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561章 大明帝国跨时代的新发明

第561章 大明帝国跨时代的新发明

书名: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0 11:10:13

原来前几年朱高煦划了个简易的蒸汽机给他们,但朱高煦也不是专家啊,他自己都没见过蒸汽机,只能把蒸汽机活动原理,活塞原理,大概的运行方式和模样画给他们。

科技司召集很多人,日夜研究,仍无所获,期间做了几个样品,但一直功率不够,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朱高煦又不是专业的,无法给出专业的指导。

杨元峰有点不好意思,感觉愧对皇帝陛下。

“你不用急,等咱们橡胶批量能生产还来的及,科技这东西,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咱们还有的是时间。”朱高煦只好安慰他。

大明的大学虽然已经开始物理和化学,但目前还是最基本的,估计相当于前世小学,初中水平,想进入蒸汽机可能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这几年大明和朱高煦其实非常繁忙,自从橡胶种子被带回大明,朱高煦在大员,马六甲、南洋等各省,大量繁植,十二万种子最终弄出八千多株,也算效果不错,接着就在三地种植,推广,等树苗多了,再往交趾、云南等地种。

原时空欧洲人载了两千多株,用了四十年扩种,才终结巴西的垄断。

朱高煦两三年下来,目前各地加起来,不到十万亩,面积还是非常小。

原时空中国从1969年于云南、广东两地开始种,到1979年,约十年时间,已经种植了550万亩,效率是远远超过朱高煦现在。

但之后,到2001年,全国种植面积也才900多万亩,进展缓慢,到2011年,达到1600万亩,2019年为2200万亩,尽管如此,种植面积也不过在全世界排第三,天然橡胶产量,为全世界第四,而且每年进口橡胶数量,是自己产量的约三四倍,可见对橡胶的需求量,是非常非常之大的。

朱高煦现在的大明面积远远超过历史诸朝,所以他的目标是要让橡胶面积成为世界第一,橡胶产量,成为世界第一,现在大明一面积极组织扩种橡胶,包括高丽的济州岛也比较适合,同时一面研究橡胶的各种用途。

橡胶制品出来后,大明工业化发展,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朱高煦一面和杨元峰说话,一边来到科技司的一间厂房。

今天现场有个试验,朱高煦到后,内阁成员和很多军将也早早过来在等着。

大伙纷纷拜见皇帝陛下,个个脸上露出很有兴趣的表情。

皇帝每次召集他们到科技司或工匠局,都是肯定有什么新玩意出现,大伙还是比较期待。

厂房外面东面就是一条河,河边还有一排水力风车,这玩意在工匠局很多,有各种用途,大伙当然都认识。

“都过来。”朱高煦召集诸臣工到身边,所有人兴致勃勃看着朱高煦。

朱高煦弯腰从地上捡起几块小石头,笑道:“不知道有爱卿有没有注意过一些特别的现象,比如--”

说罢,朱高煦把手中一块石头,扑通,扔进水里。

水里溅起一个水花,又往四周延出一道波纹。

诸文武面面相觑,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皇帝的意思。

但大伙知道,皇帝肯定在说新奇的东西。

黄淮这时笑道:“石子扔进水里,溅起了水花。”

李景隆在边上鄙视的看了他一眼,心想,自作聪明,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

不料皇帝朱高煦却笑道:“有点近了,差不多意思。”

咦,四周诸人俱惊讶。

大伙都是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其实有人心里根本不在乎,甚至在想,皇帝你就直说吧,不要卖关子,显示你的聪明了,大伙都知道陛下你聪明。

但想归想,表情还得装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配合陛下嘛。

众人当然想了半天没想出什么,就算有人想出,估计也不敢说,这得让陛下出风头。

皇帝看了一圈,众人无人说话,便突然大声道:“朕这么大声说话,你们能感受到什么吗?”

