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476章 我有预感,高煦必败

第476章 我有预感,高煦必败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9 15:25:24

大同城里。

朱高煦正在观看地图。

昨天晚上他就接到阻胡堡被破的消息,今天一大早,前面再次传来消息,沙哈鲁的兵马,源源不断从阻胡堡进来,从山西破关,已经成为事实。

此时陈文道:“沙哈鲁的大军正在阻胡堡外集合,下一步可能会分兵,一部去打朔州,一部来打大同,还可能去宁武关。”

周虎道:“他一百万兵马,加那么物资粮草,从阻胡堡那么小地方进来,还不得走半个月?”

“应该不会全部进来,必然要还要守在长城外,以为据点和后路。”陈文道。

朱高煦这时道:“这边距离阻胡堡多远?”

陈文道:“六七百里。”

“陈文。”

“臣在。”

“你率两万人驻守大同,把附近所有小堡卫所兵马、粮食撤进大同,守城的武器,百人敌等统统收到大同来用。”

“喏。”

“朕率北平八卫加京营一卫出塞,从长城外,绕到沙哈鲁屁鼓后面。”

“啊”周虎和陈文大惊失色。

沙哈鲁百万大军,皇帝居然只带四万五千多人,九卫人马出塞。

周虎和北平都指挥使顾兴国当即跪下,请求自己单独领兵出击塞外,请皇帝留守。

“朕还没老,你们不用劝了,你们应该了解朕,朕决定的事,没有人可以改变。”

诸将无奈。

此时明军在山西境内只有十万人,而皇帝居然不打算征召援兵。

他让陈文守住重城,亲率四万五千骑出塞,绕到沙哈鲁背后。

朱高煦也想过,如果不能集合重兵与沙哈鲁决战,山西境内会被肆虐,很多小县城会被攻破。

但相比这样的损失,等他集合重兵过来决战,起码也要一定的时间和巨大的消耗。

此时已经和明末后金入关差不多。

朱高煦如果和崇祯一样集合兵马去决战,首先需要时间,还要大量的粮草调剂,其次沙哈鲁不一定会愿意和他决战,肯定到处掠夺破坏再说。

这点朱高煦真是料错了,沙哈鲁其实很想和明军主力决战,但朱高煦不愿意兴师动众,抽调太多兵马加入大战。

说实话,他还是有点看不起沙哈鲁的百万大军,更不愿意给户部和百姓增加困难。

此战动员三万民夫,就耗资巨大,要是再起五十万大军与沙哈鲁决战,投入更是天文数字。

所以朱高煦决定靠战术和装备取胜,不靠人多。

沙哈鲁如果全军进关,就打他屁鼓,如果留守兵马在关外,就打他根基。

总之他对明人犯下的血债,肯定会加倍还给朱高煦。

计议已定,朱高煦在七月初一,带着九卫兵马,四万五千多兵马从大同正北方向出关。

其中骑兵两万五千,步营两万。

随行带了一万民夫,五千辆新式武钢车,用来拖拉武钢车的马骡就有两万匹,带了半个月的粮草,另有轻型火炮两百门。

这九卫兵马,有八卫是北平都司,一卫是京营周虎部。

七月初三,全军从得胜堡出关,进入关外,然后沿着御河先往北走了三十里,再突然转向西向,往阻胡堡方向去。

而此时,一条条消息正向大同陈文处来。

七月初三,哈里诺率五万先行,到了朔州后,可能感觉到朔州不好打,转向朔州东侧的马邑县。

七月初五,马邑县被破,胡人大开杀式,到处掠夺。

七月初七,十五万大军包围朔州,准备强攻。

沙哈鲁打仗很有章法,大军包围朔州的同时,北侧以一部兵马防备大同援兵,南侧以伏兵数万,准备伏击宁武关方向的援兵。

但明军都固守大城,没有外出,没给沙哈鲁机会。

不过如陈文所料,因为只有阻胡堡一个入关口,百万胡兵走了七八天,才进来二十几万。

——

山西境内到处烽火,但大明京师却是一片安静。

皇帝突然消失了,但朝廷还要运转。

当然,六部尚书和内阁秘书们都知道皇帝去了前线,至于前线是在陕西还是山西,目前还没消息传回。

之前皇帝在时,就经常找借口休息不上朝,大伙也习惯了。

现在皇帝不在,似乎也没什么变化。

只是有一点大伙注意到,以前皇帝最后批的奏折,现在改成了黄福和杨溥两人。

皇帝临走前,下旨杨溥和黄福两人,暂时代为御批,两人有分歧,不能决定时,等皇帝回来。

另两人批完的奏本和朝廷部份决定,要送后宫给皇后和妙贵妃两人再看,然后用玺印。

朝臣们注意到两个细节,一是黄福要受重用了。

黄福在讨逆战时,任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明知道当时汉王有点不对劲,但也没出声,默默经营交趾,为讨逆战支援了大量的粮草和财富,可以说是为汉王取胜,也是立下汗马功劳。

