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李适的失败

第四百五十七章 李适的失败

书名:红楼从辽东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57:39

金州忙成了一锅粥,各个大老陆续亲自前往镇江。

关于朝鲜战乱的消息,在金州终于传的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知道了。

“难怪好端端的,外面忙成了一团。”

周氏恍然道,担忧的看向夫人。

令人奇怪的是,本应该心急如焚的秦可卿,安静的坐在榻上,在等一个人。

十年的夫妻。

秦可卿认为,她的夫君是天下最温柔的男人,所以她应该是最幸福的。

只是夫君有一条底线。

公事和大义。

对待家庭,公事不如家人重要,但是大义之下,何事都不能阻挠。

朝鲜的事情是公事还是大事,秦可卿无法判断。

但是夫君眼睁睁的看着儿子,陷入危险的形势而无动于衷,她心中有了判断。

所以她没有打扰夫君,但是她在等,等将军给他一个说法……给她一个保证。

唐清安终于回家了,先去了晴雯处。

如往常的吃了饭,换洗了衣服,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晴雯在一旁伺候。

欲言又止。

“可卿最近怎么样?”

晴雯连忙说道:“秦夫人一直呆在屋中,茶饭不思,谁也劝不了。”

见老爷没有说话,晴雯忍不住问了。

“朝鲜的事情是真的吗?听外面传进来的说法,汉城可能都保不住?”

李适积蓄了多少年,有地方大部分的勋臣支持,势不可挡。

唐清安深知。

此人是一定能攻破汉城的。

因为金江军没有渡海守卫汉城的作战计划,而是放任汉城被其攻破。

没有金江军的援助,李倧守不住汉城。

虽然老爷没有答复,晴雯已经得到了答桉,再也按捺不住,心急如焚。

“可是小乾还在汉城呀,要是汉城被破,兵荒马乱之下,有个好歹怎么办?”

唐清安还是无言。

破城之后,汉王宫必定是最激烈的战场,因为李倧不是庸人。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

李倧会提前逃离汉城,顺利的往南而逃,成功的逃脱了叛军的追捕。

太多太多的变数,唐清安也不敢保证,长子在这等形势下,能否平安。

刀枪无眼。

有人提出让李倧交出长公子,护送长公子坐船离开汉城。

唐清安不认为李倧会放手自己的儿子,换做自己是李倧也不会。

是逼迫金江镇出军支持他,仅有的筹码。

李倧未来仍然是朝鲜的国主,目前的形势,又无法逼其放手,那就没必要,做出会让双方之间,产生无法弥补的裂痕。

撕破脸和不撕破脸,导致的形势截然不同。

“你说话呀。”

晴雯急了。

“我好不容易回家换一套衣服,你就不能让我安静一会?”

“好啊。”

晴雯明白了。

“原来你是躲到我这里来。”

