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瀚海唐儿归 > 第885章 三十年后的张二郎

第885章 三十年后的张二郎

书名:瀚海唐儿归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17 18:06:08

两个月后,乾县新阳巡检司的丁壮都集合完毕,他们还到乾县县城集中进行了一个月正规的军事训练。

韦氏五彪中,老二沉稳谨慎有万钧之力,能着三层甲冲杀两刻钟不歇气,堪称顶级牛马,于是立刻被任命为了队正。

这个官职嘛,在中原平平无奇,只能管五十人,说他是个军官都有点抬举。

但是在外藩就不一样,汉军精锐队正,等到分封的时候,不是作为大王亲护军军官,就是封出去当封臣。

但凡做封臣,还一般都是直接成为君男,管一两千户的那种。

其余韦家老四、老五弓马娴熟,立刻就被选进了安国大王直属精骑,也算是前途无量。

至于年纪稍小一点的老六和老八,也被破格认证为正丁,再长个几岁,那也是战场上的骁锐。

这一次,整个新阳巡检司被选走七十多人,这是因为张周虽然定都洛阳,政治中心在直隶(河南),但是心腹地盘,最听皇室命令也最让皇室放心的,还是关中和河陇地区。

同时,这三地的健儿,也是与河北、河东、宁夏三省齐名,甚至更胜一筹的武德充沛省份。

韦氏大门口,韦氏五彪正在拜别父母。

关中距离河中,直线距离也有八千五百里左右,实际距离肯定在一万里以下,此一去,就很难再回乡了。

五人先是叩拜了父母,感谢他们养育之恩,再是以大礼叩拜留在家中的韦老大和韦老三,日后奉养父母的琐碎事,就只能依靠他们了。

当然,五彪只要没有全部战死,还是会从河中寄回来大量钱财的。

公婆的哭泣声中,韦大嫂也禁不住哭成了泪人。

虽然这五个弟弟不事生产,但也不完全就是累赘,因为他们的武力,在乡里间就是权力的通行证。

年前韦大嫂再去看社戏的途中被几个登徒子拦住,还被摸了两把,眼看就把糟糕,结果她尖叫一声,韦氏五彪飞速赶到,将几个登徒子打的骨断筋折,顿时没了嚣张气焰,只敢在地上爬着,爬出了韦大嫂的视线范围。

甚至就是她娘家的父母、兄弟受了欺负,韦大嫂也能带着五彪回娘家,将欺负他爹妈的人,打的口吐鲜血,跪地求饶。

乡里人解决问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眼泪花花中,韦大嫂不禁想到,河中地区的蛮夷有福了啊!不知道将有多少不听话的贼胡,被她五个弟弟打的哭爹喊娘的。

至于韦氏五彪这样的人走了,乡里间的治安怎么办?

呃,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这样的,就是乡里的恶霸!

而且此次出征队伍的最后面,臊眉耷眼被人押着往前走的,还有乡里恶霸之下那些偷鸡摸狗的家伙们嘛。

那个曾经摸了韦大嫂两把的登徒子,也正在队伍中。

这可是我张周的惯例了,偷鸡摸狗、坑蒙拐骗,祸害小姑娘的登徒子,一旦被逮住,就会飞快审桉了结,然后通通发配。

至于真正心狠手辣的山贼土匪、江洋大盗,现在已经没有了,十年前基本都被发配完毕,实现了物理意义上的断根。

十世纪的封建军队,就是暴力重锻的熔炉,管你什么样的小偷小摸小坏种,进了军队,一准...一准能把你变成大坏种,然后去域外欺负别人。

张贤瑀生于935年,今年已经二十八岁了。

他这个年纪才出来就藩,不像兄长张贤存十九岁就是楚国大王,倒是很像义兄慕容信长,三十岁了才闯下偌大事业。

而之所以张鉊会把张贤瑀留到这个岁数,一是因为张贤瑀母亲身体较弱,就他这么一个儿子,根本舍不得他远行。

张鉊也不想这么狠心,于是只等四年前,张贤瑀母亲阿依古丽病逝之后,就藩的事,才被提上日程。

二是因为,河中的情势之复杂,有点超出了张鉊的预料之外。

除了郑国大王白从信,定海大公鲁三郎与金国大王李从德之间的矛盾以外。

掌握了萨曼波斯九年实权的郭婤儿麾下,也汇聚了一批人,也有他们的政治诉求。

六法宗在进入安息城(布哈拉)与天方教的斗法之战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们自然也有政治诉求。

