐,大多就是用陶罐密封起来储存,但罐子也是有数的,不可能都用来装盐,且用量少,一下买太多也不划算。

所以在古代,有条件能大规模储盐的,就只有盐场和官仓了。

这得亏是在古代,食盐具有价格贵、储存不易等特点,这才使得大规模的倾销有了可能。

要是在后世的话,几块钱一包的盐,会让倾销成为了痴人说梦,这时候就该用谣言来引发挤兑了。

绍明八年,公约953年,七月初,阳苴咩城的居民早就在等着天黑了,各家的丁壮健妇手中,也都拿着准备好的瓶瓶罐罐。

所有人脸上都有些神神秘秘的,因为他们不约而同的收到了一个消息。

有一位很神秘但很有能量的大人物弄到了一批精盐,为了给家中病重老母积阴德,所以愿意以不到官盐价格五成卖给国中的贫苦人。

当然,这是私盐,肯定是要背着人的,因此只在天黑之后才会有销售。

而此时的阳苴咩城及周围城镇,还处于一个权力真空之中,因为国王段思聪,清平官高方等都已经去往善阐府了,这就使得锦衣亲卫可以从容收买和渗透。

更重要的是,有了阿吒力派中上层僧官的悄悄支持,这个计划,可以得到更完美的实施。

于是,阳苴咩城的百姓,在黑暗的光线中,第一次非常便宜的买到了相当多的食盐。

每家每户都把自己能拿出来的钱(贝币),都换成了装满了所有瓶瓶罐罐的宝贵食盐。

同时,从寺庙和其他途径得到大量廉价盐然后售卖出去的大族、马帮豪商们,也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只不过,他们得到的这些钱财,全部都是贝币。

然而七八天后,惊悚的一幕就来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如同海啸一般的稍劣质贝币,铺天盖地的涌入了阳苴咩城。

更有不知道哪里来的人,用这些贝币疯狂的购买生活必须的米粮。

三天之内,他们就将阳苴咩城的粮店扫了个精光,开始还有地方大族趁机售卖陈粮,但是卖着卖着,他们发现对方的贝币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多到他们都有些心慌。

市场上的粮价,开始呼啸着就往高点奔去,而百姓们刚刚买了大量的盐,基本都没留多少买粮的钱,但粮价已经飙升到了他们看不懂的地步。

原本能买十天粮的钱,现在只能买到一顿,恐慌开始四处蔓延,迅速从小门小户冲击到了大量的大族豪商。

所有人的财产,都在经历莫名其妙的贬值,只分是贬的多与少。

十天之后,阳苴咩城已经没人敢收贝币了。

而恢复到以物易物之后,囤积了粮食的大族,竟然给出了一斤盐换两斤粮这种近乎抢劫的价格。

于是,沸腾的民情,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迅速开始扩大,阳苴咩城及周边城镇,很快就开始出现了抢米的风波。

段思聪心急火燎的赶回了阳苴咩城,他想动用官仓来平抑粮价。

虽然官仓的里的粮食,基本只够军队再支撑个大半年,要是放出去,军队可就麻烦了,但段思聪没得选择。

要是现在粮价压不下去,乱子马上就要起来,等不到军队闹事,阳苴咩城就要出事。

可他这边还没开始放粮,消息竟然就传到了前线军中,军中本就不满长期应征,迅速开始传的满营风雨,身在前线的高方,只能派快马回到阳苴咩城阻止段思聪放粮。

救得了军人就救不了百姓,救了百姓,军队就很可能要哗变。

而且这也撑不了多久,一旦士兵和军官的家属开始写信哭诉,军心士气就不能再用了。

现在,两个选择摆在了高方的面前。

要么派兵回阳苴咩城实行军管,查清楚谁在后面搞事,可是这么一来,前线就有可能支撑不住。

要么,就像董三廓说的那样,趁着周国还未增兵,也趁军心士气还没崩溃,做一锤子买卖-攻打城外乌蒙山中的周军砦堡。

绍明八年,公约953年,七月底,大理国实际掌权者,清平官高方大飨士卒,随后封官许愿,抽掉三城之军共四万五千人集中到长城郡(蒿明)。

他们打起旗鼓,顺牛栏江而下,急攻乌蒙山外周军辎重重地小城阿旺。

高方还是有点水准的,知道去仰攻郭荣修建好的砦堡,无疑是去送死。

而他出其不意顺水急攻周军辎重之地,说不定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只要摧毁了周军的辎重后方,他们在乌蒙山就待不下去了。

这还确实打了郭荣一个措手不及,虽然周军在山上眺望到了大理军队的频繁调动,也知道方向是长城郡。

但是郭荣确实没想到高方的胆子这么大,赌性这么强,他不来强攻乌蒙山,而是出牛栏江直捣阿旺。

不过,郭荣究竟还是历史上的雄才大略之主,虽然他没想到高方这么莽,但对阿旺的防御建设一直没停下。

八月中,大理军队到达阿旺城外,只休息了一晚就水陆两面开始夹攻这座小城。

只是原本阿旺城矮小的栅栏在这一年多中被周军变成了土墙,守备的周军不是高方推算的一千,而是足足三千。

双方血战一天,大理军队毫无进展,反而死伤颇重,而且也合该高方倒霉,他率军围攻阿旺城不到两天,另一支周军就迎面撞了过来。

这支周军,是慕容信长东征结束之后,张鉊特意命蛮熊张鉊忠和章成率领来增援的六千憾山都甲士。

大理军队一头撞上了这张周最精锐的部队,哪怕八倍于憾山都,但一交手立刻就被打的连连后退,蛮熊甚至亲自上阵挥舞陌刀砍杀。

而阿旺城的守备虞侯,正是蛮熊之子小黑熊张烈朝,他见父亲赶到还亲自上阵,顿时大受鼓舞,亲自率一千五百精兵从城中杀出。

父子两人左右夹击,大理前军抵挡不住,直接败退了下来。

高方急的不行,立刻命长子率中军接应,双方战到黄昏,大理军死伤数千,连退十余里方才稳住阵脚。

这一战,让大理上下清晰的认识到了周军的强悍,高方只能命令诸军扎下营垒再做打算。

但上天不会给他这个机会了,八月初七,亲率一万骑兵返回的郭荣,于凌晨直接发动突袭。

扎营牛栏江边的大理军队猝不及防,在睡梦中就被周军铁骑撞进了营中,蛮熊父子和章成也从阿旺城赶来助战。

战不到一个时辰,大理军连兵将带民夫足足七万多人直接就被打崩,被杀死者数千,惊慌中投牛栏江而死者万余,其余大部被俘。

高方父子仓皇中率数百人走小路翻山越岭逃避,最后被率精兵追踪的温仲逮住,高方在最后时刻挥剑自戕,余者投降。

八月初十,周军先头部队到达善阐府(昆明)外,留守将领在董三廓的劝说下,直接开城投降。

与此同时,阴鹞子在金沙江畔得到了符彦卿率领的一万五千大军增援,随后直接开始强行渡江,三万余周军精锐在艨艟舰的导引下,迅速渡河强攻渡口城。

守城的大理军被周军渡江的气势吓坏了,完全没想到他们只用这种细长的艨艟舰,就敢渡金沙江。

猝不及防之下,大理军连滩头都没勇气来守,攻城战打了不到半天就军心崩溃,数千士兵先后投降。

八月二十二,郭荣率大军三万抵达石桑郡(楚雄),城内守军不战而降。

随后阴鹞子大军也从北面南下,两军汇合之后,共六万大军分三路抵近阳苴咩城(大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