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明 > 第155章、帝王之路,步步沾血

第155章、帝王之路,步步沾血

书名: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8 19:21:51

如果并非军情急报,寻常的奏疏和其他公文要从广东到北京,需要的时间不会低于二十天。

这二十天,还得是有足够分量的人物送出的,沿途驿站不敢耽误。

杨慎花了三天的时间才等到黄佐与张孚敬回衙门,然后立刻就去请见,说了说桂萼表达的隐患。

这三天时间里他也没闲着,老老实实在架格库里把一些资料调出来认真查看了。

他现在很犹豫,因为他猜想这里面有皇帝授意的可能。

所以他只是表达今年各部派料到广东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的担心。

虽然急得不行,可他只能这么说,然后看着张孚敬与黄佐的反应。

“用修思虑甚是周全。”张孚敬看着他笑了笑,随后疑惑地问,“但此事,用修上禀布政使司,让张藩台留心为妥。”

杨慎顿时尬住了。

没错,广州府之上是布政使司,他若只是担心这一点,可以告诉黄佐之后,让他传达到新任的广东左布政使张恩那里。

“下官会上禀藩台……”杨慎看着他淡定的反应,心里更加没底了,“抚台当知,若是万一真激起民变,这广东试行新法一事恐会大受影响。抚台请准广东清丈田地之后如何行事,朝廷旨意至今未下,可见朝中顾虑者定然不少。”

张孚敬于是有点奇怪地看着他:若说朝廷里的反对派,那头头可是你爹。现在你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

两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伱,一时大眼瞪小眼。

还是黄佐一脸凝重:“用修所言甚是!抚台,下官素知广东情弊,下官殿试策文谈及吏治,大半倒是观广东吏治有所悟。此事不得不防!广东海灾颇多,若今春徭役过重误了农时,入夏后再有大风灾,那今年势必有变!如今可虑者,不只在广东!两京一十三省,盼新法不得其效者不知凡几。一有风吹草动,朝中就会弹章四起!”

“……这么说,用修不是因广州府士绅富商施压,劝本抚台放缓步伐?”

杨慎苦着脸:“抚台大人,下官到了广东任官,前程自然已经与新法相系!只是如今,恐怕纵然中枢已有决心,那六部堂官、各省官员,也不见得没有异心啊。”

他心里纠结了一下,随后莽上去就是一句:“下官直言了吧!桂府台告诉下官,今年广东派料之额,反常!以桂府台之间,有人欲对家父不利。朝中有重臣欲以广东为棋盘,这局棋,动不了陛下决心,这一点下官很清楚。然纷争一起,家父身为首辅,是不得不出面劝谏的。只是抚台,现在广东这棋盘之中,您却是首当其冲啊!”

张孚敬悚然一惊。

桂萼是张子麟举荐过来的,莫非是张子麟传来的消息?

而如果中枢里有人要在广东下棋,那张孚敬这个广东试行新法的主持者,就成了被围杀的过河兵卒。

他只是沉默片刻就说道:“本抚知道了。用修,你且速去禀告张藩台。派料虽多,各府县坐办不可妄增,本抚会让霍巡按多加查探的。”

随后他就走到了门口吩咐道:“备轿,去按察使司!”

既然有海珠派料,那么就要剿一剿盗珠之匪。

剿了之后,就有军情可以急递入京了!

……

从京城出发前往各地的旨意里,有几件事合在一起。

首先是改元之年的圣谕,一些花团锦簇的勉励话。

然后是几桩善政,包括对一些去年遭灾地方的免赋政策,还有皇帝在北京皇庄设立慈幼院、让各地可收受失孤幼儿送往北京的消息。

还有皇帝大婚选秀但不禁婚嫁的新规。

虽以普通良善之家为主,但地方士绅富商之家也在此列、而且亲族可任实官的消息顿时轰动地方。

选秀之年终于到了,最先行动的是北直隶,这北直隶的情况也最先呈报到宫里。

“官员、富商、大族……”严嵩念着一封某巡按北直隶的御史呈上来的弹章,“无不交相勾连,贿以银钱,以图幸进。良善家之女,多有受威逼利诱仓促议亲嫁娶者,以避其幸进之途。此乱政也!臣参劾参预国策会议之臣不能直言其弊,几有诱陛下坏祖训善政而致贻患子孙、动摇国本之嫌……”

后面一通大骂,严嵩念了几句之后就放下了奏疏,语气复杂地说道:“内阁票拟,陛下可从广东、南直隶、浙江、福建预选之淑人中选立一后二妃,各地不宜久选,以示陛下不欲扰民之仁心。”

