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459章 陛下这么阴?

第459章 陛下这么阴?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9 15:25:24

早在四月份,苏州府昆山县也接到了税改的命令。

昆山县令是史腾云,接到告书的当天,他看都没看扔到一边。

因为三月份时江南出了一件大事,昆山学子史鹏飞在苏州联络读书人闹事,反对取消优免,结果被杀。

史鹏飞正是他的族中子侄,史氏家族中年轻学子,原本史腾云很看好史鹏飞,认为他下次必然要中进士。

古代的家族都喜欢抱成团发展的,昆山史氏在当地是名望家族,多出官宦,史鹏飞原本年轻一代最被看好的,现在突然被杀,史腾云当然愤怒了。

新皇帝上任之初的时候,史腾云还很欢迎,特别给天下的官员们翻倍俸禄,让史腾云感觉新皇帝很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

因为史家不缺钱,史家有大量的财富,在昆山当地,拥地上万亩,商铺几十家,是昆山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皇帝加俸对史腾云来说聊胜于无,仅仅让他对皇帝有个好印象而已。

但皇帝登基之后所做的事情,让他很愤怒。

取消学读书人的优免,重收田税,让商人交税,可以见官不拜。

一件比一件让人恶心。

特别最后那见官不拜,有的商铺只需要交一点点税,拿了税牌之后,居然可以见官不拜?

这些低贱的商人,岂能与咱们读书人平起平坐?

我们寒窗十年苦读,经历多少风雨才走到这步,商人们交几个小钱,就能与咱们平起平坐?

简直荒唐无比,有辱斯文。

所以最近史腾云非常讨厌新皇帝。

他拿到朝廷的文书后,看都没看,直接先扔在厅堂里。

当天还有人告状,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了半天,史腾云匆匆审了下,把原告被告打发掉,赶紧回内府。

内府有人找他,史氏族长史腾风。

也是他的堂兄。

史腾风四十多年,一脸富态,看到史腾云进来,立马嚷嚷起来:“这新皇帝比明纣王还狠呀,按他的新税法,咱们要交六成呐。”

前面说过,朱棣和老朱时期,大明其他地方,民田亩税为三升三合六勺,苏、松、嘉、湖、常、杭这些张士诚以前的地盘,亩税接近八斗。

苏州一带的税赋是大明其他地方的二十倍。

所以终明一朝,苏州一府的税粮,能顶的上浙江全省。

苏州这边产量较高,通常亩产能到3石以上。

如果按六成税来计,意味着每田税达到1.8石到2石。

就算亩产以两石计,田税也达到1.2石。

远远超过以前的八斗。

所以说,朱高煦上台后,先取消了朱棣时期的高赋税,让苏州百姓和大明其他地方一样的赋税,当时是让史腾风非常高兴和兴奋。

他们史家一万多亩田,原本按朱棣的税赋亩八斗计,每年要一万多石。

现在可以省下七八千石,这对一个大家族来说,可不得了。

但现在好了,进入洪熙二年,新皇帝税改,其他田产比较少的影响不大,五亩以下的还不要交税。

像他们这样一万多亩的,家中有官的,居然要交六成税,这怎么让人受得了。

史腾云见状只能道:“还能怎么办,拆呀。”

“五百亩到一千亩的,只要交两成税,大哥拆吧,分给诸兄弟。”

按朱高煦的说法,只要分家即可。

史腾风脸黑黑的,他是史家嫡系长子,家里的田最多,像史腾云家里,也有好几百亩。

现在要拆份,这损失可是更大。

史腾云见他不舍,便道:“表面上拆了,其实还是算你们家的,兄弟们帮你拿着而已。”

史腾风没说话,因为据说现在要造新的大明田地证,一旦拆了,粮田上证,以后在法律上,就真的不属于他了。

“族中也没这么多兄弟可分家。”史腾风犹豫了下道:“最多只能拆成七八份。”

他堂兄弟不多,有七八个,但还是不够分。

“那一千亩以上,税三成。”

亩产两石计,税三成也就六斗,比朱棣时代的税轻了。

但亩产三石计,税三成就是九斗,比朱棣时代又重了。

“啊呀。”史腾风捂着脸,骂道:“原以为赶走了一只狼(朱棣),没想到又来了只吃人的虎(朱高煦)。”

“你得赶紧办。”史腾云道:“我罩不了多久,上面会有都察院和锦衣卫下来查,这皇帝可不是善类,天下宗室的田,都被他没收光了,全分掉了。”

史腾风犹豫了下,突然道:“你们县衙不说,他们怎么知道我们家有一万多亩田?”

他的意思,是想让史腾云帮他掩盖。

史腾云脸色微变:“所有大户们,都会现场堪查的,然后对比朝廷黄册,瞒不住。”

“来的人能收买吗?每年差距几千上万石呢,多花钱也值得。”史腾风想着,如果能花一万两摆平,非常值的。

史腾云想了想:“可以试试,不行再拆。”

史腾风又道:“家中还有这么多商铺,还要收税,怎么办?”

