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明 > 第129章、西南棋局初现

第129章、西南棋局初现

书名: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4 21:18:03

御书房的梁上真的悬起来一块匾,上书一小一大两行字:百世不移之国策,南洋海上长城。

陛下御笔,书法一般。

十八位重臣神情复杂:题字,装裱,制匾,众所周知,是要时间的。

现在太监、梯子、绳索……一声令下,现场挂匾。

既然早就准备好了,心意已定,何必还折磨我们一整天?

没有人不同意现在就开始仿照西洋人枪炮、加强海备啊!

只有当这块匾已经悬挂好了之后,众臣抬头看过去,好几个人心里才突然一凛。

在那次“金杯共汝饮”的国策会议后,确定下来的变法大方向都没有得到这个待遇。

这件事在陛下心里,比变法还重要。

“今日,此道百世不移之国策既已定下仿造西洋人枪炮、加强海备二事,那么朕也就发三道旨意下去。”

其他人都集中注意力听着。

朱厚熜肃然开口。

“其一,匠人、有司衙官,于西洋人枪炮,于战船,于兵杖等创制有功者,赏赐倍之,荫蔽子孙!”

“其二,海防官兵,剿寇有功者,朕遣使犒赏之;致残死国者,朕必优给优养之;杀良冒功者,官兵不论,朕皆满门抄斩之!”

“其三,此国策要义或令南洋藩属国忧虑,不出御书房。然藩贡市易、海禁走私、海宼劫掠、海陆转运等诸事,可令京内京外官员、吏员建言上疏,以《论海策》之名直达御前。其言之有理、可堪取用者,朕必拔擢之,不使张孚敬专美于前!”

张孚敬是谁?

新科探花郎,没有去翰林院做个清贵的正七品编修,而是去做了更差一档次的户部观政。

《富国策》数篇,授翰林院侍读兼御书房行走,升正五品户部郎中。

而后钦派广东督办屯门战事,雷霆万钧查获两广贪腐窝案,提天子赐剑亲手斩杀广东按察使,如今升正四品右佥都御史暂署广东巡抚。

从五月殿试到如今,三个月,就成了地方大员。

这岂止是专美于前?翻遍史册,有几个臣子升赏如此之快?

听完皇帝的这三道旨意,年轻一点的国策大臣倒还好,但杨廷和由衷地感受到了:海上狂风骤起,后浪滚滚而来。

那是明明心有定计,但仍能花一整天的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地与他们争辩国事的皇帝。

他下个月才虚岁十六,他一点都不贪玩,他特别有耐心,听到众臣同意此为国策之后才悬起这个匾,发出这三道旨意。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这御书房内,终有一天不会像昨天那样,大多是苦口婆心尽述其弊其难的老臣吧?

杨廷和也不知那样是好是坏,他只是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

“钦派广东督办屯门战事,御书房行走张孚敬接旨!”

“臣张孚敬,叩问陛下圣安!”

巡抚广东衙门大堂外,张孚敬跪了下来,他身边的陈金、汪鋐、杨慎、解昌杰、霍韬等人也都跪了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两广要员,勾连内外,贪渎误国,罪无可恕!证据确凿,着令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张孚敬办差有功,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暂署巡抚广东地方,所请奏之新法可于广东试行以观其效。”

张孚敬心情激动,哽咽道:“臣张孚敬领旨,必鞠躬尽瘁以报君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陈金接旨!”

“……”

张孚敬将王子言亲手斩杀、两广大案“由下”至上传到京中之后,陈金名义上是以参预国策会议之臣离开中枢、前来总督两广维持稳定的。

今天从北京到广东来宣旨的,是麦福。

他新的身份,是总镇两广太监。

外派太监要不要撤除、怎么撤,现在还没商议决定。

但正跟着张永熟悉接管御马监的麦福来到了两广,陈金已经品出双层含义:第一是监管他和朱麒,第二,陛下只怕必定会在广东借机把水师的底子打好。

早就是翰林院资深侍读学士的杨慎还有御书房伴读学士的身份,他的职位是广州府知府。

霍韬得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正七品,在高中二甲第一多年后正式步入大明官场。

而在钱宁、江彬之案结束后提心吊胆了两个多月的解昌杰则被派到了广东做布政使司右参政,名义上是升官了。

看到麦福前来,他不禁燃起了新的希望。

锦衣卫岭南行走赵俊也立下功劳,从正五品的千户一跃成为新设的正三品广东海防中路参将,受广东总兵官节制,统领广州府、肇庆府、高州府、韶州府辖区内诸多卫所。

两广军政要员里,还缺着不少,推选中的、赴任中的,都有。

但谁都知道,当前任的两广总督等人在广州府被就地正法,陈金和麦福、朱麒一起去了梧州之后,广东将以张孚敬为首试行变法,以按察使汪鋐为首主导屯门岛后续战事,以赵俊为首在珠江口选练水师。