洪熙元年末,皇帝召黄福进京,之后好像让黄福去做什么事,但群臣都不知道。

现在黄福默默干了一年多,大伙都不知道黄福在干什么事。

如今黄福突然出现,就直接参与最后批本,简直就是前途一片光明。

另一个细节是,有些需要用到玺印的,居然要皇后和妙贵妃一起决定。

可见妙贵妃现在相当得宠,想想到去年年中妙贵妃生下龙子朱瞻域,大臣感觉妙贵妃现在的地位,已经皇后差不多能平起平坐。

七月初的京师某处宅院,大晚上灯火通明,门口街上行人来人来往,比以前凭添了几分生气。

这边是代王朱桂在京师的新家。

朱桂在洪武时封大同,建文时被废,永乐时又封大同,后来朱高煦进京,召天下蕃王来京师开会,结果当场杀了齐王以立威。

自此,蕃王们粮田几乎被没收一空。

朱桂在事后,余下两千亩田,在诸王中还算比较多的。

皇帝又没收了他所有的庄院,只留下大同的代王府,还要求房屋数量不能超标。

代王一生气,干脆把代王府给卖了,把两千亩田也卖了,然后带着大量的银钱到了京师来居住。

因为当时皇帝说过了,现在他们自由了,想住那就住哪。

代王举家就搬到京师来,并在京师附近,重新买了两千亩田。

没多久,周王、宁王也纷纷学他,全部移居到京师来。

接着蜀王在今年初也搬到京师来。

最牛的是肃王,这家伙原本封地在甘肃,一直觉的那边又僻远又辛苦,即然皇帝说可以到处搬,他直接问皇帝,我能搬到大员去吗?

朝廷在开发大员,肃王是知道的,这家伙不想呆在中原,看到朱高煦就烦,于是想到大员。

朱高煦当然也同意,现在你们自由了,想去哪就去哪?去海外都行。

肃王朱楧也不客气,直接举家搬到大员。

现在大明的藩王们,基本都移居到江南和浙江一带,也有移居到广东福建的。

像京师现在就有宁王,周王,代王,蜀王四位老兄弟。

周王朱橚是老五,朱棣不在,他现在最大。

他这人喜欢医学,到了京师后,就专心研究医学,皇帝还专门派太医辅助他,朱橚干的一头劲,也不管其他事。

今天代王突然请客,要请兄弟们吃晚饭,朱橚虽然不是很想去,但想想皇帝在时,也不介意他们兄弟碰面,所以还是坐着马车前往代王府。

酒过三巡,兄弟四人都有点小醉。

代王朱桂笑道:“都不记得我们多少年没有这么聚过了,高煦虽然对咱们这些叔叔不敬,但倒是给咱们一个聚会的机会。”

宁王朱权嘴角一抽:“确实如此,以前咱们兄弟想见一面真是太难了。”

蜀王朱椿道:“可惜还有很多兄弟不在京师。”

周王朱橚则呆呆看着桌上的菜,脑子里还在想白天那株新栽的草药有没有活?

“依你们看,高煦这次会不会大败?”代王朱桂突然道。

记间里瞬息安静下来,四兄弟你看我,我看看你。

也不知过了多久,蜀王扭头看看身后,身后大门紧闭,房间里也只有他们四人。

“放心,这院中,现在只有咱们兄弟。”朱桂不动声色道。

“如何会大败?”宁王奇怪道:“大明现在蒸蒸日上,国力强胜,兵马精锐--”

“高煦有点托大,听说没有大量动员,而那个叫什么沙什么的,据说有百万大军。”代王道:“他同时还在东征东本国,平安又在与本雅失里打仗,南洋那里又打成一团粥。”

“今年对高煦来说,很困难啊。”

代王说完后,现场又是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思索着什么,周王也不想他的草药了,只是奇怪的看着代王。

代王性格暴虐,以前还在封地纵戮取财,要不然也不会被建文封为庶子,后来在永乐期都被下旨喝斥。

历史上朱棣第一次召他进京,他还敢不去,丝毫没把皇帝放眼里,可见其人胆子有多大。

但是十三弟啊,现在不比以前了啊,藩王府上连一百人都凑不齐,你还在想什么?

见众兄弟都不出声,代王终于忍不住了,突然压低声音:“我有预感,高煦必败。”

“十三弟,喝酒喝酒。”蜀王突然举杯道:“一会喝完酒,去街上逛逛,现在没有宵禁,晚上倒是很热闹。”

“你们怕什么,这是最好的机会,扳乱反正,重现太祖之志。”代王拍案而起,厉声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