加上还要跟巴格达的布韦希王朝,波斯南边的萨法尔王朝,吐火罗的叛徒安远国萨迪德王子的后裔周旋。

同时还要负担北上征服基马克-钦察联盟,突厥遗族佩切涅格人以及可萨汗国,为之后大规模西征打下基础的任务。

因此,若是十年前就让张贤瑀就藩,十八岁的他别说完成这个任务了,就是白从信和郭婤儿,张贤瑀都搞不定。

所以这十年中,张贤瑀在张鉊的安排下,先后在兵部、户部、枢密院任职过,甚至还当了三年的枢密副使。

除此之外,张贤瑀还在绍明十年,公元955年,到漠北行省首府燕山府(乌兰巴托附近),做了两年的安抚黜置大使,并以佛子的身份兼任漠北都僧统。

在此时的六法宗中,活佛是教地土着,有崇高威望,一半时间在教地,另一半时间在承德、敦煌、承天凉州府甚至是神都,接受无上天的点化。

而在教务上作为活佛补充,实际上掌握教权的大德,是从中原派去,或者在当地培养的虔信徒。

最后就是都僧统了,这听着是管僧人,但实际上是管地方行政的,甚至有一定程度上的军事职能。

张贤瑀在漠北当了两年的都僧统,极大的提高了跟草原民族打交道的能力,更加熟悉了草原文化与法则。

绍明十三年,公元958年,张贤瑀又被派到蓬来行省的首府蓬台府(九州久留米),接替赵延进镇守了一段时间蓬来,积累了丰富处理新进征服之地的经验。

同时,在担任兵部左侍郎的那段时间,张贤瑀还曾作为朝廷天使到大礼城,去跟兄长楚国大王张贤存,学习了一下藩国的治理和对外征服等本领。

可以说,今年的二十八岁的张贤瑀已经完全成熟了,他再也不是小时候那个有些自卑,不善言辞的小胖子。

而是一个年富力强,极有个人魅力,精通突厥语和波斯语,熟悉内政外战,知道政治的妥协之道,明白该怎么镇抚新进征服之地的君王。

如果张鉊现在驾崩的话,张贤瑀就是一个合格的帝王,甚至是比他兄长楚藩大王张贤存更合适的大周皇帝。

所以,张鉊现在才放心让张贤瑀带着两个弟弟张贤熙和张贤太向西,去吞并萨曼波斯,并为西征打前站。

而最后一个原因,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实力。

乾元三年的公元962年,与二十年前的伪晋天福七年最大的实力差别就是人口。

942年时,全天下的人口也就是两千二百万到两千五百万之间,中原地区穷困到甚至连十几万军队征战一年的粮食都拿不出来。

但是现在,乾元二年公元961年全国户籍普查的结果是,现在全天下的人口,已经恢复到了大唐巅峰的六成以上,足足有五千万人口了。

这其中,有大量隐没人口在这二十年中查了出来,逃到山林、沼泽的黑户也放心出来接受均田,还有契丹、草原、南诏、高丽和倭国的人口加入。

在他们一起推高的人口基数上,二十年间暴增了接近一倍。

得益于玉米等新作物,特别是占城稻和黄穰稻的推广,充足的粮食,稳定的政局,相对清明的官场,税收政策合理的刺激,使得张周出现了一对夫妇人均生育了五个孩子以上的恐怖数据。

比如说韦老爹家,二十年前他只有三个儿子,还都是几岁的孩童。

就算是十年前,韦老爹虽然也有了七个孩子,但最大的不过十三四岁,最小的四五岁,你要这样的孩子去远征,肯定不现实。

只有等待韦老爹的韦氏五彪都长大成人之后,有了韦氏五彪这样无所事事,专为战争、拓殖而生的勐男出现,西征才有实行得下去的基础。

张贤瑀一路从关中往承天凉州府而去,一路上边走,就有早已接到朝廷命令的巡检使,将控制下乡野间如同韦氏五彪这样的人,送到队伍中,经过三位大王以及麾下武官挑选之后,再编入军中。

