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155章 简单的数学题

第155章 简单的数学题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朱高煦这时正和徐祥骑着马在最后面,因为要攻城,朱高煦肯定要往后躲,他的心腹兵马都是骑兵,没理由去攻城。

不过他正在观察不远处两个人。

前几天燕王带着大军经过临邑,宿安人纪纲与同乡穆肃结伴投军,纪纲冒死扣住燕王坐骑,请求自愿跟随燕王效命,燕王喜纪纲胆略过人,弓马娴熟,当即将他穆肃和收为帐下亲兵。

这个穆肃在历史上不算有名,但纪纲可是太有名了。

这会纪纲刚从军,虽然低眉顺眼的跟在燕王身后,但他身体壮实,手臂粗壮,确实给人一种孔武有力的感觉,他自称弓马娴熟,看来不假。

这纪纲反应很敏锐,余光一扫,转过头,正好看到朱高煦在观察他。

纪纲抬头看去,燕王和一众大将对着济南城指指点点,前面好多人,他赶紧转过头脸上挤出笑容,并飞快往前几步。

“小的纪纲,拜见高阳郡王。”

“你就是纪纲,好,好。”朱高煦微笑点头。

纪纲也不多说,又飞快回到原位。

那穆肃就没这么圆滑,他呆呆站在原地,似乎不理解纪纲为啥要和朱高煦打个招呼。

“这个纪纲倒是很会投机取巧?”徐祥低声笑道。

“徐将军你敦厚老实,纪纲可是圆滑的很,这种人将来很容易飞黄腾达。”朱高煦淡淡的道。

徐祥深以为然。

他在北方干到六十多岁,还是个副千户,还好这次奉天靖难,借孙岩介绍,跟了高阳王。

现在终于升为指挥佥事。

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却听朱高煦这时道:“徐将军看这济南城好打不?”

上次打居庸关,就是徐祥想的办法,所以朱高煦马上问他。

徐祥摇头道:“济南城周长才十二里左右,但里面有南军近十万人。”

“南军把城墙上站满了,三千多垛口每个站一人,只要三千多人。”

“就算站十排,有三万人防守就足够了。”

徐祥说的很简单,济南城里兵多,易守,不好打。

想想当初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北平城二十多里长,才一两万人,都能守住。

现在对方有近十万人,都可以轮流守城,真的很难打。

朱高煦在城池攻守战的经验,以前都是从电影里看到的,后来经历了居庸关,永平等攻防战,然后又询问过一些守将,比如永平守的很好的郭亮。

通常可以用算术题简单的来算,比如像济南城这样的周长,以三千垛口来算,平均每垛口一个人,同时在城头的,有五排人就算比较强的防守力量。

也就有一万多人就够用。

当然,守城兵马是越多越好,多的可以当预备队,也可以轮换。

所以南军在城中十万人马,加上原来济南城的守军,那真的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至于守城的老幼妇孺,北平时发动了大量,这些可以忽略,因为每个城池守城时,都会动员来帮忙。

朱高煦听着徐祥的分析,好像无法攻克似的,但历史上,似乎差点被朱棣打下来。

因为攻城,不能用简单的人数多少来计算。

够阴,够狠就行,朱高煦暗暗的想着,毕竟朱棣就用了很阴很狠的行为。

就在两人私下交流时,前面燕王朱棣也调转马头:“走,回营。”

燕王带着诸将回到中军大帐。

朱高煦根据他表情来看,似乎看不出什么。

燕王正常情况下,喜怒很难看出来。

但他很会蛊惑人心,有时心情不好,也能装很高兴的忽悠大伙。

诸将陆续跟着来到中军大帐。

各路大将分两边站好,还是很有规律,以前燕王的一边,后来投降的一边。

但现在投降的越来越多,有些级低点,也会站左边来。

朱高煦现在站在左首第四个。

排他前面就是丘福、张玉、朱能三人。

其余的火真、谭渊、张武、王聪等亲信统统后边站。

燕王等大伙都进了大营,便开口道,现在济南城已经是被俺们瓮中捉鳖围在这里了,但兄弟们刚刚从白沟河一路打到这里,人困马乏,全军先休整下,我们明天,先劝降。

然后分配任务,各营都要准备督造攻城器械,一旦劝降不成,就开打。

朱高煦虽然全是骑兵,也被分配到一个任务,率五千精骑,策应巡防济南北面,以防沧州徐凯来援。

这个任务比较轻,徐凯败退沧州,燕军没去打他,他已经阿弥陀佛,哪里还敢过来救援济南。

但朱高煦听完整个会议,还是很感慨燕王的套路。

其实燕王也知道济南是坚城,不好打,所以故意说先休整下,先劝降。

朱高煦又学到了,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话说出来,士气就不一样。

第二天一大早,燕王派人把劝降书身寸进济南。

此时的济南城上,正站着山东参政铁铉、参赞高巍、和都督盛庸三人。

高巍去年向建文帝要求去劝燕王罢兵,上书了很多劝言,皆不报,黯然回京,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负责押运粮草的参政铁铉,两人同时听到前方大败的消息,看着大量败兵往南跑,铁铉决定回到济南,一路收拢了些残兵,及时回到济南城。

