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57章 请天下人立刻诛杀朱棣

第257章 请天下人立刻诛杀朱棣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当初姚广孝也劝朱棣,不要杀方孝孺,说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就灭绝了,可见方孝孺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

靖难之后,地区僻远的云南官场很少在正式场合听到这些事情,很多官员想说也不敢说,如今朱高煦情景还原,把那些发生过的悲惨事情,栩栩如生的重现,实在震憾人心。

歌声刚毕,朱高煦又提到铁铉。

他说朱棣杀铁铉更加的惨无人道,心里黑暗。

朱棣让人割掉铁铉的鼻子、耳朵,煮熟之后塞入他的口中,然后问他濨味如何?

朱高煦这时学着铁铉,厉声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他声音刚落,身后十几个儿童,同时大声唱道:“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呜哇”人群中有官员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此时朱高煦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激昂:“自从朱棣上位之后,本性暴露,大开杀戒,动则诛杀前朝学士文臣,要么诛杀满门,要么屠灭九族,更派兵扫北,屠杀河北百姓。”

“在他的残酷的暴政之下,千万大明百姓横遭屠戮,其凶残本性,惨无人道的行人,已经天怒人怨,举国愤慨——”

“我朱高煦,身为皇高祖亲孙,愿遵三纲五常,大义灭亲。”

“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儿举兵讨逆,为正国风,为民请愿,天下黎民与百官,当共迎之。”

这番话他曾经讲过一遍,又熟背了很多次,此次重讲,他整个人代入其中,说的更加的大义凛然,义愤填膺。

连边上的曹昱等布政使官员们在听看后,都觉的此时的汉王身上,浩然正气,普照八方,简直让人顶礼膜拜。

朱高煦声音刚落,身后沐昕振臂而呼:“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儿举兵讨逆。”

“朱棣为君不正,为父不慈,还请汉王大义灭亲,讨逆伐恶-——”

古代人讲话很讲究,这个‘讨逆伐恶’四个字,就是把朱棣钉在罪恶的耻辱柱上。

沐昕话音刚落,现场大部份军将和少量的文官纷纷激昂的大叫:“请汉王大义灭亲,讨逆伐恶。”

“请汉王大义灭亲,讨逆伐恶。”

很快,讨逆伐恶的声音在汉王府各处铺天盖地的回荡起来。

场中人群激愤,少数的人已经无法反对,更不可能反对。

等到群呼的声音稍微小了点,沐昕又大声道:“汉王大义灭亲,为民请命,我沐府愿鼎力支持,绝不退缩,只要能铲除朝廷恶贼,还大明清白江山,沐府上下,不惜一死。”

说到这里,他转身,扑通,跪在朱高煦面前,大声道:“沐昕对天起誓,沐府从今日起效忠大王,讨逆伐恶。”

沐昕带了头,洱海卫指挥使孙霖第一个跪下表态,发誓效忠大王,讨逆伐恶,接着各地卫所指挥级以上军将纷纷表态,发誓。

当然,汉王来到云南近三年,当地卫所该换的早就换了,指挥使级别的要么是沐晟的人,要么是朱高煦的人,所以现场武将们无比喧闹,反响很大。

武将反应这么强烈,文官们没有反应也不行。

但文官们脸皮薄,是不可能跪下的。

很快有西平侯府上一名官员站出来,也大声道支持汉王,愿为汉王效忠。

接着汉王府的一些文官都赶紧出来露个脸,叫几声。

这些文官带了头,也没跪下,其他文官终于纷纷跟着表态,叫着支持汉王,愿为汉王效忠之类的话。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谁都知道,你要敢说不愿意,下场肯定非常惨。

这一众表态发誓下来,似乎现场没有人反对。

包括云南三司和总兵官郑祥全都发誓了,曹昱以前在北平燕王起兵时,就第一时间投靠,这会也是赶紧跟着表态,不管他心里支持谁,他的经验告诉他,先要活下来。

但朱高煦嘿嘿狞笑,大手一挥。

“末将要举报。”人群中有人站了出来。

众人定睛看去,原来是云南都司都指挥同知刘鉴。

刘鉴是朱能部下,也和朱高煦一起打过仗,和曹隆在燕军时就是同一个百户的同仁。

曹隆一年多前就降了朱高煦,刘鉴当然也不例外。

“刘同知要举报啥?”朱高煦笑道。

“末将举报都司指挥同知王哱、方敬,两人多次向朝廷密报,云南各地卫所调动频繁,似有异象。”

王哱、方敬两人刚刚发完誓,这时脸色大变,王哱指着刘鉴:“刘同知,你,你可不要胡说八道-——”

还想狡辩。

当年朱高煦把各地百户总旗级调出来轮流集训,两人就感觉到异常,还向曹隆和郑祥提过这事,但两人都不以为然,所以他们又偷偷向朝廷举报了。

当时他们还拉了刘鉴,现在看来,刘鉴明显假装答应,背地里早投了汉王。

“来人。”朱高煦一声大喝,有人过来拿出密报,当众念了起来,正是王哱、方敬向朝廷密报的内容。

后面还有四个同知的落款。

此时另一个指挥同知王正颤抖着看了眼刘鉴,王正把密报报出去后,想想不对劲,抢先投降的,没想到刘鉴早就降了,不由心里暗叫侥幸。

“云南通向各地的要道,本王都已经派人把守,只能进不能出,伱们以为你们的密报能离开云南?”朱高煦指着他们大骂:“靖难咱们一起并肩做战,你们都看到本王百战百胜,立下汗马功劳,没有本王,你们靖难早就死了几十次,还有今天,真是忘恩负义的东西。”