唐清安不理晴雯,去里间躺了一会,醒来后就直接离开了家中。

他知道秦可卿在等自己。

自己给不了秦可卿想要的保证,所以不敢去见她。

~~~~~~

叛军的先锋,在临津江渡江失败。

得到了捷报的汉城,人人都松了口气,只要临津江能多守一日,汉城的赢面就增添一分。

各道各府都在召集卫所兵,源源不断的开赴汉城。

“金江军何时集结完?”

所有人都在问。

镇江那里,仿佛寂静了下来,久久没有派人来联络汉城。

汉城中。

形势逐渐微妙。

葛世峰日夜不理长公子,铠甲不离身,兵器不离手。

很多事情,镇江方面并没有告诉他,但是他隐隐有所察觉,如果支持汉城,援军早就应该抵达了。

一直没有动静,那么肯定有他不晓得的计划。

“师傅,是不是没有援军?”

突然。

唐晏乾问道。

“你听谁说的?”

葛世峰大惊,长公子虽然睿智,但毕竟还是一名孩子,不可能有此推论。

“我听公主说的,她告诉我,她听到她父亲和母亲说,金江军不会来了。”

“是公主悄悄告诉我的。”

唐晏乾又补充了一句。

葛世峰皱眉,他听陈凯武陈叔说过,不能小瞧李倧,此人才干卓着。

如果不是碍于两班形势所迫,以他的才能,将是朝鲜难得的明主。

“公子,你不用担心,有没有援军,我都会护你安危的。”

唐晏乾有些伤心。

王宫里的人,对他向来恭敬,都说他的父亲,实力强大,会派兵来保护他。

有了金江军的援军,叛军无法攻下汉城。

但是当听到公主告诉自己,自己的父亲不会派兵来,他心里不懂。

难道父亲不在乎他的安危吗。

“父亲因为有了弟弟,还是因为我的母亲不是夫人,所以不在乎我了吗?”

即将九岁的唐晏乾,对很多事情有了懵懵懂懂的认知。

朝鲜王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会告诉他很多的事情,还有他从朝鲜先生手中,学的儒家学问。

“公子想错了,将军定然有他的谋划。”

葛世峰安慰着唐晏乾。

唐晏乾不懂叛军,也不懂叛军攻破汉城会有多大的危险,但是对于父亲是否还爱他,让他学会了忧虑。

小小的眉头上,不知不觉爬上了伤怀。

一日。

李适带领大军,一日就渡江成功,拿下了临津江,向汉江急行军,不日就要抵达汉城。

汉城乱了。

无数的勋臣拖家带口,想要逃离汉城。

没有王命,无人可以离开汉城。

可惜李倧的王命,没有多少人在乎,城门处,除了普通的百姓无法通过,其余的勋臣们,一车一车的离开。

因为勋臣们的举动,汉城的守兵们,更是人心慌慌,不少人趁机逃离。

“主上殿下,我们跑吧。”

宦官林忠再一次劝起了李倧。

“再不跑就来不及了。”林忠听到侄子的告戒,以各地抵抗的态势,无法拖延李适大军的行军速度。

没有意外的形势下,要不了两日,叛军就能抵达汉城。

两班勋臣们派系林立,但是又互通有无,可以轻易的转变旗帜,林忠不行。

他的荣华富贵都赖于国主身上,所以是最不希望国主有个好歹的。

一边命令侄儿召集军兵,随时护卫国主逃跑,一边急劝国主,不要对汉城抱有期望。

李倧眼神麻木,衣冠不整。

他是朝鲜国主,失去了汉城,各地地方上,谁还会认同这个傀儡呢?

就算离开了汉城。

原来的叛军都无法消灭,等叛军再拿下汉城,势力越发高涨,他又能逃到哪里去。

不过是早死和晚死的区别。

同样是死。

他想留在汉城,以国王的尊严死去,而不是犹如丧家之犬,死的让人嘲笑。

“朕,和汉城共存亡。”

朝鲜国主历代不用朕的自称,因为这是属于上朝天子的,朝鲜国王没有资格使用。

但是。

如李成桂,以及不少历代国主,私下也悄悄的自称朕,不过不会在公文中留下官面字样。

李倧从被推上国主之位时,一直严守礼法。

今日的绝望,让他自暴自弃了。

~~~~~~

兴安君李瑅,朝鲜国主李倧的叔叔,带着家人逃离了汉城,却没有南下,而是与众人反其道而行,往北而去。

侄儿能推翻叔伯的王位,他为何不能推翻侄儿王位呢?

国主位置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作为宣祖的儿子,他认为自己比起宣祖的孙子,叛逆上位的李倧,论血脉的话,要更有底气坐稳朝鲜国主之位。

兴安君李瑅,北上投靠叛军。

李适兴奋不已,甚至专门停军一日,举行了浩大的仪式,接待兴安君李瑅。

叛军。

不再是叛军,而是正义之师,王之大军,掌握了名器,派人联络各地,尊兴安君李瑅为国主。

北地各城无不响应。

全罗道。

是朝鲜八道,最安静的一道。

“咱们怎么办?想不到被李适抢了先。”

全罗道观察使沉器远,身旁一群人,急不可耐的商议此事。

和平安道的李适同样的情况,沉器远也获得了全罗道地方勋臣的支持。

同样有各地的官员,亲自和他勾连。

平安道和京畿道相隔黄海道,全罗道和京畿道相隔忠清道。

平安道身后有镇江,全罗道身后有三部义军,都在金江镇势力眼皮子底下。

平安道李适有一万二千精兵。

全罗道沉器远,虽然手里只有数千的精兵,但是拉拢了全道大部分卫所的中下级军官。

亲信金应铉,郑蘅等人,对如何对待李适作乱,发生了争执。

“支持李适,南北夹击,汉城轻易可下。”金应铉说道。

“不是我们自己主导的反正,我们是得不到好处的,前番汉城之事,就是前车之鉴。”郑蘅反驳道。

总体上分为了两种意见。

像金应铉这一派人,和清西派有往来,认为应该支持李适,共同瓜分汉城。

像郑蘅这一派人,和中骨派,南派有往来,认为只有自己主导的政变,才能拿到最大的利益。

两派争论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终于。

李适在临津江边,立兴安君李瑅为国主的消息传开了,两派统一了意见。

不支持李适。

因为他的行为,独断专权,没有给他们留下利益的做法,众人皆不信任李适了。

沉器远对于李适的做法,大为恼怒。

当初就算他和金瑬等人,汉城政变前,对于立谁为国君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虽然自己推荐的人选失败了,但也是立李倧,起码是经过了共同商议。

李适在军事上获得了大胜,不知不觉之间,在政治上失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