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五百三十五章 剑指九州国

第五百三十五章 剑指九州国

书名:红楼从辽东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5 12:56:41

日本水师力量最强的,不是幕府,而是九州国的萨摩藩。

萨摩藩靠着地利,参与大明和大周两朝的朝贡贸易,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

劫掠中国沿海的日海寇多半来自于此。

九州国是日本最南端的大岛,独立性强,日本本土在此的控制力低,哪怕是当下经历了江户幕府三代的治理,也才只有两个亲藩大名而已。

那时候的海寇,不是日本本土官方的举动,而是九州国自发的行为。

大坂则是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大坂成为他统治日本的中心城市,为全日本物资的流通点。

在丰臣秀吉手中,变为国际海上贸易的经济都市,因此造船业发达。

随之促进了他的野心。

他把以往九州国海寇的事迹,当做了成功的借鉴。

却没有想到,中国漫长的海岸线,的确不容易消灭海盗,海寇可以打游击,防不胜防。

哪怕是历史上的戚继光,创建出来的戚家军逢战必胜,但也为千里追击而头疼。

日寇悄无声息登岸,抢了就跑,等官兵赶到,只剩下一片狼藉。

所以福建各地沿岸,官府放权给乡绅,修建了遍地的寨堡,加强了百姓们防御的能力,让他们能坚持到官兵的支援。

地方上的防御,加上官兵的战斗力,给予了海寇沉重的打击,又让他们无利可图,残余的海寇才退回了九州国。

此举。

相比西方国家不但没有消灭海盗,最后还无奈妥协,可见中国付出的消耗。

例如英国采用了收编海盗的方式,认可海盗的劫掠行为,以国家讨好海盗,希望海盗们能领情,放过英国商船。

这是后世学者的总结。

而身在局中的人很难有清晰的认知,例如丰臣秀吉。

九州国的局部行为,不能让丰臣秀吉满意,认为配不上他的武功,因此发动全国力量,要堂堂正正的征服大周。

结局是他攒下来的二十万百战老兵,在朝鲜被周军痛歼。大坂建造的战船,也在朝鲜海岸被大周水师全歼。

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不但失去了威信,也失去了力量,促进了他的病亡。

他不死,迟早也被手下杀死,因为他手下们的力量,已经超过了他。

不久,他的幕府被手下推翻就是证明。

他在日本时代的终结,新的江户幕府崛起,吸取了他的教训,派使者讨好大周。

大周是强大的,不可得罪。

因此德川家康下令不许船只出海,只有获得幕府允许的船只才能出海通商,以此禁止人们出海,担忧流浪武士的行为,会引起大周的报复。

一年才数十艘的名额,此举毁灭了日本的造船业。

本来就不如大周的船只,现在又倒退了数十年,所以当金江军的水师出现在日本海域的时候,轻而易举歼灭了日本的战船。

前年打败了萨摩藩的战船,终结了九州国的水师。

今年年初打败了幕府在大坂的战船,终结了日本的水师。

两百艘战船,以五十艘新式战舰为核心,分成十余支巡逻队,盯死日本本土的优良港口。

原薛家掌柜出身,现已经建立东昌商号的杜松,由金州占股五成半,其余商人合计占股四成半,官督商办的巨大商号,带领一百七十艘大型商船抵达日本。

刀,剑,弓失,箭失,棉衣,丝绸,锦缎,扇子,油伞,屏风,首饰,象牙,珊瑚,香料……

上百种货品抵达大坂,京都,九州国,广岛,三重,高知,神奈川,千叶各地。

武士采购兵器,大名家老家臣采购奢侈品,日本本土商人集中购买,转手售卖内地。

随着战争破坏了日本传统的海贸势力,以金州东昌号为首的商号,成为了日本唯一的供应商。

日本大量的银子,便宜的原材料,例如铁铜,硫磺等,甚至急缺的粮食,源源不断输入金州。

一百七十艘商船半空而来,满载而归,吃水平线压得很深,银子反而成为了压舱石。

“希望日本的战争永远不要停啊。”

杜松感叹道。

作为东昌号的大掌柜,他亲自出面负责日本的商贸,可见东昌商号对此项生意的重视。

天下间什么生意最好做?