皇帝声音突然大了好几倍,如同厉喝,距离近的大臣们都被吓一跳,有人甚至感觉到空气都在波动,震的耳朵里嗡嗡响。

看着大伙惊慌失措的脸,朱高煦笑道:“声音是自然界常有的物质,不论我们说不说话,也会有其他声音,他虽然看不见,但其实可以感应到,只要振幅足够大,甚至会让人产生不舒服,这个,就叫音波。”

“声音有音波,水也有水波。”

“朕刚刚把石头扔进水里,四周就会涌起水波。”

朱高煦说罢,又扔了一颗石头进水里。

诸文武这时盯着看,果然看到有水波,但这水波,也是很常见的,大伙以前只是没留意罢了。

“咱们今天要看的,就是电磁波。”

说罢朱高煦挥手,带着众人前呼后拥的进入厂房。

厂房里已经有很多机械器物准备着,还有很多工匠在,现场好多年轻工匠,都是最近两年从大学里出来的,学的东西比较新,接受能力比较强。

“诸爱卿都知道电吧?”朱高煦在一张桌子前站住,回头问众人。

“雷电?”有人脸上露出惊恐之色,正是首辅黄福。

黄福在诸臣中年纪算是比较大,已经六十岁,按朱高煦的要求,首辅六十五岁可以退休。

他这个年纪对雷电等东西还是比较敏感,要不是跟着朱高煦混了二十年,接受能力比较强,估计更要惊为鬼神。

“对,下雨天有时还可以看到闪电。”朱高煦道:“以前百姓们都以为天下的诸神在发怒,其实只是自然反应,咱们在大明日报已经登过多次。”

众大臣不置可否,毕竟还有人不相信。

“电是很容易产生的,磨擦即可生电,如果大伙身上有毛皮衣服,有时在夜晚中脱衣,也会产生静电,甚至感受到针剌一样。”

“陛下说的对。”李景隆立刻道,他这次不是拍马屁,是真的感受到过。

现场不但是他,好多人感受过。

“那就是电啊?”

“真没想到。”

“陛下又如何得知那是电?”

现场议论纷纷,大伙如同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来,给大伙感受下电击。”

朱高煦带着众人来到另一边。

众人看去,非常惊讶现场的设计。

几个大大的金属片被浸在一个水池里,水池下能看到厚厚的一层东西,正在融化,边上还有工作人员往里倒。

立刻有人问:“陛下倒水里是食盐?”

“是的,这是盐水。”

“这是铜片,这是锌片。”

铜片和锌片之间有根金属铜钱,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这铜钱还有点粗。

“这个可以叫原电池。”

“盐刚刚倒进去,电量可能低了点,来来,这边看看。”

朱高煦再带他们来到边上。

边上有些工匠手上都拿着很多东西。

皇帝来后,向他们点点头,示意开始。

其中一个工匠拿起一个金属环,先放到底下。

“这是铜环。”朱高煦解释。

接着又有个工匠拿起一个金属环,放到铜环上面。

“这是锌环。”朱高煦又道。

然后又有工匠拿着一个东西放在锌环上面。

“这是呢绒环,用羊毛所制,也可用浸透盐水的纸代替。”朱高煦再道。

接着几个工匠轮流往上放。

锌环、铜环、呢绒环,一直堆了有三十多层。

“现在这个叫——洪熙电池。”朱高煦眉飞色舞,把历史上伏打发明的伏打电池,改成自己洪熙称号,抢了过来,叫洪熙电池。

他向众大臣解释,这层数越高,电流就越强。

最后通了铜线,又弄了个像电蚊拍似的网壮金属线接上。

“来来,你们用手指试试,反过来用指背,别用指面。”朱高煦示意大臣们试试。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可是闪电啊,会不会打死人?

但皇帝看着大伙,众人面面相觑。

“臣先来。”侯海倒是不怕,做为皇帝心腹,当然关键时候要上。

他小心翼翼用指背一碰。

“啊呀”立刻好像被针剌了一样,手指弹回。

所有人吓的往后一跳。

“哈哈哈,好玩好玩,有趣有趣,这就是闪电吗?”侯海笑道。

“闪电是自然天成的,咱们这是人工创造的,但和闪电一样,都是电,只要电流够大,还能杀人。”朱高煦道。

众大臣又惊又怕,接着在朱高煦的要求下,每人试一下,果然有趣的很。

这会大伙对皇帝真是佩服,没想到皇帝连闪电都能发明出来。

这时有人问了:“陛下,这所谓的电-——这么小,除了堆层数,还能变的更大吗?”

