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467章 大王要放弃世子了?

第467章 大王要放弃世子了?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9 15:25:24

朱棣手上接近有两万多人,其中土人约有一千多,方圆百里内的土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抓,基本被清空。

他把人分成三批,一批包括土人都负责建城,一批专门建他们自己的居房,还有一批专门屯田和打猎。

因为当过皇帝,朱棣一心想建个大城,所以投入燕城的人力最多。

现在将近一年下来,朱棣知道自己又错了,没听朱高煦当年的话。

当初应该先在海边建个小城,然后努力屯田存粮,先保证有足够的粮食,再想着其他事。

他本末倒置,全力在建城上,不但建城进展较慢,粮食有点供应不上。

最近朱棣已经要求降低妇人和儿童的供给,优先保证青壮和劳力。

但这样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屯好田。

“我们现在有多少田了?”朱棣这时问。

金忠道:“八千四百亩。”

“多少田能够用?”朱棣又问。

“最少要五万亩。”金忠道。

“要这么多?”朱棣虽然当过皇帝,但对农事真的不是很清楚。

金忠道:“以每亩两石计,一亩田可以养一个人。”

“咱们两万多人,估计要两万五千亩是最低要求。”

“但要考虑到失收欠收,还要存粮,还有人口的增长,咱们最低要保证能五万亩在手。”

他们两万多人到了大澳后,当地很多环境恶劣,人员也不停的有伤亡,但是人口却不见少。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带着家属,大伙没事就生孩子,即使受制于医疗条件,存活率远远不如后世,但人口居然出现缓慢的增长。

当然,这边天气良好,温度适宜,也保证了新生儿的存活率,甚至能保障他们良好的生存条件。

只要不轻易踏足更远的山林深林,不出现少量人员去挑衅大量土人的事,他们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多。

“从建城中分出五千人,专门屯田。”朱棣这时终于改正错误,准备加强屯田。

在之前,他是依靠大量的人马出去打猎,获得收获。

但现在,方圆几十里内,已经很难打到猎物。

当天朱棣和诸文武商量了下,决定加强屯田,减少建城人数,只要先建好屋房,有个地方可以睡觉,后期在外围慢慢建城。

“薛禄。”

“末将在。”薛禄抱拳道。

“明天你带个千人队,继续往东北部去,俺看到东北部好多高山,应该有不少野兽和土人。”

“喏。”

“土人尽量抓活的,可以用来干活。”

“末将明白。”

朱棣这时转向金忠:“和他们沟通的怎么样?”

金忠苦笑:“请大王再给臣一点时间。”

朱棣要他学会和土人沟通,但金忠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怎么办。

朱棣只能点头,然后又道:“刘荣。”

“末将在。”

“你带两百人,和部份工匠往东走二十天,看看有没有矿,高煦说这里是坐在矿车上的地方,俺到现在都没有看到过矿,这次你们走远点,到处转转。”

“喏。”

一番吩附之后,朱棣解散了人群。

他走到高处,四下打量着,突然就看到了长子朱高炽。

朱高炽自从到了大澳后就不怎么理朱棣,因为朱高炽已经无欲无求了。

但高炽到了这里快一年后,体重急剧下降,最近这体形越来越像朱棣和朱高煦,可以说是意外之喜。

朱棣为他高兴,但朱高炽好像一点都不高兴。

儿子和他渐行渐远,而他偏偏现在只有一个儿子。

他想了想,暗暗长叹一声,走下高处,慢慢往朱高炽那边去。

朱高炽正和原户部郎中鲁锡之聊天。

鲁锡之做过北平府下面的县令,当初也是做为燕王亲随被流放到这里。

鲁锡之略懂农事,现在大澳的农业技术指导就是他。

不过去年好像种的不行,鲁锡之最近在和朱高炽一起研究,是不是播种的时间不对。

因为大澳的天气与大明不一样,这边又比大澳南部温度略高,鲁锡之以为,可以和交趾或广东学习,试种两季稻。

但朱高炽认为,二弟朱高煦在留言中,说这边种小麦更好。

两人正在讨论这事,朱棣过来了。

“咳咳”朱棣在后面轻轻咳了几声。

“拜见大王。”鲁锡之转身,先拜见了朱棣,然后心领神会,向朱高炽告退。

“父王。”朱高炽淡淡的叫了声。

他原本想叫父亲,因为父亲王爵已经被高煦剥夺了,不过自从到了大澳后,大伙又叫起了大王,他也没办法。

场中很快只有父子两人。

朱棣皱眉看着儿子,缓缓道:“高炽还在记恨俺?”

