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七十万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七十万

书名:红楼从辽东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57:39

金州总兵唐清安奏请朝廷,请求从南京船厂调派一百艘中小规模的快船,五十艘马船。

快船用为金州,镇江,锦州,登来,朝鲜各地之间的联络驿船。

马船则为金州,镇江大军联动时,方便运送马匹。

马匹不同人,人只要有落脚的地方就能呆,战马更加的金贵,对船只的要求极高。

金州水师的战船,每次用来运马都需要临时改造一番,而且还并不能让马适应。

不管是登船还是下船都不方便。

马船上高下浅,密舱而狭旁,便于马匹上下和安置,本为大周立国之初,沿江府县运载四川所市马匹之用。

因为快船和马船形似,又是由一个船厂所造,因此很多人合称为快马船。

不过随着大周初定,国内清平,不管是马船还是快船,都和其他小黄船一样,用来转运贡物。

随着运河兴起,逐渐被漕船取代。

南京还有马船三百八十艘,快船七百五十艘,因此朝廷准许了金州总兵所请。

从登来到旅顺,航线约为三百里,沙船因为船底平坦,不像福船吃水线深不容易靠岸。

但也正因为这个优势,沙船也速度缓慢,以往登来的码头,到旅顺的码头,根据风时的不同,平均下来需要一个日夜。

如今有了快船,只需要一个白昼即可达,从早上出发,傍晚即可到达目的地,更加的方便。

金州到镇江,比金州到登来的距离翻了一番,因为近海没有凸起的大陆挡住航线,所以也是一条直线,快船只需要一个昼夜即可。

唐清安收起了秦可卿寄来的书信,满意的点点头。

光复金州两年余,虽然有他多番的努力,稳定了金州的局势,但是他还是大周的金州总兵。

现在自己又要远离金州,来夯实镇江,两地相隔千里,那么金州需要人能继续为他拉拢人心。

对二弟刘承敏,唐清安从来没有怀疑,但是有些事,却不能让二弟来做。

这不是防备他,而是为了保全兄弟之情。

那么秦可卿就必须出面,代替自己在金州,宣示他的存在感。

就和朱元章在前方打仗,马氏为他在后方拉拢人心,稳固地位是一个道理。

除非自己老老实实的把自己当做大周的总兵。

不是他有野心,而是他害怕大周国内的内斗,会导致他的失败。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他不得不防。

他本来还担心秦可卿学了贾府的风气,又是京城官宦之家出身,做不到马氏的程度。

如今看来,也算是做的不错了。

夫妻同心齐力断金。

唐清安放下了对金州的担忧,接见了王丰肃,这老头多次求见,都被自己拒绝了。

王丰肃失去了耐心。

他其实是很有耐心的人,比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耐心,但是成功就在眼前,他的确按捺不住了。

“去年在金州,将军答应,准许我修造教堂,可否改变了主意。”

“没有,我承诺的事情不会变。”

唐清安安抚了王丰肃。

“王教士为金州解决了很多难题,红夷大炮也是因为王教士的原因,葡萄牙人才轻易的松口,所以王教士请放心。”

“那么我将回去金州修建教堂了。”

王丰肃认真的说道,观察金州将军的反应。

闻言,唐清安笑着摇摇手,示意王丰肃不要急。

“你们的景教很早就来到了我国,唐高宗时期更是发展到了顶峰,从贞观十二年,京师一座教堂,传教士二十一名。

到了唐高宗时期,就诸州遍置教堂,可见鼎盛之况。”

王丰肃没有和唐清安解释,原来的景教早已不能代表现在的天主教,而是紧皱眉头。

“将军是害怕我们教派在你的治下传开吗?”

害怕?

唐清安愣了愣,随即大笑。

“哈哈哈。”

“将军为何发笑?”

王丰肃并不认为自己的话很好笑。

他便览各国的史料,不光知道大周的历史,同样也知道大周前朝大明的历史。

从他心底里,认为这两个国家虽然广大,胸襟却比不上千年前的唐帝国,唐朝才是海乃百川,万国来朝的伟大的帝国。

至今他们西方人都称东方人为唐人,唐朝的不少文化都深受西方国王和贵族们的迷信。

唐清安终于停下了笑容,自信的看向王丰肃。

他笑的是王丰肃的夜郎自大。

从来。

文化都是自高而下,落后的文化被先进的文化所淘汰。

不管是任何民族,哪怕靠武力夺得了中原,获得了统治,最后都会用汉人的文化来治理。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

