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14章 拨云见日

第214章 拨云见日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原本盛庸被朱棣派往淮安,他还想先看看情况再说。

不料耿炳文三个个儿子前军都督佥事耿璇、后军都督佥事耿瓛、尚宝司卿耿瑄先后被朱棣所杀。

盛庸顿时知道大事不妙,接着,盛庸听到消息,朱棣经常派人潜入驸马梅殷府上,被梅殷觉察,私底下多次大骂朱棣,盛庸就知道,梅殷将来恐怕也不妙。

于是,盛庸更联系平安,两人决定,赶紧一起跑路。

盛庸先安排全家往南,逃向朱高煦给的地址福建长沙村,然后自己乔装打扮以孙霖亲兵身份,跟随孙霖来到云南,直接投靠朱高煦。

据他所说,平安比较小心,他先和家人一起往南方福建逃,然后从福建再到云南来。

“好,好,我得将军,如虎添翼也。”朱高煦喜不自胜,连连称好。

当下盛庸又向朱高煦介绍孙霖,原郭英部下,后为盛庸先锋。

孙霖跪倒,提到靳荣,声称,当年耿炳文战死,燕军只有高阳郡王最尊重老将军,郭英郭老将军,不只一次在我们诸将提到这事。

他与靳荣也是老相识,早就有意投向汉王,上次汉王在京师募三护卫时,就想投靠,但为了掩护盛庸,所以没有参与,当然,那会盛庸也没决定逃,他肯定是说客气话,但这不重要,朱高煦很佩服盛庸,盛庸这人很聪明,即便来投靠,也带着孙霖,果然比平安麻利多了。

很好,很好,朱高煦高兴道,盛庸和平安来了之后,对西平侯,和何碌这些人来说,更有说服力。

特别是盛庸,在靖难屡败屡战,最后关头还在浦子口江上血战北军,的确算是南军最忠诚将领。

刚来云南时,朱高煦听到郑祥为统兵官,统领汉王三护卫,又见朱棣派了几个新的指挥同知到云南,沐晟又不肯见自己,立马感觉头顶四周好像有无数大山,压抑的他心里很难受。

自从撞破西平侯与何碌见面,又遇到盛庸和李霖相投,朱高煦又突然感觉到有种拨云见日,霍然开朗的欣喜,似乎所有的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盛庸到后的第二天,西平侯沐晟终于带着云南的一堆文官到汉王府拜见汉王。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前任左布政使在燕军进京后,投河而死,朱棣登基后在永乐元年大量更换了当地的主要文官。

现任左布政使为原北平右布政使曹昱。

原刺史曹昱被改任为山东右布政使,这次朱棣直接把他派到云南来。

升刑科都给事中周璟,为云南右布政使。

原历史周璟升任山西右布政使。

另有通政司左参议苗微,升为云南按察使。姜涤、周乐为按察使副使。

原刑部主事茹琪为云南按察司佥事。

朱高煦在大殿里接见了这些文官,发现云南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基本都被朱棣换了,今天很多来的官员都是今年刚上升的。

有些人还是燕王府的老相识。

朱棣这是多么不放心朱高煦,换了这么多文武官将到云南。

可惜现在朱高煦搭上了西平侯,只要再把郑祥拉下水,加上各卫所指挥使级以下的中层军将,那么朱高煦就有信心控制住整个云南。

西平侯来了之后很冷淡,当着众文官的面,也没和朱高煦聊几句,好像只是为了表面功夫,拜见完汉王后,就借口离开,其他文官有的也赶紧离开,只有北平呆过的曹昱和朱高煦较熟,坐了片刻之后,才离开。

官员们陆续离开,第二天有消息传到云南府各处,说是西平侯和众文官昨天不给朱高煦面子,进去打了个招呼就走,汉王在府上大怒,砸了很多器物。

其实西平侯前脚从前门离开,后脚又从后门进府。

进府之后,西平侯见到盛庸,甚为震惊。

更让他震惊的是,盛庸是直接从淮安举家逃到云南。

一见面的第一句话,盛庸就把西平侯拉下水。

“燕王的德性末将太了解了,现在不杀我和平安是为了做做样子,等他坐稳了天下,我们这些人,都要被清算。”

盛庸说我们这些人时,明显把西平侯也计算在内。

你云南在靖难时,也是派了兵的,虽然只派了一卫兵马,但也那是派啊。

西平侯嘴角一抽,想到朱棣登基后,立刻把云南都司、布政使司、按察司三司重要官员换了个遍,明显是针对他的。

这么想想,好像也有道理,以朱棣的德性,等他坐稳了屁鼓,肯定也要找我麻烦。

西平侯都已经和朱高煦结为兄弟,歃血为盟,盛庸的话只会让他更加铁了心和朱高煦走在一起。

“盛都督你点子比较多,大伙合计合计,我要朝廷攻打安南。”朱高煦这时道。

盛庸则立刻问西平侯道:“安南现在怎么情况?”