“……两京一十三省在任官员、吏员尽可建言上疏,以《论海策》之名直达御前。其言之有理、可堪取用者,朕必拔擢之,不使张孚敬专美于前!钦此!”

最后一道诏书念完,杨慎、霍韬、解昌杰等人不由得看向张孚敬。

这就是榜样。

杨慎的心性现在长进了一些,虽然所受的风雨还不够,可他毕竟在站着观摩了一段国策会议之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道行非常浅。

张孚敬虽然是科途后辈,但他真的是个狠人。

谈笑间亲斩三品大员,天子赐剑他还挂着,杨慎每天见到他时都会看两眼,然后告诫自己不要惹他。

旨意宣读完毕,进入大堂坐下。

陈金坐最上首,但他很低调。麦福宣完旨意,也不说话。

“催缴秋粮,造船备战,巡宪之事拜托渭先了。”

得到梁储举荐介绍的霍韬自然谨慎地领命,然后又说道:“西樵山中另有方叔贤,弘治十八年进士,历礼部主事、吏部主事、吏部员外郎,正德七年告病回乡。其人学问精深,师从王伴读,处事娴熟。如今广东事务繁多,抚台可奏请起复。”

杨慎不由得看向了霍韬。

王守仁的学生?

张孚敬波澜不惊,只是点了点头:“待我修书一封,邀其过府一叙。若真才识非凡,自当为国举贤。”

只做到了从五品的员外郎,离开朝堂已经十年,怪不得没人想起他。

但现在他的老师王守仁成为了御书房伴读学士又能代替杨一清参预国策会议,方献夫是迟早会被起复的。

霍韬希望和张孚敬一起卖这个人情,让方献夫借着广东的这股风立下大功。

张孚敬又看向解昌杰,满脸笑意:“解参政,陛下既已准广东之请,那么催缴秋粮及之后清丈土地,厘清广东鱼鳞册、黄册一事,就多多有劳了。”

“请抚台大人放心,必不敢懈怠!”解昌杰表现得兢兢业业。

潜邸旧臣,审理钱宁、江彬案“有功”,以他的身份和原先品级,本来也可以做这广东巡抚的。

但他知道,自己这趟被派来就是做刀用的。

清丈土地这种新法执行者会得罪多少人?但解昌杰不得不做。

皇帝派了张孚敬到广东来,他敢杀人,解昌杰又有什么不敢?

他默默看了一眼杨慎:就从广州府先开始。

“广东总兵官戴罪在身,赵参将,先由你暂代其职,与汪臬台一起备战屯门了。三日后东莞立碑,追谥袁千户,赐祭抚恤军民,我也会亲自过去。”

“末将领命!”赵俊话少。

“汪臬台,屯门岛可有信来?”

伤愈之后的汪鋐如今有了新的精气神,两眼发亮地回禀:“杨三、戴明已经回复,愿投效天朝。此二人久在南洋,夷贼造船、铸铳、制备火药之法无一不知。下官已与其约定好了,后夜他们秘驾小船来归!”

“好!陛下已有旨意,可向此二人宣读之。若立下大功,荫蔽子孙不在话下!”张孚敬得到这个好消息,目露精光,“陛下虽令我等可缓图之,然两广人心惶惶,也需要一场大胜!屯门一岛敌仅数百,船不过十。今我广东上下同心,正是建功之时!汪臬台,广东战船、精兵尽可调遣,备战一月,可否破之?”

“必不辱命!”

“好!”张孚敬雷厉风行地站了起来,“尽知夷贼战船优劣之处,赶造夷贼铳胆若干装备精锐。再鼓舞士气锐意备战,筹划周全巧施妙计。下月破贼,既告阵亡将士在天之灵,也为陛下万寿贺!”

