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26章 高煦,俺们是亲戚啊(千张月票加更)

朱高煦又说,方孝孺当年在四川也亏的蜀王照顾,还有那嘉定州知州宋和,也对十一叔赞不绝口。

十一叔尊重文人学子,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比起那些不识几个大字的叔叔们,高煦最是佩服了。

老朱自己应该识不了几个字,但很看重读书人,所以对儿孙们的学习也很上心,当然,大部人都没好好学,就是朱高煦偏宜父亲朱棣在京求学时,也常常捉弄李景隆,心思不在学习上。

朱椿听的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毕竟老朱的儿子里,他自认最有才华。

在《献园睿制集》中,收录了多篇朱椿写给陈南宾的文献,陈南宾算是当时的大儒,朱椿能写给他,肯定是有点水平的。

但朱椿也隐隐听出朱高煦话中的意思,才华出众在后面,品德高尚在前面呐。

当然了,朱椿也觉的自己品德不错,毕竟和他交好的,都是学士大儒,或像瞿能这样的一方名将。

两人胡天海地聊了片刻,都没提到这次起兵,不一会,朱椿开口宴请他们三人,让他们留下吃晚饭。

朱高煦说吃饭事,等等再说,俺与和十一叔,单独聊聊。

得,正事来了,朱椿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然后慢慢起身。

他带着朱高煦到了偏殿的一间房子,他们进去前,周虎带着兵马又进去查了遍。

朱椿这时表情有点不好看,这是不信任他?

但转念想想,朱高煦现在拥兵几十万,正在争天下,小心点也是正常的。

叔侄俩各找了个位置坐下,房间里这时已经只有两人。

其实在这次见面前,两人都没见过几次,以前见过,也几乎没说过什么话,当时朱高煦还小,最多就是叫他一声十一叔。

但不知为什么,这次朱椿见到朱高煦,感觉还是有点亲切,能和朱高煦说上很多话。

他很快明白了为什么,是这个侄子不简单,能说会道。

“高煦,你说吧,有啥事想请十一叔帮忙的?”朱椿一边随意的说着,一边心想,他要是让署名支持他推翻朱棣,俺该如何拒绝?

朱椿以为朱高煦想干这事。

朱高煦想了想,缓缓道:“洪武年间,大明宗室是五十七人,皇爷爷为此分封了五六十个藩王,建了五十座王府。”

朱椿不明觉厉,但是静静的听着。

“到现在朱棣在位,大明已经有近百位宗室,并且以后还会越来越多,按这样的速度下去,两三百年后,大明最少几十万宗室。”

朱椿稍微想了想,点头笑道:“是这个理呐,只要俺大明千秋万代,大明宗室,肯定越来越多。”

“叭”朱高煦拍着大腿,笑道:“所以高煦说,读过书有才华的十一叔就是和其他叔叔伯伯们不一样,是能说道理的。”

“。”朱椿心想,你也别给我戴高帽子,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太祖给十一叔多少田?”朱高煦语气突然一转。

“。”朱椿愣了好一会,然后道:“俺就藩时,给了两万顷,之后陆续又给了点,伱父王登基,又赏了点,十一叔自己也买了些。”

大明朝有个习惯,新皇登基,都会给天下宗室们赏赐一批,搞的宗室们田产和财富越来越多,所以这个习惯,以后朱高煦肯定要改了。

“那现在是?”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问。

“三万三千多顷吧。”朱椿也不动声色的道。

尼娘的,朱高煦暗骂,三百多万亩呢。

“都不用上税吧。”朱高煦问。

朱椿越听越觉的不对劲,因为没想到朱高煦会和他说这些东西。

但朱高煦说他品德高尚,朱椿也只好忍着,慢慢应付,他估计朱高煦很快就要说主题了:“皇庄历来都不上税。”他重重提醒了下,这是皇庄。

朱高煦叹道:“听说太祖当年还把成都税课司的商税定为蜀王府的一大笔日常收入。”

这笔收入甚至影响到了民生。弘治2年(1489),四川遭遇饥荒,朝廷把蜀王府的“土地利息、税司课劝扣一年”。

朱椿脸色微变,沉声道:“也没多少。”

但没说数。

朱高煦道:“诸王之中,十一叔田产收入可为冠,这些年积累的财富,几辈子都用不完了。”

“。。”朱椿心想,难道这狗东西想打我银子的主意?他替军士和官员加俸,没银子了?

这时他开始警惕起来,并没有回应朱高煦。

朱高煦继续道:“现在大明开国之初,大伙还看不出来。”

“几十上百年后,天下皆是宗室,宗室个个这么多田产和财富,而老百姓却要上交重税,到那个时候,朝廷恐怕收不了多少税赋,整个大明皇朝的运转,都是问题。”

“十一叔是有见识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想到以后的情景?”

