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01章 反了吧

第201章 反了吧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朱高煦去京师联络李景隆,为燕王打进京师立下汗马功劳,他麾下诸将都是知道的,更知道黄樱帮了大忙,燕王还答应让朱高煦娶黄樱。

如今这么看来,燕王简直把朱高煦当傻子。

他以为把张辅女儿嫁给朱高煦就能替代黄樱了?

殿下重情义,黄樱救了殿下,这是张辅一百个女儿也不能替代的。

众人还没敢说话,朱高煦的声音都哽咽起来:“当天父王答应我要把黄樱给我。”

“我也在黄樱面前发誓,永不相忘。”

“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却一个连失去全家的可怜小女人都不能给我?”

“为什么?”

朱高煦最后愤怒道。

四周无人能回应,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面露惊色。

大厅里安静了片刻。

朱高煦也不说话,暗暗打量诸将,似乎在等待什么。

终于。

突然有人沉声道:“靖难的大战恶战全是殿下打赢的,立下如此多的汗马功劳,连个小小的张武和谭清也敢挑衅殿下,现在连个有恩于殿下的小娘都不给,燕王是不是故意的。”

诸将纷纷扭头,却是大将陈文。

朱高煦大喜,还没来的及说话。

大个猛男周虎怒道:“特娘的,不如杀进京师,燕王能当皇帝,殿下不能当皇帝吗?”

众将齐齐色变,没想到周虎这大猛男说话如此的露骨大胆。

“反了吧。”宋猛马上怒吼。

“反了。”陈文和周虎接着叫道。

此时王斌、韦达、徐祥、李远四人脸色通红,相互瞪着对方。

朱高煦还是不说话,表情似乎有点震惊的模样。

可此时现场七位大将,才只有三人表态。

但他知道不能等太久,如果太久了还是没人表态,后面啥话都不用说了。

就在朱高煦准备开口喝斥周虎和宋猛他们,简直无法无天时。

年纪最大的徐祥终于道:“老夫一切听从高阳王的吩附,但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韦达接着又道:“只要殿下一句话,咱们点起兄弟杀进京师。”

“但凭殿下吩咐。”王斌则直接跪拜。

接着哗啦啦,诸将纷纷跪拜。

朱高煦最在意的李远也跪拜了。

“诸位兄弟快请起。”朱高煦赶紧上前,纷纷扶起诸将。

扶到李远时,两人对视一眼。

李远马上道:“高阳王不要冲动,现在起兵的胜算,几乎为零。”

周虎和宋猛顿时一脸不服,就想反驳。

“李将军有何意见?”朱高煦问。

“咱们兵马不过五千,就算加上李贤的藩骑,也不过六千出头。”

“现在京师内外几十万大军驻扎,燕王心腹数万大军驻守京师,就算咱们能出其不意杀进京师,也无法打进皇城。”

“一旦短时间进不了皇城,其余的兵马有一大半会来围剿咱们,就算还有一小半隔岸观火,但也不太可能帮咱们。”

李远分析的很清楚,现在燕王军中是有很多大将支持朱高煦当太子,但是朱高煦你突然起兵,大伙肯定不敢随便帮忙,能有一小半隔岸观火,两不相帮就算不错了。

朱高煦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李将军接着说。”

“燕王为什么会成功?”李远道:“因为他有地盘,时间和起兵的借口。”

“咱们现在一无所有,打不下皇城,杀不了燕王就立马完蛋。”

“所以当务之急,先找块地盘,等侯时机,然后找个适合的借口。”

“燕王登基,高阳王必为亲王,亲王就藩之后,必然会有封地。”

李远说到这里,老将徐祥也道:“但时间不能拖太久,时间一长,燕王稳住局面,就算再起兵,胜算也不大。”

“所以末将以为,最合适的时间是三到五年之内。”

李远道:“三年左右,燕王需要时间稳定全国的统治,天下诸将还能记得靖难中的殿下神威,超过这个时间,就真的不好办了。”

李远把时间和地盘都说了,现在还缺个起兵的理由。

“起兵的理由,我已经有了。”朱高煦笑道:“这样是不是咱们天时地利人和都算有了?”

诸将惊讶,没想到朱高煦连起兵的理由都找到了。

“啥理由?”徐祥瞪着眼睛,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以后再说。”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

他自己给自己的时间,也是三到五年左右。

超过这个时间,以一藩之地,对抗整个大明国家机器,难度就成倍上升。

但三到五年内,可就不好说,现在很多地方还只认建文皇帝,大伙只是敢怒不敢言,更有忠于建文帝的,都是直接投井或上吊自己杀,比如云南左布政使,就是听到这消息后,悬梁自杀,妻子随即跟着投河自尽。

李远这时又道:“即然高阳王早就准备,我也有三策,高阳王或可选一向燕王请封。”

“上策,封地辽东,可北征蒙古,东征朝鲜,一边打仗,一边训练兵马,以待时机。”

“中策,去西北接宋晟,效仿唐朝西征。”

“下策,去西南,在靖难前何福的基础上,继续剿灭麓川。”

这三个地方,都是可以继续打仗,练兵,养马的地方。

只要能继续打仗,就能保证手中的兵力。

当然,最好就是去辽东,距离中\央王朝更近,燕王不就是靠这边起家的吗。

但朱高煦马上摇头:“父王自北方靖难起兵,不可能再封我在辽东的,如果我没猜错,应该是三弟高燧去北平。”

“那只有西北和西南两地了。”李远道:“就是远了点。”

何止远了点,朱高煦心想,历史上燕王就是打算把朱高煦封到云南的。

“云南如何?”朱高煦便问。

李远想了想:“云南可以,且沐氏经营几十年,拥兵十余万,如果能拉拢住,可为助力。”

“可徐徐图之,若能占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数地,起码能守住半片江山。”

“皆是穷乡僻壤。”陈文苦笑。

李远摇头:“不能这么说,当地民风剽悍,兵士精勇,靖难之战就能看出来,西北方向的卫所军,比南军难打多了。”

燕王在北平时,也很贫穷啊,还不是一样打赢了南军。

朱高煦沉默了片刻,看向李远:“李将军了解福建和广东吗?”

