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58章 起兵二十万

第258章 起兵二十万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9:33:42

此次云南参战七万卫所兵马,俱是在过去近三年里经过队例训练的精锐,最老的一批已经训练了近三年,最新的也训练了三个月以上。

另有汉王三护卫及屯兵,共计三万。

思氏土司五万,那氏两万,其他土司加起来共计三万。

全军合计二十万,兵力相当雄厚,比燕王起兵时,不知强了多少。

而且此时云南三十多个卫所,十几万卫所兵,约有一半没有加入,会驻守各地,并轮流继续强化训练。

云南有的卫兵力非常多,据明史兵志二记载,大理卫有十个千户所,共一万三百多人,洱海卫有六个千户所,七千三百多人。

朱高煦来后曾问过西平侯,为啥你在靖难中,才派了一个卫支持建文帝。

西平侯苦笑,当时他以为明廷可以对付朱棣,想想也是,靖难之初,明廷谁也想不到朱棣会成功。

看着满满一堂的将领,朱高煦还是很高兴。

他看了看兄弟们,大手一挥:“走。”

带着众人进入内堂,一进内堂,众将都是脸露震憾之色。

只见内堂里面家具什么都被清空,四周啥也没有,只有一座巨大的用沙石堆积的山川地图。

上面还有很多小旗插着,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附近各省都清楚体现。

盛庸和平安也看呆了。

因为这沙盘非常大,长约三十步,宽约二十步,占据整个内堂大厅。

众人站在外围,都不是很难看清里面有什么。

好在里面还可以行走,朱高煦道:“大伙沿着黑色的官道走,这沙盘里,能走的地方,就是官道。”

官道被抹成黑色,众将可以在其中行走,从而看到沙盘深处。

朱高煦道,这么大的沙盘,其实在后面没啥用,只是让你们看看你们的行军路线,和可能面对的敌人,到了各地之后,大伙可以自己单独制作自己战场附近的沙盘,所有的地图,本王都准备好了。

众将神肃然,一脸佩服之色。

朱高煦这时指着沙盘道,左路陈文、赵贵、曹隆等将率一万步兵,两千骑兵,另有五千土人役夫,从武定府进四川,先攻取四川,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

陈文领命,他这时可以清楚看着沙盘上的官道,和河流,知道自己大概的行军路线,如果边上有明军卫所,都会有标记,一目了然。

四周有些将领脸色古怪,打四川只要一万多兵马就行了?关键还号称二十万,这也太普谱了。

但大伙也没说什么,只觉的汉王套路比朱棣还要强多了。

中路盛庸、平安、王斌、王兴国(顾成之子顾兴国)、孙霖、杨云、思任法、思定法等领思氏土司兵五万,汉军二万(全是骑兵),对外号称三十万大军,从曲靖打贵州。

右路朱高煦领周虎、宋猛、贺如虎等,领其他土司兵五万,汉军近七万,共计十二万,对外号称五万大军,打广西。

其中朱高煦这路也有二万骑兵,从广南府出发,只要过了最难走的一段路,就能进入大明水驿道。

但大伙更奇怪朱高煦对外号称的兵力。

古代打仗,有一万能叫成五万,有五万能叫成二十万,谁都是叫的越多越好。

但朱高煦偏偏反其道而行,左路军只有一万多人,叫二十万,右路军十二万人,称五万。

并且朱高煦不准各路竖自己的旗,像陈文那边,竖王斌,盛庸那路竖韦达,自己那路,竖盛坚,其他军将的旗都不竖,统一竖讨逆大旗。(在檄文里,朱高煦自称为讨逆军,将官军称伪军,朱棣称伪帝明纣王。)

这样官军根本不知道讨逆军各路主将是谁。

什么王斌,韦达,盛坚,官军那边估计听都没听过,也不认识。

朱高煦对着沙盘解说了下,四川方面为左路军,主要的目的是攻占成都和四川,然后聚集中重兵,守在夔州一线,以防湖广的兵马进川。

四川那边,以守为主,当然,如果势态很好,也可以攻进湖广。

四川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加上瞿能经营十几年,只要瞿能帮朱高煦守住四川,能让朱高煦稳稳的在四川收取赋税,组建听话的布政司,朱高煦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

