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148章 我怎么对的起我三弟

第148章 我怎么对的起我三弟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小屋里被专门清理过,有个干净的床榻,还烧着火炉,右侧的窗户开了个小口用来通气,房间比较暖和。

数分钟不到,外面有人敲门。

“进来。”朱高煦道。

吱,房门打开,景姝满脸通红站在门口。

她表情有点激动,刚刚听到朱高煦的声音时,已经有点情绪。

现在站在门口看到朱高煦,心中又羞又怕,又不敢进。

“快进来,外面这么冷,当心着凉。”朱高煦不由分说,把她往里一拉,吱,将门关上。

景姝心里觉的好暖,高阳王说话总是替人着想,怕我着凉,一时间百感交集,想到自己要嫁给朱高燧,十分亏欠和对不住他。

“唔”景姝一头扑在朱高煦怀里,直接就痛哭起来。

“对不起,对不起——”景姝边哭边道。

朱高煦紧紧搂着景姝,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

在见景姝之前,他已经在脑海里琢磨了无数的甜言蜜语。

但看到景姝哭成了泪人儿,他居然啥也说不出口。

景姝哭了好一会才回过气来。

她依偎在朱高煦怀里,感受到从没有过的温暖和安全,心里甚至希望时间永远停格在现在才好。

朱高煦轻轻抚弄着她的秀发,闻着她身上的淡香,用极为温和的声音道:“母妃拒绝我的当天,我对自己说--如果可以用来替换,我愿意用高阳郡王的爵位,换来与姝儿妹妹的斯守一生--”

嘶,景姝倒吸口冷气,猛的抬头,她眼睛变的有点火热,死死盯着朱高煦。

我去,朱高煦心想,这会他要提私奔,这丫头真的会这么干。

没想到她表面看起来温温柔柔,居然也是个敢爱敢恨的虎姑娘。

朱高煦马上沉痛的道:“但是父王大事在即,家中又有两个新婚的妻子。”

“还有这么多部下跟随?”

“姝儿你可以骂我三心两意,但是我真的不能不管不顾我的家庭和亲朋兄弟们。”

景姝愣了下,忍着伤痛道:“殿下若是随意的放弃家中的娇妻,将来岂不是一样会随意的放弃我。”

“殿下顾家,顾亲人,顾朋友,这才是姝儿敬重你的原因之一,这才是姝儿眼中真正的大英雄,大丈夫。”

“可是。”朱高煦眼睛通红,咬牙切齿:“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你嫁给别人--伱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

“殿下放心,姝儿心中,永远只有你一人。”景姝又哭了。

哭着哭着,她又笑了。

接着就见她缓缓抓起朱高煦的手,深情的看着朱高煦,柔声道:“殿下还想再试试吗?”

“我——我现在,岂能再干这种事——”朱高煦拼命摇头,痛苦的道:“我再这么干,怎么对的起我三弟?”

“是姝儿自愿的,你骂姝儿没有廉耻也行,姝儿只想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都给了殿下。”

“哎,我怎么会骂你--”朱高煦很不情愿的伸手过去。

——

建文元年十二月十九日,燕王朱棣借着寒冬出师大同,朱高煦这次没随军出战,留守北平。

十二月二十四日,燕军抵广昌,守将杨宗投降,次年(1400年)正月初一,燕军抵达蔚州,守将王忠和李远降。

这两人中,李远可算一代良将,能力与徐忠李彬不分上下,甚至更甚,如果他要早点投降,在燕王起兵前就投诚,地位绝对要高于徐忠和李彬。

二月初二,燕军官攻打大同,久攻不下。

其实从整个靖难经过来看,明军攻打坚城能力极差,燕军也好,南军也好,正常情况下打什么城都打不下。

南军打个小小永平,打了几年都没打下来。

燕军打真定,打大同、打保定、打济南等,只要守军奋力抵抗,几乎也打不下。

所有被燕军打下的城,要么被偷袭,要么被里应外合。

所以明初这批所谓的精锐明军,攻坚能力真是一塌糊涂。

大同守将为陈质,原是宋忠部下。

跟着宋忠时,没过住怀来,因为怀来当时全是燕王的旧部,直接反水了。

陈质看情况不妙,带着兵马先跑,跑到大同,然后立刻控制代王,你看看,没有宋忠这庸将上司嵌制,陈质表现非常好。

然后他就凭几千兵马,死守大同,燕军数万兵马攻之无效。

与此同时,因为大同有代王,且是军事重地,位置非常重要,李景隆不得不发兵去救大同。

燕王见打不下大同,也就不着急,故意等着。

等李景隆兵马出了紫荆关后,燕军立马从居庸关返回北平。

这会正是天寒地冻,南军在冰天雪地中白跑近一个月,人困马乏不说,兵士还冻死冻伤不少,士气大损。

而燕王真特么运气好,他在前往大同的途中,还遇到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赵灰邻帖木儿、司徒刘哈喇帖木儿从沙漠率众来投。

