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56章 十万两黄金

第256章 十万两黄金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满者伯夷国是十三世纪末(1293年)建立于爪哇岛东部的封建王朝,首都也名满者伯夷,曾经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国之一,也是爪哇岛上最后一个印度教王国。在哈奄·武禄王(1350一1389)统治时期,满者伯夷达国力达到极盛。

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史弼、亦黑迷失、高兴率领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一年军粮从福建泉州渡海,登陆爪哇,和克塔拉亚萨的势力合兵一处打败了贾亚卡特望,斩贾亚卡特望及其党羽。

克塔拉亚萨在利用元军打败贾亚卡特望后,却立即反戈一击,对元军发动突然袭击,打退了元军。至此,克塔拉亚萨成为了整个爪哇地区的统治者,他所建立的王国被称为满者伯夷王国,元史将“满者伯夷”称为“麻偌巴歇”。

满者伯夷国是在利用与反抗元朝的斗争中建立的,所以知道遥远的东方大国无比强盛,建国后对元朝的外交和贸易关系上采取了积极和务实的态度,屡有入贡。

在元朝之后,他们又得知中原王朝更替为大明,但立马向大明表态臣服。

明洪武三年(1370年),满者伯夷国王昔里八达拉遣使奉献金叶表。建立伊始的明朝立即着手与满者伯夷这个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政权开展了一系列的邦交和贸易往来。

洪武十四年(1381年),再上金叶表朝贡。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满者伯夷国海军攻占旧港,灭三佛齐。

永乐二年(1404年),满者伯夷王维卡拉玛瓦哈纳遣使朝贡,明成祖遣使赐镀金银印。

永乐四年(1406年)三月,朱高煦正在云南进行全面总动员时,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经过满者伯夷国。

此时满者伯夷国正在进行内战,有东西两王,西王误杀了郑和船队登陆的人员一百七十多人,得知是大明的使者后,西王十分害怕,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

这事要是朱高煦在场,立马加价到十万两黄金,你们这么有钱,当然多要点,如果没有,哼哼,直接派兵灭攻其国,抢夺所有。

但郑和不敢自作主张,决定遣使回大明向朱棣禀告。

而原历史上,朱棣这货放弃了赔偿,还赦免了西王的罪恶。

这天郑和正安排一艘船回国,沿原路向朱棣禀告。

他们过来时,是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先到福州,又到了鸡笼(湾湾),然后到占城。

郑和到占城时,朱高煦还没攻打占城,然后又到真腊,接着才到满者伯夷国。

郑和也知道回程去大明,再得到大明皇帝的旨意,回来又差不多大半年,所以也没有在原地等待,决定继续往西,沿着爪哇岛进入马六甲海峡,往撒地港方向去。

回去的宦官叫陈喜,是郑和的心腹,带着满者伯夷国西王赔偿的一艘四百料海船,沿原路返回。

陈喜随郑和过来时还是顺风,现在回程,又是逆风。

满者伯夷国到占城约五千里,他的船开了近两个月后,先来到占城,寻求补给。

占城这里有个后世有名的港口叫岘港,他是占城王国的发祥地,也是当时占城国的中心城市,对外最重要的出海口,此时名称为大河口港。

明军先后攻占安南和占城后,朱高煦把安南的船只,集中到海防港,把占城的船只,集中到大河口港,并在两地,组织当地百姓护建港口,以为备用。

陈喜来的时候,这里还是比较安静,港口船口也不多,这次重回,突然就发现前面船山船海,到处都是船,大量的船只堵在港口四周。

好在占城的船没有安南多,他们的船慢慢吞吞,左挪右移的,终于还是挤到港边,但同样靠不了岸,只能放小船上岸。

陈喜回程走的慢,带的东西不够,所以赶紧上岸寻补给。

不料小船还没靠近,远远看到有明军在岸边巡守。

陈喜摇了摇头,以为自己看花眼了。

明军看到他也很奇怪,因为明显也认出这是汉人,而且穿着宫中的宦官衣服。

等他上岸后,说明来意,明军让他稍等。

不一会,一个千户模样的来到现场,他告诉陈喜,他是大河口所千户,张小布。

陈喜后来才知道,明军在这里设了千户所,同时征发了当地数万人进行扩建港口和新建船厂。

这套路和在安南一样,即占城所有的船匠和船厂资源,都集中到这里来。

朱高煦原本想用西贡港,那边比这里更近,但西贡港现在都是小渔村,最少要建两三年才能运用,所以先把大河口港利用起来。

张小布是朱高煦亲兵出身,此次安南和占城归于明军,兴建了很多卫和所,所有卫和所的主官,和中层将领,几乎全是朱高煦和云南沐晟的人担任。

张小布也听明了陈喜的来意,便道:“你稍等,我去禀告西平侯,交趾和占城的事,现在有西平侯全权处理。”

陈喜急了,他急着回大明,只要求补给,但张小布不管,先把他和他的船全扣下了。

占城走海路到清化还是挺近的,几天后,西平侯的命令来到占城。

张小布叫来陈喜:“郑和还在满者伯夷国吗?”

