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516章 套路像自己

第516章 套路像自己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9 15:25:24

朱瞻壑一本正经的道:“我大明在父亲的治理下,强盛繁华,国民富足,远超前朝,始强汉盛唐所不能及也,现天下大定,人口爆发-——”

朱瞻壑有理有据的说了很多,大概的意思,就是大明富强了,人口多了,为了资源和生存,应该开拓疆土,还说咱们的开拓不是侵略,是为了百姓更好的生活。

朱高煦听一愣一愣,开拓疆土是为了百姓更好的生活,儿子这套路越来越像自己了啊。

朱瞻壑说了好多,到有一半是拍老爹马屁,然后有点期盼的看着父亲,不知道自己回答的满意不。

朱高煦沉默了会,也没给儿子泼冷水,先道:“瞻壑在外几年,果然长大了,这番说的,还算有些道理。”

朱瞻壑心中应该大喜,但他现在不是几年前的小孩子,喜怒都有收敛,眼中欢喜之色一闪而过,表情却是一副谦虚谨慎的模样,低头道:“还请父亲指正。”

朱高煦想了想道:“历古以来,诸多先人贤士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风调雨顺,休养生息,天下太平才好。”

朱瞻壑认真的听着。

“但真正国家长久的太平并不是好事。”

“所谓好战必亡,但是不战,必然也会衰退。”

“大明养兵一百多万,如果几十上百年的不打战,将士们必然会变的越来越弱,越来越差。”

“天下太平是好事,但太平久了,朝臣们就会同心协力,想着和皇帝争权夺利。”

“很多聪明的领袖在内部有矛盾时,会发动对外战争,从而逼迫内部暂时团结,这是解决内部矛盾的一个办法。”

“咱们在太平时对外发动战争,是为了减少和防止内部矛盾。”

“所以对外打战有几个好处。”

“对外,炫耀武力,展现我大明之威,还能掠夺财富和人口,对内,锻炼军队,团结国内,树立国人尊严和信心。”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巩固皇权。”

“人呐,闲下来没事干,就会胡思乱想,你找不找点事情给大臣们做做,这些文臣,天天想着消弱皇权,与皇帝争利。”

朱瞻壑立刻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孩儿明白了。”

西征最重要的,就是找点事给大臣们做做,省的他们在和平时期,胡思乱想。

用后世的话来说,不能让下面的人闲着。

朱高煦又和朱瞻壑聊了会学业上的事,然后叫来朱瞻圻。

朱瞻圻常年在马六甲,交趾(中学在交趾)两地,皮肤有点黑,看起来很健壮。

朱高煦则问他:“你在海外多年,觉得我大明与诸番国相比,如何?”

朱瞻圻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无论军事经济都是天下难敌。

朱高煦又问,那你觉得我们大明,现在还欠缺什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朱瞻圻马上道:“还需要更快更多的船。”

“海外欧洲也好,美洲也好,还有很多地方都和土著一样,都等着我们开发,当先抢占有,夺取资源。”

“用老师话说,这个地球资源有限,谁先抢到,就是谁的。”

“为何是船?”朱高煦笑问:“用马不是更快。”

“地球绝大部份都是海洋,去有些洲必须要海船,海上的贸易也是最赚钱的。”朱瞻圻急了,叭叭一顿说,提醒父亲,眼光要放在海上,以后要大力发展水师。

他在交趾和马六甲见多识广,相比朱瞻壑,更在意海上贸易和水师的建设。

他甚至劝说朱高煦,要多投入工匠和技师在海船上面,争取造出更快的船来,缩短海上的时间。

他还劝说朱高煦,提高工匠和技师待遇。

朱高煦听的比较满意,儿子终于明白了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伱大学学的什么专业?”朱高煦最后问。

朱瞻圻道:“海船制造。”

“。。”朱高煦,大明现在四所大学,最好的是应天大学,然后还有应天科技大学,医科大学,军校,四所大学花了五六年时间才建好,现在都没有能力开建第二轮。

按朱高煦的规划,十年后,拥有足够多的专业人才和老师,才能开始筹备第二**学。

朱瞻壑报考的最好的应天大学,没想到朱瞻圻报了科技大学。

朱瞻圻一看父亲脸色不好,马上道:“父亲不是说过,行行出状元,工匠和尚书都是一样。”

朱高煦没出声,想了片刻后,缓缓点头:“瞻圻的选择,父亲一定支持和尊重。”

另外的两个比较大的儿女里,朱瞻城读的也是应天大学,主学历史和地理。

女儿朱敏儿也是应天科技大学,报的是今年刚开的新专业,机械原理和制造。

但目前大明的机械专业还是刚起步,主要就是涉及到织布机,水车,火器,造船业等用到的少量机械,很多都是在洪熙年后逐步改进发明。

——

第二天,朱高煦带着一行人,去教育科技部科技司所属工厂,观看他们的新机器。

今天向内阁展示几种新机器。

一个是力水钻床。

用来制造燧发枪枪管的。

原来的发展史上,最早的铳管,包括鲁密铳都是用铁皮卷起来,打造的火铳管非常不禁用。

朱高煦这边发明了力水钻床。

众人来到现场后,还是非常震惊,因为这水车相当大。

只有足够大的水车,才能形成足够强的力量。

今天内阁基本来齐了,还有很多武将在。

工厂西部有条河,水车就在河边,一字排开,有数十部,连绵数里,非常壮观。

水车差不多有三丈多高,看起来很震撼。

岸边设有一个个小型厂房,里面就是钻机,以水力拉动钻头,在铁棍中打孔。

钻头是百练精钢,强度比较高,但还是很费钻头,众人看着一边加水,一边转孔,中间还要休息一会,基本钻十根管子就要换个钻头。

大伙都稀奇的看着钻孔,除了少数人,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明很多稀奇的东西,都是皇帝想出来的。

“谁想到的?挺有意思的?”黄淮突然道:“这人的脑子,怎么想的?”

朱高煦嘴角一抽,暗暗白了他一眼:“想到的人可能灵光一现,关键还是如何制做,这水车和机床,就花了两年时间才磨合好。”

朱高煦一个想法容易,但下面人做出来,可不容易。

众大臣也不知有没有听懂,现在他们骨子里,还是看不起工匠的。

等几十年后,这批大臣退仕了,新起来的大臣,如果都是经过大学成长起来,肯定不会这样。

“走,去看看铸币机。”朱高煦也知道他们对这些军用设备没啥兴趣,直接带他们去看赚钱的东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