汉人的文化,从来就是百花齐放,包容性最强的。

不管是道教,还是外传来的佛教,包括当时的景教,哪怕是在历史上的大明,同样没有一概杜绝。

获准在大明境内行动的这些传教士,包括眼前的王丰肃,用了几代人的努力。

从一开始的欣喜,到后来的绝望,最后无奈的改变了自己的教义,等传回了西方,引起了教皇的大怒。

传教士去东方传教,怎么就在东方改变了教义,到底是谁传谁的教,得知后的教皇当然轩然大怒。

现在的王丰肃,迷信自己的文化,可惜自己无法告诉他,历史上他是怎么屈服汉人的文化的。

大明的百姓就是如此,只要你是神仙,管你什么主啊,子啊的,拜一拜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不管如何,天大地大祖宗最大。

最后认清了现实的王丰肃等人,无奈的改变了自己教义,以方便自己的教派在百姓中传开。

至于不准拜祖宗这些事,提都不敢提。

真正禁绝他们的,是未来的清朝。

王丰肃他们这些传教士,因为百年来用文化和武力,征服了那些愚昧落后的国度,竟然敢小瞧汉人的文化。

唐清安并没有生气,只是觉得可笑。

“我笑的事,你现在还不懂,至于建立教堂之事,我准备在所获得的济州岛开始。

等你们的行为,得到了我的认可,我将会彻底放开,而且济州岛现在不但对你们教派放开,同样也准许各国到此地经商贸易。

“济州岛?”

王丰肃不知道此地在哪里。

“具体的事情,你自己去问李成贤,他会告诉你如何做的。”

王丰肃点点头,只要允许他修建教堂,在哪里都可以。

“请问将军,如何才能获得你的认可?”

王丰肃等着金州将军的狮子大张口。

“只要遵守我的法律,不做伤害我国的事情,我欢迎任何国家的,爱好和平的有文化的人和事务来济州岛。”

就这么简单?

王丰肃犹豫的正要离开的时候,唐清安终于还是忍不住叫住了他。

“将军还有什么吩咐吗?”

“十年后,你会明白我为何发笑的。”

带着疑问,王丰肃满头雾水的离开了。

等王丰肃离开后,谢友成皱着眉头进来,急匆匆的送来一个消息。

唐清安打开一看,是沉阳那人传来的。

“一升米一两银子,这是赈济吗?”

根据那人所言,蛮族国内如今开始缺粮,前番冒险去攻打喀尔喀部落,一则是为了消除隐患,二则也是为了获得物资。

在老奴的手段下,速战速决获得了成功,但是并不能彻底解决粮荒,不但从百姓手里抢夺了积存,最后假惺惺的说开仓卖粮给汉民。

好一个一升米一两银子。

这是**裸的抢劫啊。

“根据我们的探报,复州,盖州,海州……岫岩,各地都有辽民开始起义。

上个月,岫岩的义民被蛮人所镇压,屠杀了数千人。”

听完谢友成的汇报,唐清安了然。

更大规模的难民,已经拉开了序幕。

金州,镇江两地的官员,以为年初已然达到了收留难民的高峰时期,却没有想过老奴的统治会这般的惨无人道。

接下来金州,镇江上下,要全力开始收留难民了。

“去请顾应时。”

唐清安想了想,把顾应时招来了,前番他负责旅顺的盐场,而且从金州一路来镇江,也知道金州各地的具体事宜。

“现在大小长山的渔船有多少艘了,每月可获得多少渔获?旅顺的盐场产量有多少?各地的田亩,如今合计有多少?”

才一进门,就听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顾应时脑海里整理了好一会,才把问题一一的展开,一条条的回忆起。

“渔船如今大大小小有一百七十艘,每月可获得渔获一百五十余万斤海产。

旅顺的盐产量,如今每日可产盐两万余斤,这些盐一半用来民生,一半用来腌制。

如今各岛田亩十万,金州本土田亩六十万,镇江到金州,各地新开发出十一万,预计在播种前,可达二十万亩,朝鲜各岛需要清理,进度缓慢才不足五万亩。

所有田亩合计九十六万石,其中有十六万亩田地用来种大豆,蔬菜,麻棉等作物。

去除这些杂田,有大概八十万亩,有的地肥产量高,可达两三石,有的地贫只达石余。

因此每年合计一百六七十万石蜀黍谷,去壳后可得米一百一二十万石。”

唐清安皱起了眉头。

这百余万石蜀黍米,刚好能养活现在金州和镇江七十余万民众军士。

现在的金州和镇江,都有一股懈怠的风气。

上下齐心吃了两年余的苦,大家终于能吃饱肚子了。

第一年,多少人忍受饥饿,导致疾病缠身,留下了不少的孤儿。

现在唐清安要逆着来。

金州镇江上下。

仍然要继续饿着肚子。

人心啊。

向谢友成和顾应时两人敲了警钟后,唐清安和金州的二弟刘承敏,夫人秦可卿分别去了一封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