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靖明 > 第196章 你要盯着严嵩

第196章 你要盯着严嵩

书名:靖明 作者:冬三十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02 18:13:03

巡抚初到辖地,诸多工作都要关心一下。

除了见一遍自己治下各府县的主要官员,自然也要在百姓面前露一露脸。

邵锡神情凝重。

杨慎在广东是拜访士绅,严嵩这个巡抚亲自跑到田间地头关心百姓的收成又是何意?

在大明朝做官,除非升堂审桉或者其他一些临时的情况,七品以上就很少直接主动去与穷苦百姓打交道了。

现在严嵩的模样,很难让人不联想起吴中三大才子已经刊印出来的《岭南行旅集》中杨慎蹲在田间的样子。

江西那么传回来的消息,不是严嵩与各地官绅相谈甚欢吗?

严嵩是巡抚,他在浙江只要不是干什么越格的事,没人阻止得了。何况,他只是“临时起意”带人到了县郊,遇到了第一个在田地里劳动的老农就召来问了问。

这个大小官员及随行众人包围着一个战战兢兢畏畏缩缩老农的画面,过于广东。

严嵩看着面前马上就要开始收成的农田笑着点了点头:“老哥莫慌,你没说错话,也没乱说话。明年我再到江山县来,再问问你日子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人欺压你。”

话说完后,就瞥了瞥衢州府和江山县上下官员。

回到县城里,今天巡抚是要在江山县歇脚的。

做了姿态的严嵩,晚宴却又没继续摆出清高架子。

衢州府及江山县的安排,他坦然接受了。

席间邵锡请他先宣示圣意、训勉浙江地方官员时,严嵩坐着沉吟片刻就开口:“浙江这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方,幅员比广东小,每年应起运解送的赋税却是三倍有余。这其中难处,不能说浙江上下没有尽心用事。”

自邵锡而下,众人闻之不由得心里一松,却又不敢全松。

因为严嵩还没说完:“浙江的存留粮除了要供应卫所军饷、官员俸粮,还有孤铎口粮、师生廪给。杂办所得,要祭祀、科举、输运、书手工食、支应、救恤……这乡饮酒礼、庆贺迎送之事,按例不能由存留粮支用,只能用存留钱钞支用。如今杂办,钱、钞、银都有,总数也不大,今天又是江山县士绅富户破费了吧?”

“……抚台自江山县入浙,体察下情、关怀乡里。江山县上下是衷心欢喜,些许薄酒,不足以称破费。”

严嵩微微笑了笑:“若官吏待遇法得以推行诸省,这衙署上下之间的诸多支用,就不需士绅富户破费了。俗话说得好,吃人家的嘴短。地方之难,本抚实知之。来,这第一杯酒,先敬诸位东道。”

“不敢!不敢!抚台言重了!”

“有幸”入席、出了地方和银子的江山县士绅富户代表连忙起身。

浙江上下官员不由得都在心里琢磨着:巡抚很懂地方。

那么只是他懂,还是陛下与杨阁老也懂?

严嵩短短几句话说清楚了地方运作之中的困难之处,而且也是官绅不被催缴税赋、不被摊牌徭役的另一个原因:地方士绅富户往往来帮着承担地方财政开支。

地方能收上来的赋税说穿了就是实物与铜钱、宝钞这两类货币。要正儿八经去较真,大明现在是禁止白银流通的。

在制度上,收上来的粮食除了交给朝廷的部分,剩下的部分都有用处;官府的开支,也只能从存留下来的铜钱、宝钞里来算。折色之制度下,部分实物折成铜钱、银子的有,但绝没有谁敢在公事环节里说不折宝钞、不收宝钞。

可宝钞现在已经多不值钱了?多年来,地方若不设立许多名目增加杂办,那么收上来的杂税在实质购买力上其实不断下降着。

随着越来越久的太平日子,迎来送往只会越来越多,安逸奢靡之风也自然日盛。只要像是有这样的宴请及迎来送往,出钱的都是地方士绅富户。

严嵩只说了吃人家的嘴短,还没说拿人家的手软。

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如今局面:士绅富户虽然没有承担全部的赋税,但他们实际的支出也相当大。

