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560章 朱高煦西征最大的功绩

第560章 朱高煦西征最大的功绩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0 11:10:13

阿汉省巡抚周国文比较年轻,才三十出头,目前是大明是巡抚和布政使里,最年轻的一批。

他最早只是个孤儿,当时朱高煦还是高阳郡王。

朱高煦让杨立山在到处收留少年青年,然后在韩王寨训练,教书读字,现在的总兵瞿郁当时也被朱高煦扣在韩王寨,传授马步战技于他们。

之后周国文一直跟着朱高煦,先到云南,然后跟着讨逆军的胜利,先后到占领的地方任县令,同知,知府,一步步做到巡抚,可谓铁铁的朱高煦亲信。

周国文能文能武,思想开明,朱高煦把他派到阿汉省,也是对他的看重。

周国文不负所望,来到这里一年多,按朱高煦要求,先后弄来了黑麦、甜菜、洋葱、草莓等物。

草莓早在14世纪就已经在欧洲出现,但欧洲人大部份种在自家庭院,由于当时果实较小,主要以观赏为主,兼作食用。

周国文派商队到奥斯曼帝国交流,主要是按皇帝意思,带回一切大明没有的蔬菜也好,果树也好,粮食也好,反正能吃的,大明没有的,都要带回来,正好遇到了草莓。

黑麦更是个好东西,数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原产地就是奥斯曼帝国、阿富汉、波斯这带,明军进来时就已经到处都是,当地百姓种的都是黑麦。

这玩意比大明的大小麦可好多了,它能适应其他谷类不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高海拔也行,寒冷的地方也行,都能生长,甚至到北极圈都可以。

而且按播种季,又分冬黑麦和春黑麦。

此时大明北方辽东地区,无论大小麦或水稻,都是产量不高,受当地环境气候影响,而一墙这隔的毛子,在原历史得到黑麦之后,于西伯利亚走到哪,种到哪,完美解决了后勤问题,从而一步占领了这些地方。

周国文到任后,第一时间就把黑麦传回大明,而在原历史上,黑麦要到20世纪四五十年纪,于近代史上,才传到中国。

由于朱高煦的西征,黑麦提前了数百年来到中国,完美解决了西北方向缺水,寒冷等各种恶劣环境的粮食问题。

明军在沙州等西北方向,包括甘肃、陕西、辽东、奴儿干等地,大量种植,还可春冬两季连播,粮食得到有效保障。

可以说,朱高煦西征最大的功绩,除了开疆拓土,就是把黑麦传入大明,这为以后小冰河天气,恶劣环境下的粮食减少,起到了有效的缓减作用。

至于甜菜也不得了。

甜菜原产地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后来从瑞典移植到地中海,包括奥斯曼帝国西南部,原历史要到1500年,即几十年后,才从阿拉伯传到中国。

这玩意同样抗寒能力超强,中国主要的种植地方就是黑龙江、吉林、内、新、山西等地。

但开始大伙只以为可以吃,一直到1747年,德国人马格拉夫才发现甜菜根中含有蔗糖,然后他的学生开始培育块根肥大的品种,到1802年,德国建立了第一座甜菜制糖厂。

这玩意比甘蔗种植方便,加工方便,是制糖的很好作用。

周国文来阿汉省后,见到了各种国外作物,动物,更加佩服皇帝朱高煦。

想到朱高煦在他离京时,专门召见他,和他说的一番话。

如果坐在京师,汉人只会坐井观天,天下之大无穷无尽,外面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学习。

周国文在这里见识了草莓,吃的是黑麦面包,并从去年开始,召集农学专家培充甜菜。

今天一大早,大明来的农学专家,帝国科技大学毕业的刘传仁,就派人来叫他。

块根肥大的甜菜品种,已经成片成活了。

周国文大喜,立刻骑着马,带着一队卫士,马不停蹄来到城中一个试验庄院。

进去后,这边一片一片画了几十块田,种着各种作用,有大明过来的,在这边试种,也有欧洲传过来的。

包括洋葱等物,都已经在种植了一块。

很快,刘传仁带他来到甜菜地前,这是他新培育的甜菜品种,块根特别大。

“周大人请看,可以采收了,哈哈哈。”刘传仁洋洋得意,相当高兴。

因为他如果培育成功,不但也要升官,还有一万两银子赏钱,这是皇帝亲口答应的。

“挖了没有?”周国文喜道。

“还没有,这不是等大人来看嘛。”