西平侯把安南的情况和盛庸说了下,还说现在有个叫阮康的人,是陈朝宗室的家奴,在虞朝建立后,曾起兵叛乱,想恢复陈朝,失败后逃到云南。

“陈朝还有宗室在不?”盛庸问。

“陈朝宗室已经被胡季犛杀光了,只有陈少帝还被关在升龙。”

其实西平侯的消息还慢了点,因为就在朱高煦到云南的前两个月,七月份,胡季犛知道明朝换了皇帝,已下令把陈少帝处死,然后派使者去大明京师,陈朝皇室绝灭,自己儿子胡汉苍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

朱高煦他们现在在商量安南的时候,胡汉苍的特使已经到了大明京师。

盛庸听闻之后,沉默了片刻,想出一个妙计。

“让阮康自称陈朝宗室,请求大明宗主国出兵相助复国,指责胡汉苍阴谋夺位。”

“朱棣自己就夺位来的,肯定不能容忍别人也这么干。”

“他需要站大义和道德的立场,来证明他的皇位有合法性,所以不合法的胡汉苍,一定是他的打击对象。”

原历史阮康就是这么干的,没想到盛庸居然和阮康的想法不谋而合。

不过原历史阮康到明年才向大明京师逃亡。

朱高煦当然不会记得这些历史,不然他早就提出来了,现在盛庸提出来后,他想了想,觉的可以试试。

因为盛庸对朱棣的分析很到位,朱棣这种不合法得到皇位的人,为了证明自己合法,一定会打击其他不合法谋夺皇位的事。

“我觉的还可以加一条,朱棣肯定会对安南动兵。”朱高煦这时道。

西平侯和盛庸都看向他。

“在外面散布谣言,建文帝自贵州逃入安南。”

西平侯神色微变,但没有说什么。

盛庸眼睛一亮,点头道:“可以这么干。”

——

九月下旬,云南统兵官郑祥在府上宴请汉王,西平侯,云南左右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等云南的重要文武官员。

他宴请的级别都比较高,只有孙霖级别低了点,但孙霖是和他一起从京师过来的,还没有去洱海卫任职。

洱海卫距离昆明还是挺远的,孙霖到了之后,一直拖着没走,说是想拜见西平侯,郑祥也有心结交西平侯和汉王,于是便找了个时间,宴请汉王等人,并带上了孙霖。

席间,汉王坐首位,大伙推杯换盏,气氛看起来挺融洽,因在座的除了汉王和西平侯,几乎全是朱棣在登基之后换到云南的新官儿。

左布政使曹昱更是个玲珑人儿,席间专门吹捧汉王,说他靖难的不世大功,大伙也跟着附合。

这会文官们对朱高煦的待遇还一知半解,不算明白,可武将们心里门儿清呢。

曹隆和郑祥都知道,陛下都在暗暗防着汉王,汉王肯定不想听这些事。

不过没办法,曹昱专挑这个说,他们也只能勉强陪着,又不能点破。

席间西平侯很少说话,有人敬酒他才回应,他好像和汉王不和,两人相互间除了各敬了一次酒,都不说话。

要不是有曹昱和郑祥比较能说会道,现场的气氛估计挺尴尬的。

酒宴到一半,西平侯突然道:“按祖制,咱们这些文武官员,是不能聚在一起这么喝酒的。”

刷,郑祥脸色通红,汉王脸色也不好看。

西平侯又道:“不过郑都督重返云南,汉王又落藩在此,今天算是为两位接风洗尘,以后咱们可不能这样干,不然言官弹劾起来,可就不好交待。”

大伙纷纷点头,说西平侯说的有道理。

眼看着酒宴要结束了,郑祥多次抬头看曹隆。

他已经找了中间人,请云南都指挥使曹隆开口试探。

曹隆也酝酿了很久,见郑祥不停暗示,便再次起身,敬孙霖。

他笑吟吟的道:“孙指挥使驻镇洱海,那边条件比较辛苦,以后有劳孙指挥使了。”

“不敢不敢,这是末将的本份。”孙霖赶紧道。

曹隆和他喝了一杯,又问:“孙指挥使家属都跟随来了吗?”

“都来了。”孙霖笑道:“习惯带着内人,不然一个人,睡不好觉啊。”

大伙哈哈大笑。

“孙指挥使儿女多大了?”曹隆随口聊着。

孙霖道,长子二十一,次子十九,三子十六。

居然有三个儿子。

曹隆叫道,乖乖孙指挥使厉害啊,三个全是儿子,俺有两个都是女儿呢。

不料孙霖马上话由一转,笑道,我那不肖的三子孙城又蠢又笨,至今未娶,还请在座的诸位上官们多多帮忙,若有合适的,可以介绍一下,必然重谢。

曹隆和郑祥一听大喜,曹隆立马道:“这么巧,那我就不客气作个媒了。”

“郑都督的爱女郑苤也未嫁,这不是现成的吗?”

众人轰然叫好,一起附合。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