而盛庸从白沟河大败后,立马带着本部兵马退向德州,中间他留了个心眼,没走月漾桥,绕了一个大圈子,走了点远路。

虽然路上也遇到小股的燕军,但都被他击退,最后安然退到德州,然后又退到济南。

没多久,李景隆败走,济南城能说的上话的就是铁铉、高巍和盛庸三人。

铁铉拿到劝降书后,看了眼盛庸和高巍,故意道:“燕军势大,我们城中又皆是新败之军,不知能战否?”

盛庸立马道:“末将虽不才,但食君之禄,须要忠君之事,愿为圣上——”抱拳向南方:“拼死一战,誓与济南共存亡。”

“好。”高巍激动道:“老朽愿与两位同生共死,以报皇恩。”

铁铉大喜,立马把盛庸引为知己,三人还歃血为盟,发下大誓。

此时盛庸暗暗舒了口气,心里也是又惊又喜又是惶恐。

其实之前李景隆在济南城外兵败,逃走,盛庸也是有机会逃的,但他左思右想,最终决定不跑,死守济南。

李景隆一跑,很多大将都跟着跑了,此时军中以他最大,没有李景隆的掣肘,他成为十万残兵的话语人。

这是一个机会,拼取功名的机会。

他不需要打败燕王的兵马,只要守住济南,盛庸就知道自己会立下大功。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李景隆这样出身在勋贵家族,所以之前无论他统兵能力有多强,也不可能带领六十万大军伐燕,但李景隆这次再败,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盛庸现在是富贵险中求,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而铁铉得到了盛庸的保证和忠心,也觉的更有信心能守住济南。

不过盛庸马上道,现在他们大军连败,需要时间休整,恢复士气,同时好好做好城防布置。

铁铉找人问计,济阳儒生高贤宁献计,写了一篇‘周公辅成王论’,把燕王说成周公,劝他息兵进京,辅助皇帝。

燕王看后知道盛庸和铁铉不肯降,但觉的这文章写的挺有意思,因为要打造攻城器械,也放缓进攻,双方都在暗中准备。

没多久,燕军把白沟河收缴的火炮全部调来,又制造了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二十日,惨烈的攻城大战正式开始。

这一打,就打了一两个月。

六月十二。

“轰,轰,轰——”

城上城下断断续续的火炮相互对轰着,中间不时夹着各种火铳的声音,还有一阵阵崩弦的弓箭声。

朱高煦耳朵里塞着棉布,皱着眉看着远处,眼中有些不忍之色。

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后,他第一次看到大规模的步兵攻城战。

真定之战时,南军在城下,他们直接攻过去。

救永平时,他夜袭吴高,白沟河全是野战,大宁是不攻而下,其余的小城所,都是数千人,甚至数百人就直接拿下。

而眼前的画面,怎么说呢?就好像他前世看过的僵尸世界大战。

漫无边际的燕军,像蚂蚁似的一**往济南城上涌去,然后一批批的倒在城下。

兵士们都像是木偶,除了进攻,毫无退路。

无论前面死多少人,所有人都得往前冲。

燕军进攻济南城已经接近两个月,双方用尽各种手段。

盛庸还出城偷袭过,燕军还挖过地道,甚至掘开河堤,放水灌城,但除了为城下添加了无数的尸体,双方都没起到作用。

这些天燕王越来越着急,朱高煦能感受到父王的焦虑。

济南位置特别重要,不但是南北要冲,更是京师的屏障,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城中有南军十万残兵,如果攻破济南,灭了朝廷这最后十万兵马,朝廷就会受到重创。

但强攻了近两个月还没下,燕军也有点支持不住。

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善于攻城的兵马,朱高煦这时心中暗暗的想着。

他脑海里,已经在慢慢想着自己的训练方式。

“高阳王,高阳王。”

就在这时,他隐约听到有人在叫自己。

朱高煦扭头,然后拿掉耳朵上的棉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