“快挖几株上来,切开看看。”

刘传仁立刻安排人手,挖了几株上来,然后用刀轻轻一切,顿时粘粘的汁液流到案板上。

周国文和他同时伸手,沾了沾,往嘴里一放。

一股浓浓的香甜味道,瞬息直入脑海。

“好甜。”

“糖份可以吧。”

“哈哈哈,成了,成了,传仁你立功了,哈哈哈。”周国文手舞足蹈,兴奋不已。

“托陛下洪福,应该没问题了。”刘传仁也笑道。

这可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因为之前,大明在占据中亚这边的国家后,主要的白糖都是从马六甲那边,用船运到印渡,然后上岸,走水路或陆路,再与西亚和欧洲各国交易。

明朝的白糖在这里相当欢迎,但运输不便。

而且甘蔗适合热带,亚热带,中亚天气干潮,白天和夜晚温差极大,有时达到二三十度。

但明朝还必须得这么干,因为明军占据这些地方后,为了巩固统治,经常几年不对附近动手,然后以通商名义先稳住四周,白糖就是他们通商的利器。

这让明朝运输白糖的船,终年不绝,来往频繁,消耗也比较大。

现在甜菜出来后,可以在当地大量种植,并开设糖厂。

“周大人对开厂有什么想法?”刘传仁这时道。

周国文想了下:“马上要打仗了,把抓来的人圈养起来,专门种植和制糖,以防泻露甜糖制糖的方法和新品种,至少要让我大明,先赚到几年再说。”

刘传仁点头,深以为然:“只有这个办法,先建个种植基地和厂区,全封闭管理。”

“严防新品种外泻,更不能让外界知道制糖的方法。”

这几年各国都想知道大明怎么制出白糖的,而大明在洪熙五年后,朱高煦决定拍卖国营公司时,很多民间都已经学会制白糖,制白糖术已经逐步传到中西亚,甚至欧洲。

但受限甘蔗的生长环境,欧洲他们也没办法大批量生产。

这就是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等,后来为什么要到大员和印尼等地开设种植基地。

周国文这边只要控制好新甜菜品种不外泻,至少还能保障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白糖领先技术。

而封闭管理,用俘虏来干这事,是最好的保密手段。

从试验园回去,周国文就找到总督陈文,向他陈述了甜菜的重要程度。

陈文立刻道:“你需要多少地方,多少人?”

周国文道:“打算先在喀布尔以东划一片种植场地,大概要一万亩。”

“然后在边上靠喀布尔河附近,建工厂,需要五百亩。”

“约要两千成年青壮和部份妇人,还有他们的生活区和住房,大概又有五百亩。”

“如果成功,明年再扩建二十万亩。”

陈文当场答应,并调派人手和工匠给他。

他们将先圈一万一千亩田出来,并且对土地要求不是很高,然后筑以五米高围墙,城墙每百米设六米高塔楼,配望远镜,哨兵,全封闭管理甜菜田和加工厂。

守卫全部用明军,干活的全部用抓来的人。

陈文最后道:“我已经和瞿总兵商量好,并和沙哈鲁约定,明天开春,先攻黑羊王朝,你要的人手,只会多,不会少。”

“可让瞿总兵多抓些活的青壮,以后推广扩种甜菜,需要大量的人手。”

陈文笑道:“物以稀为贵,咱们在这边,也要控制产量,主要以销售到欧洲为主。”

“周巡抚应该估计个产量,咱们准备好适种的面积。”

周国文想了想:“先弄个二十万亩再说。”

