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内外参透

第五百二十二章 内外参透

书名:红楼从辽东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57:39

丁胜安最终选择了为将军夫人奔走。

当年秦夫人打理家业的时候,他都没有如此效力,实则近些年来,夫人的手段令他叹服。

面对夫人的托请,他屡受恩情无法拒绝,也不敢拒绝,悄悄的去往草原上的彰武城。

科尔沁奥巴年老体衰,听说已经不能下床,让人没想到的是熬过了寒冷的冬日。

既然连冬天都熬了过去,天气渐暖,多半不会有事,但是并不影响金江镇在草原的深入。

建成数年的彰武城,还有一座新的法库城,让第一镇牢牢的控制了东部草原。

以两城为根基,逐渐往外扩张。

冯胜之从科尔沁草原归来,带回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听到冯胜之的话,刘承敏不由感到好笑。

此人倒是好心态,令人佩服。

和外界的猜测不一样,冯胜之在第一镇没有怨言,仿佛正常的调动,以他的威望和资历,又让第一镇得到了极大的支持。

在他的面前,刘承敏不敢擅专。

草原和内地不一样,各部有自主性,当金江镇强大起来后,很多部落选择了金江镇。

这是大势,刘承敏不认为会有什么坏消息。

冯胜之知晓刘承敏的性子,不喜欢说笑,因此没有继续卖关子,开口如实的告知。

“奥巴同意第一镇在通辽修城,但是他提出了个要求,希望将军纳他的孙女。”

“这件事应该没有问题。”

刘承敏知晓大哥的性子,不会拒绝此事,可见冯胜之还皱着眉头,就晓得他还有话没有说话。

“奥巴还提出让自己的重孙,和将军的女儿定下媒妁之约。”

冯胜之说完,刘承敏沉吟了起来。

奥巴内心的打算,刘承敏看的清楚,随着金江镇无可避免的控制科尔沁,大部分的部落都会投靠己方。

此举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奥巴一枝在科尔沁的地位不受动摇。

而且奥巴也考虑了汉人的风俗人情,没有彻底提出蒙古上层的那一套方式,虽然也有不符内地的风气,却不是不能接受,可见其诚心。

“我大哥和常人不同。”

刘承敏无力的向冯胜之解释。

“普通人家重儿子,唯我大哥儿女并重,且因为女儿之事不同,实则有偏疼女儿之心。”

冯胜之叹了口气。

虽然他和刘承敏身份有别,但也不是没有听闻过此事,正因为如此,他才感到为难。

“我大哥多次在家里说过,对小侄女的婚事,必定等侄女长大后,以她的心意为重,不会强迫小侄女。”

“此事我们知道,但是奥巴不知道,如果将军拒绝,恐怕引起他的误会,认为我们不愿意保住他们一枝在科尔沁的地位。”

冯胜之一脸的担忧。

如果奥巴不反对第一镇修建通辽城,那么以通辽城,彰武城,法库城三地为犄角,不但含括了整个科尔沁,还把靠近沈阳一带,偌大的辽河套变成了稳定的大后方。

无论对于金江镇在草原的统治,还是对于移民人口到辽河套屯田,都是百利无害之事。

“这件事我们都做不了主,还是让将军做决定吧。”