当然,如果瞿能能充分发挥实力,进一步攻取湖广,则更好。

贵州这边也是,打败了贵州总兵官薛禄,兵锋立马可以到湖广,到时可以和四川同时出兵,一起杀入湖广。

至于广西那边怎么打,因为朱高煦自己带队,并没有现场解说。

但大伙还是看出朱高煦打仗和朱棣不同。

朱棣靖难之初,就是想着和官军决战,一**消灭官军有生力量,啥地盘也不占,也占不住,只能牢牢守住自己的永平,北平和保定三个府就算不错。

朱高煦则不同,开始就奔着占地盘去的。

一个省一个省的打下来,然后占据,逐渐蚕食朱棣的地盘,一步步压缩朱棣的空间。

朱棣登基时有多兴奋,到时就会有多绝望。

“大王这打法很稳,咱们打下一省,占据一省,然后调派官员,收取赋税,实力会越打越强,就算陷入长期的拉据战,也能和朱棣分庭抗礼。”盛庸这时道。

朱高煦笑道:“朱棣后期也有二十多万兵马,但不敢占一地,因为他兵少了和南军打没胆量,所以每次都集中二十万大军一起出战。”

但朱高煦不怕,他有信心三路军都是越打越多,自然敢占据地盘。

而且当时朱棣在北方都不得民心,靠屠城才能占据,所以根本无法占有太多的地盘,朱高煦师出有名,肯定还会有大量的官员支持,所以他很有信心能霸占各省。

议过事的第二天,陈文带着左路军先行出发。

接着盛庸的兵马也往曲靖集合。

这时兵马的动向就和去安南不一样了,如果还有锦衣卫在云南肯定会通风报信。

但此时有人想通风报信也没有用,云南向外面所有能行的通道,皆被朱高煦兵马控制,只进不出。

盛庸和陈文先后出发后,朱高煦还在昆明没走,他这路兵马最多,有十二万,集合也慢,所以他还要再待几天。

出兵之前,他也在考虑留守的问题。

当年靖难时,北平留守都是世子,且有一些北军老将和文官帮衬,实际上北平当年压力也不大,主要是防山海关方向的辽东兵,和北平西侧山西的明军。

当时山海关和永平府在前,所以北平更多的支持永平府,而山西的明军,从头到尾只来进攻过北平一次,且半路就被击退。

唯一一次的北平保卫战,也是因为燕王带着大部份兵马去找宁王,造成北平兵力空虚。

现在云南的局面则完全不同,云南北部是四川,四川瞿能是自己人,可以不用防,且朱高煦已经安排妥当,由陈文入川。

另与云南相邻的贵州,广西,由盛庸和朱高煦亲自攻略,他们处于攻势,基本是不可能让官军攻进来,除非他们战败。

云南东南角的安南和广东,现在也全是自己人,且这两路防守比较容易,像安南进云南都只有几条路,他在各条路上修建了墩堡,挖好壕沟,驻以重兵。

所以在没有吃败仗之前,云南基本不可能有被攻打的威胁。

这样朱高煦就能腾出更多的兵力用来进攻。

朱高煦思索再三后,以沐昕、郑祥、韦达,洪铮、方延平,严强等军将留守云南,文官以汉王府典盛、李默、李巽、侯海等辅助。

布政使曹昱虽然降了,但朱高煦不能完全信任,以侯海暂代布政使之职,让曹昱辅助,运转云南布政司。

确定了留守的人员,朱高煦召集这批人,向他们下达了重要的命令。

除了保障屯田和粮食,还要继续在境内训练新兵,募集兵马。

反正从安南那边,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

朱高煦在安南一役,已经掠夺了数千万的财富,足以支撑他几年的开支。

二是加大宣传,在各府各县甚至土司地盘,找人说书,宣传汉王的正义之举,贬斥朱棣的暴虐和残忍,要把他明纣王的称号,死死钉在史书中。

三是严查细作,云南境内肯定还有锦衣卫,一定要想办法,一个个找出来。

四是保障商路,继续赚钱,这几年朱高煦在云南大面积种植甘庶,在占有安南后,又在安南扩种甘蔗,制出的糖经海路,销售到大明和南洋其他国家,这是汉王府重要的收入来源,朱高煦为什么要尽快打安南,也是借安南那片,打通向南洋的商路。

朱高煦一切安排妥协,于五月十一日随前锋大军出发。

永乐四年五月中旬。

贵州永宁州。

除去边锤,大明在西南省卫所最多的地区应该算是贵州了,贵州现在有十九个卫,三十多个所,有的卫和云南的大理卫一样,是万人级的大卫,因为贵州是连接云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大明进云南,一般必走贵州,当年朱高煦等入云南,都是从贵州过来的。

今天一大早,薛禄就来到安南卫城墙上,眺望西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