当天他和陈文决定,前两年先弄二十万亩,然后看市场反应,既要保证对欧洲的供应,又得保证高价和利润,接着便飞报京师朱高煦处。

洪熙十六年(1422)五月,朱高煦来到教育科技部科技司。

今天现场好多人在,但大部份不是官员。

洪熙十五年二月,意大利佛洛伦萨共和国授予不论内莱希发明的“壮游吊机的驳船”以3年垄断权,这是历史第一部专利法的先驱。

在几十年后,到1474年,威尼斯颁布了世界第一部专利法。

而此刻的大明王朝,还视欧洲为蛮荒脏乱之地。

这个消息于今年初传回应天府,带回消息的商人得到朝廷两年免税一成的奖励。

朱高煦这时便着手制定大明,并且是世界第一部专利法。

他召集了很多教育科技部官员,还有部份重要的工匠,都察院、刑部官员等,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大明第一部专利法试行版出炉。

然后便在大明日报上,每天连载,传到大明各地。

大明第一部专利法比较简单,并且用的白话文。

自从大明日报和学校先后成立,洪熙朝大力推广白话文,在民间非常受欢迎。

整部专门法不过一万多字,三千字一天,在大明日报连载了五天就结束。

连载结束之后,各地有各种工匠技术人员申请专利。

朱高煦将此事划为锦衣卫负责收取,科技司审核,两个部门合作处理,主要还是不想增加新的编制,于是锦衣卫又多了件事,审核专利是否真实。

今天是京师所在江南省第一批专利获得者的授权仪式,三月初朝廷开始接受申请,经过锦衣卫收取后,报科技司审核,最终从申请的十二人中,批复了四人拥有专利。

一是新式圆形子弹的发明者,杨远峰。

杨远峰是最早跟着朱高煦的一批工匠,目前是科技司郎中,官阶正五品。

这发明当然是朱高煦提醒他的,然后他带着一堆工匠试制,终于研发了圆形子弹,这让燧发枪的射程和威力,更进了一步。

另一个膛线机的发明者,正是因为膛线机械的发明,所以子弹可以走上舞台。

还一个是民间的商人,研发了更快的织布机,这让江南一带,布料丝绸产量大大提升。

最后一个发明了双筒望远镜,同样是民间商人,其实双筒望远镜,朱高煦早就知道,只是还没想到改进,因为皇帝事情太多,他哪顾的着这种小事,没想到被民间商人发明了。

今天借着机会,朱高煦亲自过来颁奖。

四人先拜见了皇帝,四周有官员,也有四人家属,还有请来的其他百姓,做为见证。

朱高煦大声道,这是大明专利法,给你们十年垄断权。

这十年里,无论是朝廷还是其他人做这些东西,都要给你的专利费。

当然,在军工方面,因为子弹和膛线都是皇帝提出来,他们研制,可能朝廷给的钱比较少,只会意思意思,朱高煦如此隆重,就是做给天下人看,你们用心发明,朝廷不会亏待你们。

四人听到后都非常高兴,因为之前大明日报报了意大利的事,意大利只给三年垄断权,大明给了十年,还是大明皇帝够意思。

其中那十年垄断权的双筒望远镜和织布机,应该能好好赚一笔。

现场皇帝还颁了专利证书,史官当场记录,之后会发到大明日报,然后传遍天下。

一整套程序走完,众人谢过皇帝,有人高高兴兴的走了。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杨远峰年纪不小,有六十岁了,跟着朱高煦近二十年,他儿子杨雷目前是广东都指挥司。

“老杨啊,你头都白了啊。”朱高煦上前亲自扶起他,笑呵呵的道:“这次干的不错,咱大明的枪,越来越厉害了。”

“托陛下洪福,还是陛下提供的思路,臣只是略尽棉力。”

“你不用谦虚,没有你们科技司和工匠局的合作,试验,仅靠朕的思路,还是不够。”两人相互谦虚了下。

杨元峰这时一脸难色道:“陛下划的那个蒸汽机,真的太难了,兄弟们日以继日,功率都是远远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