朱高煦满意的看了下毛信,锦衣卫指挥使毛信这是故意给机会皇帝卖弄。

便洋洋得意道:“以后技术到了,可以做变压器,不过要等电磁感应--”他说到一半,感觉太复杂,便放弃,直接说简单的。

“弄个铁芯,周围绕一道道线圈,一百道一千道都可以。”

“然后再弄个铁芯,周围绕一道道圈,两千道,三千道也行。”

“两个靠近在一起,可以形成磁场,控制电流变大或变小——”

朱高煦又说,有了电流,就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则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当然,现在他们橡胶还在扩种,还需要绝缘体,只要橡胶能批量产生,可以制造导线外面的绝缘体,做变压器就方便很多,这需要直流电和交流电都出来。

但这估计又得数年后的事。

朱高煦说了很多,大臣们当然听的似懂非懂,就觉的神奇,并不知道电有什么好处,有什么用。

朱高煦现在也懒得和他们解释,这批内阁和文武,没经过大学,都是没文化的人,等过几年,他们陆续退下去,换上来一批新的,就能理解朱高煦,也更容易接受这些信息。

接着他带众人又换了个地方,看看电磁波和磁场。

这边做了比较大的洪熙电池,又做了两个金属小球,中间隔开一段距离,当工匠们给小球通电时。

两个本来不相相连的小球间却发出吱吱的响声,并有蓝色的电火花一闪一闪地跳过。

朱高煦说用,此时这两个小球之间已经产生了电场,

大伙聚精会神听着,看着,非常新奇。

刚刚只是感受到电流,现在是亲眼看到电场。

朱高煦又道,电场可以激发磁场,磁场再激发电场,连续扩散开去,便有电磁波传递。到底有没有呢?最好有个装置能够接收它。

随着朱高煦的声音,工匠们在离金属球4米远的地方放了一个有缺口的铜环。

朱高煦说,如果电磁波能够飞到那里,那么铜环的缺口间也应有电火花跳过,等工匠们将这些都布置好后,继续通电,果然那圆环缺口上蓝光闪闪,这说明发射球和接收环之间有电磁波在动动了,只是人们肉眼看不到而已。

众文武看的赞不绝口,又惊又喜,简直感觉皇帝在施法术。

皇帝又道:“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已经试出有电磁波,那么,即然有波,肯定会有波长,频率,和速度,这是和水波一样的道理。”

大家想到刚刚皇帝扔了个石子到水池,那水波也是有波长,频率和速度的。

“波长什么也能测出来?”毛信又在恰当的时机,虚心提问。

“当然。”朱高煦兴奋道,大手一挥。

工匠们把那铜环接收器往圆球发射器靠近,现场噼哩叭拉,火花四溅,时亮时无。

所有人瞪着眼睛,看的目不转睛。

朱高煦道:“最亮的就是波峰或波谷,不亮的就是零值。”

这样就能算出波长。

至于波速不用算了,与光速一样,每秒三十万千米,穿越的都知道。

此时大家都在惊叹时,胡广悄悄看了眼毛信,皇帝大费周章带他们来看电磁波,肯定不就看看这些的。

果然,毛信又再次虚心提问:“陛下,这电磁波有啥用处啊?”

“咱们在这里弄了之后,可以产生电波。”

“如果在交趾也做了这些东西,也会产生电波。”

“电波和电波之间,为什么不可以传递信号呢?”

“如果能传递信号,交趾的信息,几十息之内,就能传到京师,比咱们的可视通迅塔,更快无数倍。”

“嘶”众人倒吸一口冷气,这么快?

这话要是别人这么多,所有人都不会相信,但皇帝登基以来,发明创新了太多东西,所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今明两年的目标,咱们大明,要发明无线电。”朱高煦最后雄心勃勃的大声道:“五到十年间,要能与交趾、阿汉、新德里、泰罗等省全部完成实时电报通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