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47章 只要有心,啥事都能干成

第247章 只要有心,啥事都能干成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朱高煦把李彬叫来,问道:“这些日子,降兵营爆出多次冲突,很多越军不满,甚至奋起反抗,长时间关押着,也不是个事。”

打败胡氏后,明军先后抓到近十万投降的越军。

原历史全被放掉,让他们回老家,结果后来张辅一走,简定、邓悉、阮帅等人为代表的安南地方势力就起兵叛乱,这些回家的越军,又纷纷加入其中,从而把明军投入长期的拉锯战。

李彬果然道:“越军虽战不利,但因其不熟悉咱们的战法,我观越军战力不俗,不能轻易放掉,一旦放虎归山,将来必是麻烦。”

李彬还是很见识的,初来安南的时,越军不了解明军战法,且明军火器也比较多,所以打的越军节节败退,但越军和明军打了几年后,经验就打出来了。

历史上之后十几年明军时不时在这里与越军纠缠,并且开始出现溃败,1426年明将王通率十万大军在崒洞之役惨败,仅阵亡就五万人,1427年,明将柳升带十万大兵再入安南,于支棱一役惨败,柳升也被击杀。

之后,明朝就彻底放弃了安南。

所以李彬很有经验,看出越军战力不俗,只是现在第一次和明军交战,不熟悉明军的打法。

朱高煦则问:“以丰城侯的意思?”

李彬左右看看,四下无人,眼露凶狠之色,伸手做了个抹头的动作。

朱高煦心中微动,朱棣当初设五军,李彬能当一军主将,果然是个人物。

李彬这个提议很合朱高煦的心意,因为他要长期控制安南,这十万精锐越军是肯定要除掉的。

怎么可能和原历史一样,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再起兵。

后面十几年明军战死在安南战场上的,少说也有二十万,这又何必呢。

朱高煦这时笑道:“丰城侯的话,正合我意。”

李彬咧嘴就笑。

“不过,咱们还不能干的太明显。”朱高煦道:“高煦还有个更好的办法。”

“还请汉王解惑。”李彬笑道。

他当然知道汉王朱高煦不像外表那么笨拙,还很聪明,不过听朱高煦说出来后,还是很震惊。

朱高煦让他带五万明军,十万越军,往安南以西,攻打南掌国,再从南掌国穿过去,经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到缅甸境内木邦军民宣慰使。

简单说就是从安南出发,绕到木邦和勐养后面,帮麓川打这两个地方。

整个行军路线大概一千八百多里,且大部份都是翻山越岭。

李彬听的脸都绿了。

麓川思氏请明廷帮忙打击木邦和勐养,明廷没有回应,但朱高煦决定干这件事。

并且从安南这边,打进缅甸。

这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仅靠明军是不行的,很多地方都是山路,明军不擅长。

但越军擅长在山路中行军和打仗,所以朱高煦让李彬带十万越军去。

最好的结果是,这十万越军全部不要回来,死在外面才好。

李彬当时听完脸色通红,说话也有点结结巴巴:“此行是出国征战,恐怕要得到朝廷的许可,而且此去千里,五万兄弟,未必都能活着回来?”

“他也可能往那边跑了。”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只要丰城侯能回来就好,放心,我会安全熟悉那边情况的土人,安全护佑丰城侯回国。”

嘶,李彬倒吸口冷气。

朱高煦把找建文这个借口是得心应手,打哪都说找建文,但皇帝听了肯定很高兴。

而且听他的意思,这五万明军回不回来不重要。

靖难时李彬和朱高煦相处的挺好,有英雄相惜的感觉,他更觉的朱高煦外表粗犷,其实挺温和的,现在才发现朱高煦也真是狠。

再联想到朱高煦把陈旭派出去,张辅的心腹部将派出去,他隐隐预感到朱高煦想干嘛。

大明皇帝在这里的近三十万大军,要被朱高煦弄的支离破碎。

李彬涨红了脸,沉默不语。

朱高煦知道李彬这种人是聪明人,更是有能力的人。

他想了想后,沉声道:“靖难时咱们也相处的挺好,丰城侯知道本王的能力。”

“本王立下天大的功劳,却被父皇发配到云南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李彬的脸更红了,心里是惊天骇然般的震憾。

他赶紧道:“现在形势不同当时,汉王起兵毫无胜算。”

“我自有安排,只是不想让丰侯城为难。”朱高煦缓缓道:“现在安南的兵马都是我说了算,你也是奉命行事,前往缅甸,此去最少一两年,以后国内发生什么,与丰城侯无关。”

“我若胜了,丰城公必然是大功一件,我若输了,丰城侯也无过错,你当时,只是奉命行事。”