这些巡检使,就是张周乡间维持武力的新一代恶霸。

以张鉊的眼界,肯定不会走到北宋矫枉过正的路子上去的,民间武风必须要保持。

但对于乡间豪强,张周的控制力又要强过汉唐。

倒不是说张周的整体官员素质要高过汉唐,而是张周的文武科举体系已经成熟,印刷术的进步又带来了知识的下沉。

同时张周比起汉唐,在解决了草原难题之后,有了充足‘开闸泄洪’的通道。

这些乡间的豪强及其子孙,将会在未来要么通过文武科举,被选拔到中枢和外地为官,要么被命令随王扈征去域外大显身手。

通过这种不间断的抽水式‘泄洪’,估计张周可以在至少一百五十年内,保持国内豪强处于一个低强度的同时,又不破坏民间尚武之风。

至于一百五十年以后,呵呵,张鉊又不是真的是神,能保持这么长时间,就很不错了,后面的事情,那就真的只有相信后人的智慧了。

是以张贤瑀从神都走时,兄弟三人的大王三卫基本都是个空壳子,但到了凉州以后,已经有步骑两万,其中精骑八千余,步卒一万二。

而在这两万人中,自备甲胃、战马的各亲军、禁军、低级勋臣子弟多达四千余人。

算上出发时,父亲张鉊给他们三兄弟一人调拨的各三千人全甲卫队,这支并不算大的队伍,就已经拥有了甲士一万三千。

至于训练那就不用说了,韦氏五彪这样的到了河中,那都是卡卡乱杀的熊罴之士。

而张贤瑀到了凉州后没过几天,草原上的信使就到了。

这次他西征,除开就在河中附近的拔悉密、尹丽和黠戛斯万户以外。

其余九大万户在漠北安抚黜置大使符昭序和六法宗各万户大德、都僧统的配合下,一共调拨了精骑两万五千,牧民一万九千五百户,男女老幼十一万七千人随征。

比起汉地,草原上才是张周严密监控的区域,当然这个监控不是说限制人身自由,而是监控草原地区人口的增长情况。

这些年草原与中原成为一体之后,汉地的粮食通过官府榷场和行商,大量流入了草原,草原上的皮毛角筋腊肉等也通畅的进入了中原。

因此草原上的人口涨的很快,但他们的承载能力又很低,所以更需要不断把人口引向西边,以免带来混乱。

同时在草原上,张周形成了万户-千户-百户和都僧统-僧统-传法僧的交叉控制模式。

说让你全家随王扈征,除了有亲人临盆可以延迟个把月以外,其余基本马上要启行。

敢说不去,那肯定是被魔鬼蛊惑了,无上天的法旨都敢不听,立刻就把你全家打为奴兵,还敢不服的话,男丁被处死就是唯一的结果了。

不过好在,有了汉地的物资支援后,从草原上西征并不是什么苦差事,绝大部分人都很愿意。

因此,这次配给到张贤瑀等三王的草原骑兵,是非常精锐的,战斗意愿也是很强烈的。

这两万五千精骑中,重甲甲骑三千,轻甲骑兵五千,其余都是草原上首屈一指的无甲弓骑兵。

而这一万九千五百户牧民中,极限动员的话,还能拉出差不多三四万无甲弓骑兵,战斗力不可小觑。

张贤瑀听到后也极为欣喜,要控制城市多的河中和呼罗珊,汉人重步和精骑是虽好的爪牙。

但要打击西海(里海)以西以北的各种游牧民族,就要用到这些草原骑兵了。

而考虑到全军都走河西走廊带来的巨大后勤压力,张贤瑀立即让悍将行营马军指挥使刘廷让,陪同十弟蜀国大王张贤太,领五百蜀国精骑前去接纳、控制这些草原骑兵,然后走草原入北庭再到安西汇合。