朱椿不动声色,淡淡的道:“几十后几百年后的事,谁能知道呐,高煦想的也是久远。”

不料朱高煦下一句话把他震惊了。

“高煦要是当了皇帝,以后就要限制宗室,高煦的儿女们,不会再有这么多田和财富,保障他们比普通百姓生活的更好,高煦就感觉足够了。”

“嘶”朱椿倒吸口冷气,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你还没当皇帝了,居然敢说这种大话。

朱椿当然不信。

你老爹之前还和宁王说平分天下的,你家父子的话,俺当然一句都不信。

他已经大概知道朱高煦想干嘛,脸色铁青,很不好看。

“高煦你是聪明人,你有什么就直说吧。”朱椿这时道:“十一叔还是愿意讲道理的。”

他心想,朱高煦要是不太过份,有些事,可以商量。

“高煦要给天下所有的田收税,不管是皇庄还是藩王,或官员。”

“哗啦”朱椿一下子站了起来,不可思议的瞪着朱高煦,片刻之后,又很快坐了下去:“高煦要怎么收?”他沉声问。

“以户为单位,像蜀王府,就算一户,如果世子分封其他地方,另外一户。”

“户十亩以下,免税。”

“户十亩以上到二十亩,税半成。”

“户二十亩以上到一百亩,税一成。”

“一百亩以上到五百亩,税一成半。”

“五百亩以上到一千亩,税两成。”

“一千亩以上到一万亩,税三成。”

“一万亩以上,税六成。”

嘶,朱椿再次倒吸口冷气,你这是抢钱呢。

朱椿几百万亩田,按朱高煦的意思,得收六成。

那还种屁的田,他要这么多田有啥用。

因为种田的佃户会有一部份,再缴六成税,他朱椿都没了。

你干脆明抢好了,这换成别的藩王就要破口大骂。

但朱椿品德高尚啊,是文化人啊,他觉的,要和朱高煦讲道理,说服他。

“朝廷给官员和学子优免,你这样干,天下的官员都要反对你。”你还怎么争天下?

朱高煦淡淡的道:“朝廷优免最高只有几十石,我给官员们加俸一倍,远远超过这个税。”

按朝廷优免例,京官一品优免役粮三十石,人丁三十丁,外官减半,而朱高煦按他们的俸禄加一倍,可是近千石的。

所以这些优免可以忽略不计。

朱椿急了,又道:“你这样干,天下的宗室,你的叔叔伯伯兄弟们,谁会支持你?”

朱高煦淡淡的道:“我给天下的官员加饷一倍,百万大军加银五钱,还需要谁的支持?”

朱椿怒道:“你这样岂不是用你叔叔伯伯钱,收买人心?”

你怎么比你爹还坏啊,俺们都是亲戚啊,朱椿很生气。

朱高煦继续道:“以后新皇登基,不会再给宗室们赏赐。”

“皇帝的儿女们,除了太子,每人都只会有一千亩田,且永不再加。”

“亲王宗室也要上税,还田于百姓,这才是大明皇朝,千秋万代的真理。”

朱高煦以后给大明宗室每个藩王定的就是一千亩。

一千亩足够一户人家好好生活了。

更何况还有另外的俸禄。

朱高煦认为明初的时候收重税最好,因为到了明中后期,地主阶级已经和朝廷的官员们融为一体,利益相连,再想动他们已经非常之难,除非像满清一样大开杀戒。

现在商人地位还很低,官员和地主利益也没绑在一起,老朱和朱棣都喜欢迁民,把江南的富人,商人往其他地方迁来迁去。

所以这个时侯收重税,阻力会非常小,甚至可以说没有。

唯一的阻力,就是这些拥有巨大田产的宗室。

砰,朱椿这时拍案而起:“俺还管大明千秋万代,俺只管现在,俺不交税,高煦你想干嘛?”

朱高煦这时也站了起来,道:“你不但要交税,还要把商税让回地方布政使。”

“哈哈哈。”朱椿大笑:“你有本事派兵来抢?”

他不信朱高煦敢向他动手,天下这么多藩王,朱高煦要这么干,大家都要起来反他。

这不就是又要来个‘八王之乱’,不对,是几十王之乱。

“十一叔别生气,走,回去再说。”朱高煦笑笑,然后跟着朱椿重新回到刚才的大殿。

大殿里很多人都在,大伙看到朱椿的表情明显很生气,估计两人应该没谈拢。

朱高煦这时道:“把成都府所有文武官员,全部都叫来。”

“哼”朱椿冷哼,也不怕他,这么多官员在,朱高煦更不敢拿他怎么样。

于是,半个时辰左右,成都所有文武官员,包括四川三司全到现场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