朱厚熜当面听的,是严嵩他们三个御书房伴读学士也不愿意拿主意评判行不行的奏疏。

他不以为意地说道:“这不是挺好吗?哪些人想把家里姑娘送进宫,这回不就有了一个名单?朕说了不禁婚嫁,有些人不愿让一些良家秀女挡了他们家姑娘的道,这事让各地巡抚和巡按都放在心上就好。旨意既下,自然是照常进行。”

“臣明白了,那便再申陛下不使民间不安、不断国戚之家仕途之仁心。历来选秀多有不法事,今年有司当体悟圣意才是。”

贴心严嵩立刻找到了很好的理由:皇帝是有非常好的出发点的。至于有人钻空子搞钻营,那是另一码事,国法在那里。

可他其实也很想了解一下,陛下为什么要借这件事来搞出如此大变动。

只是钓鱼的话,现在先把一些意图幸进的官员、富商、大户钓出来也未免落于下乘。

而若说是落子在多年后,那也实在犯不着拿外戚作为引子——法子多了去了。

于是他又拿起另一道奏疏:“户部请奏,今岁陛下大婚,可令各地进献香茶,以为贡礼。”

“香茶?”朱厚熜有点古怪起来,看向了严嵩、王守仁、张璧,“杨潭署了名,内阁卖了孙阁老面子,你们却拿不准主意来问问朕?”

严嵩尴尬地笑了笑。

知道本朝皇后叫孙茗的,就那么些人。

朱厚熜不由得深深地看着他们。

试探啊,继续试探。

“那就准了吧。”朱厚熜淡淡说道,“是个意思就行了,不用多少,免得扰民。”

“……礼部请奏,诸藩仍奉禁令安居府内,陛下大婚之仪,诸藩遣使为贺之事当如何安排?礼部拟了个方略,内阁以为可。”

朱厚熜拿到手里看了看。

无非是有的藩王已经有子嗣了,可以遣子来贺;有的有兄弟,那就让兄弟来;孤零零一根苗的,就派属官来。

朱厚熜看完就瞄着严嵩他们:“准了。”

“臣等无其他奏疏需请陛下圣裁了。”严嵩弯腰。

朱厚熜点头说道:“伯安,继续进讲致良知之法。”

这是王守仁与杨廷和辩经时就“赢”到的成果,如今谁也不能说陛下了解一下这个小技巧有什么不对。

反正其他东西都没有变。

京城已经平静地过完了正月,皇帝确实换了一个节奏。

随后,户部派到各个茶产地的皇帝大婚之年贡礼也往外传递着。

而张孚敬借着“剿匪军情”之名上的奏疏正经过急脚递往北京送。

夏言在南下,李充嗣在北上。

南海之滨,各个珠池都开始安排采珠。

廉州府合浦珍珠天下闻名,廉州珠市也声名远扬。

这里的珍珠,商朝时就是贡品,此后不论哪个朝代都在这里采集珍珠。

时至今日,合浦区域就有乌坭池、永安池、平江池、杨梅池、青莺池、断望池、海渚池等诸多大大小小的珠池。

这些珠池大多与海相连,滩涂颇多,一年又一年地蓄养着其中母贝。

负责采捞珍珠的叫疍民,他们常年以舟为家,生活在海上,如蛋壳漂泊于海面,所以称为疍家。

但也有一种说法,说他们处于险恶的生存坏境,虽然有独特的谋生手段,生命无保障,如同蛋壳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这所谓谋生手段,也就是采捞珍珠、捕鱼为生。

常年生活在海上的疍民体态相貌可想而知,这是真正处于大明最底层的一群人。

“水性好的腰上系好绳子,带着篮子下水。”管理珠池的太监板着脸提着要求,“今天每个疍丁必须呈上五两珠子来!以前不敢去的地方,都拼了命憋着气去探探。若捞上来超过五两的巨珠,本官重重有赏!”

皇帝大婚所需要的各种东西里,珍珠主要都由广东这边提供。

总数量将近五万两!

珠池太监心里是很着急的:按理来说这珍珠十年左右大采一次才是合适的,但架不住过去这十几年里宫中和一些重臣不断加派啊。

正德九年就大采了一次,一共交了一万四千两上去。

三年前又采了一次,那次就只采出来不到四千两。

这一次所有珠池一起采捞,能不能采够数目还不知道,但恐怕采上来的珠子质量就堪忧了。

他回到了房里走来走去,过了一会之后就吩咐自己的干儿子:“去把那十七家的东主都给我找来!”