“汉王饶命,俺知错了。”

“末将真的降了,真的降了,汉王饶命。”

王哱、方敬两人吓的魂飞天外,赶紧跪下求饶。

“来人,拿他们祭旗,血誓。”沐昕厉喝道。

当,当,有兵士抱着一堆短匕首扔到地上。

接着左右把王哱、方敬两只手臂分别夹了起来。

两人全身发软,也没劲抵抗,只能拼命哭饶。

“末将先来。”又是孙霖一个箭步起身,从地上拣起一把匕首,冲上去,扑哧一下捅进方敬的肚子上。

接着拔出,当,扔到地上。

“俺来。”又一个指挥使接着从地上拣起来,扑哧,捅在王哱的肚子上。

军将们一个个上前血誓,现场顿时血流如流,惨叫不止,很多人都故意不捅要害,还有往他们手臂和大腿上捅的,就是让两人惨叫连连,震慑那些不安份的人。

这边轮流在捅,边上又开始报名字。

“汉王府仪卫司李继,多次往外泻露汉王府消息,暗中还有锦衣卫的身份-——”

“布政使参议——昆明府同知——”

一个个名字报了出来,不要以为你们之前发誓效忠就有用,被叫到名字的一个人脸色苍白。

当天汉王府有二十几人人头落地,余下的不敢说百分之百,绝大部份都是十分支持汉王。

汉王趁势提拔了一大批文官。

其实现场被杀的文官里,有些并没有干勾通朝廷的事,但朱高煦调查到这些人为官贪婪,又身居高位,正好找个借口铲除,为其他人让出位置。

假设一个四品官被杀,就要用从四品来升补,再用正五品升补从四品,所以杀一个官员,朱高煦能提拔一大把官员。

盟誓之后,朱高煦拿出早准备好的檄文,当众读了遍,檄文就是讨逆伐恶,把朱棣所有干过没干过的恶事,成倍成倍的扩大,尽可能的辱骂,贬损朱棣。

这篇檄文长达数千字,大概是历史上最长的檄文,像网络似的,把朱棣罪恶的一生成倍成倍的放大。

以朱高煦穿越者的能力,檄文骂的比朱棣当初贬损朱允炆还要恶毒十分。

现场有心人听了一会更听出几个重要的消息,一,朱棣的皇位是合法的(这样朱高煦继承也就同样合法),有问题的是朱棣的人品,朱高煦替他取了个外号为‘明纣王’,意思是和商纣王一样暴虐残酷。

商纣王时,天下人都反对他,连他儿子也反对他,所以朱高煦现在反对他,也是没有错的。

第二凡是朱棣不允许的,严惩过的事情,朱高煦都反过来干。

比如朱棣给天下所有姓高的人加重税,朱高煦明确反对,要给天下所有姓高的平反,朱棣给江南加重税,朱高煦明确反对,要给江南减税,朱棣于永乐二年禁海,朱高煦明确反对,要支持海外贸易,让大明百姓共同富裕。

第三凡是靖难中被打入反贼的文官武将一系,现在朱高煦都要替他们平反,因为朱高煦认为错的是少许几个人,不能无限扩大报复范围。

布政使曹昱听到这里已经十分震惊,朱高煦这几件事如果干下来,别的不说,江南一带的商人百姓,沿海的商人和百姓们,还有天下大部份文官,都会强烈支持朱高煦,天下最富的地方,都会是朱高煦有力的支持者。

在檄文的最后,朱高煦说要大义灭亲,朱棣已经人神共怒,号召天下人立刻诛杀朱棣,谁杀了朱棣,赏银十万两,良田千倾,世袭国公。

这招简直震惊大明,气死朱棣。

当年朱允炆好歹来一句匆让朕背负杀叔之名,现在朱高煦赤果果诱惑天下人,包括朝廷那边的军将,杀朱棣。

散会之后,文官们各回府地,组织自己的地盘做好屯田备战,募练兵士,武将除了一部份留下来,还一部份回去集合兵马,等待指令。

古人打仗是很有套路和章法的,特别是造反,更需要套路,一般先要发檄文,站在大义的立场上,然后再兴兵。

燕王被逼起兵,也是第一时间先发檄文。

朱高煦的部将们,之前也认为朱高煦会这么干,檄文更是早早的准备好。

但朱高煦今天读了檄文,却不打算立刻这么干。

“兵贵神速,要出其不意,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再发檄文。”

此时云南汉王府里,朱高煦的所有心腹大将们,除了留守安南和占城的,已经齐聚。

现场千户以上的都来了,计有盛庸、平安、陈文、王斌、李贤、李存、周虎、宋猛、杨云、洪铮、方延平、赵青、严强、郑兴、姚盖、贺如虎、杨平赞,赵贵等。

还有沐昕和一些西平侯的心腹将领在场。

其中盛坚、孙胜、贺二牛、王友四将俱在安南。

另有土司思任法、那荣、侬郎金,陶吉,李峰,刀寻海等,大大小小十几位土司。

朱高煦决定密而发兵,先打明廷一个措手不急,在尽快的时间占据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几省,如果打的够快,还有机会占据湖广。

这样几乎就能把半个大明纳入手中,立马就有了和朱棣对抗的资本。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