只不过把这账算起来,无非是他们最终获得了更多田地、产业、人力,进项大于出项罢了。

代价最终还是转移到贫苦百姓身上,转嫁到朝廷财政上。

现在严嵩向士绅富户敬酒,众人听他把话题聊到了赋税开支上,心里却七上八下的。

“陛下实则胸怀宽广。”严嵩却又聊到了别的事,“祝允明昔年酒后信笔着《野记》,多年后被逆贼所用。虽然江南士人前年妄议太宗旧事,陛下也只是令祝允明自承谬论宣之天下而已,仍赐同进士出身。《岭南行旅集》之序言中,祝允明自陈心迹,实感钦佩。本抚南下,乃至于在江西时听闻有些士子讥吴中三才子有失晚节,曲意媚上。”

“……此辈无知谬论,徒惹人笑。”邵锡不明白他为什么又聊这个,附和了一句,也像是表态。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严嵩只是笑着对北面拱了拱手:“本抚任日讲起居注官时,陛下常言千百年后是非自有公论。然不论是本抚,还是其余诸位参策,又或者泰和伯,其实都清楚。陛下胸中装着大明江山社稷,装着两京一十三省兆亿子民,这是实实在在的。陛下虽不屑与一些无知士子计较,却也实在对儒门子弟多忘圣人教诲失望不已。”

他顿了顿之后才感叹:“是以陛下怒极手刃广东举子郑存忠后,本抚才奏请陛下迎于忠武公配享太庙。”

满屋官绅顿时肃然,一起站了起来向他作揖行礼:“抚台为儒门请命之举,功追先贤,德昭万世!”

严嵩抬起一只手请他们坐下,摇头无奈道:“陛下乃少年英主,大明却已弊病缠身。杨阁老主张变法,陛下实殷切盼着大明能焕然一新,百姓安居乐业,将士能征善战。这次倭贼以区区百余人在浙江如入无人之境,陛下如何不怒?杨阁老痛斥浙江之糜烂恐不逊色于广东,本抚此番前来,只望诸位同心协力上解君忧、下安民生。”

诸官立刻纷纷表态,同时琢磨着他今天的举止和话语。

而后严嵩有了新的举止,敬了官员们第二杯酒之后,他领着众人一起敬了浙江贫苦百姓一杯酒,然后就告辞去驿馆歇息了。

这精心准备的宴席,他只喝了三杯酒,就此结束了他在浙江的第一个亮相。

其他人还怎么吃下去?

严嵩让他们自己琢磨去了,回到驿馆就把徐阶喊了过来。

“新婚燕尔,不能回京入翰林院,却被我召来浙江做个经历,心里有没有不痛快?”

徐阶这次虽然被严嵩放到了一甲,随后不知为什么却被陛下改成了二甲第二,与他严嵩当年的名次一样。上一科,陛下对于排名是丝毫未动的,这次也只是动了徐阶一人的名次。

严嵩觉得皇帝这是表示知道徐阶与他之间的关系,刻意点一点他,虽然严嵩到现在也没明白皇帝想点明什么。

而对徐阶来说,能以二甲第二高中那已经是相当可以了。本来确实能直接去翰林院做庶吉士的,但现在徐阶只是感激地说道:“学生岂会不痛快?布政使司经历乃是从六品,已堪称状元授官了。学生只恐无法做好差事,令经历司官吏咸服。”

“一个是清流,一个入了地方,哪个更好可就说不准了。”严嵩笑着说道,“经历司在你之下就只有一员都事,你掌管之事也只是公文收发,审定巡按、巡盐御史等外派京官之文书,有何担忧之处?”

徐阶谦虚地回答:“能得恩师提携,学生只盼不负恩师所望,多学点东西。”

“你要学的第一点,就是今天不该来。”严嵩收起了笑容,“既已任职藩司衙门经历司经历,浙江上下有多少公文往来,你刚到任便与邵右使一同前来迎我?”

徐阶呆了呆,犹豫着说道:“然藩台有命……”

严嵩叹了一口气:“你虽是我举荐,但不知推脱避嫌,一来被利用了,二来耽误了公事给你自己添了些逢迎座师的名声,三来更使我不能尽快明察浙江诸事务、更给将来留下一桩被弹劾的事由。”

初入官场的徐阶顿时有些慌。

“只是讲与你听,倒也没有大碍。”严嵩又笑了笑,“这三点,都能想明白吗?”