因为寒冬,草原上日子不好过,这三个蒙古人也不知道明朝内战打成什么样,估计是想找个靠山,和朵颜三卫一样,寻个好地方安置。

朱棣以明朝的名义把他们收归帐下,又白捡了一支蒙古骑兵。

同月,之前燕军略攻不破的保定府,居然主动归降,投降燕军,这让燕王一下子拥有保定府,永平府,北平三府之地。

靖难之战前后打了数年,无论其他地方得失如何,这三府可是一直牢牢在燕王手上。

所以建文二年二月,燕王是喜事连连,运气好到爆。

中间李景隆和朝廷与燕王也扯皮了一段时间,相互写信,都是在指责对方,朝廷还故意把黄子澄和齐泰暂时免了,想稳住朱棣。

但这种事大伙都知道是在玩表面功夫,谁都不相信谁,最后还是要靠战场上来说话。

建文二年四月,大明朝廷自认为经过几个月的重新部署,终于可以再次发兵了。

李景隆又一次集合兵马,这次足足有六十万之众,几乎举国一半之兵,再次征讨燕逆。

此次朝廷从全国各地调兵,远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兵都有到场,由陆凉卫指挥使滕聚统率。

这陆凉卫是云南卫所,代表着云南沐家对朝廷和建文帝的支持。

但话说回来,云南全省纸面上有数十万兵马,沐家只派出这么一卫兵马,确实有点说不通,这也难怪朱棣登基后没找云南麻烦的原因。

另一个有意思的就驻守凉州宋晟,宋晟前年还和朱棣一起出兵塞外,早年和朱棣一起跟着蓝玉在北方,所以朝廷征召令到了之后,宋晟也派兵前往支持。

据说靖难结束了,他的兵马还在路上没到。

当然了,凉州这会真是远,在甘肃最左上角,而陆凉卫在云南最东边,所以从地图上看,从凉州到北平,和陆凉卫到北平是差不多距离。

但是考虑到朝廷集合兵马在临清和德州方向,那凉州是可能还远了点。

可人家云南兵都到了,宋晟的兵马在靖难结束还没到,也是挺有意思的。

反正就是这会李景隆麾下有好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兵马,合兵六十万,声势浩大。

南军从德州出发,先到河涧,再到雄县,目标直指北平。

雄县原本被燕军攻下,这次听闻南军举六十万之众(号称百万),立马再次放弃。

四月十六日,李景隆先锋平安先到白沟河,十七日,从真定来的郭英,吴杰部也赶到集合。

十八日,后继南军还在路上,平安和瞿能,盛庸三人来到白沟边东岸。

白沟河是海河支流大清河的北支下段,上段为拒马河,中段为北拒马河,曾为宋辽两国界河。

南军的目标就是北拒马河,全军将驻守此处。

此时三人各自带着亲兵,骑马在河边,看着河中滚滚而过的河水,表情都很凝重。

大伙久久无语,好似都在想着心事。

片刻之后,平安缓缓开口:“白沟河这河底下,不知埋了多少尸骨呐。”

盛庸叹道:“当年宋朝与金攻辽,十五万大军在此惨败,尸横遍野,死伤无数,据说宋军尸体连绵百里,惨绝人寰。”

“自古南边过来的兵马要打北边,必要走这白沟河。”瞿能无奈道。

这会要是朱高煦在,肯定要问,为啥一定要走白沟河?不能绕过去吗?

白沟河四通八达,南接河间,东接保定县,再往东能到津海,南方的粮草辎重都可以从海路和水道过来。

而且他们六十万大军需要水源,所以必须驻扎在这里,小点河道根本不够用。

盛庸这时又道:“听闻当年宋军与辽军交战激烈,难分上下,突然刮起了北风,尘土飞扬,接着还下起了拳头大小的冰雹,还大部份下在宋军阵中,宋军顿时惨败。”

说罢他抬头,发现平安和瞿能正在看他,三人面面相觑,同时感觉心里有点不舒服。

如今他们也是南军,同样是浩浩荡荡的大军北进,同样驻守在白沟河。

这和当年辽宋大战何等的相似。

平安不由全身一颤,苦笑道:“盛将军说的这么玄乎,万一刮个南风,咱们不就是胜了吗?”

说罢抬头看看天空,但此时天空万里无云,啥风也没有。

他不由问:“依两位将军看,燕军会驻守何处?”

“苏家桥”盛庸和瞿能几乎异口同声。

说完两人相互看了眼,同时微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