刘承敏改口说道。

随后犹豫一番,还是决定把贾环来第一镇的消息透漏给了冯胜之。

果然。

冯胜之露出诧异的目光,好奇的看向刘承敏。

刘承敏苦笑不已。

很多事情可以意味不能言明。

以他对大哥的了解,夫人的举动,大哥必定是知情的,但是知情不代表高兴。

但是不高兴也并不意味否决。

清官难断家务事,他更不敢插手大哥的家务事,这是件让人不敢大意,又不敢沾惹的大事。

冯胜之连问的兴致都没有,直说让刘承敏自己看着,躲麻烦一般的匆匆离开。

军镇的事情,本来就是节制使和镇使商量着办,前者主管军,后者主管政。

军中人事上,节制使有提议权,镇使有上报权,军司则有盖章权,现在冯胜之不插手,明显就是让刘承敏独断的意思。

刘承敏无奈,只能亲力亲为,思前想后,最后把贾环安置到了章毅营中。

~~~~~~

周吉紧张的满头是汗,也不敢擦,任由流在眼睛里,低着头等候将军的吩咐。

唐清安握着笔,墨水滴在白纸上,犹如心里插了一根刺,久久不愿下笔。

“此事不要传出去。”

“老爷放心,两个婆子不敢瞎说,夫人不会知道的。”

周吉连忙答道。

将军在东海堡还是百户时,他属于将军手里的两小旗之一,十余年来翻天覆地。

将军贵为平辽侯,麾下战兵十万,百姓数百万,实乃一方之主也。

言出法随,自生光芒,令人畏惧胆寒。

周吉怕苦怕死,不愿意从军,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人情方面。

人最难的是自知之明。

周吉看的通透,于是早早放弃官途,选择投靠了将军,成为了将军家中的管家。

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周吉是平辽侯府的大管家,无论何人都得给他情面。

他周吉也有儿子,也有孙子,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家族考虑,对将军无论公私,皆死心塌地。

“这件事你做的很好,你出去吧。”

唐清安放下笔,把空白纸张收起来放到一边,上面虽然沾墨有了污迹,但仍可使用。

亮堂堂的书房里,周吉的身影显得渺小,退的有丝狼狈。

“吱呀。”

随着大门的关闭声,整个屋子陷入了沉寂。

高处不胜寒。

没人敢向他说心里话。

当年,彭大海不顾旁人的劝告,为了手里将领的事情,跑到自己面前力争。

今日的彭大海,也不敢向他说真话了。

连彭大海都如此,何况其余的人呢。

金江镇的新学新政,很多人不满,没人敢把苗头对准自己,但是他们对准了林如海。

很多人不满自己的隐忍,想要入主中原,所以推出了陈德言试探自己。

冯胜之有没有不满?

顾应时呢?

唐清安不清楚。

王府的野心,贾府的纠结,史府的观望,薛家的扩张,林如海的结网……

这些都是人心。

身居高位,要做的就是满足大部分人的人心,违背人心的下场,就是众叛亲离。

谁也无法免除,包括后世。

唐清安很清楚的感觉到,当年以仇恨大义集结起来的金江镇,随着权势的扩张,人心渐变。

简而言之,需求不一样了。

以前的人们,追求的是报仇,现在的人们,开始贪慕权势。

“乌推官来了。”

外头有人通报,得到了里间的允许,侍卫推开了门,乌顺脚步轻飘飘的走了进来。

这是他第一次进到表弟,不,平辽侯的书房。

“坐。”

唐清安笑道。

二表哥乌忠心太大,四表哥乌良心思太浅,唯有三表哥乌顺,想法虽然不少,但是谨守规矩,不敢逾越一步。

人如其名,一个顺字。

现在的唐清安,要的也只是一个顺,并不要求乌家有太多的才干。

金江镇人才不多,但也不少。

有了才,就有了心思,有了心思就有期盼,就不容易顺从。

等乌顺恭敬的坐下后,唐清安没有迟疑,直截了当的告诉让他来此的用意。

“军司掌书一职空缺了年余。”

唐清安开口说道。

“因为我打算让你担任此职位,又恐伱能力不足,因此观望了如此之久。”

乌顺内心激动,千言万语编练了又精简,是向表弟表忠心呢,还是表示一定不辜负重望呢。

刚想完一句觉得刻意,显得生疏感情,立马想到下一句话,还是不满,最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

索性一言不发,只听将军的安排。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很多人希望我能入主中原,但是我要的不是一个流离失所的中原,金江镇也承担不了失去中原富裕的后果。”