朱厚熜要是知道了严嵩在这里谆谆教诲徐阶,心里大概会很古怪。

但对严嵩来说,除了夏言、聂豹、徐阶等人,他的积累毕竟不深。而对徐阶的潜力,他是相当看好的,所以才想着多多提携一下。

现在徐阶细细想了一下之后才说道:“被利用除了支开学生,让浙江上下借恩师未至之时先处理一些旧事,还想通过学生试探一下恩师到任后的态度?”

严嵩点了点头:“白天里我没与你有什么话讲,现在召了你来,不妨明白告诉他们,本抚就是不放心浙江这么多年有什么烂事。你徐阶,就是我严某人放到藩司衙门的钉子!”

一番话说得颇为霸气,徐阶不由心头一凛。

“可明白为师为何又只在夜里再召你?”

徐阶没有第一时间摇头,又仔细思索起来。

严嵩耐心地等他想,过了一会徐阶才回答:“白天不在士绅面前表露这一点,是让士绅以为恩师没有在浙江大肆清扫、提拔新官之意。夜里召见,就只是告诉浙江三司,有些事不必避着,不妨私下先与恩师商议妥当?”

“悟性极佳。”严嵩赞许地点点头,“不要嫌弃地方不如翰林院清贵。将来之势,没有主政地方之经历,恐怕再没有参预国策之机会。”

徐阶心里一震:“学生谨受教。”

这是严嵩自己判断出来的。除了御书房首席参预、伴读旁听,但皇帝真正从底层培养的班底,都要派往地方历事,而不是一直在京城打转。

翰林院的庶吉士乃至于翰林学士们,除了像过去一般修史、待诏,如今也不见得多清贵了——陛下之前甚至还遴选了三个人去跟王文素学算学。

御书房之外,都不清楚皇帝本人才是思路最开阔的,是新法真正的来源。

他只是还太年轻,算不得已经能凭一己声望威服天下。广东官制一改,很明显就是能者上、不能者下。将来,文名、清誉、声望也许仍然有用,但在陛下的那些雄心壮志面前,才干绝对是第一位的。

陛下一直保着王琼他们,未尝没有因为他们能做事的原因。

能做事,才是关键。而想要在将来做好陛下安排的诸多大事,严嵩也不能只靠自己一个人。

所以他继续问徐阶:“今日为师行止,话语,你又有什么领悟?”

此时此刻,邵锡也在琢磨。他面前铺开了纸,笔已经蘸过墨,但他又皱着眉搁下了。

去询问了农事,提醒了衢州府上下不要找那老农的麻烦。说他明年还会来,那就是要在浙江呆很久,不是只为日本使团争贡劫掠一事。

先敬士绅,再敬浙江地方官,最后敬百姓,而后就借旅途疲惫去歇息了。席间说的那些话,所蕴深意恐怕没有之前想的那么简单。

现在更是单独召见了他举荐到浙江的新科进士徐阶。

士绅很重要,所以排在第一?不,他点出地方往来迎送都是士绅富户出钱,体谅他们难,实则还是告诉他们:士绅富户出得多,自然就想得到更多。浙江这七山二水一分田,百姓能得到的自然越来越少。

夹在中间的官员呢?他说陛下胸怀,说吴中三大才子,说陛下对儒门的失望,说奏请于谦配享太庙,还提到官吏待遇法……邵锡实在想得云里雾里。

陛下胸怀是不是有不问旧过、体谅难处的意思?他只提了一次杨廷和怒叱浙江,新法里只提了官吏待遇法,他这个口必称陛下的杨廷和门生,成色究竟如何?

落脚点又是百姓。言下之意,陛下真正关心的其实只有两件事:百姓是不是能安居乐业,大明将士是不是能征能战。自然,还包括大明富不富,能不能在钱粮上保证大明将士能征能战。

少年英主,必定求变……

从他严嵩在江西的情况来看,他恐怕还真不是完全的新党。是杨廷和利用了陛下想富国强兵的心理吗?