陈喜道,他已经继续往西了,回头再按朝廷的旨意行事。

张小布道,你在这住两个月,回头带我们去满者伯夷国,索要十万两黄金。

“啥?”陈喜目瞪口呆。

西平侯这么做当然也是为了朱高煦的大事。

朱高煦到处派钱,花费巨大,能用同样的借口鼓动云南全省卫所,无非就是因为朱高煦钱多。

他现在明白为什么朱高煦当初一定要先打安南,因为只有打起来,朱高煦才能称乱掠夺财物。

可以说,此时整个安南和占城两地的财富,在支持着朱高煦进行对大明帝国的战争。

——

永乐四年五月,朱高煦已经早早回到云南。

整个云南也正在动员,大量卫所的兵马在调动,这么多兵马的调动,当地官员是不可不知道的,不过好在朱高煦有很好的借口,安南战事不利,朝廷需要更多的兵马,所以在郑祥和曹隆的支持下,云南兵马虽然调动频繁,但前期整个云南文官们并不知情。

五月七日,汉王府突然召集云南文武官员议事。

当天云南三司,云南全省各府的官员都来了。

很多官员到了之后才发现,全省各府文官全被汉王和西平侯两人的名义召见。

要知道这个时代,几乎没有召集全省官员到某地开会的先例,因为很多地方太远,官员们不可能没事跑来跑去。

现在全省各府官员都来了,证明汉王已经提前几个月就在召集大伙。

全省府县八品以上几乎到齐,每个县府据说收到通知时,只留一个八品以上的官员,其他人都过来议事。

这一下就是一两百人,然后还有大量卫所指挥级军将,差不多有三百人出头,闹哄哄的齐聚汉王府。

很多文官不明觉厉,但有警觉的人,已经知道大事不妙。

不一会,汉王和西平侯的弟弟沐昕来到现场,布政使曹昱眼尖,一眼看到沐昕身后正是西平侯的母亲耿老夫人。

西平侯在安南,老夫人亲自出场,还加上他弟弟,当然就是代表着西平侯本人的意愿。

大伙注意到汉王朱高煦全副武装,穿着铠甲,表情肃然,很多人也严肃起来。

“肃静。”突然,朱高煦心腹周虎一声大吼。

现场逐渐安静下来。

朱高煦走到前面,神色凝重的缓缓开口:“建文元年八月,燕军与南军大战真定,南军大败。”

四周鸦雀无声,有人感觉到大事不妙,很多人大气都不敢喘,全部看着朱高煦。

“燕军因为之前攻城失利,招降保定府满城县无果,下令再次发兵攻打满城,城破之后,残忍的朱棣悍然下令,屠城三天,鸡犬不留。”

嘶,人群一阵骚动。

许多人此时已经知道朱高煦想干嘛,布政使曹昱目瞪口呆,不敢相信。

接着朱高煦一桩桩把朱棣的恶果说出来,包括居庸关杀降,谭渊沧州杀降数千明军等恶迹都说了出来。

朱高煦跟着朱棣打靖难时就看到朱棣多次发檄文诬陷朱允炆,很多朱允炆没有干的事,也泼到朱允炆身上,甚至还说高祖皇帝朱元璋也是朱允炆杀死的。

所以现在朱高煦有样学样,朱棣干过,没干过的,一通胡说,谭渊杀降的事,也说成是朱棣指使。

更言朱棣在保定府时,曾下令诛杀满府文官,还当着众将面说过,如果建文朝的官员不降,就全杀了,反正天下人很多人想当官儿呢。

场中诸文武听的一言不发,又惊又怕。

朱高煦接着又道,靖难成功后,朱棣更不顾天下读书人,大杀学士们。

方孝孺,练子宁,黄子澄,皆被灭族。

他说到这时,已经有点绘声绘色,说起当时的场景,学着朱棣问方孝孺:信不信我诛伱九族?

然后又学方孝孺大声喝道:诛我十族又如何?

场中文官们听到这里纷纷动容,很多人情不自禁身体都颤抖起来。

就在这时,汉王身后有十几个儿童出现,一边走一边高唱:“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还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

正是方孝孺临死前的绝笔。

儿童们声音清脆,带着哭腔,唱的数百文官胆颤心碎,才唱到一半,已经有人轻轻哭了起来,接着有文官带头,跟着合唱,很快几乎大部份文官都情不自禁的在唱了起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