金江军养精兵,年年发动战事,既要做到不扰民,反而还需要接应大量的流民,从何处来收益?唯商贸一途。

中原商贸一毁,就是抽出金江镇之根基。

没有选择传统的耕战,而是选择以商养战,多年来才建立了成熟的贸易体系,是容不得破坏的。

因为船大不好掉头。

如果失去了商贸,对于现在金江镇的体积,将会是伤元气的打击。

唐清安选择把心里话告诉乌顺。

让乌顺明白以后该怎么做,怎么顺着自己的心意去做。

“北方的勋贵和军中多有瓜葛,例如平安重镇节度使,和荣国府大房千丝万缕。”

“在南方,例如金陵等重城,又是贾府等勋贵的老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藏了不少的东西。”

“既然要入主中原,那么就要做好准备。”

乌顺明白了。

他以为将军是告诉他,国内的勋贵势力,对于金江军日后入主中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清安没有继续往下说。

只让对方明白此层意思即可,说多了无益。

大争之世。

新学是尝试,金州的军学堂必然也要传入国内,这是道统之争,才是最凶险的争斗。

一个处理不好,金江军面对的就是全国地主的反扑。

“以后国内勋贵势力会越来越多的加入金江镇,对金江镇是好事,也是坏事。”

“这股力量既要用,又要防着用,日后你在军司担任掌书,整个金江军的公文都要过你手,切记应该如何做。”

自己只放开了一条口子,才三年的时间,国内勋贵在金江镇就开始了蚕食。

现在的勋贵,在金江镇的势力还很弱小,但是十年后就不一定了。

金江镇的繁荣,军队的供给,皆离不开大周的商贸。

江淮不可破坏,南方经济不可轻动,北方勋贵势力大,总之不论南北,有国内勋贵的协助,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至于文官。

文官的背后就是地主,涉及道统之争,必然会有不小的反弹,如果不能拉拢过来勋贵,恐怕后患不小。

乌顺以为自己明白了,慎重的表示,自己一定做好将军交代的事情。

唐清安思虑完诸事,等着探春何时会来找他。

……

女子本应以美为悦,无关外物,本是人性。

新学的传开,将军的支持,从上往下,女子之风气更显朝气。

十一岁的朝鲜公主,乖巧的坐在薛宝钗身边,聚精会神的盯着前方一名舞姬曼妙的舞枝出神。

轻快的音乐里,穿着白色花斑烟笼梅花百水锦衣,裙摆一层古纹双蝶云形千水纱,一身灵动的林黛玉,只见其也一脸的羡慕。

她小时候在家里学琴,到了贾府后,因为贾府规矩大,闭口不提自己会弹琴之事,连宝玉都不知道。

但是音乐舞蹈本就是美的,女子喜爱好看的事务是天性。

当舞完,歌姬屈身行礼,旁边的文杏等丫鬟都鼓起掌,众女兴奋不已。

朝鲜公主几次想要开口学,不知道乾哥哥会不会喜欢,但是又不好意思提出。

“颦儿怎么不说话。”

薛宝钗提着手巾在林黛玉眼前晃了晃,林黛玉抓了个空,气鼓鼓的说道,“我不喜欢。”

众女大惊,连忙问她。

她才笑着说道,“显得我太呆了。”

“咯咯。”

众女纷纷笑得合不拢嘴。

那舞姬也才放下心来,跟着众人轻笑。

薛宝钗看着林黛玉无语。

“你的这张嘴啊,从来没有变。”

“你也没变。”

林黛玉呛了一句。

她们如今都大了,不像小时候轻易就会生气,如此说话才更见情深。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来到金州也是常相聚,知根知底谁也不要想着瞒过谁。

薛宝钗的性子不喜动,此举不过是为了迎合将军。

新学在外头如何变,男人们的事薛宝钗管不了,但是女儿家的事,她能帮助将军。

贤内助。

一个贤字,才是女人的根本。

论姿色,薛宝钗虽然不惧于人,但以老爷今时今日的地位,如何会轻易被美色所迷。

朝鲜公主见状,终于鼓足勇气,想要学舞蹈。

薛宝钗止住小女孩的心思。林黛玉见状也不再说话,眼前的朝鲜小公主,又何尝不像当年的她。

寄人篱下的滋味,谁也不愿意轻尝。

“我们这等人可看,可赏,可羡,唯独不可学,除非水到渠成那天,否则你当知晓,需要谨守慎字。”

薛宝钗教导道。

朝鲜公主半懂的点点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