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明 > 第154章、杨府台,有人要害你爹

第154章、杨府台,有人要害你爹

书名: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3 21:44:14

刑部尚书掌管天下刑名,这个职位自然不可能由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担任。

而这个职位是正二品,也只能是已经达到这个品级或者稍次一点的人才有希望。

京城暗中用力的人们随后被一个奇怪的升迁搅乱了思绪:夏言以兵科都给事升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南京都察院是不设左职的,按例只有右都御史、右副都御使,这正四品的右副都御使就是南京都察院的第三号人物了。

但现在的南京都察院还有一个特别的人:胡瓒。

因为他本身就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因此在南京提督操江的他仍然是这个职位。

而去年张子麟南下,胡瓒一直与襄城伯李全礼一起在长江剿匪,颇有功劳。

夏言又参与了裁撤在京官军冒滥和重设三大营一事。

对夏言的这个叙功顿时打乱了许多京官大佬的节奏:胡瓒可能要升官了。

他也是正四品,他不可能来做这刑部尚书。他可能在南京往上再走一品,那么南京就会有一个正三品得挪窝。

正三品挪去哪?

孙交头都是大的,杨廷和也不免看了看张子麟:在东南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暗中布置?

廷推的初步阶段,提名人选的过程里,张子麟终于开口了:“应天巡抚、南京工部尚书李充嗣,历任刑部主事、粤州通判、隋州知州、陕西按察使司佥事、云南按察使。巡抚南京诸府时,李充嗣于宸濠之乱亦有功,尚未升赏。李充嗣任南京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疏浚苏、松河渠、吴淞江,开白茅港。三年国策有水利水患事,李充嗣也颇有心得。”

好嘛。

他到北京做刑部尚书的话,有两个位置都空了出来:应天巡抚和南京工部尚书。

之前是李充嗣兼任着。

王琼和孙交都看了看张子麟,又看了看工部尚书李鐩,随后还看了看王守仁,最后再看向杨廷和。

南京工部与北京工部自是业务密切,李充嗣与李鐩又天然可以在今后三年水利水患一事上主导。

宸濠之乱平叛,这个李充嗣与王守仁可以叙叙旧。

另外……他是成都府人,杨廷和的同乡。

至于资历,李充嗣在巡抚南京前,一直做的都是刑名工作,基层经验丰富无比……

王琼和孙交面面相觑:这个人选真绝了。

廷推主持人孙交咳了咳:“可为一选,诸位可还有其他人选?”

他看着蒋冕、石珤、费宏:你们仨就没点进取之心?

可现在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别的。

胡瓒是不是要升右副都御使巡抚应天?南京工部尚书又会是谁?

夏言这个皇帝最早升职的人,去南京是要做什么?

……

夏言这一下升得也不可谓不快。

兵科都给事是正七品,虽然他的实际影响力是很容易被言官品级掩盖的。

南京不算中枢,所以南京的正四品也不见得比北京某部的正五品郎中要更显赫,都察院在南京又算得了什么?

南京各衙门里,都察院属于最没事做的了。所谓:“院在太平门外,惟操江、全院间来同堂。四五御史,雍容礼貌,体统森严,殊无事事。”

操江都御史的实际地位就是最高的了。

但品级上去了,意义不小。

夏言接受完同僚的道喜,心里却在琢磨着陛下对他的勉励。

这个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可能没什么别的职权,但可以上奏。

他是天子亲自提拔的人,这就够了。

而此去南京,陛下没有多说什么,只让他继续细心察事,多多建言献策,不忘言官本职。

还是黄锦提醒的那句“陛下宽仁爱民”最为重要吧?

和老百姓最直接相关的是什么?夏言想来想去,也只想到赋税、徭役、匪患、天灾、吏祸几点。

更多的东西,夏言自然也想得到,新法、富国、京营……

他有些惆怅:此去南京,是去龙潭虎穴啊!

广东春早,杨慎看着桂萼一脸冷笑地看着自己,只是愕然说道:“桂府台言重了吧?”