嘶,李彬倒吸口冷气,脸上变的青一阵白一阵。

朱高煦这会是说的清清楚楚,是我下命令你去打缅甸的,将来肯定怪罪不到伱,你带着大军在外打一两年,国内也差点尘埃已定,我若胜了,你就是国公了。

这是坐享其成,不用帮忙,就能获大功。

李彬低着头,还是没说话,估计还在评估朱高煦成功的希望有多少。

朱高煦见状,只好又道:“丰城侯还不放心,等朝廷圣旨到吧,到时我当着诸将下令,以圣旨名义,必保你无忧。”

李彬不可思议的抬头:“汉王还能篡改圣旨?”

朱高煦嘿嘿一笑:“事在人为,只要有心,啥事都能干成。”

李彬这次没有犹豫,点头:“汉王若能以圣旨名义,当诸将面下命,李彬愿领兵前往。”

“好。”朱高煦道:“你现在带五万兵马,分割越军,以每一百明军,统两百越军,分营准备,随时出征。”

李彬考虑了下,点头允诺。

朱高煦道:“对他们宣传下,随军出征,享有饷银,打完回来,分田回家。”

越军的军心要安抚好,所以朱高煦和李彬详细说了下,先把他们骗出国。

李彬又道,安南以西山川较多,需要很多马骡运载辎重和粮草。

虽然朱高煦打算把这十万越军都送死在外面,但李彬也不想丧送的太早,更想尽大的可能,把明军带回来。

朱高煦一一答应,尽可能把运输的马骡都给他们。

接下来明军将投降的越军分隔开,以一百明军,统两百越军,五万明军,管理十万越军。

为防越军串连闹事,按朱高煦要求,把越军相当于明军百户以上的军将,全部拖出来斩首,一个不留。

然后从越军普通低底兵士中,提拔新的军将。

其中一半由比武高低确定人选,另一半由明军指定,这样越军中的军将,立马分成两大派系。

比武选拨的,觉的被明军指定的,是亲明派。

而被明军指定的,觉的比武选拨的,看不起自己。

到出征前,十万越军每人发银二两,以示鼓舞。

明军在调整重组越军,并对他们进行洗脑的同时,朱高煦接到陈旭的来信,才知道,西贡这会还是个小渔村,港口没有建立。

不过没关系,朱高煦立马下令,征调当地百姓,开始兴建西贡港。

此时明军刚刚占据占城全境,正在到处收刮财富,升龙的一幕,开始在安南和占城全国重演。

土人们帮朱高煦拼命收刮财富,这可都是他起兵的本钱和军饷。

为防安南将来复叛,朱高煦也是很好的下了一番功夫。

首先把十万越军送出国,让他们到外面打仗,去掉了将来几年最大的安全隐患。

然后朱高煦一招比一招恨,陈旭和李彬看的也是目瞪口呆。

以为张辅被袭的名义,向安南复仇,大肆掠夺当地财富,官员和富户全被抄家,甚至问斩。

用朱高煦的话说,敢造反的都是地主有钱人和官员,所以把这批人杀完了,就稳定了。

历史上在张辅走后,立马起兵的就是当地官员和军将们。

现在百户级以上的军将全被杀,官员全被抄斩,这个可以点火的火苗就被灭的差不多。

陈旭还担心朝廷的文官们知道,会不会弹劾汉王暴虐失礼,朱高煦都不想理他,两国交战还自栩天朝上邦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清除完安南兵马和官员军们后,朱高煦密令土人们把安南和占城的王室又全部清除掉。

第二个安全隐患又被消灭。

然后找了几个当地百姓,对外称是王室成员,暂时和明廷合作,共建当地鱼水情。

接着下朱高煦下定占据安南和占城境内所有铁矿,银矿,煤矿等矿产资源地。

每个矿边上都新建一个所,驻军一千多人以为防固。

这样就分出去数万人。

安南和占城境内多船,少马,历史上安南人能起兵也全靠船多,移动方便。

明军在攻占安南后,已经统计到安南全国八千多艘大小船。

朱高煦把一百料以上归划大船,全部要求停驻在海防港附近的沿海线上。(海防港此时是安南最大的港口)。

安南国内所有造船厂和工匠分为两部,一部份搬迁到西贡,为朱高煦兴建西贡港和西贡船厂。

一部份迁到海防港,扩建海防港。

以后安南国内不造船了,民间要用船,只能到西贡和海防港船厂来买。

接着又把升龙以北的越人迁往云南,云南部分土人迁往升龙。

这几件事运行起来,安南国内无兵,无船,没有矿,至少几年内是不可能有大的反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