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37章 一个不留(不要急快反了)

第237章 一个不留(不要急快反了)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曹隆脸色惨白:“汉王是在靖难中立下大功,但圣上没有封你为太子-——”

“曹将军,现在这种情况,你要和本王说这些废话吗?”朱高煦打断他。

曹隆顿时无语。

朱高煦道:“曹将军在战场上很勇猛,希望曹将军现在也爽快点,你若不配合,本王决不为难让伱,保证让你全家痛快的离去。”

“你若配合,以后咱们就是好兄弟。”

曹隆当然不想死。

他只是没想到朱高煦这么快就决定摊牌。

此时他脑子里已经在想,朱高煦成功的机率有多大。

从靖难的经过来看,朱高煦的确没有打过败仗。

正如朱高煦所说,人生在某些时刻,总要面对痛苦的抉择,现在曹隆内心就无比的纠结,是以死明志,还是投降求生?

“曹将军相信本王,将来有一天,你就会明白,今天应该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以后曹家世代,都会以你为荣。”朱高煦的话,像诱惑的魔音,缓缓渗入曹隆的心灵深处。

这饼画的就比较大了。

靖难之后没有封爵的曹隆终于有点动心,或许说,他找到了投降活下来的借口。

俺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我曹家世代。

半个时辰不到,他心腹魏恩海也来到汉王府。

曹隆当即下令,让他把那两个锦衣卫抓过来,具体位置汉王的人知道。

魏恩海愣了下,但没犹豫,马上点头,转身就带着汉王的人出去抓人了。

抓到之后,这两锦衣卫交给毛信带走。

也就在当天,魏恩海去抓锦衣卫的同时,朱高煦挥手示意了下,没多久,他的亲兵拖出来一个人。

曹隆定睛一看,大惊失色,正是失踪的杨大用。

他以为杨大用已经被朱高煦杀了,没想到悄悄押到了汉王府。

杨大用嘴里被塞着布,说不出话,只是惊恐的看着他们。

朱高煦从亲兵手上拿过一把刀,递到曹隆手上。

杨大用瞪着曹隆,拼命摇头。

曹隆深深吸了口气,微闭起眼睛,片刻后睁开,惶惶道:“杨大人,对不起了。”

扑哧,一刀割掉了杨大用的咽喉。

看着杨大用在地上抽搐,曹隆拿着长刀的手也颤抖起来。

他现在才发现,往日和诸将聊天时,谈笑风生,满脸仁厚的朱高煦,比燕王还狠十倍。

而且很快他就能领教到,朱高煦的套路,比燕王更强一百倍。

“我听说你的孙女,已经九岁了?”朱高煦事后问。

曹隆瞪着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我有个部将周虎,长子周平已经十一岁,两人先把亲事给定了。”

曹隆咬咬牙,点头应了。

“你从京师带来的三百亲兵,俱去呈贡县训练,然后调往广南府,你府中的亲兵,我另外派人前去,由西平侯部将沐平山负责。”

曹隆面如死灰,朱高煦直接把他的人马全换了,以后身边尽是朱高煦的人。

好在他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朱高煦已经提醒他,西平侯也支持朱高煦。

如果有西平侯的支持,那成功的机率就很大,而且曹隆隐约觉的,郑祥恐怕现在也不可靠。

曹隆也是个知趣的人,即然连杨大用也杀了,已经没有退路,扑通,他当场跪下:“末将曹隆,但凭大王吩咐。”

“好,好,曹将军,以后我们都是好兄弟,共富贵啦。”朱高煦兴奋的把他扶了起来。

两三天后,心腹魏恩海被提拔为临安卫指挥佥事。

临安卫是汉王三护卫的驻地,魏恩海也高高兴兴的赴任去了,因为毕竟升官到指挥级。

从千户升到指挥级,这可不是一小步,是一大步,很多人终身都无法寸进这么一小步。

接着曹隆的部下亲兵和诸将都被纷纷提拔调离,沐平山到都司任职,常驻都司。

朱高煦三百亲兵到了曹隆家里,领兵的是杨河,以千户职充任曹隆部将。

曹隆家里一应生活用品,对外来往信件,俱有杨河负责。

曹隆这时也知道上了贼船,只能铁了心帮朱高煦办事,后面各卫所调动,极为频繁,大量汉王府三护卫的老军将,朱高煦的老部下,被调到云南各卫所,充为主官或副职。

军将调动是很平常的事,只要不是指挥使以上,都司都能决定,指挥使级,有统兵官郑祥和西平侯一起决定,但以前的经验,都要上报西平侯,得到西平侯认可,现在需要郑祥和西平侯双方认可。