桂萼连连摇头,话里全是挑事语气:“我问杨府台,你辖下番禺、南海、顺德、香山、新会、阳山、连山、东莞、新安、三水、增城、龙门、清远、新宁、从化,这十四县再加上连州,各县州科则,你俱知来龙去脉否?正德五年朝廷准广东沿海军民疍户可私煎海盐,以代补征,伱可知为否?”

杨慎呆了呆。

“海北盐课提举司岁办原额两万七千四十引二百斤,弘治年间减为一万九千四百八十三引四百九十斤,其中还有七千余引可折色,你知是为何?”

“……”

“弘治十八年准灶丁可按田亩计算丁役优免,一丁至三丁者、每丁免田七十亩。四丁至六丁者、每丁免田六十亩。七丁至十丁者、每丁免田五十亩。十一丁至十五丁者、每丁免田四十亩。十六丁至十九丁者、每丁免田三十亩。三二十丁者、全戶优免。你广州府的灶丁有多少,优免有多少,杨府台知否?”

“……”

桂萼小眼睛里都是鄙视:“整个广东,商税都在你广州府税课司征收,杨府台没想过这其中有多大干系?”

杨慎已经快麻了。

“洪武年间,广东计有田土二十三万七千三百四十顷五十六亩。弘治十五年,这个数字只有七万三千二百二十四顷四十六亩一分六厘了。解参政从你广州府开始忙了数月,广州府的田土亩数如今是多少,杨府台心里有这本账吗?”

再傻的人听到这里也知道问题很大了,何况杨慎其实并不傻。

“……此中情由,张抚台已上奏朝廷,请准此后新法章程。兼并实多,吾亦知之……”

桂萼长叹一口气:“翰林院多好,杨阁老就算想让你到地方历练一二,为何要让你到广州府?杨府台,以我之见,你快完了。”

杨慎不禁抖了抖,满脸纠结地向他行了礼:“桂府台来广东还在不才之后,于广东情势却比不才更加熟知,不才惭愧,还盼桂兄教我。”

大才子听到一句“你快完了”,又被桂萼用数据糊了一脸,实在骄傲不起来。

桂萼一脸看着猪队友的表情,过了一会才说道:“广东夏税额米五千九百七十八石,农桑丝、零丝共折绢一百三十五匹六尺二寸五分;秋粮额米一百零七万七百八十六石一斗七升**六勺,科丝折米十二石五斗四升五合五勺。若在往年,广东只需起运米四十万石至京库,折银十万两整。去岁屯门海战,张抚台得了恩准。广东所请粮饷可以税赋抵扣,杨兄知道如今是什么情势吗?”

杨慎继续被数据糊脸,只能紧张地听着。

桂萼冷笑一声:“广东上下都盯着这几年不用上交的那十万两及其他赋税,你治下各县州此刻还不知道在如何以抵饷之名加派!那些县尊县丞主簿文书,还有那些刚被清丈了田地的官绅豪族,只怕还不知密谋着什么!抚台大人让我和你一起以广州、惠州二府为例清理科则、上疏言其害,只怕立时会捅了马蜂窝!况且,中枢那些人到底在干什么?”

“……中枢?桂兄此言何意?”

桂萼瞥着他:“有人要害你爹!”

杨慎顿时浑身毛骨悚然:“桂兄请直言。”

桂萼吹胡子瞪眼很烦躁:“广东这几天以赋税抵饷,上头也盯着广东!今年陛下大婚,广东有珠池,有祭器,有大木,多奇珍,宫里、礼部、户部、工部给广东派料那也寻常。然既知广东正在清丈土地人心惶惶,这坐办加到广东再派到各县,只怕翻倍都不止!再加上其他加派,广州府士绅豪族岂有不趁机鼓动百姓闹事之理?你治下若起了民变,你爹会不会受牵连?你爹再劝阻陛下莫要在广东新法,会不会惹恼陛下之后请辞?”

“……张抚台在此,他们安敢闹事?”