李远愣了下,摇摇头。

毕竟这时代的人,很少关注到海上。

“我想李将军能去福建和广东。”朱高煦道:“那边南方临海,将来海运必然可以赚大钱,且南方水稻双熟,若囤田囤的好,粮食不用愁。”

朱高煦心想,即然说了就不用藏着腋着:“退一万步,将来大事不成,咱们可以退向海外。”

“海外有很多岛,较大的一个叫小琉球(台弯),可安身立命。”

诸将微微动容,没想到高阳王连退路都想到了?

李远更没想到朱高煦似乎早有算计。

众人密议了一番,感觉后面还得打仗,只要能打仗,手中就有兵。

朱高煦一边说,一边打量诸将。

这些年诸将跟着他东征西讨,打完整个靖难,兄弟之情是完全建立起来,但现在他们所说的事,可谓惊天动地,朱高煦也不敢确定所有人都愿意跟着自己干。

即然说了,他当然也不后悔。

好在他这么多领兵打仗从无败绩,诸将也信服和支持他。

现在大伙议论这些事时,个个都有点激动,兴高彩烈的。

事到后最,朱高煦缓缓道:“我父王当年有张玉、丘福、朱能、火真等亲信心腹。”

“诸位兄弟,也是如此,是我朱高煦在这世上唯有值得信任的人。”

“今天的事,希望大伙保守住秘密,出了这个门,就不要再私下议论。”

周虎立马道:“殿下放心,即便妻子儿女们,也不会知道。”

众将纷纷点头。

——

洪武三十五年(1402)八月中旬,北平的燕王家属和世子等人先后来到京师。

皇帝派人传令朱高煦再次回京,但他的兵马在开平原地不动。

同时接到传令进京的,还有驻守在山海关的耿瓛。

朱高煦得到消息,专门在开平等了一天。

耿瓛要去京师,必然要经过开平卫,果然被朱高煦等到耿瓛。

耿瓛见到朱高煦,非常客气,因为当年其父亲耿炳文战败后,谭渊要羞辱耿炳文,是朱高煦力保其父的尊严,还让人把耿的尸体带了回去。

耿瓛提到往事,再三感谢朱高煦。

朱高煦暗暗提醒他,最好也赶紧跑路,不然以后下场不妙,但耿瓛居然不相信,反应没有盛庸和平安那么敏锐。

八月下旬,朱棣册封徐氏为皇后,不几日,朱棣大封功臣,公、侯、伯封了一大堆。

原历史李远也被封了个安平侯。

但这会他主动要求跟着朱高煦,连个封侯都没有弄到。

原历史徐祥也被封兴安伯,这次因为一直也跟着朱高煦,也没封伯。

这样朱高煦的部下和原历史一样,没有一个人被封侯伯。

另外靖难的功臣里,姚广孝拒不受封,还是找了个庙宇呆着,开始还偶尔去上几次朝,后来干脆就不去了。

袁珙推了几次,皇帝还是封他为太常寺丞,赏赐冠服、鞍马、文绮、宝钞、宅院,基本等于是弄个闲职,得了大量的好处。

朱棣原本想让袁义为锦衣卫指挥使,但他婉拒,和兄弟袁光也是要了大量的银子宝钞和宅院,于是纪纲得势,成为新任锦衣卫指挥使。

金忠为工部右侍郎。

此时所有的功臣里,只有皇帝的子女们还没有进封,满朝文武也似乎都在等着这里的变化。

八月底,京师又发生一件大事,景清意图行剌皇帝,被识破。

皇帝朱棣大怒,先处以磔刑,接着灭其族,再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瓜蔓抄”的意思,就是朋邻乡里,如瓜蔓辗转牵连,连景清老家的村民朋友也倒了八辈子霉,俱被诛连。

朱高燧得到消息是又惊又怒,当初世子还想把景姝嫁给朱高燧,还好他聪明,找了个借口,现在想想,果然是个大坑,心中把世子又记恨上一笔。

九月初的某天,朱高煦正常去上早朝。

朱棣登基后,他很少上早朝,皇帝也不管他,因为不上早朝的也不是只有他一个,姚广孝、袁珙也是如此,三弟朱高燧也是这样。

最近天热,朱高煦也算难得起这么早,但到了奉天门发现京师的文武官员基本都到了,他还算是来的比较晚的,连他的大哥世子也在,但三弟朱高燧依然没来。

他照例先拜见大哥,世子也客气的和他说了几句。

转过身后,朱高煦先和丘福打了个招呼。

丘福立马神神秘秘的把朱高煦拉到边上。

朱高煦莫名奇妙。

“高阳王伱这样不行啊,连上朝都难得过来,如何竞争太子之位?”丘福低声道。

“。。”朱高煦左右看看,大伙都离的比较远,连忙道:“丘将军言重了,这些事,父皇早就有了定夺,高煦心里,也是支持大哥的呐。”

丘福翻着白眼看了下朱高煦,也不知道有没有相信,但现在奉天门下到处是人,也确实不好细说这事,他无奈道:“高阳王还是得多上朝,军中的兄弟们都是支持你的。”

朱高煦心想,哪些兄弟?你是说张武、火真、谭清、朱能、薛禄、王聪他们吗?

燕王的心腹诸将,可没有一个支持我的。

就在这时,远处有人老远叫着高阳王。

朱高煦回头,原来是徐祥和李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