“儿臣不敢,儿臣没有。”朱高炽的回答都很敷衍。

朱棣心中很不高兴,但还是忍着:“当天高煦带兵破了北平城,俺也是为形势所逼。”

“俺说后悔,并不是后悔把太子之位给高炽。”

“俺是后悔-——”后悔当初没有把高煦留在京师,那他是神仙都没有办法造反。

朱棣这话也是考虑了很久才说出来。

因为最近一年,确实感受到朱高炽和自己越来越疏远。

“父王不用后悔。”朱高炾叹气道:“世事如棋,变化莫测,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

“儿臣想通了,或许一切都是天意,这都是上天早就注定的。”

“父王即使当初把高煦留在京师,说不定他还会来次玄武门之变。”

“以前的事,儿臣实在不想再提。”

“咱们现在,还是想着如何活下去。”

朱高炽这意思也很明显,你别忽悠我了,咱父子门清,你心里到底有没有后悔,你自己有数,咱们还是不说以前的事。

朱高炽敢肯定,父王朱棣心里,是后悔当初立自己为太子和世子的。

朱棣表情有点尴尬,以前忽悠朱高喣忽悠习惯了,没想到世子不吃这套。

他脸色有点发红,仔细想了想后,伸手搂起朱高炽的双臂,语重心长的道:“高炽说的对,以前的事俺们就不要再计较,现在一切往后看。”

“当务之急,还是同心协力,带着大家活下去。”

父子俩说了会话,相互都不是很满意,因为有面和心不和的趋势。

朱棣黑着脸回到自己房中。

他的房子是第一批搭建,主材料是木头,同一批很多房子都是匆匆搭建,他身为大王还好点,有些房子遇到雨天都会漏,然后再补。

回到房中没多久,朱棣就叫来侯显。

“今天晚上,召王氏--让她准备下。”

“奴婢知道了。”侯显缓缓退出去。

王氏是永乐初年进宫,苏州吴县人,因从容委婉行事,能体会上意,所以得到徐皇后的喜欢,协且徐皇后管理后宫事务,连朱棣对她也很看重,后来被封为贵妃。

徐皇后死后,朱棣更加的倚仗她。

但在历史上,朱棣没和徐皇后之外的妃子生下子女。

等侯显找到王氏后,便小声道:“请王妃今晚准备下,大王可能想要——”侯显说到一半便停下。

王氏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臣妾明白了。”

燕王要准备和她生孩子,原历史王氏跟了燕王十几年,都没生下一子半女,这会真是激动万分。

哪个女人不想有个孩子。

侯显这时又道:“奴婢等会去找杨太医,请他再想想办法,做足准备。”

到时,必能怀下龙子。

“有劳侯公公,多谢侯公公。”王氏激动无比。

侯显说完便退出王氏的屋子,站在门外,还能看到远处的世子朱高炽,他忍不住暗暗摇头,大王似乎想要放弃世子?还来的及吗?

侯显不认为,朱棣还能一定把新的王子培养长大。

——

轰。

一声巨响,靶场上一个巨大的靶子被轰出无数个洞孔。

朱高煦略有满意的点点头:“还不错,距离三十步能有这样的效果。”

说罢向火器局大匠头杨元锋道:“换甲试试。”

杨元锋向后一挥手,很多人拿着陈旧的皮甲,锁甲走到前面,然后固定在靶子上。

现场诸多文武都站在皇帝身后。

今天火器局试射散弹,很多京师的文武都被皇帝叫过来看现场。

说实话,文官们原来对这种都不感兴趣。

但在这个月初(洪熙二年十一月)皇帝说了,以后年终看朝廷在海外的扩张,和掠夺,来决定发多少年终奖。

顿时满朝文官都对军械武备开始看重起来。

此时前面在装弹和装甲,后面的文武都在议论,有人认为这距离太近。

火炮距离目标才三十步,如果对战中,对方几息时间就能冲上来。

但也有人道,散弹面积较大,一炮轰下去,前面五十步内,几乎不能站人。

牺牲了射程,就是得到了大面积的伤害。

因为无数的铁片铁钉飞出来时,就只会朝四面八方扩散,无法飞的太远。

工匠们不便的改进,试来试去,受限这个时代的技术,有效杀伤距离,还是在五十步内。

最好的杀伤距离,就是二十步到三十步。

距离是有点短,但胜在杀伤面积大,刚刚的一炮,覆盖了前面五十步内的范围,其中中间三十步遭到沉重的打击,两侧各十步,稍微差了点。

“打步营不错。”孟善这时对身边的李景隆道:“这一炮下去,得死伤一大片。”

李景隆抚着自己的美须,一副很经验的口气:“还得看对方着甲率,仅这些铁片铁钉,若是穿上铁甲扎甲,效果怕是不行。”

“关键射程还是短,这一炮打完,步营就冲上来了。”

“守城用啊。”孟善道。

“。。”李景隆脸上瞬息通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