桂萼心累不已地摇头:“我脾气差,说难听了也不好。只是你看看广东如今这都是些什么人?新科进士巡抚,翰林清贵知府,隐居养望巡按,王府闲臣参政,新科进士参议。我人微言轻,你们都是朝廷有人的,赶紧奏明情势吧,莫要连累我惠州府跟着闹!”

他来了杨慎这里大肆吐槽一顿之后就告辞去惠州府赴任,只留下如坠冰窟的杨慎。

“……快,快去问问黄参议、张抚台去了何处?本府台要请见!”

广州府的辖区,着实不小。

西北方向的连山县、阳山县、连州都已经半是山区。核心的清远、从化、增城、番禺、南海等又是膏腴之地,沿海的东莞、新安、顺德、新会、新宁、香山等也各有产出、商贸繁荣。

桂萼初来乍到就把广东的一些残酷情况向杨慎揭开了,这是杨慎之前没有认真去思索的细节。

应税田亩数目只有国初的三成这不奇怪,但额税数量还多了一些。

隐户逃户本就越来越多,灶丁优免,这么多没减少的田赋都是在国初三成的田地上产出的。

而海北盐课岁办相当于减了一半,这么多年以来,具体办差的各级官吏和地方士绅富商又在里面扮演着什么角色?

只是配合着解昌杰在广州府先行清丈土地的杨慎,被桂萼用数据解开了广州底层可能存在的血淋淋的现实。

去年战事,今年加派,户部杨潭,工部李鐩,礼部袁宗皋,到底是打着什么心思?

杨慎还没有得知袁宗皋去世的消息,他越想越害怕。

这莫非是陛下的授意?

陛下知道广东形势,故意要激起民变,而后大军犁境,一举解决豪族难题吗?

杨慎在胡乱猜测着,广州城里一个名为“远影楼”的酒楼里,坐到了最高层的雅间里确实看得到珠江口的远景。

此刻,这雅间里坐着五个宽松道袍的人。

他们自然都不是道士,穿道袍,很常见。

虽然还只是正月里,但他们有的拿着象牙折扇,有的手上戴着光华内敛的宝石戒指。

他们吃着早茶。

雅间的周围,分左右站着四个妙龄少女,正随时准备帮他们沏茶,或从外面传进刚刚蒸好的茶点。

桌子旁的人说着广东话,也并不避讳这四个少女。

“张杀头还在,但两广的茶,湖南的茶,福建的茶,今年是不能误的。去年老子在陕西呆了一年,白花花的银子撒出去近万两,这才得了这么多茶引!”这个开口的人显然只是个富商,“如果都去应了今年坐派的役,那盐还煎不煎了,茶叶还采不采了?”

“雷兄不急。”摇着折扇的人就文雅了许多,“张抚台剑虽利,可他毕竟实务不精。采伐大木,珠池取珠,佛山铸礼器,这倒没什么。只是到了农忙时,这些都需要起运解京了。到那时,春雨急骤,道路崎岖,要多少脚夫、车马、舟船?误了农时,夏粮秋粮都是问题,百姓不答应啊。”

他是笑着说出最后一句话的。

“……他奶奶的,那个解昌杰,我家里的良田足足被清出去了五十顷!五十顷啊!”另有一人愤愤不平,“骆兄,你堂叔在京城,参他啊!”

“你这说的又是什么话?去年陛下一口气罢了那么多言官,现在哪好参劾?”另一人吃着蒸好的凤爪摇头,“要参,也是广东巡按御史。”

“霍家到底怎么说?”

“霍家?”他冷笑了一声,“霍家在南海县的生意,和我们哪家没有往来?这个霍渭先以前怕事躲回来,现在也是和稀泥,不能指望他!霍家现在是宁可不赚,也要保他坐上这股风!”

“请贡广东香茶的事有回音没有?”

“放心吧。”有个人嘴角露出笑容,“陛下雄姿英发,太多事情想要一改旧制了。今年陛下大婚,你们都会大吃一惊的。这茶嘛,恐怕到处都会贡上去。我们张抚台也许会把其他坐办盯得严一点,但这广东香茶,他是无论如何会好好督办的。这位,可是去年就帮着陛下预选淑人的主!”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