邵锡琢磨着:新党盘踞国策会议,新党不去,严嵩这样亲自由陛下提拔的人恐怕很难走入内阁——如今的内阁,可不比原先。国事的讨论上固然参与之人更多了,但实权上却已经获得了对六部诸多内部事务的审核权。

他终于再次提起笔,连贯地写起信。

严嵩在金秋抵达了浙江,他确实是先准备忙着一遍关注秋粮。

当然,在宁波、邵兴二府时,他也察问着日本贡使争贡劫掠始末,还有两地对于罹难遭祸百姓的处置。

没人知道他有没有已经向京里递出了奏疏禀明情况。

这根弦绷着,浙江上下不敢在秋粮一事上又出问题。

而在这十月底,北京城里押来了一队很特殊的人。

被朱厚照遣使册封过的朝鲜国王李怿遣使送来了一队宗设谦道麾下的使团成员。他们在海上遇到风暴之后脱离了队伍,湖里湖涂地飘到了朝鲜海面,被抓住了。

事情已经过去数月,大明与朝鲜之间不是没有消息往来,李怿赶紧把他们送到京城来向大明新君示好。

“这桉子还用好好审?”朱厚熜在御书房内澹澹地说道,“劫掠地方,这些人押到浙江当众枭首就是了。”

“那宋素卿也一并押去?”李充嗣问道,“他毕竟还是持了日本国王贺表而来。况且,赖恩等人解送至京,浙江上下恐怕还担心他供出什么别的事来。这件桉子,不如先拖着。”

“市舶司都裁撤了,拖着做什么?”朱厚熜瞥了瞥他,“日本国王在这里也就不用多说了,足利幕府也已经约束不了各地大名,等他们争出个高下再说。要让严嵩在浙江好做一点,把赖恩他们只惩处而不杀头已经是对不起浙江罹难之百姓,就用这些倭寇和心无家国的宋素卿等人头颅告慰一二,还能让严嵩在浙江百姓心目中更有威望一点。”

宋素卿本以为到了京城还能巧舌如黄,朱厚熜直接把他交给了骆安。

一顿酷刑,宋素卿搞事的目的朱厚熜已然清晰:什么绪方沐义就是胡扯,那陶义清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他只是想借这件事让大明紧张,把新朝堪合都给细川氏。而此消彼长,大内氏缺了来自对大明朝贡贸易的利益,此后还要面对细川氏、毛利氏等的围攻。

细川氏靠着更容易控制足利幕府的便利,大有先统一关西、进而推翻足利幕府的雄心。此外,那石见山还真牵涉到其中,因为宋素卿这样的大明人活跃于日本,他们已经在筹谋着用灰吹法让石见山的产银量提高,成为争端的另一个焦点。石见山位于毛利家境内,细川氏坐山观虎斗。

朱厚熜只希望他们现在彼此之间耗得更厉害一点。至于打仗打得多,将来日本兵卒战力更勇,大明的兵器技术难道不会进步吗?

断绝朝贡的好处很多。

现在,结束了国策会议的朱厚熜把解昌杰叫了过来。

“朕之前跟你说的,想明白了没有?”

解昌杰站在那里:“臣虽然还没全想明白,但谨听陛下吩咐。”

“当年能昏了头,你不能全想明白也正常。”朱厚熜看着他,“并没有做市舶司的主,但受到的惩处反而更重,过去的事朕不会再计较了。此去浙江,帮严嵩的同时,也让浙江官场看出来你在盯着他。这分寸的把握,如果心里没底就问严嵩。”

解昌杰无心计较自己现在已经变成七品巡按御史了,潜邸旧臣里,他竟越混越差了。

他小心地问了一句:“陛下,那您让臣是真的盯着严嵩,臣……不明白。”

毕竟听上去只是配合严嵩演出。

朱厚熜笑了笑:“你真盯着他的地方,就是他到底会不会因为做戏就真的贪了很多。”

“……臣明白了。”解昌杰知道,之前做市舶司提举的任务交给了严嵩。

可陛下对严嵩的清廉程度不放心吗?他现在正效彷他的曾祖严青菜呢。

最近工作实在太忙,这两天更得少了点,月底爆更补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