“这个你放心,我已经为你上报了,每月核税五两。”

“哈哈。”史腾风大笑:“县衙就能上报?”

“和当地锦衣卫一起干的,苏州府锦衣卫百户和我关系不错。”

兄弟两相视一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感觉这下可以瞒天过海了。

没几天,京城来人了。

江南是大明粮赋重地,皇帝也极为重视,距离京师又近。

于是京师都察院、锦衣卫同时来到昆山。

县令史腾云专门到官道上迎接,当晚就安排到当地最好的酒楼。

酒足饭饱之后,做陪的史腾风给来的五个人,每人送了两千贯宝钞,一千两白银。

这会也没银票,一千两白银是相当多的,每个要弄个大箱子带着。

来的人有监察御史胡卫文、周国民,锦衣卫总旗袁小牛,费阿宝、谭林。

五个人喝了好酒,拿了宝钞和银子,最后被送到当地的红楼怡红院,住了一晚后,第二天,神清气爽的再次出现在县衙。

县令史腾云非常高兴,因为昨天这五人吃饱喝足,还拿了银和钞。

宝钞虽然现在不受欢迎,但还是能用,两千贯宝钞,这会大概还有七八成的购买力吧,也没贬太厉害。

第二天就是公事公办了,史腾云把这边准备好的材料给他们看了看,最后道。

“按本县自查评估,明年可收田税四万三千石,商税三千八百两。”

“本县三个红楼,十年牌照拍了六十八万。”

“税收每年为三万三千两,全县各计,明年各类税银十万六千多两。”

胡卫文面带微笑看完材料,心想陛下预估全国各县府平均的税银有五万两,最富的昆山才这么点,岂不是开玩笑?

他想了想后,更道:“昆山县共有粮田四十二万亩。”

“亩产在2.5-3石之间。”

“就算按2.5石计,平均亩税1.5成计,每亩可收税粮三斗七升五。”

“应该可以收税粮十五万七千五百石啊,怎么差距这么大?”

史腾云脸色微变。

胡卫文又道:“明纣王时期,昆山税粮为三十三万六千石,现在已经为昆山减了一大半,史县令这四万多石,怕算的不对哦?”

“更别说现在所有官田都纳入收税,史县令,你这会不会算错了?”

史腾云一**定没错:“五亩以上是免税的,我昆山很多百姓,都不到五亩田,五十亩以内为一成税,我昆山三成百姓的田都在五十亩内,倒是胡御史,你这亩税1.5成,如何得来的。”

边上锦衣卫袁小牛这时道:“别争了,把黄册底薄拿出来,查看一下便知,实在不行,咱们实地堪察一下也行,昆山大户的名册,田薄,县衙都有吧?”

刷,史腾云脸色通红,一脸不可思议的站起来。

“胡御史,昨天,不还是好好的?”他羞又急的道。

胡卫文长叹,向京师方向抱了抱拳:“陛下说了,我们下来时,下面的人送财礼,全部收着,吃喝也全部先吃着。”

“所有收到的财礼,回去后,交户部一半,自留一半。”

“。。”史腾云一脸不可思议,还能这么干?

这不是,奉旨贪污?奉旨收受贿赂?

“但是该干的事,还是要干好,干的不好,咱们人头落地,全家被抄斩。”

“史县令,换成是你,有一半财物能拿,干好了还能升官发财,你干不干?”

胡卫文瞪着眼睛,又惊又怕,说不出一个字来。

另一个御史周国民也叹道:“实不相瞒,咱们五人离京前,全都相互不认识。”

“陛下从五个省份,将咱们召集到京师,再来昆山调查。”

“史县令,咱们不敢乱来啊,必须要按着陛下的旨意来,希望史县令配合咱们才是。”

这五人之前都不是京师的,来之前,全部不认识。

这五人谁敢相信对方?没有人敢私吞这笔财富,而不好好办事。

何况他们上交一半,还能拿一半。

所以,这件事,必须干好。

“陛下-——陛下——”史腾云结结巴巴,半天说不出话,他很想骂,陛下怎么这么阴?

谁派京官来调查会这样?五个人居然来自五个不同的省?

袁小牛哈哈一笑,咱们三人,以前都是讨逆军的,陛下裁解兵马,四十岁以上退役,咱们从各省来到锦衣卫了。

京师锦衣卫少了很多,有一大部份跟着朱棣去了大澳。

朱高煦就从裁减的讨逆军里,充实锦衣卫,还算是用了自己人。

袁小牛三人,来自三个省的都司,来之前都不认识。

史腾云听到这里,浑身无力的坐在椅子上,知道大事不妙。

但当天五人也没说啥,简单和史腾云说了会话就离开了。

史腾云当时感觉还有机会补救,想找苏州知府看看。

不料第二天,苏州卫五百精锐从苏州来到昆山县,先把县衙团团包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