他再次抽出了天子赐剑:“有违军令贻误战事者,本官仍有督办钦命,必斩之!”

见过血的刀寒光凛冽,广东属官无不站起来弯腰道:“领命!”

……

两日后的梧州,两广三堂大佬都坐在了一起。

麦福这个总镇两广太监肃然说道:“奉陛下口谕,问话朱麒。”

“罪将叩问圣安!”

麦福淡淡地替皇帝开口:“朕问你,闻圣旨不立遵,意欲何为?”

朱麒跪在地上大汗淋漓:“钦差手刃大臣,罪将牵涉其中,一时惊惧未曾立时遵旨,罪该万死!”

“郭勋涉事,还知道主动请罪,朕罚他子嗣降等,令他去神机营中军坐营。陈金涉事,也知道主动请罪,朕罚了他银子,降了他两品,令他去两广暂署总督戴罪立功补过。你怎么做?”

“……罪将但凭陛下处置。”

麦福看着他说道:“伱祖父讨贼封了抚宁侯,抵御北虏得了世券,东征建州有功进保国公。你降等袭爵不知进取复祖辈荣光,反倒惦记着那几两银子。是侯爵俸禄不够用,还是你家有干股的官店皇店进项太少?”

朱麒把头触在地板上:“罪将有辱祖上名声,羞惭至极。罪将来了两广,半是无法独善其身,半是贪欲蒙了忠心。罪将这一年多所得,罪将家中所涉官店皇店,愿尽数交出,再另受责罚!”

麦福停顿了一下,看着冷汗在朱麒额头和脖子上流下,最后才说道:“抚宁侯家官店、皇店干股,听候处置。于两广所得赃银,三倍罚之,由广东巡抚调用充任粮饷。朱麒有负皇恩,见旨不立遵,本在不赦。念保国公昔年功劳,除世券,仍任两广总兵官!”

朱麒几乎贴在地板上的眼睛痛悔万分地闭上了,哽咽着说道:“罪将领旨,叩谢皇恩浩荡!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听涛雅舍中的犹豫不决,让他就此成了朱家罪人。世券被夺,此后再无抚宁侯。

“朕最后再给你一次机会。”

朱麒浑身一震:“臣谨听圣谕!”

“你的爵位是你祖父为你拼出来的!你的子孙将来如何,就看你还有没有胆略再为他们拼了。百年之后你得见父祖,能不能说一句保国公世爵仍在,全系于你身!”

“臣……必效死命,勇猛精进!”

朱麒是真哭了出来,怪不得郭勋写信告诉他:赶紧跪,帮钦差杀,准备拼命。

“抚宁侯,起来吧。”麦福换了个语气,把他扶了起来。

朱麒擦着眼泪一边谢着他一边坐了下来。

麦福看着他们两人:“两广大案让两位各受责罚,但陛下胸怀广阔志在四海,这两广如今也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一时之罚,只为让你们警醒。还望我三人就此同心协力,共为陛下经略好西南大事。他日还朝,荣光尽复,再进一步。”

朱麒连连点头:“我虽有此志,但才疏学浅,还需麦总镇、陈督宪多多指点。”

陈金叹了一口气:“自今日起,就都忙碌起来吧。朱总兵,眼下格局已然清晰。张抚台于广东试行新法积攒粮饷,汪臬台与赵参将选练水师。你我重心在广西,剿匪抚民,整军备战。只待时机成熟,那便是广东、广西、云南水陆并进,再复交趾之势。若无此等大功,我有何面目还朝,朱总兵有何凭恃再复保国公威名?”

朱麒只觉得道路很清晰了,顿时问道:“时机……何时成熟?”

陈金只觉得一大堆的事:“钱粮足时,两广安定时,兵精将雄时,交趾内忧予我大明师出有名时。在那之前,有太多事要做了。”

“交趾内忧……那岂非只能坐等?”

陈金深深地看了一眼他:“恕本官不敬,侯爷,你现在急不得。若时机成熟,你麾下不堪用,那可就再次有罪无功了。”

朱麒凛然受教,现在被夺了世券,他确实急,也谦虚了很多。

“至于交趾内忧……”陈金拱着双手往北面拜了拜,“我对陛下庙算是心悦诚服了。北镇抚使南下,岂止是为了防范侯爷?”

今天起更新时间改为下午6点、晚上10点,每天保底8000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