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属性点慈善家 > 第709章 堡垒测试

第709章 堡垒测试

书名:属性点慈善家 作者:酒杯中的胖子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3-09-08 20:24:23

来自超古代着陆器的矢量生成装置,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为其重新设计了操作方式,以适应飞行堡垒。

堡垒不是飞机,不可能作为堡垒战斗时还留个玻璃窗口给驾驶员,而堡垒的外围是主要战斗面,驾驶室放在这里即使用装甲盖住,仍然有不小的故障风险,还会挡住士兵行动路线和视野,所以它必须放在靠近中间的位置。

而在靠中心的区域,就只能从上下两个方向探头,经过一些波折,最后决定只做下方升降式,能节省一点设备空间。

该驾驶室可以说相当古怪。

飞机上,为兼顾强度和气动效率,驾驶室都是尽可能大块的曲面玻璃,而飞行堡垒的驾驶室看起来更像鱼缸,几条边也不是玻璃和玻璃接合,直接上了合金框架。

空军总长冯军亲自坐进去,王齐和李想差点笑出声,其他人也有几个捂着嘴,眼带笑意。

坐了人更像鱼缸了!

这个驾驶舱和传统的结构截然不同,里面很空,就一把座椅,也完全没有飞行座椅那么复杂,和车用椅子一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设备。

驾驶面板在人的前上方,也就是“鱼缸”的一个顶边附近,据说这个操作方式,是为了确保驾驶舱释放结构不影响对堡垒的操作,同时降低信号线束缠绕概率。

驾驶区隔壁,是电信号控制台,这里可以管理堡垒里绝大多数设备。

从“堡垒”的概念出发,本身是不需要什么设备的,一旦降落,它的功能就是作为建筑物使用。

但人员生活改善离不开电力,尤其是温控设备和餐饮加热功能。

温控方面,王国并没有弄出空调来,主要采用魔法制冷,它的好处是结构稳定,没有可动零部件,基本不存在自行损坏的可能。缺点则属于通病,魔力作为一种信号源使用时,结构可靠度不如电缆,单位时间内能容纳的信息量也比较差。

餐饮加热则使用电热炉,没有微波炉,所有用电设备,能源都来自于中控室隔壁的魔力储备中心,利用魔电转换技术进行分配。

王齐等人从生活区里转出来,到了战斗区二楼。

二楼的楼板,使用的是冲孔钢板,空隙大小为14.5毫米,确保15毫米以上口径的弹丸不会掉下去。

采用冲孔版作为楼板,能在保证强度、轻量化的前提下,让两层楼之间能够更直观的相互看到。

作战区总共有三层楼,一楼是专门的对水平面作战区,二楼是综合区,三楼则是专业对空区,其中三楼还有几个给机炮用的升降平台。

二楼特殊之处,在于这里有着可开启战斗窗,以及平台拓展功能。

陆军总长白宇叫参与测试的士兵演示拓展作战的方式。

所谓拓展,基础源于堡垒外墙的复杂度,为确保堡垒在激烈战斗中的生存力,外墙集成了包括魔法、冶金、制造的大量成果,技术含量相当高。

现场演示士兵到墙边拉闸,墙顶角线上的一个装置给出推力,把一面墙体往外放,绞索结构运动,拉着墙体向外缓慢落下,变成地板。

接下来还有几个动作,通过“地面”上的拉手结构,拉出护板到垂直地面的状态卡住,形成一个总面积十余平米的作战阳台。

护板的规格一致,是12毫米的锰钢板,除了阳台对外的部分,原墙体部分也有一堵一米高的护板,另外中心区还有一个只占四平米不到的范围也被护板挡住,这里会临时放下弹药箱,或者再塞几个战士。

护板全部起来之后,地面上还有个接口,可以用对应设备插入,单独控制着块地板下面的魔术阵结构。而这所谓设备也特别简单,就是一根带有特别接头的魔法启停器。

这样的可开启式区域,整个2楼有16处,能拓展出差不多200平米的室外空间,来应对一些防御力要求不高,但需要更强火力的情况,比如小恶魔数量巨大的时候。

不开启阳台时,二楼的总射击位为32个,同样也是十六面可动墙的变化。

战斗射击位虽然理论上可以用机炮,但机炮用射击口的射击角太小了,也不利于观瞄,只能乱射一通,因此主要还是使用人员直接射击。

王齐一行再去三楼转了一圈,从堡垒里出来。

出来和进去的不是同一种门,是一楼对水平面的门,与二楼阳台错开位置,有四个门。

落在堡垒专用承托台上,这四个门刚好走上承托台,再走一段从水泥斜坡下来。

和观察区负责记录的研究人员窝在一起,等待测试开始。

测试过程倒没什么惊艳之处,堡垒启动后在距离承托台仅有2米高度悬停几分钟后,会上升一段飞到城墙外,不做任何事情,立刻回来继续悬停在承托台上。

偏离原始位置后的再定位具有不小的技术含量,只是从观看角度显得过于平稳,毕竟各项准备工作都十分充分,甚至有白天都很亮的柱型强光辅助坐在“鱼缸”里的堡垒驾驶员来进行定位。

军方的人和研究员说起话来。

“验收能不能快一点?”参谋部的比较急。

“今天没出状况的话后面应该不会有太严重的问题,一个月后应急能用用,但全部验收最少还要半年。”

自家倒也不是缺了堡垒就没办法战斗,它只是作为一种便于临时部署的支援手段存在,等一等问题不大。

王齐则问起其它事:“矢量生成装置有没有可能替代现有的浮岛间运输平台?”

“回陛下,这件事比较难,矢量生成设备虽然在魔力利用率上高于【漂浮】与【飞行】,但生产难度太高,制造局现有的能力无法量产。而且恕我直言,它成本很高,就算做出来,渡口方恐怕也不愿意采购。”

王齐点头:“是啊。”

量产……确实是麻烦事。

矢量生成装置结构特殊,它有四个魔法发生组件,这东西本身带方向,并不是四个一模一样的东西。

此外,四个组件组成四面体结构时,该空间内不能有气体以外的异物,不然轻则出力降低,重则突然熄火,因此它最好在一个密闭空间里工作。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在设备之外,对比现有浮力平台还有额外的装配成本。

更高的生产复杂度,密闭空间带来的额外成本,实际落地的话,一个常规浮力平台含储能、魔术阵、操作功能在内的核心单元12万元,带矢量生成核心的单元即使能实现量产,大概也要卖到30万以上。

至于魔力利用率高低问题,大多数人也并不关心,魔力零成本从自然界取用,充能不过来就多准备几个摆渡平台,让每个平台都有更多的蓄能时间。

矢量生成的效率提高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总设备采购成本,问题它是个新东西,而各渡口早就有了运输设备,哪怕要更新换代,考虑人员培训和物资管理等问题,渡口还是会倾向于用老系统。

现阶段对矢量生成装置的需求并非必须,不用操心它的量产问题,等出了发动机后,让航空生产链根据效果和需求自己去解决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