皇十子张贤太今年十八岁,生母是大符符瑛儿,张贤太遗传了张、符两家的武将基因,武技是外公符彦卿亲自教授。

因此虽然只有十八岁,但马上马下都是无双悍将,连这次作为主将随他们一起西征的小黑熊张烈朝在马上,都不是他的对手。

而现在的漠北安抚黜置大使符昭序,又是张贤太的亲舅舅,现在由他去居延海接收这些草原骑兵正合适。

队伍走到敦煌,通过当金山口和甘泉河自巴塘高原来的吐蕃重甲士两千,早就在论氏论同衡的带领下等候多时了。

同时,接替郭天策作为巴塘行省防御大使,护巴大都护的潘美,还调拨了一千甲兵直接从葱岭到达于阗,只等张贤瑀等人去接收。

至此,三王西征的武力全部到齐,其中直接就是从亲军、禁军中退役的腹心精锐九千,汉地精兵两万,草原骑兵两万五千,吐蕃甲士三千,共计五万七千人。

其余还有汉地发配的地痞流氓游侠儿两万,极限征发能得到的草原骑兵三万多,总计有超过十二万人拥有不错的战斗力。

那么算上现在河中的两王一公,安西军、宁远军。

在不算萨曼波斯仆从军的情况下,最大能动员出二十到二十二万战兵。

且甲兵最少有五万,宁远、碎叶、郑藩目前囤积的粮食,足够二十万军队征战四到五年所用。

很显然,如此恐怖的军力,就算在以往的中原,实力应该有南唐加南平两家之和的大军,不会是单纯用来对付一个布韦希王朝。

疏勒,李圣天看到张贤瑀率大军赶到,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等到张贤瑀率张贤熙用拜见祖父的礼仪参拜他之后,李圣天拉着两人的手,立刻开始交待宁远的具体情况。

李圣天这辈子,可算是被张鉊这好外甥给坑惨了。

十几年前他就想留在中原的,结果一直干到现在两鬓斑白、垂垂老矣才有机会从安西脱身。

本来几年前李圣天是可以走的,但老张忠的突然病倒,打断了李圣天的计划,在老张忠不太能视事到病逝的四年中,是李圣天在实际上掌控宁远的。

个中艰辛,只有李圣天和张鉊两人心里明白。

这于阗,实际上是他尉迟家的家业,结果在李圣天的安排下,不但要移藩将祖业交出去,就连张鉊打下来但是已经交给于阗的宁远都要交出去。

要知道,现在的宁远,可是比疏勒和于阗还要富庶的,李家从世子李从德到普通宗室,就没有一个不眼红的。

李圣天几乎是一直要扛着所有人的反对,来坚持张鉊的战略。

对此,李圣天也很感慨,他对张贤瑀和张贤熙说道:“兴复大朝,击败大食,护法我佛,这是尔等父皇正在实现的雄才大略,也是某李圣天昔日之宏愿啊!”

几乎从最开始,张鉊这个外甥,就是李圣天这个不太擅长武略之君王,实现伟业的‘梦想代打者’,所以舅甥两人才会如此同心同德。

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李圣天没有说,那就是他很清楚张鉊的脾气。

他的这位外甥,心里一直有根红线,在越过这个线之前,他还是一位仁慈大度的君王,但是越过了这条线,也是绝对能狠下心,六亲不认的。

于阗与朝廷比起来,不过是个小小藩国,从历史上来看,西域国主不尊朝廷号令,往往下场都会很惨,李圣天自己投资出了张周,就更不能把好事变成坏事。

他留在安西,就是确保事情不会走到那一步。

张贤瑀再次以大礼拜伏在地,“阿翁且安心,父皇是知道阿翁之劳苦功高的,孙儿来安西之前,父皇百般叮嘱,孙儿心里有数。”

“好!”李圣天大喜,“有二郎这句话,阿翁就放心了。”

说罢,李圣天万分感叹:“三十年前,你父亲张二郎自敦煌来,遂有大周。

今日汝也是张二郎,这中土以西会是什么样,就全在你手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