实在没办法,就只能看他们那里的库藏如何。

想要继续做这珍珠的生意,今天无论如何必须帮他把这一关先度过去才行,好不容易没有被去年的风浪波及!

疍民采珠只是一角,广东、广西、云南等许多地方的深山密林里,无数的役夫都被驱使着去寻找、砍伐那些珍贵的木料。

这件事情其实从去年的下半年秋收后就开始了,因为新皇既然已经登基,今年自然而然会有这些要求。

廉州珠市里,有三家商号的管事急匆匆派了下人赶赴广州府。

翻山越岭赶到广州府时,已经是两天后。

远影楼上,几个人又聚了起来。

“珍珠只牵涉到疍民,不过那几个太监既然求到咱们这了,那就是一个逼字。”说话的人目露精光,“大海何茫茫,天下不只广东产珠。我的珠行里倒是还存着三千多两,更有三十余颗绝世好珠。怎么样?一起诉诉苦?”

戴着戒指颇为粗犷的那位雷兄咧着嘴:“这珍珠啊,广东若凑不出大头,那陛下的婚事可就难看了。张藩台担着责任,珠池那些阉货是死活不肯说什么内情的。老子估摸着,这次不知要逼死多少疍民,就算调兵去捞也捞不够!七年里大捞三次,哪那么多珍珠?”

“这么说,都愿意一起?”摇折扇的雅士微笑着,“真逼急了,说不定临时给各县加派本色珍珠。要做,就做到那一步。等乱子起来了,看张抚台是先继续杀陛下的家仆,还是去各家各户大索珍珠。”

“到张藩台那里就够了。”倒是有一人连连摇头,“我去四川进茶时,跟张藩台的侄子相熟。他从四川调任广东,不会不知轻重。先等珠池采捞的结果,张藩台眼见这坐办无法完成,自会请耆老出面。到时候,再把价钱谈妥就行。”

“不!”那折扇凛然一合,雅士脸色阴狠地说,“是为了那点银子吗?广东真要把新法推下去,你我谁家能幸免?天子赐剑虽利,又岂能尽斩广东良民?并非我等不满,广东百姓之苦之怨,陛下只怕还不知道!”

他盯着最先说话的那人:“老庞,你不妨先暗中散两颗好珠出去,卖给那喜好炫耀之人。不消你我出手,珠池太监自会找上门去威逼强买!闹出几桩命案,再请朝中之人把疍民死难、内臣盘剥、广东上下搜刮民财以邀君心之事都参上去!风一起,其余两京十二省自不需提醒,皆会一拥而上!”

遥远的紫禁城,与军情奏报一起递到的,是张孚敬请麦福那边传来,不会经过通政使司的密奏。

林清萍站在一旁,看到皇帝眼里平静的冰冷。

朱厚熜在习惯。

身为这个时代的皇帝,他要习惯许许多多的事在千里之外会变成什么样。

没有他,大明那些真正的老百姓还是会这样苦。

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真正能把刀砍到那些把广东二十三万多顷应赋田地变成七万多顷的人头上。

还不能生砍,因为那代表着目前最强大的一个阶层。

朱厚熜甚至都怪不了杨潭他们,因为他们只是非常正常的一个官僚。

皇帝的大婚,历来确实是这样的。

哪怕朱厚熜先只娶一个孙茗,帝后大婚也不可能不大肆操办。

如果不办,反而又是让他们无所适从,让地方乱猜的情形。

既然如此,那不如就以之为引子,再往前迈一步。

只是这一步,会先沾上老百姓的血。

朱厚熜放下了密奏之后就对黄锦说:“告诉麦福,让他转告朱麒。去年没立下的功,今年有机会,好好练兵!”

他往后面的龙榻走去,林清萍跟在身后。

身为皇帝,每天不知道多少子民正在各地因为各种原因死去,他不能被这些情绪左右思绪。

他不可能跨越时代去走什么别的路,他只能走他越来越冷酷的帝王之路。

“你知道朕为什么一定要要了你吗?”

林清萍默然摇了摇头。

是啊,她年龄大了,出身卑贱,仅仅是因为生养更安全吗?

“朕要给天下许多子民以尊严、体面,就从你开始。”朱厚熜又调整好了心情笑起来,“你在朕身边,朕就会时常记得这一点。”

他继续提枪上阵,而让朱麒厉兵秣马的旨意,也随之南下。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