垄断的生意。

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还有武力保护话语权,杜松当然希望永久下去。

“能有今日,咱们可不容易。”

手下的大珰笑道。

金州,济州岛成立了很多的商号,但是最大的体量为三家。

这三家都是官督商办。

第一家就是他们东昌商号,取意东土永昌,以朝鲜日本琉球为贸易对象。

第二家是海外商人罗什,徐宁为大掌柜,建立的国荣商号,取意国家繁荣,对象为吕宋,东宁,支持马大音,亚来沙,角岛诸地

国荣商号不是纯粹的商号。

除了经商之外,还有支持吕宋,东宁汉人反抗西班牙,以及支持马大音,亚来沙,角岛诸地本地土着对抗西班牙。

第三家是海外商人李文,毛荣为大掌柜,建立的兴国商号,取意兴盛国家。

第三家商行又不同。

前两者大而全,且完整,第三家商行分号独立性强,并不完全受总号管控。

因为第三家的贸易对象是安南,暹罗,三佛齐,真腊,缅甸,苏门答腊,爪哇,巴亚巴等国家与势力。

属于当地汉人为主,金州为辅助的局面,因为形势的需求,与前两家商号不同。

在当地的商贸竞争中,与西夷不落下风,原因是三家商号掌控了大周的商品。

西夷虽然也能从济州岛获得大周商品,但始终不如三家商号便利。

在中远海洋贸易中,当下仍然属于西夷的传统势力范围。

而整个亚洲的商贸竞争,随着金州的崛起,支持海外汉商的政策,汉人们正重新夺回话语权。

元朝的建立,导致无数的汉人离开中国,在海外生根发芽。

明朝建立的时候,亚洲已经遍布汉人。

汉人能文能武,带来了先进的文明,所以汉人族群在各地都是高层。

朝鲜是如此,日本是如此,琉球是如此,哪怕是巴亚巴也是如此,很多汉人在土着的地方建立城市。

有的当国王,有的当总督,在亚洲国家里,有的当将军,有的当宰相,最终都掌握了商贸。

而自从西夷抵达亚洲后,为了利益而来,当然首先要打压当地的汉人,夺回商贸话语权。

两者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互有胜败。

总体上,越是靠近中国海,越是汉人胜利,越是远离中国海,大体上是西夷胜利。

这种局面,促进了历史上郑芝龙的出现,代表了海外汉人武力强盛,他们又清晰的认知到,在这种大竞争的局面下,是离不开本土的支持。

所以郑芝龙为首的海盗,主动归顺了大明。

两者结合后,打的西夷步步败退,一直维持到清朝的出现。

从清朝开始。

海外汉人陷入了全面的败退,最后整个亚洲成为了西方国家的传统势力。

总之。

现在的海贸,不是一帆风顺,反而充满了竞争,竞争非常的激烈,各方势力有合作有厮杀,很难分得清楚敌友。

大揽总张德辉已经老迈,但他的儿子们在商号里活跃。

杜松压力很大。

除了内部的竞争,还有外部的竞争。

他还想进步。

金江镇的繁荣昌盛,谁都能看见,谁都想要加入其中,特别是将军的人格魅力,公平公正,更是吸引了无数心中有抱负的人才。

国内的人才有他的优点,而国外的人才,同样有国内人才不具有的优势。

前者趋于保守,善于治理,后者趋于激进,善于竞争。

杜松不进步,海外的人才可不会老老实实呆在他的后面,毕竟大掌柜只有一个。

“海外的人不讲规矩,大掌柜你可不能倒。”

大珰是他的心腹。

“岂止如此。”

另外一人不满道。

“三家商号里面,海外的人就掌控了两家,我们东昌号里也好多海外汉人,他们还不满足。”

听到下面人们的抱怨,杜松笑了笑,但没有顺着他们的言语往下说。

利益之争而已。

关海外国内屁事。

就算是没有海外,同样还是有竞争,只是变了抱怨的对象。

几名大珰还不是盯着自己的位置。

不过是想要减少些竞争对手,毕竟海外汉人在海贸方面,的确强过国内商人。

他们祖辈几百年的见识和知识,种种不提,只语言一事,就不是国内商人能比的。

国内商人需要聘请通译,而人家可以直接和本地人沟通,又懂别人的风土人情。

想要竞争过海外汉人,国内商人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

而国内商人也有他的优势。

他们在国内关系强大,掌控了国内的商品,而且本土人多,体量大,能出头的人才都是万中挑一的。

“你们别学村妇,岂不是让人笑话。”