曹隆一系列调动,西平侯和郑祥都没意见,他就知道这两人都被汉王拉下水了。

这天曹隆带着杨河来到都司衙门,两人在路上还谈笑风声。

曹隆已经铁心帮朱高煦,自然要和杨河他们搞好关系。

到了衙门后,曹隆率先进去,杨河左右看看,这才进去。

此时都司衙门的不远处,段关山正悄悄的打量这里。

他放假三天,所以和同仁来到昆明,借口是游玩,其实他想联系当地锦衣卫。

但出乎他意料,云南当地锦衣卫的据点,居然没有了。

段关山当时大为震惊。

云南当地锦衣卫在洪武时期是重要据点,建文期后被闲置,永乐二年,即今年,朱棣下令重新启用。

按段关山的记忆,应该是他加入汉王部队来到云南时,重建当地锦衣卫的人,也在后面跟着来云南。

但不知为何,据点里居然没人。

其实他不知道,跟随杨大用到云南的这批人,就是重建云南锦衣卫据点的人。

可惜,都被朱高煦一锅端了。

要论刑迅逼供,朱高煦虽然没见过,但也知道不少,古代的酷刑来一遍,没几个人能抵挡住。

现代不让睡觉这一招,很多人也抵挡不住。

这次锦衣卫有个人死不开口,毛雄用朱高煦的招式,派人轮流逼问,不给他睡觉,他一睡觉就弄醒,几天几夜不睡觉,锦衣卫最后受不了,还是老老实实招供。

段关山没看到锦衣卫据点有人,思来想去,只有三天时间在外面,他马上又要回呈贡,所以决定来找曹隆。

曹隆是燕王当年心腹出身,虽然没有封爵,但皇帝也待他不薄,从靖难的百户,几年时间晋升为都指挥使。

皇帝把他派到云南,明显还是很信任曹隆的。

段关山也不想多说什么,就是想问问曹隆,为啥大量卫所总旗和百户被调到集训卫,还有这集训卫,朝廷有这个编制吗?你身为都司长官,是不是要过问一下?最好立刻派人,把这里的异常传到京师。

他并不打算现在针对汉王,因为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什么,只是想提醒下曹隆,你食君之禄,要为君分忧。

段关山在都司衙门口观察了一会后,便在街上拉了个路人。

那路人莫名奇妙。

段关山给他一两碎银,一个信封。

“你帮我送到都司衙门,就说给都指挥使曹隆亲启,这一两银子就是你的。”

这人是个农家大汉模样,听到有一两银子,眼前一亮:“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路人兴奋点头。

拿着银子和信,往都司衙门去了。

送进去的信先到了沐平山手上,很快又叫来曹隆和杨河。

三人看着信,信里质问曹隆,为何云南很多卫和所的总旗及百户调到呈贡县,那边的集训卫,又是什么东西,朝廷认可了吗?希望曹都指挥使,尽快把这里的情况,往朝廷上报,不然,等我们锦衣卫上报,曹大人就要被动了。

信中没提到汉王发银,但曹隆脸色大变:“是锦衣卫,还有锦衣卫。”

沐平山道:“把送信的先控制起来。”

送信的很快被带到,说自己在街上,遇到个人,给了自己一两银。

信里写的什么,我可没看,就是个送信的。

杨河心想,云南这边人也真胆大,换成一般地方,估计也不敢把信送到都司来。

这人是个土人,并不是汉人,所以杨河他们也没为难他。

杨河拿过碎银看了看,又还给他。

打发了这个送信的走。

杨河道:“这锦衣卫太笨了,如果不出意外,就是集训卫里的人。”

“那银子我看过,是刚剪的,大王为了发银,把带过来的成锭银子,剪成碎银,嘿嘿,这是咱们的人呢。”

沐平山道:“也只有集训卫里的人,才知道里面发生的事情。”

杨河又道:“云南各卫都是原来的人,只有汉王三护卫里,有大量在京师新增的,如果没猜错,应该在咱们汉王三护卫当中。”

锦衣卫安排点人进汉王三护卫,这是太正常不过了,汉王也正在到处找这些人出来。

这样想想,就很好找了,几乎呼之欲出。

汉王三护卫的军将,可能进过集训卫集训,还有集训卫刚剪的碎银,最近出过营,还到了昆明。

于是段关山刚回到呈贡大营,自以为做的神出鬼没,当天就被拖了出去。

交给毛信不到七天,段关山把知道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他只知道锦衣卫往汉王这边安置了八个人,都是中下层军官,并一个个把名字都给报了出来。

当时纪纲还没有任指挥使,主持这事的,是袁义。

朱高煦听到勃然大怒。

也就在这时,远在京师的宋长林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先把黄樱找到消息传了回来,同时还告诉了事情的经过,黄樱已经在来云南的路上,宋长林问,要不要杀袁义和观元。

“杀,一个不留。”朱高煦立马回信:“有机会把姚广孝也杀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