杜松打断了几人的言论。

“东昌商号负责的是日本朝鲜这些国家,你们是有优势的,何必如此气馁。”

“东昌的优势不如另外两家,长此以往恐怕必有忧患啊。”

一名大珰终于说出了实情。

东昌越繁盛,他们的子孙就可以在东昌求前程。

他们祖辈从商,有家学的培养,子孙只要不是愚笨之物,就能生活无忧。

但是国荣商号和兴国商号,还可以运来香料,象牙等商品。

东昌有的,另外两家也有,东昌没有的,另外两家有。反观东昌,竟然还需要从另外两家采购商品。

那么另外两家就立于不败之地,除非东昌垄断国内商品。

垄断生意做久了,思想中想的不是竞争,而是如何扩大垄断。

“我们应该向将军提议,国内的商品,理应有东昌商号负责,才能让金州的利益最大。”

“对啊,此言没错。”

“国荣商号和兴国商号垄断了香料,那我们就应该垄断丝绸,这才公平。”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越说越兴奋,大有回去就像将军请求的态势。

杜松终于开口了。

“胡闹。”

“你们这种想法,只会毁了东昌号。”

众人不服。

“他们两家垄断香料,是靠着商道,你们却想借助权利,岂不是本末倒置。”

“难道你们想要从回国内的情形?最后必然会害了自己。”

众人这才恍然,心服口服。

官督商办。

他们服气。

更怕的是官员胡乱插手,而且国内的勋贵和太监,那才是填不饱的无底洞。

官府只需要定下规则,商人们遵守官府的规矩,在其中各凭本事,方为国家之幸啊。

否则官府插手的越深,不但商人们深受其苦,商业也只会枯萎,发挥不出本应该有的活力。

金州的商人们都在想着如何发展,可见金州今日的局面。

而日本又开始了大战。

冬天给了他们缓口气的时间,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走进,九州国的乱民最先动了。

日本的百姓,除了正税外,也要服劳役,九州国偏远,则以缴纳粮食代替服劳役。

年贡,课税等等五花八门。

例如家中老人死了,要交“穴钱”,家里生了孩子,要交“头钱”等等荒谬。

日本的分封制,在地方的控制力强,导致百姓们没有能力反抗,而不是百姓们不愿意反抗。

越是本土,越是靠近京畿,日本的百姓越是麻木。

九州国一直属于日本本土影响力较小的地方,哪怕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倒幕行动,也是九州国为重。

加上传教士遗留下来的组织力,以及这几年的灾害。

天时地利人和。

而唐清安的布局,间接导致九州国的军队离开,犹如烈火烹油,。

原本历史上,义军十月围攻岛原城失败,到了第二年才拿下弹尽粮绝的岛原城。

只可惜当时幕府已经集结十馀万大军反攻。

所以岛原城的坚守,让义军错失了扩大实力的机会,为战败埋下了伏笔。

岛原城修建于海拔三十一米的山坡,三面为悬崖,被海水包围,另外一面是深厚的湿田与泥土。

如此浑然天成的要塞,又修建了护城河。

别说没有攻城器械的义军,哪怕是让金江军来攻,除非以势压人,否则也是难以攻下的。

岛原城的地利,是超过金州的。

岛原城内本有义军的内应,但是城池加固,仍然偷袭失败,但今非昔比了。

七八十名足轻,奉公人,三十名铁匠,合计百余人出城接应义军,城内守军力量薄弱,导致城门口兵力少,没有像历史中第一时间打退内应,以至于义军突入了城池。

岛原城的拿下,让义军获得了兵器补给粮食,也为他们占领九州国的道路打开了大门。

天草,下岛,上岛,本渡各地的义军汇聚,以原城为后方,拿下了岛原城,接着攻破长崎。

从长崎开始,势如破竹。

岛原城仿佛是枷锁,打开了枷锁的义军,成为了吃人的勐虎。

左贺,府中,久留米,福冈,柳川等城池皆落入义军手中,肥前,筑前,丰前,筑后地区的百姓们,纷纷加入了义军。

半个九州国成为了义军的地盘。

见时机已到。

彭大海不等金州回复,独断下令,大军出击,兵分两路,直取萨摩藩与大隅,意图占领九州国东南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